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魏酸钠在木糖醇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阿魏酸钠的含量。结果:注射用阿魏酸钠与木糖醇注射液在室温条件下配伍6h内,其外观、pH值、含量和紫外吸收峰形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阿魏酸钠与木糖醇注射液室温下6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阿魏酸钠与4种输液的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魏酸钠(注射用心血康)在4种输液(即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0-18h内不同时间注射用阿魏酸钠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并测定pH值,同时观察配伍液的酸钠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并测定pH值,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结果:注射用阿魏酸钠在室温下在4种输液中配伍后18h内吸收曲线、pH及外观几无改变,含量在18h内未低于标示量的95%。结论:注射用阿魏酸钠在室温下在4种输液中配伍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4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恩  彭丽娥 《中国药师》2001,4(3):193-195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注射用穿琥宁、葛根素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在0.95氯化钠输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各混合液室温条件下(15-25℃)配伍后0-6h内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PH值及外观的变化,结果:头孢呋辛钠与葛根素配伍后含量及外观稳定,但PH值有变化;与酚磺乙胺、穿琥宁、氨甲苯配伍后含量,外观、PH值均稳定。结论:头孢呋辛钠可与酚磺乙胺、穿琥宁、氨甲苯酸在0.9%氯化钠输液中配伍应用,但与葛素配伍应用则不妥。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与4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葛根素注射液与临床常用的4种药物(能量合剂粉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肌苷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后,4h内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葛根素含量几乎不变。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与能量合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肌苷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5.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葛根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与葛根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葛根素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的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中,在常温条件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两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同时测定配伍液的pH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常温下6h以内,配伍液澄明度、pH及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规定。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与葛根素注射液配伍在6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6.
阿魏酸钠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阿魏酸钠注射液按临床最大使用浓度加入4种常用输液中,室温(25℃)下放置8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阿魏酸钠的含量和有关物质,同时观察外观性状和pH。结果:各配伍液在0~8h内,25℃的条件下阿魏酸钠含量、有关物质、外观性状和pH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与以上4种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的条件下放置8h性质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泮托拉唑钠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考察配伍前后泮托拉唑钠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变化。结果: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4h内含量、pH及溶液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泮托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在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8.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28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临床常用28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pH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了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临床常用28种药物配伍后的外观、pH、微粒和吸收度变化。结果: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注射用穿琥宁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配伍后产生沉淀,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后p H逐渐下降,与其他25种药物配伍后无显著改变。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注射用穿琥宁、注射用头孢哌酮的不宜配伍,与氨茶碱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应谨慎配伍,其余22种药物均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头孢噻肟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环香  陈莉  陈志明 《医药导报》2004,23(10):0779-0780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噻肟钠的含量,考察其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木糖醇注射液在室温下(25~30℃)配伍稳定,0~5 h内其外观、微粒、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两者配伍稳定,可供临床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注射液与28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与临床常用28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分别考察了葛根素注射液与28种药物配伍后的外观,pH和紫外吸收变化。结果:葛根素注射液与其中7种药物配伍后pH发生明显改变,与其它21种药物配伍后外观、pH和紫外吸收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VitC、ATP、辅酶A、三氮唑核苷、青霉素、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应谨慎配伍,与其它21种药物可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与临床上常用的2种输液配伍后对其溶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孵育1,3,6 h时,葛根素不同浓度、不同输液配伍时的溶血率;测定溶液pH值、渗透压值,明确pH、渗透压、Na+、Cl-和葡萄糖分子在溶血中的作用。结果:葛根素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时,相同孵育时间、相同浓度的溶血率存在显著差异,组间pH值存在显著变化,而渗透压无显著变化,Na+、Cl-、葡萄糖分子能显著影响溶血率变化。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后的溶血存在显著差异,pH值、渗透压不是引起溶血差异的因素;葛根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输液配伍时,红细胞对溶质成分Na+、Cl-、葡萄糖分子的膜通透性不同可能是引起溶血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下,观察8h内配伍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外观,测定pH值及考察紫外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和酚磺乙胺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内以及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内,配伍液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加替沙星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3.
阿魏酸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疗效及血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入选病例101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给予阿魏酸钠0.2g,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49例,给予丹香冠心注射液20mL,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d,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60d.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明显提高(75%vs50%,P〈0.05)。结论:阿魏酸钠治疗TIA疗效确切,可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与4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琴  方静 《中国药房》2008,19(35):2759-2761
目的:考察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与4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各于25、37℃恒温浴中放置0、0.5、1.0、1.5、2.5、3h后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吸收度、含量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与4种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含量、不溶性微粒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在25、37℃的温度下,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与4种注射液配伍后,应在2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维生素B_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行厉  顾雪英  余红玲 《中国药房》2010,(26):2458-2460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下,将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后,于6h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头孢西丁钠与维生素B6在2种注射液中的含量在6h内亦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6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2h内外观、pH值和含量无明显变化,但4h时西咪替丁在2种配伍液中的含量均有升高,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pH值略微上升。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宜在2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和法莫替丁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另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内与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内,配伍液的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中葛根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刘彩虹  刘俊芳 《中国药房》2006,17(18):1417-1418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VP-ODS,流动相为甲醇-0.1%枸橼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葛根素检测浓度在13~107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RSD=0.63%)。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注射用氯诺昔康与头孢甲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HPLC法测定8 h内配伍溶液中氯诺昔康、头孢甲肟的变化,并观察和检测外观、pH值变化,结果 配伍溶液在8 h内氯诺昔康的质量分数未见明显变化,但头孢甲肟质量分数不断下降,8 h后为95.3%。pH值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溶液颜色随时间变化逐渐加深。结论 在室温条件下,注射用氯诺昔康与注射用头孢甲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2 h内保持稳定,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