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肛肠外科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期间的护理。目的: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以预防和减少化疗所导致的静脉炎。方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112例肿瘤患者在置管期间护理结果的观察。结果:应用PICC导管112例,功率为留置时间180~39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285天。结论:PICC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肿瘤患者拒绝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綦江区人民医院从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有PICC置管适应症但拒绝置管的患者245例进行调查,寻找基层医院肿瘤患者拒绝置管的原因,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245例患者拒绝置管的主要原因有害怕各种并发症;费用过高;对人体有害;影响生活、工作,疼痛等。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可提高基层医院肿瘤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采用PICC对8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分析PICC置管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及优势。结果应用PICC置管的82例肿瘤患者顺利完成了化疗,留置时间121~168 d,平均127.3 d。结论PICC置管为乳腺癌者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减少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与组织坏死,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深静脉置管(锁骨下、股静脉)置管、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的应用经验,并探索其必要性。方法:总结肿瘤患者静脉置管的方式,置管的目的、导管的维护。结论:肿瘤患者化疗、长期输液、水肿、血管条件差,静脉置管可发挥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肿瘤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较大,极易导致脉管炎,甚至导致血管闭塞和局部软组织坏死.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PICC置管可以减少肿瘤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周围组织的坏死,为肿瘤患者化疗开辟了一条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1].我科自2008、1~2008、12对65例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化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朱羿  吴燕萍  张海霞 《新中医》2020,52(22):135-137
目的:探究改良体位和中医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满意率及依从性的影响情况。方法:将 85 例 PICC 置管治疗妇科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42 例予以 PICC 置管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 43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改良体位和中医护理。对比 2 组患者护理后护理质量、满意率、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人员素质、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服务态度、服务项目以及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遵医嘱用药、注意饮食、合理运动、自我检测方面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位联合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提高 PICC 置管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满意率和依从性,降低 PICC 置管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43例,插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10~112天,平均置管时间为106.5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保护外周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的106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按PICC置管常规护理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相关置管后并发症,使患者护理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方法经患者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行输液治疗。结果实验组190例患者其中189例患者置管成功,行大剂量化疗,无1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护理并发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行PICC置管化疗并行正确的导管护理,化疗药物经导管到达上腔静脉后迅速被稀释,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可明显降低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牛惠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77-177
现在全国较大的医院对于长期输液及肿瘤化疗病人等均已逐步从穿刺外周血管发展到PICC置管,这样可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ICC管是一种从(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利用PICC管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本文总结了PICC置管适应症、禁忌症及其日常护理.  相似文献   

11.
外周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肿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围置管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0例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程序及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同步施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包括患者家属)。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导管异位、导管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是PICC导管安全留置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多用于手术后需要补液、TPN及周期化疗的癌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为降低其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我院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导管留置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比较广泛地推广使用,其具有并发症少,静脉留置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患者易接受的特点[1]。我科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共为86例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用于肿瘤患者中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输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韩小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172-173
目的:探讨PICC对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静脉化疗方法是经外周表浅静脉穿刺注射。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增加了工作量。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榆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而有效的正确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我科自PICC技术开展以来,共有32例患者选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行化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于2009年在我院开展以来,给肿瘤患者带来了静脉治疗的最佳途径,且减轻了患者痛苦。肺癌患者因治疗周期长,常首选PICC置管术,但PICC置管后存在一些并发症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2009年10月~2011年12月的156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可使肿瘤患者免受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但PICC置管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的形成最为凶险,处理极为棘手,有并发肺、脑栓塞进而危及生命风险。现将有效应对措施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43例,插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10~112天,平均置管时间为106.5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保护外周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42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一次性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高,护士可以直接独立操作,不用局麻,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工作量。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高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