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护岸防浪墙与陆域形成高程合理的确定是LNG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问题,直接影响LNG码头后方库区防护效果及工程量,进而影响项目投资和决策。以阳江LNG码头项目为例,采用直接掩护罐区和非直接掩护罐区功能的护岸分区设计标准,有效减少了防护工程量。在满足LNG库区防潮、防浪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总费用最优并兼顾景观通廊的防浪墙与陆域形成高程联动优化设计方法。开展了4组规则波作用下不同高程水槽断面物模试验,验证了高程优化设计的合理性。不同结构形式挡浪墙越浪量对照试验表明:反曲面防浪墙较直立防浪墙越浪量相对较小,可作为优选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中就圆弧型及抛物型曲面挡浪墙的防浪效果进行了对比,说明曲线防浪墙对阻止越浪是十分有效的。文中还给出了墙面波压力分布的实测数据。试验研究表明,若防浪墙的线型选择得当,可以在不提高堤顶高程的情况下达到阻止越浪的目的。防浪墙曲面的型式及其波浪力计算方法的探讨,对防浪有严格要求的码头与护岸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耀香 《水上消防》2023,(12):166-168
在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防浪墙是设立在挡水前沿,为避免波浪高过坝顶和大坝防渗部分相连的墙体,将其运用到堤坝上,是为了在水位较高的状况下,发挥阻止水流、预防洪水灾害的功能。伴随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数量的增多,防浪墙在堤坝中的应用日渐普遍。基于此本文结合赤金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探讨防浪墙施工技术,并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安全事故频发的客滚码头前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提出通过将该区域进行精细化布置以及合理交通组织的方式,提高码头前沿作业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为获得区域行人密度、在港时间、行走距离及卸船作业时间等评价指标,建立客滚码头前沿作业系统微观仿真模型。并以某客滚码头泊位为例,分析码头前沿功能区布置及交通组织方案对客滚码头前沿作业评价指标的影响,并给出推荐方案。实例证明,客滚码头前沿功能区精细化布置及合理交通组织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并提升前沿作业便捷性。  相似文献   

5.
杨越  王岗  刘晨 《水运工程》2015,(6):65-69
防波堤的稳定性和消波特性是直接反映防波堤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港池模型试验,研究委内瑞拉卡贝略集装箱码头大圆筒防波堤在百年一遇随机波作用下断面稳定性、波压力、越浪量等的分布规律。试验表明,圆筒迎浪面所受波浪压力最大,且随着入水深度的增加呈递减分布;防浪墙在其23处波压力最大,此时迎浪面为防波堤波压力最大处;在防浪墙与圆筒交界处,由于半圆形防浪墙在两侧漫水的作用,最大波压力出现在两侧;防浪墙顶有越浪现象发生;堤后波高主要由越浪水体及筒间透射的波浪引起,而在堤后150 m处波浪已趋于稳定;圆筒间距对筒壁上的波压力影响不大,而对防浪墙的波压力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结合海港码头结构升级改造的实际案例,对重力式和高桩码头的结构,划分为码头前沿线不变和码头前沿线前移两类。重力式码头在前沿线不变情况下,给出基床改造、基础前增加独立结构和以附属设施为主的综合改造3种案例;码头前沿线前移情况下给出新老结构结合式和新增独立结构2种案例。高桩码头前沿线不变情况下,给出分离式和结合式案例。  相似文献   

7.
根据装卸的货种及用途,货运码头可分为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件杂货码头、石油化工码头、滚装码头等. 货运码头的平面布置规划一般均依据功能进行适当的分区规划,例如码头前沿、货场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办公区等.本文主要针对码头前沿和货场作业区这一特殊环境条件的照明方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得出国际通用的码头前沿底高程设计方法,本文中分析和总结国内外规范中码头前沿底高程的设计方法,分别从设计水位、底质、备淤和其他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最终将各国码头前沿底高程设计影响因素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最终给出了码头前沿底高程的概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0 引言大部分港口的20万吨级以上大型原油码头,如日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董家口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都是顺岸建造的,其码头前沿流向大多与码头平行。半载VLCC在靠泊这样的码头时,富余水深足够大即可顶流靠泊。此外,有些大型原油码头在建造时码头前沿潮流流向与码头存在交角,使得半载VLCC靠泊这些码头时需要考虑靠泊时机,以防VLCC的艏或艉受流太大而撞击码头。以青岛港二期油码头为例,分析码头前沿潮流对半载VLCC的作用,探讨适合靠  相似文献   

10.
近来发现多起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前沿遭到水流危及码头使用的安全问题。设计单位和码头使用单位往往对这种码头基床破坏形式重视不够,造成码头建成使用后期出现前沿基床冲刷破损产生高额的修复费用。结合码头基床冲刷破损的原因以及设计规范的规定,介绍防冲刷破坏码头前沿抛石基床护底设计在毛里塔尼亚友谊港4#、5#泊位扩建工程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船坞大型化的发展,对超深船坞坞墙结构进行创新设计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超深型船坞坞墙中使用格型地连墙结构案例较少,尚须对其受力特性和稳定性方面进一步研究.结合长江口某超深型船坞工程实例,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实测数据,验证格型地下连续墙相较于传统挡土结构具有刚度大、位移小的优点,明确其在超深船坞工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刘杰  刘夕军 《水运工程》2011,(12):50-53
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实践中,导墙的一些重要功能通常被忽略,因此过去导墙的经验设计是缺乏科学性的.通过对导墙功能的全面分析,提出超深矩形地连墙导墙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导墙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导墙的深度、幅度、抗滑移稳定性及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公式,为今后的地连墙导墙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在某地连墙码头工程超深矩形桩导墙施工中进行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现行规范对于沉箱构件内力计算进行简化,忽略上部结构对构件的约束。将考虑沉箱上部结构对构件施加有效约束时的横向跨中弯矩和支座弯矩结果与规范计算模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不同计算模式下的构件顶部1.5l内(l为仓格间距)和构件底部1.5l内的内力。结果表明,当考虑沉箱上部结构对构件施加有效约束时,沉箱构件上部的横向跨中弯矩可减少约36%,支座弯矩可减少约14%,可显著优化结构设计,同时须核算构件竖向强度。虽然结构约束条件与底部相似,但由于荷载分布不同,构件顶部不适合采用三边固接一边简支模型计算内力;沉箱构件内力分布不均匀,边缘仓格的内力远大于中间仓格的内力,弯矩增加超过30%,对于仓格少于或等于2个的小型沉箱设计时尤其值得注意,此时建议建立整体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4.
埃及塞德港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成功应用桩基码头T构地连墙组合结构。计算结构地震工况下位移响应时,由于结构三维特性明显,采用三维模型校正典型工程下的二维模型参数,再利用二维平面模型进行各工况计算;选取3条典型地震波,分别计算Level 1和Level 2两个地震水准,计算结果显示,结构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目前世界最深的某船坞坞墙施工中的施工分层、模板工艺等方面的施工方法及体会,并对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Ⅲ级船闸,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闸室墙面遭受设计最大吨级船舶以最大碰撞角度和规范规定的最大航速碰撞闸墙时的内部应力分布情况,发现闸室混凝土结构采用常规的C25强度等级不足以保证闸墙表面承受碰撞时引起的压应力和拉应力.同时,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闸墙混凝土需要满足的各项强度指标,并且通过实际工程的现场试验研究验证了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指标的可靠性,为船闸工程设计和结构修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堤是沿海地区防潮减灾体系中重要建筑物,文章以通州湾腰沙围垦二期通道工程为例,采用Fluent软件流体体积法模型构建数值波浪水槽,对海堤工程挡浪墙波浪力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与研究直立型和半圆弧型挡浪墙随水深、波高、波长等参数变化时,挡浪墙迎浪面波压力分布以及波浪力大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半圆弧挡浪墙具有反向挑浪减小墙顶越浪作用,同时墙体承受的波浪力明显大于直立型挡浪墙,在最不利水位及波要素组合下,半圆弧挡浪墙面承受的波浪力增大幅度为30%,为减少墙顶越浪量,大型岸外沙洲围堤工程采用半圆弧型挡浪墙是较好选型。  相似文献   

18.
船闸引航道隔流墙的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明红  韩巍巍  吴澎 《水运工程》2016,(11):162-166
引航道布置是船闸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船闸设计成败的关键。在天然河流上建设船闸,在船闸与泄水建筑物或电站之间通常设置隔流墙,将引航道水域与通过枢纽的水流隔开,形成引航道内有利的水流条件。从船闸引航道隔流墙布置的角度,强调对于不同的口门区位置,应采用不同的通航水流条件判别标准,并分析隔流墙的长度和位置在掩护引航道、抑制横流等方面的作用。最后介绍石虎塘枢纽船闸布置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方块码头普遍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不均匀沉降影响下的胸墙内力数值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的静力求解模块及接触分析方法,计算得出不均匀沉降影响后在自重及使用期荷载作用下的胸墙内力。结果表明,不均匀沉降影响后的方块码头胸墙内力将显著增加。因此,必须采取一些设计和施工的措施来减小不均匀沉降对方块码头胸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美山 《水运工程》2020,(8):213-216
针对地连墙质量问题,统计分析探摸数据,明确地连墙露筋和空洞集中分布于-2.50 m以上和墙段接缝处。从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泥浆、混凝土、成槽、钢筋笼制作安装、接头管安放等方面分析导致缺陷集中分布的原因。提出在混凝土浇注期间检测泥浆指标和监测沉渣厚度、增加对接头管安放位置和垂直度检测、提高成槽垂直度要求、提高垫板的保护能力、提高上部松软土层的稳定性以及改进墙段接头形式等质量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