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究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本院ICU从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313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CRBSI患者和非CRBSI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导管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对CRBSI发生的影响及CRBSI致病菌特异性。结果:在参与研究的313例患者中,有61例患CRBSI,感染率为19.49%。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对是否感染CRBSI有影响(P0.05)。锁骨下静脉CRBSI发病率低于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时间7 d的CRBSI发病率高于导管留置时间3 d和3~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使用大量抗生素治疗、合并糖尿病对感染CRBSI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锁骨下静脉置管是CRBSI的保护因素(P0.05),导管留置时间7 d、大量抗生素治疗、合并糖尿病是CRBSI的危险因素(P0.05)。61例CRBSI中检出病原菌72株,包括38株革兰阳性菌(G~+菌,占52.78%),32株革兰阴性菌(G~-菌,占44.44%),2株真菌(占2.78%)。结论: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合理利用抗生素,缩短置管时间,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均可降低ICU病房深静脉置管患者的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朱丽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63-964
目的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ICU内拟诊和确诊CRBSI患者9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和CRBSI年度发生率,以及患者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为40.97%,CRBSI的发病率为4.32%,病死率24.4%。CRBSI患者的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静脉营养为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ICU内CRBSI发生率为4.32%。结论随着患者危重病程度增加、住ICU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延长,CRBSI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调查CRBSI发生的相关性、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结果  CRBSI发病率为8.0‰;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38.4%);股动脉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内静脉与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及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离病原体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55.6%),革兰阴性菌26株(41.3%);革兰阳性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患者年龄、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合并糖尿病与否及APACHEⅡ评分等因素与恶性血液病CRBSI发生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CRBSI感染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同时给予CRBSI危险因素评估后能更有效地预防CRBSI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台州市立医院ICU就诊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成感染组(60例)和非感染组(563例),首先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CRBSI的危险因素,然后以是否发生CRBSI(1=是,0=否)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差别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CRBSI的发生率为9.63%(60/62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PACHE评分、导管类型、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激素使用、插管次数、紧急插管、营养状态、糖尿病和MODS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评分较高、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2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2次、紧急插管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评分越高、使用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应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过多,CRBSI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静脉置管模式对恶性血液病(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HM)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及导致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 335例在4家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HM患者行静脉置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数据,对可能与发生CRBSI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1 335例HM患者发生CRBSI 115例,感染发生率8.61%,股静脉发生CRBSI 48例(16.9%)与颈内静脉CRBSI 29例(5.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发生导管血流量不足及堵塞29例(10.21%)与颈内静脉11例(2.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发生局部血肿或出血31例(5.76%)与股静脉2例(0.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335例HM患者剔除同1患者的重复菌株共分离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0株(57.69%),革兰阳性菌62株(39.75%),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年龄、静脉穿刺次数、静脉置管模式等因素与HM患者的CRBSI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应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CRBSI发生率存在相关性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为诱发CRBSI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模式发生CRBSI感染率最低(5.38%),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16.91%),临床上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CRBSI发生率较低的静脉置管模式置管可能是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的措施之一;患者年龄、穿刺次数、置管模式等均为引发CRBSI的危险因素,医院应针对性地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以降低CRBSI的发生率,提高HM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CVC)作为首选血路,适用于原有血路废用、首次血液透析、动静脉瘘(AVF)未成熟或有严重外周血管疾病无法建立血路的患者.导管血流感染(CRBSI)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CVC的严重并发症,应当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的重视.CRBSI若不及时控制,可进一步引起更加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包括置管部位、导管类型和留置时间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为CRBSI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9月-2014年12月入住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 U的103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然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CRBSI发生率,观察病原学特征。结果103例患者中14例发生CRBSI ,发生率为13.59%。共培养出病原菌1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株,占57.14%。革兰阴性杆菌3株,占21.43%。真菌3株,占21.43%。长期置管、使用多腔导管是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CRBSI危险因素的控制,尽量使用单腔导管,缩短留置时间,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导管(CVC)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静脉营养、血液净化等.但中心静脉导管也可以带来各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CRBSI的高发生率,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也造成了患者的高病死率[1].本文就如何近年来CRBSI的诊治及预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欣  温贤秀  夏琪  江华  邓洪飞  李庭  赖永明星   《四川医学》2021,42(11):1155-1161
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安置在股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导管病原菌定植的风险。方法系统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及观察性研究,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得到可能相关的文献834篇,经过筛选后最后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股静脉导管发生CRBSI及导管病原菌定植的风险均高于锁骨下静脉(P=0.0002,P<0.00001),但与颈内静脉导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P=0.83)。结论为了降低ICU患者CRBSI的发生率,本研究建议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将CVC导管的安置时间控制在7 d以内,否则应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作为置管部位,且在安置导管期间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运用有抗菌效果的敷料及导管。而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风险是否有差异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所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同仁医院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CRBSI患者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的发生率为1.36次/1000导管日.CRBSI患者血培养阳性8例,分离出病原菌9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3株(33.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2.2%)、人葡萄球菌1株(1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1株(11.1%)、绿脓杆菌1株(11.1%)、肺炎克雷伯杆菌1株(11.1%).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1.09,P< 0.05).低白蛋白水平与CRBSI的发生相关.CRBSI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留置导管时间的增加易发生CRBSI,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 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 〉 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 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意局部清洁及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临床结局,对有效抗感染治疗及预防CRBSI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4月共483例留置过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计算感染率、感染相关性因素及筛选危险因素分析并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17例患者发生CRBSI,感染率为3.5%;不同置管者、置管地点、置管部位构成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抗生素大量使用和导管日,OR值分别为7.898和1.044。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占35.3%,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占47.1%,真菌占17.6%;G+菌感染患者,经治疗后病情100% 好转;G-菌感染患者,87.5% 好转,12.5% 恶化;真菌感染患者,66.7% 好转,33.3% 恶化。结论 CRBSI的发生率随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导管日延长而增加。患者经治疗后,大部分好转,但真菌感染者病死率相对较高,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李骏  喻莉  杨军辉  龙鼎  张远超  卜晓芬 《重庆医学》2015,(4):495-497,501
目的:了解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分析疾病危险因素对CRBSI预后的影响,为早期判断及干预创造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ICU内CRBSI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本次调查患者共987例,发生CRBSI者共67例(6.8%),住院期间共死亡24例(35.8%)。67例CRBSI患者共检出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2株(51.9%),革兰阴性菌36株(44.4%),真菌3株(3.7%)。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APACHEⅡ评分、复数菌性CRBSI是ICU内CRBS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近年来ICU内CRBSI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老年、发病时病情程度、复数菌感染是ICU内CRBS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中心静脉置入NCC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置管部位的CRBSI发生率,分析CRBSI患者的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依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n=22)和非感染组(n=147),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参数;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CC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果。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638);22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株),革兰阴性杆菌5株。感染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铁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置管模式与恶性血液病(HM)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耐药性评估 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 335 例在四家三级甲等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的HM 患者行静脉置管后发生 CRBSI 的病例资料。结果 股静脉置管模式的CRBSI 感染率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模式的CRBSI 感 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BSI 发生率高低与HM 患者年龄、静脉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 规范换药与否、白细胞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否相关(P <0.05)。头孢哌酮/ 舒 巴坦、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革兰阴性菌耐药率<20.00%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50.00% ;铜绿假单 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50.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对3 种革兰阳性菌不耐药; 对利福平的耐药率<20.00% ;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哌酮/ 舒巴坦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50.00%。结 论 静脉置管模式与CRBSI 有关,CRBSI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分布最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订预防对策。方法选择该院肝胆外科颈内静脉留置CVC患者564例,采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提取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内静脉留置CVC患者感染率为4.07%。革兰阴性菌感染占43.5%,革兰阳性菌感染占34.8%,真菌占21.7%,感染患者中多重耐药菌感染占52.1%。导管留置14d以上感染率为8.5%,14d以下感染率为2.1%,感染患者多为晚期肿瘤和重症胰腺炎患者。不同导管接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留置CVC感染不容忽视,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病情、置管时间、接头装置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4年2月本院1086例使用过CVC的患者资料,分析CVC留置1~7 d、7~14 d、14~21 d、21~28 d和≥28 d几个不同时间段CRBSI的发病率,并对CRBSI患者不同年龄段、性别、CVC留置时间和CVC置管处皮肤细菌数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086例使用过CVC的患者中共发生了352例CRBSI,CVC留置1~7 d、7~14 d、14~21 d、21~28 d和≥28 d CRBSI的发病数分别为65例(5.98%)、69例(8.84%)、143例(13.17%)、198例(18.23%)和352例(32.41%)。CVC留置≤3 d比3~7 d CRBSI发病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 d比3~28 d CRBSI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另外患者年龄≥60岁、CVC经皮穿刺置管和CVC置管处皮肤细菌数≥100 CFU/10 cm2也是导致CRBSI的重要因素。结论:CVC留置的前3天和后28天是CRBSI发生的高峰时间,CRBS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大和置管处皮肤细菌数多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63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MHD患者各个变量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363例MHD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59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16.25%;病原菌检出42株,革兰阴性菌25株,革兰阳性菌9株,真菌8株。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有糖尿病史均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存在糖尿病史均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均<0.05)。结论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以及糖尿病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预后分析,对减少CRBSI的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CRBSI的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本研究调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总例数674例,置管总天数6 197 d,发生CRBSI者28例,感染率4.52‰。28名患者共培养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18株(50%);革兰阴性(G-)菌16株(44.4%),真菌2株(5.6%)。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内罹患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CRBSI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以G+菌为主,大量使用抗生素、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central line bundle,CLB)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效果。方法:参照美国健康促进会(Institution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制定CRBSI集束化干预办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常规护理的2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集束化干预策略的27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常规护理与集束化干预策略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最高,达2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股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7.4‰,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13.5‰、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的CRBSI率(‰)、CRBSI起始时间、留置天数、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手消毒剂消耗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BSI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