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来源和石油类浓度均不同的水样酸化处理后(p H2),以气流内循环为动力萃取3min,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石油类,平行5次测定结果显示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8%~6.6%,加标回收率为91.3%~106.7%,能够满足石油类检测质量控制要求。实践证明气流内循环法具有萃取效果好和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可优化环保部标准中规定的石油类萃取工艺,适用大批量水样石油类的检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择广州市2个不同功能区进行降雨监测,共采集降雨1次。探讨了道路径流中石油类、COD、BOD_5、NH_3-N、SS、pH以及重金属Cu、Pb、Zn的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及出流规律。结果表明,降雨事件中监测项目的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1],石油类在不同功能区中大小顺序为:公园区大于教区,COD、BOD_5及SS的大小顺序均为:文教区大于公园区。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指导调水工作,全面掌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及其水质变化趋势,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6项污染指标,对2001-2012年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4个控断面水质变化进行分析评价,从污染物类型、河流级别和行政区域三个方面对水质变化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01-2012年间,1按污染物种类分,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研究区域内6项水质评价指标均呈变好趋势;2按河流级别分,支流水质呈变好趋势,输水干线水质除石油类指标趋势变差外,其它均呈变好趋势;3按行政单位分,扬州段BOD5、淮安段石油类、宿迁段溶解氧和CODMn水质变差外,其它段均呈变好趋势。  相似文献   

4.
BAF工艺在炼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F工艺用于处理炼油废水,水力停留时间3h,CODCr、石油类、酚、硫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4%、84。4%、97.8%、93.5%,CODCr容积负荷为3kg/(m3·d),BAF段进水CODCr≤500mg/L,石油类≤30mg/L,挥发酚≤40mg/L,硫化物≤30mg/L时,出水各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具有较高处理效率和抗冲击负荷性能。  相似文献   

5.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测定地表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中氨氮含量的常用方法,在测定过程中条件变化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地表水测定过程中的实验用水、酒石酸钾钠纯度、采集样品的保存、显色反应时间、酸化样品的pH值、不同属性样品7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氨氮测定结果的因素。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密度和结果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高锰酸盐指数作为水质评价的重要双因子指标之一,在水质监测和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研究工作选定包括能力验证考核样品、有证标准物质、地表水、地下水和水华污水共5类水样,全部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对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进行测定.然后分别从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试验结果准确度、试验结果数据集的稳定性以及与国家标准方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大沽河流域水资源,构建了流域地表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考虑各评价指标等级标准边界的不确定性,建立了熵权多元联系数耦合计算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大沽河流域,得到流域地表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联系数计算结果。结果表明:2015年大沽河流域Ⅰ区(莱西市)、Ⅱ区(平度市)、Ⅲ区(胶州市、黄岛区)、Ⅳ区(即墨市、城阳区)以及Ⅵ区(莱阳市、招远市、莱州市)的地表水环境处于"健康"状态,Ⅴ区(高密市)以及整个流域处于"亚健康"状态。青岛市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得流域地表水环境得到较大地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整个流域的地表水环境健康水平,应针对流域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初步掌握安徽广德县卢村水库水质变化情况,对水库进行了野外考察。通过在卢村水库设置6个监测点,连续3 d进行水样采集和检测,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要求,结合水库周边环境及水文特点分析了水库水质情况。结果表明:卢村水库水质检测指标中,除总氮、总磷指标合格率为84%外,其余指标合格率达到100%,水体总体满足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卢村水库水质尚好,符合作为供水和应急供水水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温岭市湖漫水库柴油泄漏突发事件的过程及范围,以及事件的特点和水库实际情况,通过方案比选,确定采用阻截—伺机烧毁—后续吸附等方法处理,在典型点对石油类水质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处理方法及时有效,事发后3天各采样点石油类指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该应急处理方案为我国同类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马莲河地表水化学特征及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勘察、采集地表水样并进行室内检测,分析了马莲河地表水化学特征和污染状况,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采样断面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表水总溶解固体的浓度有自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变化范围为390~965mg/L,pH值为7.38~8.70,矿化度为1~3g/L,离子浓度及水化学指标变化较大;流域内主要支流地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高锰酸盐指数最大值超标6倍,六价铬和COD最大值均超标5倍,总氮的平均值超标约15倍,石油类污染物最大值超标4倍多.分析了造成水质污染的因素并提出了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选取台州市区水体为平原河网水体代表,根据石油类污染物垂向分布规律,得到台州市区水体石油类污染物垂向分布系数为2.33m-1,修订各断面垂向平均浓度为水深0.5m处浓度,简化三维问题;建立台州市中心片区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对各项参数进行率定验证。分别利用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和一维河网模型获得研究区域石油类水环境容量和断面达标时各排污口的削减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石油类水环境容量为2.68t/a,容量总量达标情况下,石油类污染物削减率为75%;主要控制断面达标情况下,各排污口的削减率在33%~100%之间。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是最好的储油形式,建设需求迫切。受限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多个大型洞库都是在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工程实践,因此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通过对水封石洞油库相关文献的梳理,深化了对我国水封洞库选址、围岩稳定、围岩渗透性、水幕系统设计及应用、渗控等关键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当前洞库勘探、设计、施工仍主要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和方法,对岩体中裂隙控制作用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充分,是导致目前洞库工程实施困难的首要原因。结合当前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水封洞库后续工作中应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力度、加强总结和规范编制工作力度、进一步放开行业准入资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有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标准中并未对嗅味做定性和定量的规定。嗅味层次分析方法能够对水样中的嗅味种类以及嗅味强度做出定性和定量化的判断,通过嗅味层次分析方法以及SPME-GC/MS化学分析的结果,给出了饮用水嗅味的推荐值。按不同水源地类型对二甲基异莰醇(2-MIB)的标准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感官分析和化学分析结果,水厂可处理程度以及消费者可接受情况,给出2-MIB标准的推荐值,一级、二级水源地的标准推荐值为10 ng/L,三级水源地的标准推荐值为50 ng/L。二甲基异莰醇(2-MIB)嗅味标准推荐值的给出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源地的划分又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开辟了水质感官分析的新思路,为我国城市水源中2-MIB含量的划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大气生态环境需水量、地表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地下生态环境需水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类的细化;提出了大气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及其在满足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时的计算方法;最后探讨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图样的土建图,在尺寸标注、剖视图、剖面图方面与建筑图样相统一的必要性.建议在尺寸标注方面应与建筑图相统一;剖视图、剖面图在各专业的工程制图中应统一名称,使工程制图标准进一步向国际、国内通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民生水利的转变,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体系逐渐完善了传统的规划、勘测、设计等专业类技术标准,优化、整合了施工组织设计、机电与金属结构等专业类技术标准,补充了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评价、节能减排等专业类技术标准,使设计标准体系更加完善。针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设计标准体系还应继续完善,解决目前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现象,适时增加生态环境工程设计、景观设计、水利信息化设计等内容,以使设计标准体系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7.
溶解氧是表征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云南省泸沽湖、抚仙湖、洱海及程海为例,通过资料收集与数据统计,分析高原湖泊表层溶解氧浓度及氧饱和率特征,提出高原湖泊溶解氧达标考核要求建议。结果表明:云南高原湖泊溶解氧达标考核过程中,根据水功能区划要求对氧浓度进行考核,若氧浓度未达到标准,则根据温度和海拔计算氧饱和率并进行考核,满足标准即可判定为溶解氧达标;达标考核中,Ⅰ类标准限值可取氧浓度≥7.5 mg/L或氧饱和率≥80%;Ⅱ类标准限值可取氧浓度≥6 mg/L或氧饱和率≥70%;Ⅲ类标准限值可取氧浓度≥5 mg/L或氧饱和率≥60%;Ⅳ类标准限值可取氧浓度≥3 mg/L或氧饱和率≥50%。结果可为高原湖泊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因而成为目前水环境监测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对《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中有关校准曲线标准工作溶液的量取、校准曲线实验点分布、比色皿的选择和样品溶液的稀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氨氮校准曲线制作时,氨氮标准工作溶液的量取选用5.00 m L的分度吸量管完成全部取样,操作次数和工作量适中并满足HJ 535-2009标准的精度要求;校准曲线上的实验点分布或取舍不应随意变更,否则会影响测量精确度;选用20 mm比色皿时测定误差较小。若待测样品的浓度较高时,其稀释宜选用5.00 m L以上的单标线吸量管;若考核样品浓度为0~100μg/m L时,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可以有0,5,25,50倍和0,2,10,50倍2个合理的溶液稀释方案,可分别选用5.00,10.00,50.00 m L和5.00,25.00,50.00 m L的单标线吸量管取样稀释。  相似文献   

19.
General and specific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were formulated on a national scale in The Netherlands in the eighties of this century. A gener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was defined as the minimum acceptable water quality level for all inland waters. For this quality level, standards for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nitrogen were derived from measurements in shallow lakes sensitive to eutrophication for this quality level. No standards were developed for specific environmental quality.In this study we tested whether single nutrient standards are sufficient to guarantee the minimum quality level in streams and ditches. We also investigated whether specif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quires specific standards. We, therefore, analyzed data collected by regional waterboards in The Netherlands.The results show that nutrient standards for the general quality are not sufficient to guarantee the minimum quality for all water types. They do not provide appropriate protection for aquatic life. More specific standards should be set to protect and preserve the full biodiversity of ditches and streams.Setting a single standard for gener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one for specif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all types of water is not defendable.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 have different aquatic communities and different nutrient levels. It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that water type dependent standard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standards for both general and specif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respect to nutrients are proposed for six stream types and for six ditch types.  相似文献   

20.
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调度运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我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供水调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运行机制、技术运用、市场运作等多种问题。结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调度特点和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应实行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双重运行机制.应在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同时,兼顾区域和谐原则、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和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统一.并据此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调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