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s,CAPD)是指中枢听觉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而致的听功能缺陷,本文首先综述了CAPD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可能之病因.之后阐述了听觉内外余力对听觉言语测试的影响以及降低外余力的方法;听力损失、认知能力、药物、测试程式对CAPD测试的影响;言语测试和非言语测试的优缺点;不同测试模式的影响.最后阐述了CAPD的一些具体测试方法以及对测试结果进行测试时要注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背景噪声下言语测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中枢听觉神经系统功能的解剖、生理及其检查开展的必要性进行略述后,提出语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言语”.能否听懂言语,是判断听功能状态的最主要指标.通过对言语测听及背景噪声下言语测听的历史、现状进行概述后,对背景噪声下言语测听的影响因素及其作为听处理套查方法之一的临床应用前景、在中枢听处理障碍检查中的灵敏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s,CAPD)是中枢听觉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缺陷,影响基本的听觉感知能力,包括定位、偏向,语音或非语音的辨别,听觉模式识别,听觉时间信息处理(时间统整、时间顺序和时间遮掩),竞争声或退化声下的听觉能力等。CAPD可能与其他疾病共存,影响患者的听力、学习和交流。病因包括创伤、神经毒性物质、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等。目前为止CAPD的发病机制不明。听觉中枢蛋白组学分析是研究CAPD发病机制的第一步,耳蜗核作为听觉传导通路中最底层的核团,对时间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声源定位起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耳蜗核相关蛋白在中枢听觉处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听觉系统分为外周听觉系统和中枢听觉加工系统(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CAP),即由执行大脑听觉模式加工功能的神经系统组成。外周听觉系统的损伤比较容易诊断。与外周听觉系统不同的是,中枢听觉加工系统主要负责从外周听觉系统传人的神经冲动中提取有用的听觉信息。中枢听觉加工系统的损伤(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s,CAPD)无法通过常规的听力测试检测出来。事实上,对多数CAPD孩子进行听力检查,结果都是完全正常的,有时甚至是过于敏感的。但是.这些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下对声音的加工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对中枢听觉功能的综合测试中。  相似文献   

5.
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是听觉传导通路上的重要中继站,在声源定位、时域、频率和声音强度分析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功能障碍正是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CAPD)的发病基础。本文将重点介绍下丘听觉处理功能及机制,特别是与CAPD发病机制相关的功能改变,探讨CPA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听觉功能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听觉功能老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纯音测听、言语识别、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脑认知功能及P300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等多种方法,测试三部分老年人群。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人纯音听敏度减退;言语识别率下降,中枢听觉认知功能减退,镫骨肌反射阚有不同程度提高、重振耳数随耳聋加重而增多;听性脑干反应各波间期无变化;P300认知电位波潜伏期延长,波辐下降。结论 老年人听觉功能老化特点,表现出听觉系统从耳蜗末梢到听觉中枢具有泛发性退变,此点应引起老年听力康复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AERPs)作为一种客观的评估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分析常见类型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指出其在听阈评估、听神经病、言语感知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听觉中枢的发育和重塑性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语言功能。语言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声音。人类听觉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用在对言语声的辨听上,但是,言语声这种复杂信号是如何处理并最终反映在认知上的,目前尚不十分明了。较为明确的是,与大脑功能一样,中枢听觉也存在双侧不对称性[1,2],双耳听觉较单耳听觉在听觉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3,4],即便是在电刺激诱发的听觉反应中,同样存在双耳优势[5~15];这一优势的显现取决于听觉系统能否对双耳接收到的听觉信息分别作出识别反应并成功整合,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信息传导、解码、重建以及更为复杂的高级认知功能。一直以来,听力学家、神经学家以及心理学家都在探索听觉信息的中枢处理机制,并利用了各种研究手段和技术,双耳分听(dichotic listening)是其中应用较广的研究中枢听觉认知行为的一种方法。本文就目前关于中枢听觉认知的研究及双耳分听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言语能力恢复与中枢听皮质功能密切相关,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可反映中枢初级听觉皮层的功能状态。本文综述了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的起源,声刺激和电刺激,测试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并讨论其与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蛋白家族中一重要成员,它通过“活性依赖”机制对听觉中枢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进行调节,并受中枢听觉系统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听觉中枢可塑性变化的研究及BDNF与听觉中枢可塑的相关性及可能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单侧听觉剥夺后,听力正常耳主导听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双耳信息输入的不对称,造成听觉中枢发育不对称(偏侧性改变),涉及听觉皮层及脑干听觉核团的不同区域,引起对应听觉通路发生一系列改变,包括结构、神经递质及受体等的改变,进而改变了两侧通路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损害了两耳信号的整合处理,导致声源定位能力及言语识别率降低,甚至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这种偏侧化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听觉康复,因此,明确单侧听觉剥夺之后听觉中枢重塑的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就单侧听觉剥夺后听觉中枢的重塑研究进展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聋是指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以双耳进行性高频听力下降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耳聋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识别能力下降。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确言语识别缺陷的机制,但多数学者认为听力损失、听觉中枢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改变等因素可影响老年性聋的言语识别能力。本文就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言语识别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言语识别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认为言语识别缺陷的机制不清,目前主要有耳蜗损害假主,听中枢功能障碍假说,认知功能缺陷假说及“听觉模型”假说等,并重点讨论了频率择取,噪声和混响,年龄及纯音听阈对言语识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噪声下言语测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枢听觉神经系统功能的解剖、生理及其检查开展的必要性进行略述后,提出语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言语".能否听懂言语,是判断听功能状态的最主要指标.通过对言语测听及背景噪声下言语测听的历史、现状进行概述后,对背景噪声下言语测听的影响因素及其作为听处理套查方法之一的临床应用前景、在中枢听处理障碍检查中的灵敏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介绍了中枢听觉功能测试方法,探讨了对听觉处理障碍儿童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选择3例疑似听觉处理障碍儿童作为研究案例,进行系统的听力学,教育心理学、言语病理学测试和听觉中枢处理评估。结果在随机间隔探测测试和空间噪音听力测试(Iistening in spatializecl noise test,LISN)中,得分低于同龄组的平均值超过5个标准差;高一提示信号的LISN测试结果显示,数值低于平均值超过2个标准差。结论中枢听觉处理测试序列说明此3例儿童存在双耳听觉处理缺陷。通过改善教室的信噪比,应用听觉闭合训练、听觉定位和辨别训练,加强语言处理技能训练,能够使这3名儿童受益。  相似文献   

16.
脑的认知功能依赖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感觉输入,在听觉系统中,外周听器损伤可以立即导致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的听觉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言语识别能力,本文所讨论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Late-onset anditory deprivation)与听力损失程度无关。例如,对称性听力损失患者如果单耳佩戴助听器,一段时间以后,助听耳的言语识别能力将得以改善,但这种改善并非在佩戴助听器后立即发生,因此不能简单归因于听觉放大本身,相反,非助听耳的言语识别能力却发生与听力损失无关的进一步下降,这种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源于外周信号输入改变后听觉中枢功能的改变,是使用依赖性认知功能重塑的结果,但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不会发生在双耳佩戴助听器的患者,本文对多种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的认识发展过程,可逆性以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并对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对助听器佩戴的影响,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枢听觉处理(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CAP)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听觉输入信号的感受处理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潜在的神经生物活动并由此产生听觉电生理电位的过程,如果该过程受阻,就会产生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C)APD][1,2]。目前,(C)APD的诊断方法分为两类:行为测试和电生理测试。电生理测试较少受到言语、记忆、注意力等干扰,是能够提供声学信号在整个中枢听觉神经系统中传导、整合等相关客观信息的强有力工具[3],在评估听觉中枢处理障碍中具有临床价值[4]。美国听力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AAA)颁布的《(C)APD儿童和成人诊断、治疗和处理临床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当存在以下潜在的临床指征时,应采取电生理测试做进一步的评估:①行为评估不能清晰揭示障碍的模式;②行为测试的结果不完整、无法下定论或受某些变量(如受试者的注意、动机、认知状态)干扰;③小龄儿童由于其年龄原因不能采用行为测试进行综合评估;④疑似神经系统病变,需要进行医学随访;⑤需要了解中枢听觉神经系统中机能失调的位点信息,且需综合行为评估揭示个体(C)APD的清晰模式;⑥被评估者的母语不适合做行为评估。用于(C)APD评估的测试主要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耳声发射(OAE)、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iddle latency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MAEP)、长潜伏听觉诱发电位(long-latency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LAEP)如P1-N1-P2波、P300、失匹配负波(the mismatch negativity,MMN)等。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些测试方法在(C)APD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并阐明需注意的问题,最后对其临床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CAEP)是一种非侵入性脑电测量方式,能够通过波形的阈值、潜伏期与振幅评估听觉皮层的功能。近年来,CAEP的测试方式逐渐成熟,应用更加广泛。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CAEP能够用于术前、术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双耳听觉、音乐感知以及听觉可塑性的评估。相比较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中潜伏期反应(middle latency response,MLR)等其它听觉诱发电位而言,CAEP潜伏期最长,能够反映完整听觉通路的情况、评价听觉皮层等高级中枢的功能及成熟度,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CAEP在人工耳蜗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听觉中枢功能状态对老年感音神经性听障患者听力语言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诊治的老年感音神经性听障患者109例,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助听听阈测试、皮层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及言语识别测试。以55 dB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下皮层听觉诱发电位P1是否全部引出波形分为A组(引出波形,n=47)和B组(未引出波形,n=62);比较两组患者纯音测听、助听听阈结果和言语识别率,分析助听听阈与听觉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幅值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纯音听阈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在低频、中频、高频的助听听阈值均显著低于B组(P<0.05)。配戴助听器后两组患者的言语识别率均增加,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P1波幅值随着刺激强度增强逐渐降低,助听听阈随着引出P1的刺激强度增强逐渐提高。助听听阈与幅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1波潜伏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皮层听觉诱发电位与助听听阈测试结果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言语(Speech)是语言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人类听觉最重要的功能是接收和理解言语,言语识别能力是评价一个人听功能的“金标准”。本文回顾了我国在言语测听材料编制领域做出的探索,总结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得到的启示,对我国的言语测听材料,尤其是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在方言区人群中的应用以及方言版言语测听材料的开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