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全过程。结果:临床药师从患者基因型、肝功能及药物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华法林抗凝过量原因,对患者实施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并对其进行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个体化抗凝治疗,可提高抗凝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抗凝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的作用和方法。方法切身与患者及医师沟通交流,为医师提供专业的药品信息,对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提供有效的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抗凝监测的依从性,减少了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可通过为医师提供药学信息,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体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3.
谢诚  高杰  钱玉兰  陈世祺 《中国药房》2012,(30):2876-287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用药监护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从遗传因素、合并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协助临床医师为1例癫痫患者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制订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对该患者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监护,明显缩短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至稳态的时间,同时保证了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的用药安全。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监护对提高患者术后初始和长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用药指导,调整华法林给药剂量,实施药学监护,在患者出院前进行系统的用药健康教育,并采取多种形式接受患者出院后的抗凝咨询,实现全程化药学服务,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降低用药风险,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凤川 《中国药房》2009,(35):2791-2792
目的:减少机械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并发症。方法:通过分析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及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开展药学服务,指导其规范使用抗凝药华法林。结果与结论: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较多,药师应积极开展合理有效的药学服务以减少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患者因药物使用而造成的身体损害,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工作模式及思路。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心脏瓣膜术后口服华法林致患者出血的治疗全过程,为医生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的参与使治疗方案更为合理,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进一步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7.
毕莹  李静 《上海医药》2022,(5):73-76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个体化药学监护思路和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期间INR异常波动,临床药师评估了患者手术后的用药、食物等多种因素对INR的影响,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给出用药方案调整建议,患者经个体化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华法林实施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通过分析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及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开展药学服务,指导其规范使用抗凝药华法林。结果与结论: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较多,药师应积极开展合理有效的药学服务,以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惠丽  仲宁  杨庆蕊  马琳 《中国药事》2020,34(10):1225-1230
目的:探索房颤患者PCI术后华法林的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方法:结合房颤PCI术后最新临床数据特征和华法林防治指南、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文献资料以及临床药师工作经验,制定药学监护工作模式。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药物检测、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房颤PCI术后患者药物治疗较为棘手,因此,及时进行房颤患者风险评估和防治,实施个体化给药治疗, 提供实时的药学监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房颤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开展华法林药学监护的内容和模式。方法:通过1例房颤合并冠心病、尿路感染的老年患者使用华法林后INR异常升高的病例,介绍临床药师分析导致INR异常升高的原因、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的过程。结果:经过调整华法林剂量以及其他治疗药物、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出血及栓塞事件,最终达到满意的抗凝治疗效果。结论:对合并多种疾病的房颤患者实施抗凝方案的用药监护,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更好地保障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联用胺碘酮引起国际标准化值(INR)异常升高的处理方法及药学监护。 方法 通过对照华法林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确定引起INR值异常波动的药物,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并从华法林与胺碘酮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两药联用后抗凝作用与两药的剂量、浓度相关性等方面阐述胺碘酮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 结果 INR异常波动为华法林与胺碘酮联用所致,两药联用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通过停用华法林3 d,INR恢复到目标值范围,继续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情况控制平稳,顺利出院。 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有效的药学监护,可协助临床及时发现药物治疗相关问题。在使用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要考虑其对抗凝治疗的影响,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药物合用时的药理学及药动学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测,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孙搏  林英  王秋根  李晓宇  刘皋林 《中国药师》2014,(11):1932-193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骨髓炎患者治疗中发挥药学服务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一例特殊骨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结合患者疾病特点、用药史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建议医师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结果: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合理。通过临床药师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患者药物治疗的问题,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管理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通过亲身实践,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工作及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并结合典型实例分析说明。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的抗凝管理工作,为医师及患者提供药学信息和药学服务,可提高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与华法林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对1例突发小肠坏死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进行病例分析和药学监护,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华法林疗效的影响。结果 营养配方的调整会影响INR值,而通过空肠造口给药,华法林的吸收也受到影响。在药师的药学监护下,通过对营养方案和华法林相互作用的分析和剂量调整,识别出可疑药物严重不良反应1例,避免了后续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对华法林疗效的影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临床药师的工作有助于帮助识别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王鹏  黄年旭 《中国药师》2016,(5):960-962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用药监护的切入点。方法: 以临床药师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药学监护为例,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怎样实现个体化用药。结果: 临床药师可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协助制定符合实际的心率、血压指标,并且还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出院带药的指导,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此类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用药指导,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的模式及必要性。方法:通过几个典型病例,对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临床药师经对国际标准化比率的监测,发现了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多个影响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其进行严密的药学监护,以提高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结论:临床药师应从个体化角度出发,开展用药监护及宣教工作,合理应用华法林抗凝,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监测、自我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17.
解沛涛 《中国药师》2018,(2):302-305
摘 要为探索临床药师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中的价值,临床药师通过日常查房,对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年后发生人工关节周围感染的患者进行监护,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从外科干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方面向医师提出用药建议,参与制定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部分建议,通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好转,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保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临床抗感染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一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合并癫痫患者为例,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分析患者所用相关药物,跟踪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药物治疗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患者症状控制,治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使药物治疗更趋合理,在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临床的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