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引进和推广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于2007年9月、10月分别从湖北购入亲虾和幼虾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水泥池、稻田和土池塘三种条件下养殖;于2008年5月每周或半周测量一次体长体重,分别进行体长体重关系、个体出现率、个体相对增重率和体重体长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1.稻田克氏原螯虾体长体重的关系为:雌虾,y=0.0184x3.1984,R2=0.9506,雄虾,y=0.0113x3.4626,R2=0.9611,且雌虾生长匀速,雄虾生长异速,符合体重体长形态参数y=a*Lb;2根据个体出现率可知,水泥池和稻田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7.71cm-9.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在8.21cm-10.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根据生长集中区间的个体相对增重率可知,5月份稻田个体增重率最高,为24.13%,土池塘最低;体重、体长比值随着体长的变化趋势表明,稻田虾呈线性变化,水泥池和土池塘虾变化呈“S”型,趋向线性变化。可以认为,克氏原螯虾可在安康地区正常生长,且本试验条件下5月份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在安康地区三种养殖条件下生长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引进和推广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于2007年9月、10月分别从湖北购入亲虾和幼虾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水泥池、稻田和土池塘三种条件下养殖;于2D08年5月每周或半周测量一次体长体重,分别进行体长体重关系、个体出现率、个体相对增重率和体重体长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1.稻田克氏原螯虾体长体重的关系为:雌虾,y=0.0184x301984,R2=0.9506,雄虾,y=0.0113x3.4626,R2=0.9611,且雌虾生长匀速,雄虾生长异速,符合体重体长形态参数y=a*Lb;2根据个体出现率可知,水泥池和稻田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7.71cm~9.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在8.21cm~10.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根据生长集中区间的个体相对增重率可知,5月份稻田个体增重率最高,为24.13%,土池塘最低;体重、体长比值随着体长的变化趋势表明,稻田虾呈线性变化,水泥池和土池塘虾变化呈"S"型,趋向线性变化.可以认为,克氏原螯虾可在安康地区正常生长,且本试验条件下5月份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3.
利用克氏螯虾繁殖力强、有抱仔的习性,在稻田中放养亲虾,让其自繁、自育、自养,同时放养蟹种,使水稻、河蟹、克氏螯虾形成一个互生共存的生态系统,是目前高效农业的较佳模式.我区北龙港、大纵湖等镇近几年推广该模式,每667平方米产稻谷400千克左右、成蟹30~40千克、克氏螯虾100千克以上,每667平方米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现将其种、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郭坤  方刘  孙柯  阮国良 《饲料研究》2020,43(1):18-21
试验旨在探究生物发酵饲料对池塘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取生态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10口,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生物发酵饲料(试验组)和普通克氏原螯虾专用硬颗粒饲料(对照组),养殖试验时间60 d。结果显示,生物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P0.05);生物发酵饲料对肌肉的含肉率和蒸煮损失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p H值和滴水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血清中的LZM、AKP、ACP和肝胰腺中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肝胰腺中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明显提高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探讨生物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将360尾体重(5.00±0.01)g克氏原螯虾幼虾随机分成3组。以市售常规商品料为对照组(Ⅰ组),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发酵增效剂(1:1)发酵制得生物发酵饲料(Ⅱ组、Ⅲ组),进行为期6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克氏原螯虾肌肉的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Ⅲ组甘氨酸含量较Ⅰ组和Ⅱ组均显著降低5.6%(P<0.05)|两组生物发酵饲料组虾肠道脂肪酶活性较Ⅰ组分别显著提高56.6%、84.2%(P<0.05),Ⅲ组胰蛋白酶活性较Ⅰ组和Ⅱ组分别显著降低33.0%、36.8%(P<0.05)。试验结果提示,投喂经生物发酵的全颗粒饲料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肠道中脂肪酶活性,有利于虾的生长,未明显改变虾肌肉中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组成。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生物发酵饲料|生长|营养成分|消化酶  相似文献   

6.
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壳亚纲,十足目,螯虾科,俗称龙虾.原产于北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日本传入我国江苏省,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克氏螯虾天然资源锐减,市场价格逐年提高,但数量仍供不应求,因而克氏螯虾的人工养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肝胰腺组织的影响,为筛选防控克氏原螯虾病害的绿色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7%甘草+0.10%板蓝根+0.03%黄芪多糖(A组)、0.13%甘草+0.14%板蓝根+0.03%黄芪多糖(B组)和0.21%甘草+0.06%板蓝根+0.03%黄芪多糖(C组)3种复方中草药制剂,连续投喂初始规格为(8.7±1.6)g的克氏原螯虾28 d,测定其生长参数及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观察肝胰腺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5.81%、26.67%和24.26%(P 0.05);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2.58%、14.05%和11.95%(P 0.05),并且试验B组中克氏原螯虾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C组复方可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活性(P 0.05),而A组复方可以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 0.05);此外,3个试验组的克氏原螯虾肝小管管腔多边形结构明显,并且肝胰腺B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F细胞中颗粒物质少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甘草、板蓝根、黄芪多糖构成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并改善肝胰腺组织结构,其中添加0.13%甘草+0.14%板蓝根+0.03%黄芪多糖促生长效果最好,添加0.21%甘草+0.06%板蓝根+0.03%黄芪多糖免疫功能提升较高,各复方组均能改善肝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克氏原螯虾产ESBLs大肠杆菌的耐药流行情况,采集来自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和辽宁五省共计198份活体克氏原螯虾肠道样品,采用头孢噻肟抗性选择性培养基培养、PCR方法和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筛选、鉴定产ESBLs大肠杆菌并检测其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从198份克氏原螯虾样品中共分离获得107株产ESBLs大肠杆菌,分离率为54.0%。所有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类、一代头孢和部分三代头孢菌素均耐药;对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65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较低;多重耐药(R≥3类)菌株所占比例为86.7%(96/107),且以5类(30%,31/107)和6类耐药(28%,30/107)为主。通过试验初步获得了克氏原螯虾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水平的基础数据,为克氏原螯虾细菌耐药性防控和水产品公共卫生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克氏原螯虾行业目前养殖情况和南京小龙虾事故后对养殖行业影响,指出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质量安全现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克氏原螯虾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文章在分析所发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借鉴国内外在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等淡水螯虾中已经获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业者要从改变养殖方式入手,根据克氏原螯虾生理、生态习性,采用适宜的养殖方式,才有可能将克氏原螯虾养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EM在长毛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M有明显的促生长和改善水质的作用,在对是养殖的早期以2ppm为佳,后期以4-6ppm为宜。各种的综合分析表明:EM加充氧和EM混合在饵料中联合使用,可显著地提高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草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选取大黄、艾叶等中草药在实验室制备了复方中草药消毒剂,并对其进行了定量杀菌试验、临床现场消毒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以大黄、艾叶等中草药组方的中草药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杀灭率达99.9%,作用30 min,可达100%;对大肠杆菌作用10 min以上,杀灭率达100%;对枯草芽孢杆菌作用15 min以上杀灭率达99.9%;表面现场消毒对细菌杀灭率达99.96%;54 ℃温箱中放置14 d后,杀菌效果基本不变;有机物的存在对消毒效果有一定影响。结果提示中草药消毒剂用于养殖场消毒稳定有效,并可进行相关消毒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在接种部位消毒范围对鸡胚影响的实验中,使用三批次鸡胚并将每批次分成相等的两份,在分别采用气室全消毒和接种部位消毒两种方法消毒后,进行接种病毒培养来观察鸡胚的早死率。结果表明,在24 h内,用气室全消毒方法接种后的鸡胚死亡率是17.4%、15.9%、17.0%,而用接种部位消毒方法接种后,鸡胚的死亡率是6.5%、6.3%、6.4%。由此可见,气室全消毒接种鸡胚的死亡率远大于接种部位消毒方法接种鸡胚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钠对尼克红父母代蛋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腐植酸钠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1200羽48周龄尼克红父母代种鸡进行了为期45 d的饲养试验。将试验鸡群随机分为4组,一组为对照组,其它为试验组,在试验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的腐植酸钠。结果表明种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腐植酸钠对蛋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有显著差异。1%的腐植酸钠对蛋种鸡的生产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产蛋率、降低料蛋比,显著改善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2%的添加量不但未提高其生产性能,反而降低了其生产水平,而0.5%的添加水平没有对种鸡生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研制的中药精液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开展了体外抑菌杀毒和安全性综合评价实验。体外药效学实验显示:该消毒剂对大肠杆菌高敏,对门氏菌、禽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中敏,4种菌的体外MIC值分别为31.3、62.5、62.5和31.3 mg/mL;消毒剂按1∶400及以上浓度与新城疫病毒互作,可在5 min内对该病毒有100%杀灭率。安全性评价实验显示:该消毒剂的小鼠急性毒性LD50值>5000 mg/Kg,无毒性;对兔子的皮肤和眼睛染毒,无刺激;消毒剂按1∶10浓度及以下,对常温稀释保存的种公鸡精液中精子生存指数影响不大。临床应用实验显示:在冻融条件下,该消毒剂1∶10浓度组的种公鸡精液中精子存活率要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1);消毒剂按1∶10浓度对种公鸡精液稀释消毒,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都有明显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该消毒剂不仅对种公鸡精液中常见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而且安全无刺激、无毒,对种鸡繁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山区羔羊保育技术,提高羔羊成活率和增重效果,笔者通过改进圈舍设计,加强饲养管理,开展了"圈中圈"羔羊保育应用效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的断奶(120d)成活率为97.78%,比对照组的断奶成活率(68.89%)提高了41.94%;试验组羔羊的日增重为96.2 g,比对照组(71g)提高了35.49%,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同桑品种与现行原蚕品种饲育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优化原蚕饲养的营养条件,提高蚕种繁育质量,对几个实用桑品种饲养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用几个实用桑品种分别饲养原蚕,其发育经过及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无明显差异;但死笼率有育151号较高,新一之较低的倾向。综合原蚕饲养的茧质和卵质成绩初步认为,春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育71-1、湖桑32号、育151号、新一之濑;秋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新一之、育71-1、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18.
防僵粉消毒蛹体对蚕种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国系统种夏芳原蚕蛹为材料,在化蛹后第6、7、8、9天分别用防僵粉(含有效氯2.5%)对蛹体进行消毒,调查其发蛾率、母蛾产卵量、良卵率,结果表明:用防僵粉消毒蛹体对发蛾率、母蛾产卵量、良卵率均有较大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对秋制越年蚕种冬季浴消时施行浸酸消毒,分离不受精卵,以利提高蚕种质量,增加蚕种数量.试验3年来,平均良卵率提高1.14%,淘汰率降低了 5.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