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弥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组织中自由水质子随意运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的唯一方法.DWI与传统MRI相比是一全新领域,这一技术第1次用在生物活体内无损伤地测量和描述弥散系数,研究分子微观运动,提供组织各部分的空间结构信息,了解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组织间的水交换.  相似文献   

2.
弥散张量成像可用来测量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本文介绍了弥散加重成像( 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的原理,以及如何用最小二乘算法从 DWI中获得 DTI,然后再从 DTI中获得其弥散特性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磁共振成像中,组织对比度不仅取决于每个像素内组织的T1和T2弛豫时间、质子密度,还与这个像素内丰在的质子流动或弥散现象有关。弥散表示的是分子或质子的位移情况,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无关。水分子的弥散现象是水分子随意热运动引起的,弥散的距离与方向将反映出人水分子随意热运动引起的,弥散的距离与方向将反映出水分子在弥散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障碍”。水分子弥散现象对磁共振信号有一定的影响:在自旋回波脉冲中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是一种在分子水平无创性检查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磁共振影像学方法 ,其在神经系统应用较多 ,主要是检查早期脑梗塞。近年逐渐被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 ,主要用于鉴别脊柱的良性骨折和恶性骨折 ,判断肿瘤的坏死区 ,鉴别肿瘤术后软组织改变和复发等[1] 。1 基 本 原 理弥散 (diffusion)指分子的随机运动 ,即布朗运动。DWI显示的主要是细胞外水分子的弥散 ,另外还包括细胞内水分子的弥散、跨膜运动、微灌注等[1,2 ] 。以DWI常用的自旋回波序列…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基于平面回波技术(echo planar imaging, EPI)测定水分子布朗运动的、目前唯一能反映组织水分子微观运动的一项新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cient,ADC)能定量研究分子弥散运动的程度.其在脑缺血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胶质瘤(gliomas)指神经上皮组织来源的、包括各型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肿瘤, 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50%,预后较差;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影像学资料.利用DWI对胶质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此将DWI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研究和前沿做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6.
在磁共振成像中,组织对比度不仅取决于每个像素内组织的T1和T2弛豫时间、质子密度,还与这个像素内存在的质子流动或弥散现象有关。弥散表示的是分子或质子的位移情况,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无关。水分子的弥散现象是水分子随意热运动引起的,弥散的距离与方向将反映出水分子在弥散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障碍”。水分子弥散现象对磁共振信号有一定的影响;在自旋回波脉冲中,它将加速组织的T2衰减。基于这一现象,设计出脉冲梯度磁场(pulsed magnetic field gradi-ent)自旋回波技术,即在自旋回波脉冲序列中的180°再聚焦脉冲前后各加一个弥散敏感梯度场,以检测水分子的弥散。 弥散成像使用两个强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弥散敏感梯度场,第一个梯度场使组织内质子失相位,第二个梯度场使失相位的质子再聚焦。弥散成像中,第一个梯度场使组织内质子失相位之后,弥散速度较快的质子,不断改变自己在磁场内位置,本身随机地产生去相位,第二个再聚焦脉冲梯度场因此不能使这些质子再聚焦,导致MR信号强度降低。也就是说在两个弥散敏感梯度脉冲之间发生的弥散现象使质子信号强度降低。弥散缓慢的质子在第二个再聚焦脉冲的作用下,大部分出现再聚焦,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原有的信号强度(表现为相对的高信号)。弥散速度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弥散张量成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运用于临床的一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它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弥散张量的数据可以在每一个体素中形成一个弥散张量,通过弥散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相量反映该体素水分子的弥散特性.目前主要用于脑、心脏、脊髓细微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脑白质纤维的观察追踪、脑发育、脑认知功能以及脑疾病脑部手术术前计划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8.
影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的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反映了水分子的微观弥散运动 ,是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进行疾病研究的新技术 ;其成像原理及影响因素较复杂。对b值 (即弥散敏感因子 )、表观弥散系数 (ADC)、各向异性、T2 穿透效应及伪影等影响因素分别加以阐述 ,有助于对弥散成像信号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资料表明,其发病率在较高的水平上仍有上升的趋势[1].常规影像检查(包括CT和MRI)对急性,尤其是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e,DWI)是近年出现的惟一能够反映水分子弥散特性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是基于细胞水平分子运动状态的技术,能显著提高对脑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中枢神经损伤与再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造成广泛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缺陷.弥散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以通过神经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特性,定量反映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及各种病变.本文主要对弥散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损伤与再生中的应用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正常人脑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不同弥散方向个数时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平均扩散系数的异同.方法 应用相控阵神经血管线圈,随机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DWI成像检查和6、15、25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各取得数据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头颅常规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然后,用DTI分析软件DtiStiduo 2.4对获得的弥散加权像和弥散张量图像进行处理,得到DWI的平均ADC图像.DTI的张量的导出量--张量的特征值λ1、λ2、λ3.各向同性指标ADC、Trace(MD)的图像.对得到的每个研究对象相应图像中选取10+感兴趣区进行测量,得到相应的参数数值.结果 DWI(X、Y、Z三个方向正交扩散梯度)和6、16、25个扩散梯度方向的DTI所获得的ADC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579);DWI、DTI 的ADC值和M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弥散成像q=DWI和DTI中得到的ADC值具有可比性,可作为临床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DWI)腮腺弥散系数(ADC)值在味觉刺激前后的改变.方法:对21例舍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酸刺激后行1.5T MR扫描.结果:静息状态下腮腺的ADC值(0.8±0.05)×10-3mm2/s,酸刺激后的最初1~2min内腮腺的ADC值升高,之后的3~9min内ADC值降低较明显,之后ADC值缓慢升高,18min达到高峰,之后同静息状态水平.结论:合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测量,对评价舍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功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及其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在弥散张量成像中,每一体素内水分子的弥散用一个张量进行描述.利用张量的几何性质可对脑白质的细微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弥散张量成像可用于对脑白质病变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它不但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而且可以利用组织内水分子弥散星各向异性的特征进行成像。近年来,DTI逐渐应用于动物和临床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肿瘤是磁共振成像(MRI)研究最早的领域之一,其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肿瘤的大体形态,还深入到肿瘤的化学组成和代谢过程中。通过灌注成像、质子波谱分析、弥散成像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随着磁共振设备及技术的发展,新的弥散成像技术--磁共  相似文献   

16.
乔梁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0):1108-1111
磁共振弥散成像是通过水分子弥散差异成像,反映水分子弥散运动状态。由于成像原理不同于传统磁共振,故弥散成像对中枢神经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改变较为敏感,从而成为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的重要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能通过突出弥散效应显示损伤灶;弥散张量成像能反映各向异性矢量,更加敏感地显示损伤灶,并可通过神经纤维束成像显示轴突损伤。弥散成像不仅提高了弥漫性轴突损伤的诊断,还有利于判断伤情及预后。该作者对以上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罗凤荣  李雁平 《广西医学》2012,34(7):856-857
目的 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全身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93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结果 93例中,40例为原发性病灶;53例除原发病灶外发现异常信号灶105个.结论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已经问世近20年的时间,其成像技术日趋成熟,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方面,已经显示出其他成像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作此综述,希望能对深化了解弥散加权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脑梗死方面的诊断价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李茂  邓德茂  梁漱溟 《广西医学》2006,28(8):1227-1229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唯一可以测量活体弥散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脑缺血早期诊断的价值已经得到充分肯定[1,2].随着研究的深入,DWI对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被逐步挖掘,它能从分子水平对肿瘤进行评估.为提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脑肿瘤诊断的认识,我们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阅读有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文献资料。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脑肿瘤、脑脓肿的分期[2]、肝脏肿瘤、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程度以及椎体病变的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仍有一定局限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