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检验科危急值项目的构成情况以及检出危急值的岗位和临床科室的分布状况,为检验岗位设置及临床科室设立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帕累托图分析法对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危急值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排序和作图。结果 2013年检出危急值的主要项目是钾离子(K+)、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三项;检出危急值的主要检验岗位是生化1岗、临床1岗和夜班岗;发生危急值的主要临床科室有新生儿科ICU、产科、儿科ICU。结论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综合分析危急值,为检验科检验资源的配置及临床科室设立应急预案进行指导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依据,促进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应急预案制度,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或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出现故障后,尽可能保证检验科对其服务对象,尤其是急诊、危急值和外地病人服务的正常进行。方法:建立适用于医院信息系统发生故障后的检验科的应急服务。结果:本文所述的LIS应急预案,能实现LIS故障发生后,检验科服务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行。结论:建议国内所有医院制定检验科的LIS应急预案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总结肿瘤专科医院危急值报告的项目、临界值、时效性。为进一步规范肿瘤专科医院的危急值报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贵州省肿瘤医院2013年度危急值报告以及回访的统计,与临床意义、参考文献、标准和指南进行对照。结果危急值报告所占比例高的临床科室位于前三位的是心血管科(14.42%)、血液科(11.87%)、淋巴瘤科(9.32%)。检验项目中前三位的是WBC(22.95%)、PLT(22.29%)、K+(11.41%)。全院各科室平均处理时间为19 min,处理效率位于前三位的是淋巴瘤科(99.80%)、胸部肿瘤科(99.77%)、ICU科(99.67%)。结论通过危急值报告及回访发现;检验项目方面主要集中在WBC、PLT、K+等项目上。在科室处理等方面差距不大,表现为处理时间除内二以外均30 min,处理率均95%为相关数据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危急值处理过程主要缺陷类型和缺陷表现,寻找提高危急值管理的方法。方法:运用帕累托方法,在总结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到检验检查科室和病区检查的102例存在缺陷的危急值处理基础上,找出主要缺陷类型,针对主要缺陷类型找出缺陷表现。结果:7类缺陷类型中,危急值处置记录、管床医师干预措施及医患沟通2类缺陷累积百分比为74.12%;造成2类主要缺陷类型的表现有6个,其中危急值处置记录超6小时完成,无医患沟通记录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0.57%和22.64%。结论:开展多样式培训,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完善管理流程,提升医患沟通,以加大监管和奖惩力度等方面入手,持续加强危急值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运用管理学上的帕累托图分析法对北京市第六医院2008-2016年眼科住院患者疾病谱进行分析,为医院眼科临床医疗服务、医疗管理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利用医院住院电子病历系统导出2008-2016年医院眼科住院电子病例,帕累托图分析采用PASW Statistic18.0统计分析软件包模块(Pareto Charts)进行分析。眼科疾病采用ICD-10进行疾病编码。  相似文献   

6.
徐晓嵘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386-3387
目的 对危急值在临床检验质量体系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350位临床医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目前已经实施的临床检验的危急值工作制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50位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高达95.3%.结论 在医院中规范危急值制度在提高医院检验科工作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提高各个临床科室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门诊患者检验危急值回报的实施过程,我院门诊部对2010年6-11月294例检验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杜绝了检验危急值在门诊漏处理情况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为我院2010年6-11月门诊患者检验危急值回报共294例,其中,6-8月123例为干预前,9-11月171例为干预后,2组基本情况在性别、年龄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急值认定标准参照美国临床病理协会的调查报告,结合我院的急诊项目,并征求相关临床科室专家的意见,由检验科负责制订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相似文献   

8.
崔菲菲  万振 《医疗装备》2013,26(1):20-22
检验结果存在危急值是患者处于危险状态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医生及时得到患者的危急值信息并做出有效地治疗,才能极大可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本文简要介绍了医院检验危急值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流程,详细介绍了检验危急值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强化了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对于医生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分析我校附属医院检验科12个月以来的危急值报告数据,确保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基于LIS(实验室信息)系统,对我校附属医院2017年危急值数据进行有效统计,并运用相关处理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有效整理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临床科室分布以及周内分布等等。结果:在17项危急值报告项目中,检验例数达3550例,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为1.86%,钾是报告中发生频率最高的项目,最低为血气分析危急值报告总量的0.24%;9点-13点是实验观察与统计的最佳时间,占全天的21%左右;周一和周日是危机值报告的高低极点。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应围绕危急值报告制度展开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研究与分析,与临床医学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双方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有目的对其进行有效改进,全面推动医院检验科室评估水平及临床治疗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检验危急值在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影响危急值的各因素,针对每个科室建立与之完全匹配的个性化检验危急值并评估其应用效果。结果病种、患者年龄、治疗方式及检测项目等因素对检验危急值的构成有显著影响(P0.05);患者性别对危急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并实施个性化检验危急值后,新生儿科、肿瘤科、重监ICU病房对危急患者的开始干预时间显著缩短(P0.05),及时干预率和干预成功率明显提高,医疗不良结果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检验危急值的实施,使临床对危急患者的处置更加精准和高效,是危急值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检验危急值应用的评估与持续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挖掘检验危急值数据中隐藏的规律,通过临床联系和评估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探索、评估适合医院特点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结果危急值的发生率为0.14%;经过临床评估查实、统计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和咨询临床专家,检验科修改了PO2、GLU、PT、APTT的危急值范围;新增了新生儿K+、GLU、BiLi和AKT、MYO、CTnl,同时删除了AMY等危急项目,并报医务科批准和执行.结论 定期分析评估、不断总结、持续改进,使检验危急值报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这样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检验科的服务意识和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贾悦 《现代保健》2011,(36):147-148
检验科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可靠依据,因此,检验科质量是医疗安全不可缺少的部分。标本采集程序的规范执行,采集标本的正确等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科质量的前提;执行严格室间、室内的检测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根本。检验报告单的分析、签发及急诊检验和危急值的重视,医疗安全知识的培训完善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渠道,保证检验报告质量,说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因此,重视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才能保证服务临床,保证检验科医疗安全,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坏在临床危急值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检验科检出的360例临床危急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组:传统管理组(180例)与循环管理组(180例),对传统管理组危急值行常规管理,循环管理组危急值行PDCA循环管理。结果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循环管理组所用时间(33.45±5.20)min比对照组(44.09±9.25)min短,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循环管理组所用时间(25.75±6.15)min比对照组(37.50±7.35)min短,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未实施PDCA管理之前,危急值常见问题有:科室填写时间与医技科室报告时间不一致;危急值登记本未记录或者漏登等,经过PDCA管理后,相应问题得到了解决。结论经PDCA循环法对临床危急值进行质量管理,不仅可缩短抢救干预时间,还可使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从而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了解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在我院的运行情况,评估危急值报告体系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10-12月检验危急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危急值为1462例,危急值总数占总测试数的百分率为0.33%,危急值报告排名前五位的项目是PLT、WBC、HGB、肌钙蛋白、Na+。危急值发生率在前5位的科室是血液科、ICU、急诊科、肿瘤科、心血管科。结论:通过定期统计分析危急值数据,以评估危急值报告体系有效性,使危急值报告制度既保证实验室、临床工作效率,又要满足医疗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10年某院住院患者疾病谱顺位和疾病构成情况,为医院管理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按照ICD-10对主要诊断进行疾病分类,采用疾病构成的帕累托分析法进行疾病构成分析.结果:2010年-2019年该院住院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44~59年龄组和60岁以上年龄组,两者合计占71.6%.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影响健康状况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损伤/中毒和外因、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是构成住院患者的主要疾病.结论:根据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和帕累托分析结果,探讨医院重点监控的疾病,进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帕累托图,为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LIS建立危急值、急诊结果报告记录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LIS上建立危急值、急诊检验结果回报登记记录。方法用检验分析仪器通过文件、TCP/IP、RS-232等通讯接口把分析测定得出的数据传入到LIS工作站,在LIS工作站把危急值、急诊检验结果和通知医生记录等通过LIS工作站将数据发送到数据库中,再并入HIS数据库中。结果临床科室通过在HIS检验结果查询系统能快速地查阅到病人检查结果,检验科能汇总并打印出危急值、急诊报告登记内容:患者姓名、病历号、检验结果、通知医生姓名、检查报告时间、检验操作者等。结论在LIS上建立通知医生报告方法,大大减轻了检验科工作人员人工记录危急值、急诊检查结果回报负担问题,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方兴 《医院管理论坛》2014,(1):26-27,50
目的查找和分析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方法对201O年1月-2012年12月间各项目危急值报告、标本的科室分布、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各危急值项目三年来的报告例数大多呈增长态势。报告最多的前五个项目依次为:血K、血糖、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血培养。危急值标本出现最多的前5位科室为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科、血液科、肿瘤科,报告例数占总数的61.8%。危急值记录率、危急值记录合格率最低的二个科室分别为急诊科和门诊,均不足80.0%。临床科室危急值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记录不及时不规范。结论应加强危急值重要性的认识,业务培训和考核,持续改进危急值的报告和临床规范应用是增强诊断和治疗针对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袁荣清 《现代保健》2009,(4):101-102
目前,临床检验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临床辅助科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检验科的职能就是准确迅速、及时地为临床一线医种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生提供有价值的检验信息。因此,异常检验结果的及时处理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检验“危急值”被称为“panicvalue”,即当这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会失去最佳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当患者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通过使用危急值报告系统,及时、准确地将检验结果通知临床医生,以便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者治疗。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和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S),当危急值结果出现时,在护士站或检验科电脑端出现警示信息,医护人员将其结果查抄后及时通知相关科室。结果:实现了危急值结果的自动传输,提高了数据传送准确率和检验工作的效率。结论:危急值报告系统的使用,使医院危急值报告的传送更方便、快捷、及时和准确,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均明确指出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特别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三章患者安全3.6也重点提到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结合临床工作需要,目前危急值范围不仅限于检验科,将临床实验室、病理、医学影像、内镜、血药浓度监测等符合危急要求的科室也纳入了危急值范围管理,由于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涉及医务处、护理部、检验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