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常见工况,分别设计钢纤维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地下隧道盾构管片。通过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配筋计算以及裂缝宽度验算,用正截面受力钢筋用量衡量两种材料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秦士洪  姚爱军 《工程力学》1998,(A02):311-316
本文着重分析了配筋砼结构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裂缝控制对耐久性的影响下,并探讨(GBJ10-89范围)在裂缝控制验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依据可靠度理论、相关可靠度设计标准和桥梁设计规范,推导了基于最大裂缝宽度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功能函数。分析了功能函数中各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选择验算点法进行可靠指标的计算。最后给出计算实例,采用Matlab编程实现可靠指标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最大裂缝宽度可靠指标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在实例计算中,还对最大裂缝宽度可靠指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影响最大裂缝宽度可靠指标的因素众多,限于篇幅,该文仅分析了活载比对最大裂缝宽度可靠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结合高速公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试验路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连续筋混凝土路面早期横向开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温缩和干缩作用受到钢筋和地基的约束是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从而为了解高速公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成因及合理控制裂缝间距,其中为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力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分型试验研究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研究了纵向受拉钢筋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裂缝分布形态的影响规律。根据各条裂缝的产生机理、延伸发展的特征和宽度变化规律,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分型统计分析原则,确定了结构设计中裂缝宽度验算对应的裂缝形态特征,提出了以截面高度和纵向受拉钢筋直径为变量的纵向受拉钢筋有效影响区即有效受拉截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平均裂缝间距、平均裂缝宽度及裂缝宽度扩大系数分布规律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
宁喜亮  丁一宁 《工程力学》2017,34(4):116-124
通过9根钢筋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的四点弯曲试验,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配筋率对钢筋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裂缝形态、裂缝宽度以及裂缝间距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密实混凝土梁中掺加钢纤维可有效限制裂缝的扩展,掺入体积率为0.38%和0.64%的钢纤维,可使自密实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最大裂缝宽度减小31%~56%,平均裂缝间距减小15%~28%,纵筋应变减小40%~56%。考虑钢纤维在试验梁开裂截面的分布以及应力传递机理,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钢筋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并与MC 2010、RILEM TC-162 TDF及CECS 38:2004的公式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该文建议公式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用于钢筋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的分析与验算。  相似文献   

7.
考虑粘结滑移的平面组合式单元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基伟  张雄文  林新志 《工程力学》2008,25(1):97-102,108
配有弯起钢筋的简支梁算例证明,在钢筋混凝土有限元计算中为得到合理的裂缝分布与裂缝宽度,需顺裂缝走向划分网格。当配筋复杂时,采用分离式单元模型计算裂缝分布是困难的。结合现有分离式和组合式钢筋混凝土有限单元模型的优点,推求了一种新的组合式单元模型。该模型既能模拟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较正确地得到裂缝分布与裂缝宽度,又能使混凝土网格划分不受钢筋位置的影响。拉拔构件、配有弯起钢筋简支梁和水电站蜗壳等算例表明,该模型网格划分方便、计算精度高,可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陶慕轩  赵继之 《工程力学》2020,37(4):165-177
该文基于弥散裂缝模型,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的分层壳单元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方法。讨论了理论基础,Bazant和Oh提出的经典裂缝带理论主要针对素混凝土构件,严重的局部化效应导致显著的网格依赖性,而将裂缝带理论拓展到工程常用的配筋混凝土构件时,由于多裂缝分布发展的特点,裂缝带宽应修改为平均裂缝间距而使计算结果与网格无关。在理论基础讨论的基础上,给出了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的弥散裂缝模型和分层壳单元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流程,其中,平均裂缝间距将有限元分析中的“应变”概念和工程设计中的“裂缝宽度”概念紧密联系起来,是计算流程中最关键的参数。以某承受负弯矩的简支组合梁混凝土板开裂分析为例,验证并讨论了网格相关性、大软化模量导致数值收敛困难的应对策略、平均裂缝间距的决定性作用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京军  刘威亨  牛建刚  李明闯 《材料导报》2021,35(22):22057-22062,22071
为了研究不同空心率对方形聚丙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空心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七组(14根)轴压柱试验,并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四根配筋柱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空心率增大,试件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数量增多,峰值荷载降低;未配筋的空心柱大多出现两条上下贯通的竖向主裂缝且集中在方孔附近,混凝土破坏较严重,弹性刚度显著降低;而配筋的空心柱大多为一条斜向主裂缝,裂缝宽度较小,混凝土整体性较好;空心柱的延性先增大后减小,空心率为9%时空心柱的延性系数最高,且空心柱延性均比实心柱好.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在弹塑性阶段混凝土开始破坏、纵筋屈服,在下降段混凝土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10.
连续组合梁桥裂缝发展规律分析及裂缝宽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混凝土开裂机理及裂缝发展规律,以提出更好地适用于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对3根反向加载的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和3根2跨连续组合梁进行了静载试验。试验表明,混凝土板中横向钢筋间距对组合梁的裂缝间距具有较大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其它的研究成果,将横向钢筋间距和配筋力比作为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池结构的设计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如防腐抗渗等。设计时,先要进行各种不同的荷载组合,其次要进行强度计算、抗裂度和裂缝宽度验算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池结构设计的技术与经济合理性。本文针对水池结构的特点,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就水池结构的关键技术措施及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探讨保证水池结构设计技术的经济合理及施工的安全有效进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关于水池结构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污水处理厂水池结构的设计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如防腐抗渗等。设计时,先要进行各种不同的荷载组合,其次要进行强度计算、抗裂度和裂缝宽度验算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池结构设计的技术与经济合理性。笔者针对水池结构的特点,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就水池结构的关键技术措施及方法进行了介绍,探讨保证水池结构设计技术的经济合理及施工的安全有效进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裂缝多数发现施工阶段,其原因复杂多变,一般可分为微裂缝和宏观裂缝两大类,微观裂缝是指肉眼看不到的,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的条件下,一般视为无害,宏观裂缝宽度在0.05毫米以上,并且认为宽度小于0.2-0.3mm的裂缝是无害的,前提是裂缝不再扩展,为最终宽度。  相似文献   

14.
邓志恒  苏益声 《工程力学》2000,2(A02):227-231
现行钢筋混凝土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受压构件采用全截面均匀配筋方式。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半圆配筋方式,以节省钢筋。本文介绍了半圆配筋方式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验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混合配筋混凝土结构将钢筋和纤维复合材料(FRP)筋混合配置于混凝土,可较好地解决钢筋混凝土(SRC)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和FRP筋混凝土结构脆性破坏的问题,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为了研究混合配筋混凝土板的抗爆性能,开展了不同比例距离下混合配筋混凝土板和钢筋混凝土板的非接触爆炸试验,对比分析两种板抗爆性能差异和确定混合配筋混凝土板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比例距离为0.684 m/kg1/3时,混合配筋混凝土板位移峰值比钢筋混凝土板位移峰值大19.2%,但残余变形比钢筋混凝土板残余变形小27.3%。引入爆炸恢复指数评估混凝土板爆炸恢复能力,混合配筋混凝土板爆炸恢复指数大于钢筋混凝土板,混合配筋混凝土板有着出色的爆炸后恢复能力。混合配筋混凝土板背爆面破坏出现多条竖向裂缝和板对角线处斜裂缝,而钢筋混凝土板仅出现一条较宽的竖向主裂缝,多条斜裂缝向外辐射。混合配筋混凝土板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破坏模式从整体弯曲破坏发展为整体弯曲破坏和局部混凝土破坏并存。结合试验数据提出混合配筋混凝土板最大支座转角θ的预测公式。为混合配筋混凝土板抗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钢筋高延性混凝土(RHDC)梁裂缝开展机理,共设计四根钢筋高延性混凝土梁和一根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高延性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和配筋率对构件裂缝宽度、裂缝间距以及裂缝发展高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RC梁相比,RHDC梁的裂缝数量多且宽度小,加载过程中裂缝发展缓慢;(2)RHDC梁的裂缝宽度和裂缝高度随材料极限拉应变的增大而减小;(3)配筋率对RHDC梁裂缝宽度的影响与对RC梁的影响规律相同,随配筋率增大,RHDC梁裂缝宽度、裂缝高度以及平均裂缝间距均减小.基于试验和相关文献,考虑纤维桥联的贡献,建立RHDC梁的平均裂缝间距和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某车站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及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说明现代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技术以及先进监测手段在解决大难度工程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合理运用广义预应力技术和预应力度概念,对结构布置、设计、施工和控制的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不需验算裂缝宽度的预应力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解决了某工程的大跨悬挑结构中的难题,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伟  袁勇 《工程力学》2005,22(6):142-147
在已有的连续损伤理论基础上,研究综合考虑混凝土损伤、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以及受拉刚化效应等因素的钢筋混凝土拉伸本构模型,所提出的模型可以由其中各元件的本构特性推导出钢筋混凝土受拉损伤本构。该模型可以表征混凝土损伤、配筋等参数与钢筋混凝土试件受拉特性之间的量化关系,可以用于分析配筋受拉试件的初裂荷载、裂缝宽度等。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计算与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连续式配筋混凝土路面(简称CRCP)就是为了克服接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种病害及路面性能而采用的一种混凝土路面结构,纵向配有足够的连续钢筋,以控制纵向收缩而产生的横向开裂。一般情况下,CRCP的横向裂缝间距和裂缝的宽度是影响路面性能的重要参数,当然影响裂缝间距的主要因素有钢筋用量、位置、基层类型、施工养生条件、混凝土龄期有关,不合适的裂缝间距将导致CRCP产生冲断以及过早的需要修复,所以对裂缝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矩形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板底塑性弯矩比设计取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通过调整板底塑性弯矩比控制板底裂缝宽度的概念;基于薄板理论的Navier解建立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板板底抗裂性能的板底塑性弯矩比值公式;基于塑性铰线理论,给出了保证配筋量最少的板底塑性弯矩比值公式。通过对比,给出了工程中板底弯矩取值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