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8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酞普兰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定期评定疗效,疗程6个月。结果:西酞普兰并认知行为治疗后病人HAMA评分和减分率与单用西酞普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估疗惊恐障碍疗效优于单独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2.
认知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步军  钱永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81-1882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联合西酞普兰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被随机分成认知治疗联合西酞普兰组(研究组)和单用西酞普兰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名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抑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4周后研究组HAMD得分与对照组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周后研究组CGI得分与对照组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知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抑郁症的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躯体化障碍患者10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口服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配合认知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6个月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躯体自觉症状严重度自我评估表评定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2组治疗4周时及6个月时SAS、SDS、自编躯体自觉症状严重度自我评估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2组间比较,研究组各时点各项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依从性均优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3,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治疗各时段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显著且与氟西汀相当,安全性高,能改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等症状,但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起效更快,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将135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8)和对照组(n=67)。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2组于治疗前,治疗第2、4、8个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第2个周末的SCL-90焦虑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个周末,研究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个周末,2组TAS-26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TAS-26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徐中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60-8860
目的探索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EBT组22例以REBT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文拉法辛组22例单用文拉法辛,疗程12周。应用SCL-90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的第8、12周时疗效均以REBT组显著较好,REBT组药物剂量显著低于文拉法辛组。结论 REBT联合文拉法辛能快速有效缓解躯体化、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西酞普兰与氟西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酞普兰或氟西丁治疗后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6周治疗,西酞普兰组与氟西丁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24%和82.35%,治愈率分别为64.71%和56.18%,两组间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与氟西丁组的HAMD量表总分分别由治疗前的(31.42±8.54)分和(32.47±6.69)分下降至治疗后的(9.65±7.24)分和(9.79±5.62)分,两组治疗后各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头痛、口干和失眠;氟西丁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恶心、体重增加、头痛.[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口服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因子、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3.6%,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抑郁与焦虑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与喜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3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18例和西酞普兰药物治疗20例。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酯局部脑血流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结合感兴趣区(ROI)技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局部脑血流变化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改善,但西酞普兰组早于认知行为治疗组;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增加右基底节血流量,认知行为治疗组亦有右边缘系统扣带回后部局部血流量增加,西酞普兰组亦有右颞叶后部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抑郁症均有效,但改善脑血流的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单用组)和艾司西酞普兰联用喹硫平组(联用组)各30例。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效判断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与治疗前和治疗1,2,4,4,8周末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用组显效率74.7%(23/30),明显高于单用组5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 〈0.05)。联用组在治疗1,2,4,4,8周末 HAMD 评分明显低于单用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 TESS 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可以提高疗效,并迅速改善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门诊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31人)和阿米替林(33人)治疗,总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评定疗效,阿米替林组有2例脱漏,最后完成疗程每组各31人。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分别为9例和8例,明显缓解分别为10例和8例,轻度缓解分别为7例和9例,无效分别为5例和6例;有效率分别为83.87%,80.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1)。结论:西酞普兰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3-01/2004-06在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和院外联络会诊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42例、万拉法新组40例,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万拉法新治疗6周,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观察副反应。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6%,万拉法新组为7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在第1,2周时副反应较万拉法新组轻。结论:西酞普兰起效快,副反应少,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为安全,依从性好,可作为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单用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符合CCMD-3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单用西酞普兰20 mg/d与西酞普兰20 mg/d结合心理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6周分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 单用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结合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均有比较好的效果,但后者疗效更佳.结论 西酞普兰结合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音乐治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首发抑郁障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71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6例)和药物组(35例)。药物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音乐治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8周末使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价总体疗效;分别于基线时、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量表评价临床疗效,使用席汉残疾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治疗全过程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根据CGI-GI评定结果,药物组有效率71.43%,联合组有效率91.67%,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2组的HAMD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2组的HAMD、SDS评分均低于同组较治疗前(均P0.01),且联合组均低于药物组(P0.01或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音乐治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安全性高,在有效性方面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酞普兰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依赖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的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对122例诊断为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给予西酞普兰,对照组给予多虑平,治疗12周.在治疗中定期分别给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的疗效相当,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和减药反应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对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的治疗疗效好,副反应轻,患者服药依从性好.西酞普兰是治疗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成瘾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及对照组(西酞普兰)各30例.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显效率63%,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53%,有效率87%,疗效相当.仅在治疗2周末研究组减分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所见副反应有多汗、心悸,对照组多为失眠,但都比较轻微.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比单用西酞普兰起效快,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8.
刘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4):336-337,358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口服西酞普兰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1 a,统计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4周、8周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6,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研究组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27.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 a末研究组复发率为14.6%,对照组为33.3%,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86,P<0.05).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认知治疗能显著提高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远期效果更显著,能有效预防复发,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显著优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疗效总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末起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正常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实验组介入认知行为疗法,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pitzer生活指数评分表(QL1)的测评.结果 HAMD量表总分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实验组生活质量提高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使患者躯体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