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郭兆俭 《现代保健》2014,(26):61-63
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住院的150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5例采用8 h/次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连续≥16 h的传统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9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6 h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连续蓝光照射法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的治疗效果均较显著,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  相似文献   

2.
曾建雄  郑碧清 《医疗装备》2023,(10):74-76+79
目的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仪治疗新生儿黄疸(NJ)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114例NJ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黄疸治疗仪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给予新生儿黄疸治疗仪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经皮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经皮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NJ临床疗效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治疗NJ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7-02我院66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根据监护人意愿分组,对照组32例予以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34例予以蓝光照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黄疸消退时间,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48h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59%(7/34)与对照组12.50%(4/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能明显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次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6—11月1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间断蓝光照射组和持续蓝光照射组,两组均给予肠道益生菌口服和纠酸、补液等治疗,间断蓝光照射组给予蓝光照射8 h,停6~8 h后进行下次治疗;持续蓝光照射组给予不间断蓝光照射,两组均治疗72 h。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断蓝光照射组为41.7%,持续蓝光照射组为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用多次间断蓝光照射替代持续蓝光照射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不同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97.56%,对照组为95.1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为4.88%,对照组为21.9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经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就诊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双歧杆菌或茵栀黄颗粒口服,2 g/次,3次/d。同时,对照组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照射18 h,停6 h。观察组行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照射4~6 h,中断2~4 h,如此循环。以上疗程均3~5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间接胆红素分别为(269.2±20.4)、(150.5±16.9)μmol/L,对照组分别为(254.3±21.6)、(183.4±17.1)μmol/L。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为9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持续蓝光照射比较,间隙蓝光照射可有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探索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者198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长时蓝光治疗的对照组99例和使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的观察组99例,记录和统计两组黄疸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的含量,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内总胆红素水平为(66.1±6.8)μmol/L,游离胆红素为(26.8±4.7)μmol/L,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体内总胆红素为(110.5±10.8)μmol/L,游离胆红素为(59.7±9.4)μmol/L,治疗总有效率为80.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6%,对照组为29.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可以大大提高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发展性照护模式下的多维护理联合蓝光照射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张掖市某医院收治的32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发展性照护模式下的多维护理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13%,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展性照护模式下的多维护理联合蓝光照射可有效降低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总结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和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新生儿科8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的方法,蓝光照射8h,间歇5h,照射时间为72h;对照组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的方法,持续照射72h。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的差异;实验组、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分别有12例、21例,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的数量有显著的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持续蓝光照射和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相当,没有差异,但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9,(9):1245-1246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指数明显较低,黄疸消退时间及胎便初排时间明显较短(P均<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用妈咪爱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给予早期充足哺乳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1d后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妈咪爱,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新生儿胆红素峰值,需蓝光治疗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黄疸需蓝光治疗的概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妈咪爱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峰值,减少需蓝光治疗患儿的比率,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玉胜 《现代保健》2013,(13):112-114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差异的原因。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间继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判断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6±2.1)d,TBIL血清含量为(32.3±3.2)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2.8±2.5)d,TBIL血清含量为(89.4±12.3)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不同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继性蓝光照射能显著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8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蓝色日光灯管箱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高亮度蓝色 LED 灯箱照射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日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磷酸酶(ALP)、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CRP、NSE、ALP、FF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CRP、NSE、ALP、FF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22.00%(22/100),对照组为45.00%(45/100),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加快黄疸消退,降低血清胆红素、CRP、NSE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费用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 年1月-2010 年12 月住院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126 例,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与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下降超过50% 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5).结论 介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够取得与开腹引流同样的显著疗效,还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时间与费用,应当掌握好治疗指征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凌源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应用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前TBIL、DBIL、IBIL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BIL、DBIL、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别是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凌源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应用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前TBIL、DBIL、IBIL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BIL、DBIL、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别是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对63例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大剂量IVIG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记录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112.50±50.43)ummol/L VS(202.50±60.51)ummol/L,P〈0.05],光疗时间[(29.25±15.43)h VS(41.46±17.54)h, P〈0.05]及黄疸消退时间[(4.52±1.41)h VS (6.15±1.67)h,P〈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的血红蛋白较治疗组有下降趋势。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致病因素以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总结40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资料,对致病因素以及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诱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因素为:感染性疾病47.5%(19/40)和溶血性疾病32.5%(13/40);观察组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给予蓝光照射、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后,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38例患儿进行比较,治疗后的NBNA评分改善情况,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和溶血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最危险因素,换血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NBNA评分,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肝炎综合征婴儿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脾消肿情况、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丙氨酸转氨酶(s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00%,明显小于观察组的92.00%(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脾脏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Bil、sALT及AS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