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地震伤员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地震造成的伤害主要是由房屋倒塌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头颅、胸腹、四肢、脊柱均可受伤.往往同时有大批伤员,多为复合伤.损害中以四肢损伤最为多见,其次是脊柱骨折,其中30%~40%导致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频发、矿井矿难、高层建筑坠落等原因引起的创伤日渐增多,而其中对伤员生命威胁最大的伤型为多发性创伤。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2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创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者[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为院前急救和预检分诊提供依据,为提出预防创伤发生的策略和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对8 378例创伤伤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的异同.结果 8 378例创伤伤员中,男女比例为2.69:1.年龄特点:创伤患者主要发生在19~55年龄段,共4 774例占56.98%.致伤原因:跌落/ 摔伤(占24.34%)、车祸伤(占43.14%)、锐器/ 切割伤(占12.39%).结论坠落伤和交通伤是主要的致伤及致死原因,应加强建筑企业及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风险驾驶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374例严重创伤病例院前死亡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及减少院前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74例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病例的资料.结果 严重创伤院前死亡以青壮年男性最为多见,多由交通事故或坠落导致,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居首位.转运间期平均(15.56±13.20)min.71.3%创伤评分<6分的伤员未作紧急处理就后送;有82.4%创伤评分<10分的伤员在后送途中未进行监护和预防性处理;院前间期全程采取复苏的仅占6.3%.结论 缩短院前间期,以创伤评分作为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的依据,有助于降低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腹部的创伤是临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意外伤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致病因素较多,病情多复杂,据文献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腹部外伤导致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53.5%,二次世界大战为25%,现阶段外伤致死中,仍有42%的患者死于腹部外伤,随着临床外科手术的逐渐发展成熟,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处理感染、休克及其并发症的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腹部的创伤仍是对伤员生命的严重威胁.腹部的创伤分为两种,即开放性损伤及闭合性损伤,其中包含单纯腹壁的损伤和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后者伤员多死于伤后实质脏器及大血管破裂导致的腹腔内大出血及空腔脏器损伤后发生严重的腹腔内感染,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及时的处置时降低伤员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创伤是指多器官、多部位的一种严重创伤。由于现代社会交通发达,严重多发性创伤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伤,其次为坠落伤。患者伤情严重,变化迅速,稍有延误即可造成伤员的迅速死亡。抢救创伤患者就是迅速修复损伤组织器官和恢复生理功能[1]。而主动、及时、有...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战争作战模式不断转变及非战争性创伤伤类、伤情不断复杂化,战创伤中伤员低体温发生形式也逐渐增多.有研究报道,腹腔开放者,1 h体温可下降4.6℃.对于严重战创伤患者,体温低于36℃即可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中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紊乱形成的"致死三联"恶性循环是导致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文章对战创伤低体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成批创伤患者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2010年抢救成批创伤10批次89例伤员,在这些成批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由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统一协调管理,院前急救实行伤情识别卡来评估患者,院内急救实行批量伤员标识管理,从而减少了批量伤员抢救的盲目性和忙乱性,保证了成批创伤急诊患者的救治工作及时有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交通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09年中168例交通多发伤进行CRAMS创伤评分以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结果全组治愈148例(91.6%),死亡20例(8.4%)。死因分别为失血性休克、脑疝、MODS等。结论①多发伤的诊断:要求做到快、准、全。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a.各部位的创伤具有不同表现和危险性;b.休克发生率高;c.感染发生率高;d.易发生MODS。③多发伤的急救要点:重点应放在对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及脑疝。④多发伤救治的手术原则:应在充分复苏的前提下,用最简单的手术方式、最快的速度修补损伤的脏器,减轻伤员的负担,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抢救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综合现代化程度的不断进展,创伤已成为社会的第一大公害,多发伤更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严重多发伤病情重、变化快、处理难、易漏诊、多合并休克、死亡率高,因此,给伤员及时有效的救护刻不容缓。本文总结了对多发伤病员在急诊室的救护要点。1临床资料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治疗多发伤伤员187例,10例系初步处理后由他院转入,余均为伤后未经处理直接送入。其中男132例,女5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38.6岁;致伤原因:车祸109例,坠落伤48例,机器轧伤15例,爆炸伤8例,挤压伤7例;每位伤员均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1.
郎志刚  肖尧 《四川医学》2013,(11):1654-1656
目的 探讨创伤评分(trauma score TS)在急诊救治地震伤员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对2013年4月20日~2013年4月26日我院急诊科救治的241例地震伤员应用创伤评分判断伤情,快速分级,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最后比较各级别患者的抢救率、手术率、死亡率、误分率.结果 创伤评分为1~3分(极重度伤)0例,4~13分(重伤)的为22例,14~16分(轻伤)的为219例,根据伤情级别,快速分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救治率达100%,手术84例,误诊13例,无1例死亡.结论 地震伤、群体伤的伤情评估在急救流程中至关重要,运用创伤评分能更加客观有效地判断伤情,及时分诊,提高地震伤员的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损伤是指在同一机械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到两处以上或脏器严重创伤,这些创伤既是单独存在亦可复合严重创伤.据统计,多发伤在各类外伤中所占的比例为16.9%.此种情况虽多发生在战争时期,据有关资料,近些年战争多发性损伤占全部外伤的4.8%.但在发展中或发达国家中,交通事故频发,所以此类伤例也不亚于战争时期.在各国的交通事故中,多发性损伤占全部外伤的7.8%.某院近几年共收治各类外伤1 448例,其中1 035例为交通事故伤,413例为其他性损伤.在1 035例交通事故中,212例为多发性损伤,占20.48%,而其他原因造成的413例损伤中,33例为多发伤,占7.9%.由交通事故引发的多发性损伤越来越多,在治疗中往往只注重发展快的严重伤情,而其他损伤会被无意中忽视、漏诊、漏治.多发性损伤伤情复杂,更需要在治疗中精心分析、推理、治疗,努力提高伤员救治的效率.现将近几年收治的多发性损伤245例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冯薇 《中国医学创新》2008,5(36):126-126
群体性创伤往往很多伤员在短时间内集中入院,且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对群体性创伤伤员的抢救,不仅反映了医院的综合管理和医疗水平,同时也是对护理管理、护理技能和急诊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考验.群体性创伤的分类主要有车祸伤、工伤事故、建筑物砸伤以及刀砍伤.综合我院在2005年到2008年抢救群体性创伤事故实例,进一步探讨在群体性创伤抢救过程中的急救管理及相关护理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道路的畅通,车速的提高,导致交通事故的高能伤发生率明显提高,而且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渐加重,所致人员创伤更加复杂化,往往都为严重的多发伤,由于严重多发伤伤情严重,病情变化快,处理难度大,死亡率极高,由于“120”指挥的原则是就近派车出诊,所以绝大多数严重多发伤伤员被送至离现场最近的基层医院进行抢救。因此,基层医院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能力决定着伤员的死亡率。我院是以创伤救治为主的专科医院,笔者对10年来收治43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总结,对其中救治过程进行分析,以寻求降低漏诊率和死亡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374例严重创伤病例院前死亡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及减少院前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病例的资料。结果严重创伤院前死亡以青壮年男性最为多见,多由交通事故或坠落导致,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居首位。转运间期平均(15.56±13.20)min。71.3%创伤评分<6分的伤员未作紧急处理就后送;有82.4%创伤评分相似文献   

16.
急救网络在急诊成批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正禄  周彬  张玲  程传苗  杨瑞和 《上海医学》2002,25(12):796-797
近年来 ,由交通和建筑业及其他意外突发灾害事件所致的创伤伤员不断增多。据统计 ,大城市创伤者占总急诊人数的 40 % ,多发伤、成批伤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 。为加快创伤急救的速度 ,最大限度地满足伤员抢救的需要 ,我院于 1998年 6月成立上海东北区域性创伤急救医疗网络[2 ] 。至 2 0 0 2年 6月的 3年时间内 ,通过网络成功地救治19批 2 89例创伤伤员 (不包括煤气、食物中毒等 9批 15 7例病员 ) ,不仅加快了抢救速度 ,且提高了创伤救治的成功率 ,为探讨大城市开展区域性创伤救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 89例伤员中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后江油野战医院第1周伤员的收治情况,为地震灾区医疗队的组建和一线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05名急诊救治伤员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其中需住院治疗伤员的病历资料,包括伤员地域分布、损伤类型、诊断、初期处理、转归等.结果 需住院治疗的伤员629名,占急诊救治伤员的33%;年龄2~100岁,中位年龄41.2岁.震后前3 d收治的伤员数为384人(61%).伤员主要来源分布为江油市245人(39%)、北川县194人(31%)、平武县158人(25%).受伤类型中软组织裂伤326例(51.8%),软组织挫伤87例(13.9%),骨折202例(32.1%);其中有肢体严重挤压伤15例.主要受伤部位位于骨盆和四肢318例(50.6%),头部117例(18.6%),背部43例(6.8%);多发伤73例(11.6%).接受手术治疗376例(59.8%),其中清创术326例,外固定支架术2l例,内固定19例,截肢术11例,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剖腹探查术4例,开颅术2例;术后感染率为11.8%.死亡39例,可能原因是脑外伤、骨盆骨折、腹部出血和多发伤.结论 地震造成灾区内大部分医疗设施严重破坏时,快速组建医疗队、尽量利用灾区未损坏的医疗资源、迅速恢复供电等后勤补给对伤员救治和减少死亡极为重要;地震伤员以四肢创伤为主,应多选派骨创伤外科医师参加医疗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后江油野战医院第1周伤员的收治情况,为地震灾区医疗队的组建和一线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05名急诊救治伤员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其中需住院治疗伤员的病历资料,包括伤员地域分布、损伤类型、诊断、初期处理、转归等.结果 需住院治疗的伤员629名,占急诊救治伤员的33%;年龄2~100岁,中位年龄41.2岁.震后前3 d收治的伤员数为384人(61%).伤员主要来源分布为江油市245人(39%)、北川县194人(31%)、平武县158人(25%).受伤类型中软组织裂伤326例(51.8%),软组织挫伤87例(13.9%),骨折202例(32.1%);其中有肢体严重挤压伤15例.主要受伤部位位于骨盆和四肢318例(50.6%),头部117例(18.6%),背部43例(6.8%);多发伤73例(11.6%).接受手术治疗376例(59.8%),其中清创术326例,外固定支架术2l例,内固定19例,截肢术11例,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剖腹探查术4例,开颅术2例;术后感染率为11.8%.死亡39例,可能原因是脑外伤、骨盆骨折、腹部出血和多发伤.结论 地震造成灾区内大部分医疗设施严重破坏时,快速组建医疗队、尽量利用灾区未损坏的医疗资源、迅速恢复供电等后勤补给对伤员救治和减少死亡极为重要;地震伤员以四肢创伤为主,应多选派骨创伤外科医师参加医疗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交通事故伤、坠落伤以及暴力伤等造成的严重创伤发生率激增[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90年全球各种创伤致死人数约510万人,预计2020年会增至840万人[2].院前的紧急处理能否及时和准确,对伤员的生命及愈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4].院前急救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预防并发症发生.本文收集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院前抢救84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开放性创伤伤员细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就地震开放性创伤伤员152例细菌感染及对药物敏感性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152例地震伤员中开放性创伤伤口发生细菌感染34例(22.37%),感染1株细菌13例(38.24%),同时感染2株细菌9例(26.47%),感染3株或3株以上细菌12例(35.29%).病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1例发生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且细菌对院内常用抗菌药均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条件致病菌与环境寄居菌是开放性创伤伤员主要感染菌,且二者对院内常用抗菌药均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