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直接PCI组,比较两组间2小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3级血流、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组的2小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 3级血流、CK-MB峰值、LVEF值明显优于直接PCI组(P〈0.05),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及远端栓塞,有效地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2.
邓建平  刘涛  陈勇  赵景宏 《西部医学》2013,25(3):360-36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根据血栓负荷轻重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AMI行PCI治疗患者126例,其中术中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导管47例,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LVEF、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O.05)。结论PCI术中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AMI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16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组和血栓抽吸组,每组58例。PCI组患者行常规PCI手术,血栓抽吸组患者在常规PCI手术的基础上采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对冠状动脉内完整的血栓和破碎的血栓碎片进行反复抽吸。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栓积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进行观察评估,并对各组患者治疗后无复流、ST段回落患者例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积分和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血栓抽吸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积分和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PCI组(P<0.05)。血栓抽吸组患者治疗后的无复流、ST段回落发生率、LVEF及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PCI组(P<0.05)。结论常规PCI术联合血栓抽吸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c间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采用EXPORT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的前壁STEMI患者作为血栓抽吸组,并选择同期连续没有使用EXPORT导管血栓抽吸术的80例前壁STEMI患者作为非血栓抽吸组。对比分析两组STEMI患者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心电图QTc间期变化,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时间,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预后。结果与非血栓抽吸组比较,血栓抽吸组QTc间期和肌钙蛋白峰值时间明显缩短,峰值明显下降(P<0.05);PCI结束时TIMI血流明显改善(P<0.05);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略有减少(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可缩短STEMI患者QTc间期,但对住院期间和PCI术后6个月的心血管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96例,术中行血栓抽吸94例为血栓抽吸组,传统PCI组102例,比较两组TIMI血流、cTFC帧数、术后2hST段50%回落率及术后1周LVEF等。结果血栓抽吸组与传统PCI组比较: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为6.4%vs17.6%,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为93.6%vs82.4%,cTFC帧数为(28.7±7.6)vs(41.5±6.4)、ST段回落率为78.72%vs64.71%,LVEF为(54.65±7.52)%vs(46.56±6.12)%,血栓抽吸组均优于传统PCI组(P<0.05)。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可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ZEEK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0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常规PCI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资料及临床1个月随访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及TIMI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ST段回落率、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均优于常规PCI组,1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常规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常规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及远端栓塞,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改善术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不同时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和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在行血栓抽吸前经由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随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B组先行血栓抽吸,抽吸后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组先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血栓抽吸后再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最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支架.比较3组PCI术中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TMP)分级、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和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衰加重、死亡等)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TMP分级、ST段回落幅度、CK-MB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前和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血栓抽吸导管在ACS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在ACS常规急诊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危、极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为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A组(51例),同期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B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心肌呈色分级(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A组TIMI血流3级、CTFC、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LVEF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常规急诊PCI中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TIMI血流、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术后心功能,但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夏彬  廖伟民  曾美群  欧阳玉珍  李芳  徐华 《西部医学》2019,31(12):1911-1914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STEMI)应用血栓抽吸联合PCI术的临床疗效。〖HTH〗方法〖HTK〗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住院并行PCI术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前是否行血栓抽吸分为对照组(n=72)和观察组(n=78),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行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血管数量、术前血流TIMI和血栓负荷分级。收集术后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2h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 STR%)、心肌灌注分级、5~7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血管数量、术前血流TIMI及血栓负荷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肌酸激酶同一酶的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um-STR≥70%比例、心肌灌注呈色(TMP)≥3级的比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采用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和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9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TIMI0级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49例和标准PCI组49例.观察ST段回落指数、MBG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和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血栓抽吸+PCI组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标准PCI组(37/49 vs.24/49,P<0.05),MBG评分亦好于标准PCI组[(2.86±0.28)vs.(2.36±0.48),P<0.05],远端柃塞发生率低于标准PCI组(2/49 vs.9/49,P<0.05).两组的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和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TEMI患者直接PCI术前使用血栓抽吸装置可以减少血栓负荷,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成功后,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TIMIframecount,CTFC)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相关性及术后即刻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测定8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血流达TIMI3级患者的CTFC,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ST段,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按照患者ST段回落程度分为ST段回落≥50%及ST段回落<50%两组;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心脏不良事件分为两组;ST段回落<50%组其CTFC值明显高于ST段回落≥50%组,(25.6±8.1)vs(19.6±5.9),(P<0.01),CTFC与ST段回落程度有明显的负相关(r<-0.735,P<0.01);有心脏不良事件组其CTFC值明显高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26.4±7.8)vs(19.3±5.5),(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TFC值与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独立相关(OR=-1.68,95%CI=-1.36~-2.19,P<0.01)。结论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经济、简单、快速的方法可预测心电图ST段回落比例,在PCI术后能及时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住院期间的临床预后,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0年6月接受直接PCI的AMI患者63例,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31例患者作为ZEEK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要ST段回落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心肌酶达峰时间、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急诊血运重建等有无差异。结果 ZEEK组TIMIⅢ级血流比例、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及心肌酶达峰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可安全有效地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小剂量溶栓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mgrt-P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易化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5例STEMI患者,150例行直接PCI(直接PCI组),65例rt-PA50mg滴注30min后行PCI(易化PCI组),两组患者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0 ̄2级和3级但残余狭窄≥70%者(直接PCI组132例,易化PCI组52例)置入支架。比较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支架置入率、ST段回落率、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易化PCI组首次冠状动脉造影IRA开通率和TIMI3级血流率显著高于直接PCI组(49.2%vs20.0%,P=0.00;27.7%vs14.0%,P=0.02),术后TIMI3级血流率、ST段回落率和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亦显著高于直接PCI组[96.9%vs88.0%,P=0.04;92.3%vs78.7%,P=0.01;(64.5±7.9)%vs(51.5±15.6)%,P<0.05],而两组支架置入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MACE无显著差异,且均未发生脑出血。结论:在STEMI治疗中,易化PCI可使缺血心肌获得尽早再灌注,为进一步血运重建赢得时间,提高了STEMI患者术后TIMI3级血流率、改善了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和心功能,且未明显增加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MACE,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对心肌再灌注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符合STEMI诊断标准的患者127例,分为抽吸组(52例)与直接PCI组(75例),分析两组术后冠脉罪犯血管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MI)水平、冠脉罪犯血管血流校正计帧数(CTFC)、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V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栓抽吸组显著优于直接PCI组(P〈0.05)。结论急诊PCI中进行血栓抽吸可有效地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用于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血栓负荷重的47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冠脉及静脉内注射国产比伐卢定,n=24)和血栓抽吸组(行血栓抽吸,n=23)。比较两组在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h胸痛缓解、TIMI血流Ⅲ级、术后90minST段回落大于50%、CKMB峰值时间及CKMB峰值、术后1月LVEF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3月内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梗死后心绞痛及严重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中应用国产比伐卢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21-142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PT)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组(对照组)和PT+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组(试验组)。比较两组2h ST段回落率、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梗死部位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性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分别为20.0%和37.5%,病死率分别为4.0%和8.33%,试验组TIMI3级发生率和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CI联合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血栓,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脏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并替罗非班加硝普钠冠脉内注射用于急性右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冠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本院行急诊PCI的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造影符合右冠状动脉闭塞并有较高血栓负荷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接PCI组(对照组,n=40)与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加硝普钠注入组(观察组,n=40)。观察两组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等指标及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PCI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2级及以上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X~2=6.154,P=0.046),PCI术后2 h复查心电图观察组ST段回落50%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X~2=5.000,P=0.025)。PCI术后1周,两组c Tn I峰值、CK-MB峰值、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两组NT-pro BNP、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体心血管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6,P=0.034)。结论:血栓抽吸并替罗非班加硝普钠冠脉内注射治疗急性右冠状动脉闭塞患者,可有效改善TIMI血流和术后远期心功能,减少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8.
王慧  党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39-341,345
目的:对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8.39±12.22)岁,术前TIMI血流0-1级,随机分为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对照组)30例,半量替罗非班组(A组)31例,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组(B组)31例,比较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术后2h心电图回落百分比(SumST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住院期间和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对于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TMP3、术后SumSTR>70%及LVEF等指标,A、B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3组之间术后出血事件及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安全,即刻血流恢复良好,术后无复流事件少,实现了心肌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级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按电脑数字随机法分为血栓抽吸加PCI治疗组(血栓抽吸组)24例和标准PCI治疗组(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住院期间血清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或心源性死亡等。结果:两组基础资料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与对照组比较,TIMI分级及TMP分级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明显降低;ST段回落幅度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治疗6个月内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有效的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冠脉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方法 对122例AMI冠脉支架置入治疗病人中的43例急性ST段抬高型AMI(STEMI)患者常规进行冠脉造影术后,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见闭塞病变近端均有大量血栓征象.先用Diver CE装置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再使用球囊扩张狭窄病变并置入支架,或抽吸后直接置入支架.观察置入支架前后TIMI血流、缺血性胸痛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并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43例病人术前冠脉造影显示IRA的前向血流TIMI0级38例,TIMI 1级4例,TI-MI 2级1例.经导管反复血栓抽吸,31例抽出不同量的肉眼血栓,抽吸后造影显示IRA的前向血流TIMI 3级26例,TIMI 2级15例,TIMI 1级2例,与术前比较TIMI血流明显改善(P<0.01).术后1 h内缺血性胸痛完全缓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 h复查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ST段回落率>70%;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2.00±5.63)%;临床随访6个月~1年,1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42例病人无主要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靶血管重建、卒中等)发生.结论 STEMI患者实施PCI术前采用Diver CE装置导管血栓抽吸术可去除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提高PCI的实际成功率,该手术具有简便易行、有效且相对价格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