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研究NT-3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培养小室测定不同浓度NT-3对ACC-M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ACC-M细胞与2.5、5、10 ng/ml浓度的NT-3共培养20 h后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多于未加NT-3组;而与浓度为100 ng/ml的NT-3共培养20 h后侵袭细胞数却明显减少.结论:NT-3对ACC-M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存在浓度依赖性.一定浓度的NT-3能够增强ACC-M细胞系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素-3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培养小室测定不同浓度NT-3对ACC-M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ACC-M细胞与2.5,5,10 ng/ml的NT-3共培养10 h后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多于未加NT-3组;而与浓度为100 ng/ml的NT-3共培养10 h后迁移细胞数却明显少于未加NT-3组.结论 NT-3对ACC-M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存在浓度依赖性.一定浓度的NT-3能够增强ACC-M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中DNA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细胞系中抑癌基因甲基化状况及其与mRNA、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ACC细胞系ACC-2、ACC-3、ACC-M中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E-cad)、p16、RASSFlA、DAPK、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应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p16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3个ACC细胞系中均检测到E-cad、p16基因的甲基化,而没有RASSFlA、DAPK、MGMT基因的甲基化;mRNA和蛋白水平均未检测到E-cad的表达,均检测到p16的表达。结论ACC细胞系中,E-cad、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是常见事件,甲基化可能是E-cad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内分泌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肿瘤细胞所特有及相关的抗体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酶,嗜铬素A和突触素4种标记物对其在该肿瘤的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50例涎腺腺样囊癌中S-100蛋白阳性表达42例(84%)神经特异性烯醇酶阳性表达32例(64%)。嗜铬素A阳性表达8例(16%),突触素阳性表达7例(14%),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部分细胞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期望建立一种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体外研究模型。方法:通过将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与小鼠背根神经节在基质胶中进行共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双染动态观察肿瘤细胞与神经轴突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通过对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体外模型的观察,发现嗜神经侵袭过程的发生是肿瘤细胞与神经之间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的腺样囊性癌一背根神经节共培养能够模拟癌细胞嗜神经侵袭的发生过程,对于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的动物模型 ,为研究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和条件。 方法 将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肺高转移株ACC M细胞注射入裸鼠眶下区皮下 ,分别于注射后7d、11d、14d、2 1d、2 8d、动物自行死亡或 5 6d时用HE染色方法观察肿瘤生长和神经侵袭的情况 ,并测量眶下神经管内神经侵袭的长度。结果  85 7%的荷瘤裸鼠发生眶下管内神经侵袭。 7d、11d、14d、2 1d、2 8d和自行死亡组神经侵袭长度分别为 0 0 9mm、(0 2 7± 0 0 2 )mm、(0 38± 0 0 5 )mm、(0 6 8± 0 18)mm、(1 0 7± 0 36 )mm和 (2 1± 0 77)mm。结论 该模型是研究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的良好模型 ,11~ 2 1d作为观察时限为宜 ,尤以 14d最佳  相似文献   

7.
8.
全国涎腺腺样囊性癌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涎腺疾病学组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协作组协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的全国涎腺腺样囊性癌专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6月 1 7~1 8日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代表 2 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针对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的涎腺腺样囊性癌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关专家相聚在一起 ,交流各自的研究经验 ,共同商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计划和方案 ,并准备开展协作研究。在本次会议上 ,北京大学方伟岗教授介绍了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最新研究动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林国础教授介绍了涎腺腺样囊性癌的…  相似文献   

9.
腺样囊性癌具有沿神经侵袭的特性,但其嗜神经性的机理尚不清楚,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本文就其侵袭途径、肿瘤细胞特定分化、神经内分泌性、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等各方面学说作一综述,以了解目前研究动态、水平,加以分析,帮助寻找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腺样囊性癌多发生于涎腺,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主要是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是该治疗方案对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控制效果尚不理想.本文主要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基因分子治疗等方面介绍涎腺腺样囊性癌治疗的新进展,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神经营养因子-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ACC)的表达情况 ,探讨NT -3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以 3 2例ACC、7例正常腮腺及 3例腺泡细胞癌标本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T -3进行检测。结果 :NT -3在正常腮腺的导管细胞表达为阳性 ;在腺泡细胞癌为阴性 ;在ACC病例中的阳性率为 93 .8% ( 3 0 /3 2 )。按病理学表现分组时 ,存在嗜神经现象组的NT -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 (P <0 .0 5 )。存在嗜神经现象组的大部分切片中神经束普遍较相应的正常腮腺组织或腺泡细胞癌密集 ,且有 4例ACC可见沿神经周分布的肿瘤细胞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远离神经者。结论 :NT -3可能作为ACC嗜神经侵袭的生物学标志。ACC中NT -3表达的增强可能是促进其嗜神经侵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unx3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蛋白分析检测Runx3在4例SA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样品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65例SACC病理组织切片中 Runx3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分析病理诊断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Runx3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明显下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unx3在SACC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Runx3表达下调与SACC发病进程相关,可能是临床诊断和治疗SACC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型和嗜神经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CCR5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标本及正常唾液腺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8%(30/32),与在正常唾液腺组织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分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阳性表达的腺样囊性癌标本中,可见嗜神经现象组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中CCR5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CR5可能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相关,其表达水平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与侵袭神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抑癌基因p16为靶基因,腺病毒(Ad)为载体的重组基因治疗药物AdSCMV-p16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的作用。方法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腺病毒载体(AdSCMV-EGFP)转染SACC-83细胞,确定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效率。AdSCMV-EGFP为对照组,AdSCMV-p16和AdSCMV-EGFP共转染为实验组分别感染SACC-83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p16基因的表达。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检测细胞的增殖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AdSCMV-EGFP在1000viral particles[vp]/cell时转染效率达95%以上。RT-PCR实验组可检测到p16基因表达,而对照组未见表达。细胞单纯转染AdSCMV-EGFP或共同转染AdSCMV-p16后,随时间增长细胞增殖率逐渐下降,共同转染组较单纯转染AdSCMV-EGFP组比变化更明显。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共转染组较对照组有更强的抑制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显示AdSCMV-EGFP和AdSCMV-p16共转染组G0-G1期细胞比例比单独转染AdSCMV-EGFP组大。结论AdSCMV-p16在体外能明显抑制SACC-83细胞增殖能力和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西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 8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计数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等研究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多西紫杉醇对SACC 83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生长抑制作用 ,药物作用 2 4、48、72h的IC3 0 (nmol/L)分别为 1.3 9、1.2 6、0 .47,IC50(nmol/L)分别为 13 .0 2、3 .3 4、1.2 6,相对抗肿瘤活性 (RAA)值分别为 3 3 0、12 98、3 42 6;药物作用于细胞 72h后 ,对照组G1、S、G2 期细胞 ( % )为 73 .8、19.8和 6.4,IC3 0 组为 65 .0、2 9.5和 5 .5 ,IC50 组为 5 7.6、42 .4和 0 ;对照组、IC3 0 组、IC50 组克隆形成率 ( % )分别为 3 6.0± 0 .5、8.3± 2 .5和 0 .5± 0 .3。结论 :多西紫杉醇对腺样囊性癌ACC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研究姜黄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2.5、5、10、15、20mg/L的姜黄素处理SACC-83。应用MTT比色试验,倒置显微镜,Giemsa染色,Annexin-V-FITC和PI双标记活细胞后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和观察SACC-83的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姜黄素对SACC-83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用药组细胞明显凋亡,凋亡率随处理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姜黄素具有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人端粒酶RNA(hT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中的表达 ,探讨hTR与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9例涎腺ACC和 4例正常涎腺组织标本。结果 涎腺ACC组织中hTR表达显著增高 ( P <0 .0 0 1)且与病理分型有关 ( P <0 .0 5 ) ,hTR表达与PCNA表达间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hTR表达可能和涎腺组织增殖恶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emsirolimus对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株自噬水平的影响,以研究该药物诱导的自噬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研究Temsirolimus对ACC-M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1的表达差异;利用透射电镜观察ACC-M细胞中自噬体的形态及数量,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Temsirolimus对ACC-M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LC3和Beclin1在实验组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实验中,实验组细胞胞内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msirolimus通过诱导ACC-M细胞自噬,产生了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提示细胞自噬是Temsirolimus作用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重要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19.
雌二醇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根据雌二醇(E2)临床用药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探讨E2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法、细胞分裂指数、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研究E2对SAcc83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鸡胚心侵袭实验研究E2对SAcc83细胞的转移影响情况;通过对去势的雌裸鼠尾静脉注射方法建立动物转移模型和皮下致瘤实验,研究E2在动物体内对SAcc83的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1×10-7、1×10-8、1×10-9mol/L的E2对SAcc83均有促增殖作用,其中10-7mol/L的E2作用最显著,作用1、2、3d时细胞分裂指数分别增加了33.3%,40.9%,17.8%,作用12、18、24h时S期细胞分别增加了12.3%,3.3%和9.7%。裸鼠皮下致瘤性实验中每只鼠每天皮下注射0.2ml9.55×10-5mol/LE2,注射10d,试验组肿瘤比对照组增加了24.8%。裸鼠肺转移实验中试验组裸鼠用药42d后,肺转移结节形成率增加了41.2%。结论10-7mol/L的E2对SAcc83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和转移作用,提示这类雌激素应在严密监控下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