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抑癌基因p53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细胞分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DNA损伤后的细胞反应包括凋亡或细胞周期阻滞 ,它们都需要野生型p53基因转录活化。对此 ,目前研究集中在p53下游靶基因p2 1WAF1 /Cip1 /Sdi1 ,该基因编码一种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 ,后者在介导p53依赖性的细胞周期阻滞中起重要作用。然而DNA损伤诱发的凋亡需要有转录活性的p53而不是p2 1WAF1 /Cip1 /Sdi1参与。  相似文献   

2.
Bax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B细胞中首次发现与Bcl-2共沉淀的另一类蛋白质即Bax,它可以促进细胞凋亡,作用与Bcl-2相反。bax基因含6个外显子,有α、β、γ和δ等4种可变的剪接方式,其5′非翻译区含有4个p53结合位点,编码区含有与Bcl-2蛋白高度同源的BH_1和BH_2结构域,该区是Bax自身和与Bcl-2家族其它成员形成同型和异型二聚体并参与细胞凋亡调节的主要结构基础。Bax在p53诱导凋亡的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抑制基因,其产物p53为一多功能的转录调节因子,可以发挥调节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的作用。在人类肿瘤已发现多种p53基因的点突变,但突变并不是p53蛋白质丧失功能的唯一途径。胞内蛋白可能影响其活性和功能。53BP1和53BP2是p53在胞浆中的两种结合蛋白。本文阐述了有关这两种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蛋白在阿霉素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蛋白在阿霉素(ADR)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复制ADR肾病模型,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干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基因蛋白表达、野生型p53 mRNA,同时测定肾皮质匀浆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模型组皮质部肾小球、近曲及远曲肾小管细胞凋亡数和c-Myc蛋白及野生型p53转录水平、近曲和远曲肾小管细胞Bax蛋白表达、肾皮质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皮质GSH-Px活性、近曲和远曲肾小管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OD组肾小球和近曲、远曲肾小管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结论:ADR肾病病鼠的发病与肾小球、近曲和远曲肾小管细胞凋亡有关,氧自由基(OFR)可能通过上调诱导细胞凋亡的基因蛋白表达,下调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蛋白表达而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肿瘤抑制基因p5 3在肿瘤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翻译后修饰是调节P5 3蛋白水平及活性的主要方式之一。癌基因mdm2编码的Mdm2蛋白是p5 3的负性调节因子 ,它可通过调节p5 3的稳定性来调节P5 3蛋白的水平。在应答DNA损伤时 ,P5 3的翻译后修饰可抑制P5 3和Mdm2的相互作用 ,使其半衰期延长 ,P5 3水平升高。P5 3N 末端具有多个可磷酸化的位点 ,这些位点的磷酸化可抑制P5 3与Mdm2的相互作用 ,使P5 3水平和转录活性升高。而P5 3C 末端位点的磷酸化可激活P5 3与特异序列DNA结合的潜能 ;且C 末端某些位点的乙酰化亦可激活P5 3与DNA结合的潜能 ,进而调节P5 3的水平及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物受体γ(PPARγ)的两种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的药物ciglitazone和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PPARγ抑制剂PGF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过程中,对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ox-LDL、ciglitazone和15d-PGJ2与原代培养的SD大鼠VSMC孵育。加入PPARγ的抑制剂PGF,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蛋白P53和Bcl-2的表达。结果:ox-LDL和ciglitazone、15d-PGJ2可诱导VSMC凋亡,PPARγ的抑制剂PGF抑制其凋亡。此过程中,P53表达随诱导剂浓度的增加而表达增加,加入PGF后,P53蛋白的表达又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变化也有显著意义。结论:PPARγ的活性改变了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参与了PPARγ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转录抑制抑癌基因p5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对抑癌基因p53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寡核苷酸芯片技术筛选的HBx反式调节基因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抑癌基因p53的启动子区域(p53p),构建真核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p53p;以该质粒单独及与pcDNA3.1(-)-X共转染HepG2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进一步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HBV X蛋白对p53基因表达的调节。结果 成功构建报告载体pCAT3-p53p,克隆的p53启动于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pCAT3-p53p与pcDNA3+1(-)-X共转染时CAT的表达活性明显下降,说明HBVX蛋白抑制p53基因启动子的转录。RT-PCR结果表明,转染了pcDNA3.1(-)-X的HepG2细胞中p53基因mRNA表达减少。结论 HBV X蛋白在转录水平上反式抑制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本实验不仅验证了基因芯片的筛选结果.而且为HBx在致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8.
凋亡调节基因bcl-2及p53在早期胚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重要的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及p53在着床前小鼠胚胎中的表达及其其对着床前胚胎发育的作用。方法 建立超排卵小鼠早孕的模型,获取着床前胚胎,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bcl-2及p53蛋白。结果在小鼠2细胞、4细胞、8细胞和桑葚胚中,均检测到bcl-2和p53蛋白。结论 bcl-2和p53凋亡调控基因在小鼠着床前胚胎的表达可能与细胞碎片形成有关,对于维护胚胎正常发育,促进发育异常的胚胎细胞发生凋亡,从而提高胚胎质量有重要作用。体内增殖与凋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共同调节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9.
mdm2 (murine double minute 2)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 12q13-14,转录产物为-5.5kb mR-NA,在人体正常组织中有广泛表达,其编码区为1476bp,MDM2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半寿期很短,利用单抗或多抗发现至少有5种与mdm2相关、但分子量不同的蛋白。MDM2蛋白在体内外都能与突变型或野生型p53蛋白结合,抑制p53蛋白介导的反式活化作用。mdm2可作为一种癌基因使p53失活。另外,mdm2也可能有直接的致癌倾向或MDM2-p53复合物有独特的功能。mdm2基因在许多肉瘤细胞中有扩增现象,恰好这类肿瘤中p53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很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成员能够调节P53诱导的细胞凋亡。其中ASPP家族抑制成员(iASPP)主要通过特异性地和P53蛋白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本实验通过构建iASPP的RNAi质粒,研究在体内外抑制iASPP基因后对表达野生型p53基因的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iASPP的腺病毒RNAi质粒pAd-iASPP-RNAi;体外转染MCF-7细胞,同时建立MCF-7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瘤细胞iASPP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瘤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转染iASPP RNAi后,MCF-7细胞的iASPP mRNA及蛋白表达量降低(抑制率分别为95.4%和96.8%,P<0.01);MCF-7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坏死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裸鼠移植瘤模型经pAd-iASPP-RNAi处理后,iASPP mRNA及蛋白表达量也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87.4%和89.2%,P<0.01);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和坏死百分率显著上升(P<0.01和P<0.05)。结论: 在体内外抑制iASPP基因的表达能够通过p53途径诱导表达野生型p53的乳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_2)致L-02人肝细胞损伤过程中p14可变读框(p14ARF)、鼠双微基因2(MDM2)和p53的表达变化。方法用(0、 5、 10、 15、 20、 25)μmol/L NaAsO_2分别处理L-02细胞48 h,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14ARF、 MDM2和p5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aAsO_2浓度增加,染砷组L-02肝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 p14ARF mRNA及蛋白水平逐渐降低, MDM2 mRNA及蛋白水平逐渐升高, p53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 p53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NaAsO_2所致L-02肝细胞损伤可能与p14ARF表达下调及p53、 MDM2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PIG7基因是与p53诱导凋亡密切相关的基因,与代谢、炎症、肿瘤等关系紧密。该基因可能存在2种不同的转录本——Litaf与Simple,Litaf在LPS诱导TNF-α表达过程中起转录激活作用,Simple可能参与溶酶体介导的细胞内蛋白分选和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3.
 p53 上调节的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是 2001 年由 Yu 等[1]和 Nakano 等[2] 2 个独立研究小组同时发现的,是 Bcl-2 蛋白家族的促凋亡成员之一,具有强大的促凋亡作用,可被内、外源性 p53 快速诱导活化。PUMA 基因定位于 19q,cDNA 全长 1.9 kb,转录本由 4 个外显子(1a、2、3、4)组成,编码 1 个由 193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该蛋白定位于线粒体膜上。Bcl-2 蛋白家族中促凋亡蛋白的共同点是都含有 1 个由 9 个氨基酸(LRRMADDLN)组成的 BH3 保守结构域。其中 PUMA 与 Bik、Bad、Bid、Bim、Hrk/DP5 及线虫 Eg-1 等促凋亡蛋白,都只存在 1 个 BH3(Bcl-2 homology3)结构域,统称为 BH3 仅有蛋白。从秀丽隐杆线虫到小鼠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遗传学研究显示,BH3 仅有蛋白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重要启动因子,BH3 仅有蛋白通过其 BH3 结构域与 Bcl-2 蛋白家族中的抑凋亡蛋白表面的沟槽相互作用从而启动凋亡,提示 BH3 结构域对 BH3 仅有蛋白与 Bcl-2 等抑凋亡蛋白结合并启动凋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PUMA 的 BH3 结构域位于其氨基酸序列的第 141 ~ 149 位,缺少此结构域的 puma 突变体也将丧失诱导凋亡的功能[4]。近年来,PUMA 的诱导凋亡作用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仅就 PUMA 的促凋亡作用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p73基因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73是经典抑癌基因p53的类似物。经研究证实,p73具有两面性。它可表达为两种相互独立却又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即TApT3和DNp73。它们在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的过程中起着彼此对立以相互影响的作用。同时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p73的功能又受到E2F-1、C-Abl、C-Myc、P300、PKC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现就p73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53、bcl-2、c-myc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DNA末端标记技术(TdT-mediateddUTP-biotinnickendlabeling,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原位观察了46例胃癌、20例癌前病变、24例正常粘膜中的凋亡细胞和p53、bcl-2、c-myc的表达。结果:癌前病变和胃癌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粘膜(P<0.01),癌前病变组高于胃癌组(P<0.01)。p53、bcl-2、c-myc蛋白在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0.9%、67.4%、73.2%,均高于正常粘膜组(P<0.01);在癌前病变中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5%、58.8%(P<0.01)。胃癌中p53、bcl-2蛋白阳性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低于阴性组(P<0.05),c-myc蛋白阳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胃癌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53、bcl-2蛋白分别抑制细胞凋亡,c-myc蛋白在胃癌中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阿霉素性心力衰竭模型的氧化应激和凋亡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阿霉素(ADR)复制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心功能、氧化应激和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情况。方法: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邻苯三酚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动态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p53mRNA表达。结果:ADR引起大鼠心功能显著降低的同时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下降,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心肌组织p53mRNA表达增加,P53蛋白合成明显增多。结论:阿霉素性心力衰竭模型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发生,p53基因在其凋亡发生机制中有一定作用。而且阿霉素性心力衰竭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与氧化应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p53对肝癌细胞株Hep3BP-糖蛋白表达和耐药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验证野生型p53调节肝癌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设想。方法:通过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野生型p53cDNA导入一种p53和Rb基因缺失的肝癌细胞株Hep3B。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整合了野生型p53的克隆(wt-p53)和空载体克隆(pNeo)。采用Northern或Western印迹鉴定p53、p21和P-gp的表达;细胞毒性试验分析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积累浓度。结果:wt-p53细胞表达有转录活性的p53,p21waf1/cip1蛋白升高,P-gp表达降低,与pNeo细胞相比对阿霉素和丝裂霉素化疗敏感且阿霉素荧光量为pNeo细胞的13倍。采用0.2mg/L阿霉素诱导这2组转染细胞,wt-p53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结论:在肝癌细胞Hep3B中重建野生型p53的活性由于降低P-gp的表达而对化疗药敏感。  相似文献   

18.
p53下游基因及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p53基因是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 ,它多方面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激活或抑制大量p53下游基因的表达来完成的。目前主要使用两种策略鉴定p53下游基因 :一种是消减杂交和差异扫描 ;另一种是利用p53下游基因在启动子区域或者内含子内包含有p53结合位点。已经鉴定的p53下游基因主要包括p53负调控基因mdm2 ;细胞周期负调控相关基因p2 1waf 1/cip 1,14 3 3 σ ,cyclinG ;DNA复制与修复基因gadd 45;细胞永生化基因igf bp3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 ,gml,p2xm ,killer/dr 5和pag 60 8;抑制血管生成基因tsp 1;以及应答细胞胁迫基因tp 53tg1,csr和pig 3等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 mRNA表达与喉鳞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凋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mRNA表达与喉鳞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及分期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对60例喉鳞癌及8例声带息肉标本进行突变型p53、bcl-2mRNA检测。结果 60例喉鳞癌中p53、bcl-2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8.3%,8例声带息肉全部为阴性,p53、bcl-2mRNA表达与喉鳞癌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分型无关。结论 p53、bcl-2基因可能参与了喉鳞癌细胞凋亡的调节,在叫做鳞癌的发生、发展和凋亡抑制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基因表达分析法鉴定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ore,C)区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表达,探讨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及其基因表达改变与致病的关系。方法构建HCV-1b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重组表达质粒,建立表达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Huh-7细胞系,按Affymetrix公司实验程序制备探针、再与该公司H0u133A和Hg-u133b芯片杂交。对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3倍的基因,用NetAflk作进一步分析。并用半定量RT-PCR对其中3个上调基因进行鉴定。结果Microarray分析显示,HCV-1b 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比c蛋白引起更多的基因表达改变,主要集中在信号传导、蛋白酶活性、分子转运、免疫反应等,特别是免疫反应基因表达更加显著。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表达可同时导致凋亡基因/抗凋亡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及致癌基因上调。半定量RT-PCR对有趣的致癌基因FHL2、抗凋亡基因PRKCZ和凋亡基因LGALSI的鉴定结果表明,FHL2、PRKCZ和LGALSI基因的表达比空载体转染对照组相同基因明显上调。结论Hcv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在Huh-7细胞表达对其基因表达有很大影响,其中对免疫反应基因的影响更明显,这一结果对理解HCV 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在HC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制抗HCV药物均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