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1997年以来滦河流域持续性干旱,滦河流域遭遇了空前的水资源危机。采用2000年-2007年社会经济和用水资料对滦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滦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滦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滦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程度、供用水、污水排放情况和2012年水质状况分析,针对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流域管理的角度提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汉江流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也是全国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流域。201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两圈两带"发展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成为了我省的重点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用水需求的迅速增加,如何协调用水需求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矛盾,实施节水控需,加强需水管理,抑制用水过快增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实施常规节水措施的前提下,对湖北省汉江流域规划水平年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强化节水的节水控需总体方案,以保证流域内各地市需水量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  相似文献   

4.
水量分配是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和定额管理,进行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流域规划工程情况及河道内需水要求提出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可分配水量,以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成果为基础,提出第二松花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及措施,明晰流域与区域的用水权益,确保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6,(8):43-46
在对平凉能源基地供用水现状和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进行了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最后就能源基地水资源保障能力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2020年在兴修一批地表水蓄水工程的前提下,平凉能源基地的用水需求基本可以满足;2030年水资源缺口较大,需考虑外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需水预测精度,并为流域水资源分层配置提供基础,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包括刚性、刚弹性和弹性需水的黄河流域需水分层预测方法。按照不同行业的用水特点进行层次划分,将农业需水按照口粮安全、消费需求进行划分,工业需水分为一般行业需水和高耗水行业需水,将流域外生态补水作为河道外生态刚弹性需水,河道内生态需水根据泥沙冲淤比划分。黄河流域需水分层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黄河流域河道外需水量为534.62亿m~3,其中刚性、刚弹性和弹性需水占比分别为59.81%、33.62%和6.57%,比2017年增加139.01亿m~3,而人均用水量减少25 m~3,流域用水水平得到提高;农业节水量被用于工业等效益更高的行业,预测结果符合黄河流域1980—2017年用水规律和新时期"生态优先,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准确评价海拉尔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对未来作出预测,以2006年为现状年,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利用率、城镇人口比例、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河道外生态用水率7个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拉尔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海拉尔河流域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滦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影响,造成了滦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滦河流域正遭受着空前的水资源危机.文中主要研究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后对滦河流域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严重因素,通过对长江流域2030年以前需水预测成果的研究,结合1980~2000年实际用水数据分析,对长江流域未来需水的增长趋势、结构、分布格局以及流域承载力、节水进行了初步预测,并对长江流域用水占全国比重趋势作出分析判断.流域内水量、人口、GDP均占全国1/3左右.因此,长江流域需水预测成果在当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珠江流域属于湿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因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使得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全流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和生态用水的挤占问题。流域河湖生态需水及保障措施是实施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核心,通过分析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别采用历史流量法、湖泊最小生态水位法和重要水生生物生境模拟法推导珠江流域重要河湖的枯水期生态需水和敏感生态需水,并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滦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流入渤海,水资源比较丰富,著名的“引滦入津”工程,为天津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优质水源。为更好保护恢复、开发利用滦河生态资源,改善双滦区人居、旅游和投资条件,更好地与承德避暑山庄的环境相协调,承德市双滦区结合区内滦河双滦段的实际状况,规划确定了河段防洪整治及景观生态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生态需水量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部分。根据北方山区的特点,以承德市滦河流域为例,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对承德市滦河流域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如何保证生态需水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滦河流域水能资源蕴藏丰富,开发建设小水电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分析承德地区滦河流域水文、地质及水电站的建设情况,对利用梯级橡胶坝群建设水电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作用的加剧,流域水资源受变化环境的影响愈加显著。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流域水资源系统变化特征及需水预测对支撑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耦合了考虑物理机制的需水预测方法,建立水资源系统模型,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多因子驱动及多要素胁迫作用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变化特征,采用MPI气候模式预估的未来气温、降水结果及未来流域5种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形,预测了黄河流域2017—2030年的水资源供需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的生活需水量随着流域人口及人均用水需求的增加不断增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需水量呈现缓慢减少态势,生态及三产需水量逐年增加,农业灌溉需水量呈下降趋势;②在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力度、增加节水技术投资的前提下,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满足黄河流域下一阶段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③为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调整流域水资源管理策略,提高节水程度,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5.
承德市境内河流众多,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严重不均及开发利用程度不同,严重影响了承德市的生态环境。伊逊河是滦河最大的支流,常年不断流,水质状况良好,且与避暑山庄所在武烈河流域相邻,具备跨区域水资源调配条件。通过实施伊逊河向武烈河生态补水工程,可提高承德避暑山庄湖区水源、市区橡胶坝水源的保证程度,并从根本上解决市区早河的水生态问题,引伊济武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地改善承德历史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水资源预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预测作为现有水文、气象预报的一种拓展,必须以现有水文、气象预报手段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从气候、地理、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对影响水资源变化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水资源预测信息平台,加强对气候、水资源等方面的基础性分析研究,开展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应用研究.开展长江流域水资源预测还需要结合流域内经济发展指标,对长江流域可供水资源、工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需求量、水质监测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对长江流域或流域内某一地区未来降雨量的预测,对该地区可能形成的地表径流量、水质等作进一步预测,并分析其与用水需求量之间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关系,建立适合长江流域水资源预测模型,并对流域内重点区域水资源质、量在未来一定时间尺度内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建立相应的水资源供需关系的预警机制.目的是更好地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为长江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以许昌市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例,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定额法对需水量进行预测。以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基础,2011年作为研究基准年,根据水资源取用方式、工程方案及各种水量需求等,利用MIKE BASIN建立水资源配置模型,对许昌市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模拟,通过三次供需平衡分析,得到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配置方案,最终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本地水资源结合南水北调、引黄调蓄、中水回用等多模式联合调度,可以满足许昌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用水需求,对未来许昌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that affect both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water availability. Besides climatic change, current demographic trend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land use changes have direct impact on increasing demand for freshwater resources. Taken together, the net effect of these supply and demand changes has led to a growing water scarcity in major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s. The Brahmaputra River Basin is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areas in the world, as it is subject to combined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pressures. A robust assessment of water scarcity considering both climatic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s is therefore vital for policy makers of the basin.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future water scarcity of the Brahmaputra Basin in a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detailed manner, incorporating several novel approaches: (i) the application of consistent set of scenarios to estimate future water scarcity; (ii) estimation of water demand in terms of both water withdrawals and consumptive water use; (iii) comparison of water demand and availability on different temporal scales i.e., yearly, seasonal and monthly rather than only annual basis. (iv)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together with future demands for groundwater abstraction. Although the Brahmaputra Basin is one of the water abundant regions of the world, our analysis illustrates that during dry season water scarcity for the Basin will become more severe in the coming decades, which require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decision makers of the authority.  相似文献   

19.
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探讨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指出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地表水体维持特定的生态环境功能所必须蓄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构建计算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理论基础。以海滦河流域为例,分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排盐水量和湖泊洼地生态环境需水量三部分,概算了区域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海滦河流域生态需水量为124×108m3,约占流域地表径流总量的54%。若海滦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率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水体功能区划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对水资源量与质的需求 ,对黄河干流及重点支流水体功能进行了需求分析 ,介绍了黄河流域水体功能二级区划体系的划分标准、分类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