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常规超声表现,对其中6例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14例卵巢卵泡膜纤维瘤均表现为低回声(10例后方回声增强和4例后方回声衰减),实性13例,囊实性1例,3例伴发腹水,14例内部血流信号均不丰富。6例造影病例主要表现为晚增强及不均匀低增强,2例造影病例行MR检查均误诊为畸胎瘤。结论卵泡膜纤维瘤有其特征性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反映肿瘤组织学特征及微循环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畸胎瘤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6例卵巢良、恶性畸胎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26例患者术中良性畸胎瘤22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囊内为无回声暗区或短线回声、脂液分层征象,彩色多普勒示包块囊壁血流不丰富;恶性畸胎瘤4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囊实性肿块,病变区回声混杂,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实质部分血流较丰富.结论 卵巢良、恶性畸胎瘤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若此肿块或包块实质成份较多,且血流较丰富,提示恶性畸胎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超声表现,提高卵巢囊性畸胎瘤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40例超声诊断的卵巢囊性畸胎瘤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B超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90%,但直径<1 cm的实性肿瘤不易测出.囊性肿瘤在B超声像图中见肿瘤边缘规则或不规则,在肿瘤液性暗区内有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光团.结论超声检查在卵巢肿瘤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超声介入治疗肝癌后局部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肝癌患者(60个病灶)在超声介入治疗后均进行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增强CT/MRI及常规彩超检查,并最终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实时超声造影的准确性。结果肝癌超声介入治疗前,SonoVue造影增强超声显示60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早期抱球状、弥漫或轻度增强,治疗后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增强CT检查结果基本一致,60个病灶中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显示22个病灶有残存活性,而常规彩超仅检出6例,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结果。结论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能够帮助了解患者肝癌病灶的大小、数目和肿瘤血管等信息,可以作为肝癌超声介入治疗疗效评估的可靠方法,有助于超声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MDCT)与超声鉴别卵巢囊实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卵巢囊实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卵巢良性肿瘤60例,恶性肿瘤18例。患者均行MDCT、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卵巢囊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价值。结果 MDCT对卵巢囊实性肿瘤的检出率为91.7%,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DCT检查诊断卵巢囊实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3.3%,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61.7%、 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MDCT检查诊断卵巢囊实性肿瘤的漏诊率为13.3%,误诊率为16.7%,均显著低于超声检查38.3%、 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DCT检查诊断卵巢囊实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较超声检查高,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具有较强的鉴别诊断能力,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脾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56例脾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74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剂灌注特征。结果恶性肿瘤病灶20个,良性病灶54个,除包括微波消融后病灶、梗塞灶、囊肿、挫裂伤病灶和脓肿等共计34个病灶呈现造影无增强外,其余40个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强。20个恶性肿瘤中6个(30.0%)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19个(95.0%)表现为延迟期低增强,其中80.0%(8/10个)的转移瘤病灶动脉期呈偏低增强,8个淋巴瘤病灶动脉早期呈现高增强和低增强者均为4个(50%);20个增强的良性病灶中16个表现为动脉期等或高增强(80%),13个(65.0%)表现为延迟期等或高增强,其中76.9%(10/13个)血管瘤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结节样高增强。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8%、95.0%及96%,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64.5%、89.5%及78.0%)。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对脾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畸胎瘤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卵巢畸胎瘤36例,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率为91.67%。畸胎瘤位于右侧卵巢17例,左侧卵巢19例。超声表现为混合型23例占63.89%;囊肿型6例,占16.67%;复杂型5例,占13.89%;实持型2例,占5.55%。结论:超声诊断卵巢畸胎瘤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了解卵巢畸胎瘤的有无、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包膜情况,还可以观察有否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8.
贡慧娟 《现代保健》2013,(21):82-84
目的:对卵巢囊性畸胎瘤超声显像特征进行分析与诊断,以提高卵巢囊性畸胎瘤的确诊率。方法:选取本院50例卵巢囊性畸胎瘤患者,对其进行超声显像技术处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卵巢囊性畸胎瘤超声显示回声与其结构有明显的关系,大量的油脂样物、毛发、软骨、甲状腺等使畸胎瘤具有明显的超声图像特征。结论:超声显像检查结果准确可靠,应作为卵巢囊性畸胎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或可疑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不同剂量(1.2ml或2.4ml)的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仔细观察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并用随机配备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动态造影灌注图像,超声造影提示恶性病灶23例,良性病灶7例,所有病例均经CT、M RI或手术病理证实。与周边正常肾皮质对比,不同剂量的各病变在始增时间(开始强化时间)、强化程度及强化持续时间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结论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PFGSL)的超声表现,为该病的超声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9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FGSL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术前超声检查结果、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病灶所占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对本组15例PFGSL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①临床表现:10例原发性卵巢淋巴瘤患者表现为盆腔肿块或腹水,3例原发性宫颈淋巴瘤及1例原发性子宫内膜淋巴瘤患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1例原发性阴道淋巴瘤患者表现为会阴不适及阴道不规则流血。②术前超声检查结果:1例原发性阴道淋巴瘤患者未能发现占位性病变,其余14例患者均发现病灶,共计检出20个病灶,其中原发性卵巢、宫颈、子宫内膜淋巴瘤患者的病灶分别为16、3及1个。原发性卵巢淋巴瘤患者可见腹膜增厚并出现转移结节,并且转移结节与原发性肿瘤超声声像图特征相似,均为血流信号丰富的实性弱回声团;62.5%(10/16)病灶出现囊性化改变,血流信号相对于实性病灶较稀疏。原发性宫颈及子宫内膜淋巴瘤患者表现为子宫内稍弱回声团,病灶血流信号较丰富。③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确诊为PFGSL,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13例为B细胞型NHL,2例为T细胞型NHL(均为原发性卵巢淋巴瘤)。④手术结果:共计切除病灶21个,其中实性病灶占57.1%(12/21),其切面呈灰白色、鱼肉状,42.9%(9/21)病灶伴有囊性化改变。 结论PFGSL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表现与发病部位相关,B细胞来源的PFGSL占绝大多数。PFGSL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腹部彩超(TAs)与腹部联合经阴道彩超fTAS+TVS)对卵巢肿瘤的诊肼价值的不同。方法:对206例因卵巢肿瘤住院的患者行TAS与TAS联合TVS检查,并与手术后稿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TAS诊断卵巢畸胎瘤125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2%(114/125);卵巢浆液性嵌腺痛32例,符合率为90.6%(29/32);粘液性囊腺瘤11例,符合率为81.8%(9/11);卵巢原发性癌38例,符合率为63.1%(24/38)。TAS联合TVS诊断卵巢畸胎瘤133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9%(125/133);卵巢浆液性囊昧瘤34例,符合率为94.1%(32/34);粘液性靛腺瘤佗例,符合率为83.3%(10/12);卵巢原发性癌27例,符合率为66.7%(18/27)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S与TVS捡查在诊断卵巢肿瘤性质方面各有其优点和缺点,需相互结合与弥补,以提高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于航 《医疗设备信息》2011,(9):148-149,159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水平和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4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超声检查,对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手术后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49例患者中,诊断为甲状腺癌10例,诊断符合率66.7%;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诊断符合率78.6%;甲状腺腺瘤4例,诊断符合率66.7%。结论利用高频彩色超声能够很好的观察甲状腺结节,可以为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观察提供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EFE)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特点,并随访患儿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儿2科住院的60例小儿EFE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并统计患儿的随访结果。结果 EFE患儿以肺炎、心衰为主要首诊原因(55.0%);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75.0%)、呼吸困难(68.3%)、气促(83.3%)。心电图显示的主要异常为:左室肥大伴劳损(38.3%),单纯左室肥大(15.0%),窦性心动过速(30.0%),ST-T改变(11.7%)。胸部X线检查心脏普遍增大(100.0%),心胸比例>0.60者占38.3%。超声心动图显示的主要异常有:左心室均扩大(100.0%),左室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81.7%),左室收缩功能均降低(100%),左室射血分数(EF)均低于55%(100%)。经治疗,临床好转41例(68.3%),自动出院12例(20.0%),死亡7例(11.7%)。对53例出院患儿进行随访,6例失访,47例患儿中4例(8.5%)病情加重,1例(2.1%)死于心力衰竭。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检测EFE的特征性表现,坚持治疗可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乳腺癌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的特征,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钼靶不能明确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病理证实病灶≤2 cm)并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I。利用MRI工作站功能软件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39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癌,20例为良性乳腺肿瘤。19例小乳腺癌SI-Time曲线中15例呈I型,3例呈II型,1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11例≥60%。20例良性肿瘤TIC曲线中2例呈I型,2例呈II型,16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5例≥60%。将恶性病变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60%、I型TIC曲线作为联合诊断标准,其中符合两项为确诊,诊断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95%。结论:乳腺肿块的MRI形态学特征结合TIC曲线及早期强化率联合诊断提高了乳腺小肿块的定性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为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卵管卵巢囊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病理结果证实为输卵管卵巢囊肿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38.7%(12/31),误诊率为61.3%(19/31)。结论输卵管卵巢囊肿超声声像图上有一定特征,需结合临床表现提高对其声像图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胃间质瘤,探讨胃间质瘤的超声特征及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口服胃窗声学造影剂后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胃间质瘤病变,再以反向脉冲谐波显像技术对二维超声难以定性的病变行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胃间质瘤的造影灌注特征。结果本组30例胃间质瘤,其中低危组19例,高危组11例。19例低危组胃间质瘤在谐波超声造影下多表现为肿瘤体积较小(直径〈5 cm),形态较规则,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液化、坏死少见,呈整体较均匀增强;19例高危组胃间质瘤在谐波超声造影下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直径﹥5cm),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瘤体内部回声不均匀,液化、坏死较多见,呈整体不均匀增强,坏死液化区不增强。结论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胃间质瘤的形态范围,并能结合病变区域微血管灌注情况,对病灶的恶性潜能进行较准确的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类型CSP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经阴道超声组(n=28,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组(n=10,接受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不同类型CSP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军区总医院超声科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008-2012年CSP年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2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100%vs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P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示瘢痕处孕囊型CSP患者为17例(44.7%),包块型CSP为11例(28.9%),宫腔下段及瘢痕处孕囊型CSP为10例(26.3%)。结论 CSP具有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CSP的诊断优势明显,经阴道及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使CSP病灶的检查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瘤变(VIN)Ⅰ的临床疗效、无创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海极星CZF型超声治疗仪治疗18例VINⅠⅡ的临床疗效、无创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海极星CZF型超声治疗仪治疗18例VINⅠ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探讨聚焦超声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临床治愈12例(66.7%),有效6例(33.3%),无效0例(0.0%),总有效率(100.0%)。有效的6例于术后6个月行第二次治疗,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治疗VINⅠⅡ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探讨聚焦超声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临床治愈12例(66.7%),有效6例(33.3%),无效0例(0.0%),总有效率(100.0%)。有效的6例于术后6个月行第二次治疗,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治疗VINⅠ是有效、安全、无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