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三峡地区丘陵地带采集样品中分离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的产纤维素酶菌株.方法:以刚果红为显色剂,采用CMC—Na固体培养基初步筛选产酶的微生物,然后将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分离纯化后,进行摇瓶复筛,最后经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该茵珠的产酶条件.结果:分离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X3),经初步鉴定其为曲霉属,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72h、初始pH值6、装量为15mL/250mL三角瓶.在此条件下FPA酶活为2.413IU/mL、CMC酶活为2.406IU/mI—J3一葡萄糖苷酶活为10.633IU/mL,分别是菌株X3初始酶活的l_04倍、2.20倍和1.19倍.结论:通过产酶条件优化后,菌株X3各酶活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固态发酵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预处理的天然纤维素为碳源,从土壤中定向筛选出8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真菌,选取其中CMC糖化力(CMCase)和滤纸糖化力(FPA)均较高的JZ-H进行固态发酵实验,初步研究发现:该菌以杂草为碳源、(NH4)2SO4和蛋白胨为氮源、500mL三角瓶装干料10g、自然pH、30℃培养72h,发酵物的CMCase达128.5IU/g,FPA达75.8U/g。  相似文献   

3.
碳源对里氏木霉β-聚糖酶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里氏木霉β-聚糖酶的生物合成,并比较了以玉米芯、纸浆、粗木聚糖为碳源对里氏木霉β-聚糖酶诱导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里氏木霉以15 g/L的玉米芯为碳源合成β-聚糖酶,培养4 d时滤纸酶活、羧基纤维素(CMC)酶活、纤维二糖酶活和木聚糖酶活分别为1.03 FPIU/mL、0.54、0.08和149.7 IU/mL;以纸浆为碳源,可得到较高纤维素酶活、较低木聚糖酶活的β-聚糖酶;以粗木聚糖为碳源,可制备低纤维素酶活的木聚糖酶,木聚糖酶活与CMC酶活的比值高达785.4,适合于纸浆的生物漂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碳源、氮源以及其他因子对产木聚糖酶高产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P-1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源为70 g/L玉米芯,氮源3 g/L NaNO3和3 g/L(NH4)2SO4,pH值在5.4~6.0时,黑曲霉SP-1的酶活超过300 IU/mL.采用玉米芯代替半纤维素作为碳源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木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根霉Rhizopus sp.TC1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要因实验原则,选择影响因子较大的因素进行实验,初步研究了根霉Rhizopussp.TC1的产酶条件.经实验确定优化产酶条件为:稻草∶麸皮=1∶1;固液比=1∶3;接种量9 mL种子液/100 g湿基;温度28℃,在此条件下发酵96 h,FPA和CMC酶活分别达到17.8 IU/g、187.0 IU/g,较优化前的12.3 IU/g、131.6 IU/g分别提高了45%和42%.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等条件对产中性纤维素酶真菌菌株瓶霉菌(Phialophora sp.z8)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产中性纤维素酶的适宜碳源为1%稻草粉加1%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0.2%的(NH4)2SO4加0.1%的牛肉膏,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72h,培养温度为28℃,培养基初始pH为6~7.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液中内切葡聚糖酶活力可达到2.95IU/mL,而天然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却很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摇瓶确定的优化培养基配方和产酶条件,在30 L罐中研究了里氏木霉HC-415菌利用稻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发酵液pH值、纤维素酶活性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了发酵液纤维素酶的提取及得率等.所得未脱盐冻干纤维素酶粉CMC酶活性平均为355.0 IU/g,FPA平均为44.3 IU/g.相对发酵液得率平均为16.00...  相似文献   

8.
康宁木霉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草和麸皮为主要原料,采用康宁木霉QF-02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对影响产酶的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如下优化培养条件:稻草粉与麸皮比为3:2(w/w),原料粒径为20目,料水比为1:1.5(w/v),起始pH值5.5,28.5℃培养时间120h。菌种在此优化培养条件下的滤纸酶活、β-葡萄糖苷酶活、木聚糖...  相似文献   

9.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用于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力和滤纸酶(FPA)酶活力为指标,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后续绿色木酶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联合稀酸预处理秸秆最有利于发酵产纤维素酶,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的预处理条件:基质浓度7%,H2SO4浓度2%,在180W的微波功率下处理稻草5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单位能耗的酶活增加量最高,CMC酶活和FPA酶活分别比未经处理的稻草发酵后所得酶活提高了135.6%和82.7%.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摇瓶中不同浓度纸浆为碳源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碳源质量浓度为12g/L,在此条件下第3天的滤纸酶活、CMC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分别为1.68、0.96和0.28U/mL.总碳源为15g/L下采用分批补料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里氏木霉分泌纤维素酶.使用起始纸浆浓度为9g/L,第2、3、4天分别加入2g/L纸浆,其第3天的滤纸酶活、CMC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分别为2.41、0.72和0.27U/mL,较15g/L纸浆为碳源分批培养滤纸酶活提高1.8倍.  相似文献   

11.
里氏木霉液体发酵选择性合成果胶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液体发酵的条件下研究了碳源、氮源、酵母汁和营养盐等因素对里氏木霉选择性合成果胶酶的影响规律,并测定了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从经济角度考虑宜选用脱汁橘皮粉制备果胶酶;在Mandels营养盐中添加1.0 g/L蛋白胨适合于里氏木霉产果胶酶;以25 g/L脱汁橘皮粉液体发酵48 h,果胶酶活力最高值达到32.6μmol/(min.mL),其中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活力被分别控制在0.18、0.63μmol/(min.mL)。该果胶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0℃,以16μmol/(min.g)的果胶酶振荡水解10 g/L商品果胶粉50 h,酶解得率达80.3%。高效液相离子色谱的分析结果显示果胶酶的主要水解产物为单体半乳糖醛酸,含量达总水解产物的82.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为供试菌株,对微生物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产酶培养基中的碳氮源进行研究,得到了TS1138菌株产酶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尿素,DL—ATC的最适添加量为5g/L;通过对产酶培养基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了最适的种子接种量为10%,产酶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为8.0,500mL三角瓶的最适装液量为40mL。  相似文献   

13.
里氏木霉诱导合成木聚糖酶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提出了两种不同用途的木聚糖酶的诱导合成方法。以里氏木霉为产酶菌,经适当处理后的玉米芯可诱导产生含纤维素酶(3.4IU/mL)的高活力木聚糖酶(54.4IU/mL)。以混有少量纤维素的粗木聚糖作碳源,通过分批补料及对培养条件的限制性控制里氏木霉可选择性合成木聚糖酶;选择性合成程度与碳源浓度有关,当碳源浓度为10g/L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35.5IU/mL、0.2U/mL,两种酶活的比值达177.5。  相似文献   

14.
高效降解秸秆纤维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堆沤秸秆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YA-14,经菌株形态特性分析和18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多种因素对菌株产酶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氮比2:1,初始pH值为5,Mg2+ 浓度为0.4 mg/mL,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由东方肉座菌EU7-22表达的重组木聚糖酶HoXyn11A、黑曲霉BE-2表达的重组木聚糖酶AnXyn10C和商品木聚糖酶分别降解大米草半纤维素,探索其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发现该3种木聚糖酶最适pH值为4.5~5.5,最佳反应温度为45~55 ℃,酶用量为200~300 IU·g-1底物,反应时间为12~24 h.对比结果表明:通过黑曲霉BE-2表达的重组木聚糖AnXyn10C能够在24 h内基本将大米草半纤维素降解为低聚木糖,效率远高于商品酶和东方肉座菌EU7-22表达的重组木聚糖酶HoXyn11A.黑曲霉BE-2表达的重组木聚糖AnXyn10C是大米草半纤维素降解酶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6.
以稻草秸秆原料,利用曲霉sp.HX-1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不同氮源和氮源浓度对曲霉sp.HX-1纤维素酶系的影响,并最终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低温冷冻干燥的方法得到混合纤维素酶干品.结果表明,发酵6 d后稻草秸秆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单位最大,分别为CMC酶307 U/mL,C1酶841 U/mL、β-葡萄糖苷酶205 U/mL.以不同氮源优化发酵条件时发现,NH4NO3质量浓度为1 g/L时CMC酶活力达到1 652 U/mL,且失重率也到达最大值17.42%;NH4Cl质量浓度为0.5 g/L时,C1酶活力达到1 807 U/mL;尿素(UREA)质量浓度为2.0 g/L时,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2 033 U/mL,这表明氮源对曲霉sp.HX-1纤维素酶系的影响很大.最后在NH4NO3质量浓度为1.0 g/L的条件下,将120 g稻草秸秆发酵6 d,从发酵液中提取得到8.851 7 g混合纤维素酶的干品.此实验为以后探讨碳源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提供方法借鉴,也可以为获得纤维素酶混合酶干品的获得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自制木聚糖为初筛培养基的唯一碳源,从多个海洋来源样品中一共筛到60株有透明圈且形态各异的菌株,摇瓶发酵结果显示,38株具有产木聚糖酶能力,其中B659菌株产酶能力最高,酶活力为525.3 U·m L-1.结合B659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Bacillus属.对B659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酶活提高13.9%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G3-17;对G3-17菌株进一步进行微波诱变得到酶活较G3-17菌株高出11.6%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W1-40.对B659菌株和W1-40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72 h时W1-40菌株的酶活力达到645.2 U·m L-1,比B659菌株(517.9 U·m L-1)提高24.6%.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菌株镰刀霉菌(Fusarum Sp.)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适宜碳源为1%麦杆粉+1%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O.2%的(NH_4)_2SO_4加0.1%的酵母粉,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72 h,培养温度为46℃,培养基初始pH为8.0.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液中内切葡聚糖酶活力可达到1.29 IU/mL,而天然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却很低.具有这种组分结构的碱性纤维素酶系统在棉织品的生物整理及洗涤剂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