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绿道是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在规划低碳交通、构建低碳环境、带活低碳旅游、引领低碳生活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南京滨江岸线的规划建设中,结合绿道理念,规划建设一条贯穿滨江岸线的绿道慢行系统,实现滨江岸线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可达性,起到了整合优化岸线功能和重塑滨江城市形态的关键作用。文章以南京滨江岸线的绿道规划为例,从"绿道"视角提出有利于滨江岸线规划建设的整合思路,同时对城市绿道设计标准、以及驿站、滨水灯型、地面Logo等特征元素设计进行探讨总结,有关经验可供滨江城市规划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我国绿道网规划建设“热”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道网是当前我国规划建设领域的一项热点工作。但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生态性不足、功能业态单一、基础设施缺失、绿道特色及活动组织欠缺等普遍性问题。笔者从绿道网框架构建、功能内涵、规划实施等方面,强调系统耦合、综合开发、差异协同是当前与今后绿道网规划建设的三大关键内容。并进一步提出应充分关注绿道网络的连通性、与城市结构的耦合,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倡导适度设计和低碳环保、多元复合发展、活化绿道内涵;以及通过分级分类分时引导、充分尊重和匹配地权、倡导部门协作和更广泛的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3.
由于绿道所具有的“生态、文化、 游憩”等多功能特性,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 和慢行交通系统、遗产廊道、雨洪管理系统 相结合,以利于城市建设发展中所遇到的文 化景观保护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的综合解决。本文从“中尺度”的城市层面 对西安老城区的绿地格局、慢行交通、遗产 分布及雨洪排放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 基础上提出构建老城区的绿色廊道网络、 慢行系统网络、雨洪调蓄网络的基本策略 和概念性规划,并指出将三者复合叠加,以 绿道网络为枢纽形成复合性网络系统,可为 “中尺度”层面的老城区城市环境建设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一直是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对绿道概念和规划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区域-城市-场所"三个规划层面,并选取其中关键的城市层面进一步研究.探讨了适合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方法及模式,对未来绿道系统规划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探索绿道系统规划发展趋势,研究一套具有实际可操作和参考意义的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的具体模式,为将来城市绿道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绿色、低碳是小城镇建设发展道路上的重中之重。生态网络规划可有效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控制城市无序增长,日渐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北部新区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切入,运用α、β、γ生态指数对规划区生态绿道网络进行评价。从定量到定性对阜康市北部新区进行绿道慢行系统规划从而提升城市生态效益和城市活力,以期为其他城镇绿道慢行系统的构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静文 《华中建筑》2014,(5):101-104
在全球变暖,环境危机加剧的今天,低碳城市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途径除了通过技术手段的节能减排外即是增加碳汇,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即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最有效的方法。该文以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低碳城市理念视角出发,归纳绿地系统之于低碳城市的碳汇与减排效应,总结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绿地系统优化策略,之后以岳阳城市为例,分析其现状绿地系统固碳释氧功能与存在问题,并分别从强化绿道和生态廊道、构建绿色网络布局模式、发展城市立体绿化及采用多元低碳措施等方面探讨低碳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策略,以期对我国绿地规划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设计是践行低碳生态化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市2号区域绿道特区段的详细规划设计,探索出绿道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的生态化建设方法,基于低碳生态理念,因地制宜地进行了绿道选线,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生态布局和乡土化、特色化并存...  相似文献   

8.
绿道作为城市建设的新理念,适应了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绿道具有线性联系、公共游憩及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宜居城乡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绿道的策略,并以仙居县绿道规划设计为例,从规划定位、绿道分级分类、规划结构以及示范段的详细设计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实践经验,以期对同类型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适合丘陵城市绿道网络的规划方法及模式,并对未来绿道网络规划的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探索具有参考意义的丘陵城市绿道网络规划的模式,并为将来城市绿道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招林  何昉 《城市规划》2012,36(10):34-39
认为在我国未来30~50年高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应努力构建城市绿道网络,并在其构建过程中加强与城市的互动;城市绿道规划与城市的互动具有"修复"和"保护"的生态意义、"连接"和"流通"的服务意义及"带动"和"激发"的触媒意义,并通过城市绿道的规划编制、技术方法及实施保障三大体系的建立来促进城市绿道规划与城市的互动;城市绿道规划应与城市的绿地空间网络、空间发展形态、区域空间管制、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及服务功能等之间建立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绿道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景观生态学基础,绿道规划倡导一种多尺度层级、多目标规划多学科综合的规划方法,在宏观的区域绿道网络规划到地方层面的绿道实践过程中,实现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目标与生态保育的统一是珠三角绿道网规划贯穿始终的设计理念与出发点。广州和深圳绿道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率先将绿道理论运用到建设实践中,是两个值得思考与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高洁 《福建建筑》2012,(3):12-14
绿道规划建设即将在福建全省范围内展开,本文阐明了绿道概念,通过对珠三角区域绿道建设经验的总结,结合福建省的绿道基础条件进行思考,建议从省域、都市区、社区三个层面构筑福建省绿道网络,并对不同层面绿道的建设基础与功能作用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欧洲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与北美相比,欧洲的绿道建设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总结了欧洲绿道的理念缘起、内涵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其绿道规划的生态稳定性原则。欧洲在大型的区域性绿道生态网络与中小型城市和社区层面的综合性绿道建设方面均有相当多的探索性实践,列出了欧洲主要的大型绿道网络项目的情况,而对于中小型综合性绿道,则以伦敦东南绿链为例作了重点介绍。最后对欧洲绿道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绿道的概念和历史出发,介绍绿道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对国外现已建成的绿道网络系统做研究,总结出城市绿道网络系统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为完善国内城市绿道网络系统规划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对长沙市城市绿道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城市绿道规划背景、建设情况、空间设计及综合利用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阶段绿道建设的经验,有利于长沙市绿道系统的进一步构建及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道网络系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国内外积极开展了绿道规划运动。梳理了国内外绿道的发展历程,归纳了不同阶段绿道的特征和借鉴意义,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明确了松江区绿道的构成及类型。松江区绿道网络分为区域绿道、中心城区绿道2个层次和郊野型、都市型和社区型3种绿道类型;提出了区域绿道和中心城区绿道网络体系结构布局,并进行了绿道专项配套设施规划,可为同类城市绿道网络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省域层面的绿道网规划是全省绿道网规划的骨架和基础。以安徽省域生态资源的特征与土地适宜性分析与评价为基础,构建省域绿道网规划的方法与路径,提出绿道综合性的保护与规划策略,规划形成"两纵、三横、两链"的省域绿道主线、5片区绿道支线组团的安徽省域绿道总体规划格局;并探讨了绿道网规划的特色与策略,以期为区域绿道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绿道网络能够改善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构建市域生态格局,提高区域内空间环境的宜居性。通过分析大西安景观生态格局现状,提出了10条科学合理的绿道网络选线规划设想及建设策略,以达到建设大西安地区生态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珠三角地区绿道规划建设的实践,通过理清各层级绿道规划与法定规划之间的关系和构建与法定规划体系相衔接的绿道规划体系,将绿道规划融入相应的法定规划体系中,使绿道建设变成城市日常建设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保障绿道规划建设长期推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在体系构建、选线设计、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套等方面已逐步探索出一套标准化、模式化的东西,而不同地域、不同能级的城市绿道则有各异的景观营造手法。相较于自然景观营造,文化景观营造更能体现地域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文章结合成都市锦城绿道文化策划及展示规划,探索锦城绿道在文化植入、文化景观营造方面的实践经验,以期对成都市其他绿道以及其他城市的绿道文化景观营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