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万良 《地质论评》1989,35(4):355-358
层控矿床是一种产于一定地层层位中的非岩浆热液矿床。矿源层的存在是层控矿床形成的内因,后期的构造活动、地热增温是层控矿床形成的外因。构造活动、地热增温使矿源层中的地下水更加活跃起来,并萃取其中之矿质而富集成矿。文中还讨论了层控矿床与沉积矿床和其它成因的热液矿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2.
鲁甸乐马厂银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云满 《矿床地质》1999,18(2):121-128
乐马厂银矿为地矿部“八五”重点普查项目,普查找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矿床达大型规模。该矿床类型独特,为国内、外少见的独立银矿床,因此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赋存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文章在乐马厂银矿床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并论述了其为产于叠瓦状逆冲-推覆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的独立银矿床,其矿化作用过程经历了古构造-沉积(矿源层形成)和构造-热液(充填交代富集)两个阶段,构造活动控制了银矿化作用和银矿体的最终定位。这对在滇东北地区寻找此类银、铅锌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滇中铅锌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地区面积大约为4万平方公里,在这范围内有近百处矿床(点)。近年来,在对四种矿床类型和12个典型矿床的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各种成矿的控制因素,提出了:地层,岩相古地理因素控制矿源层的同生沉积;构造和岩性控制后期金属元素活化和迁移以及工业矿床的形成;时间、空间分布是矿源层形成和后期改造成为矿床的这两种地质作用的综合体现,并且,指出了两个成矿预测区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隆子—古堆地区地质特征及典型的金锑矿床成因,认为该地区地层或容矿围岩不是矿源层。矿源层应为深部物质。其成矿机制为在岩浆岩,含脉岩及隐伏岩体等热源的驱动下,含金锑氢化物的热液,沿断裂、褶皱等构造上升至中低温的浅部或地表环境下富集成矿,因此,此类矿可能为热液喷流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哀牢山金矿带原生金矿床的类型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哀牢山金矿带位于红河、哀牢山构造变质带的西亚带.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矿床受地层(上志留统、中-下志留统金厂组矿源层)、岩性(浅变质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岩)、多期活动的压扭性断裂带(哀牢山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和矿源岩(超基性、基性、中-酸性岩浆岩)成矿条件控制.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基础上,经过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而富集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贵州独山巴年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和地球化学角度对巴年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春成在放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矿床的锑和硫主要来自矿源层;锑矿受层位、构造控制;成矿流体来自于大气降水,具低温和中低盐度性质;矿床属典型沉-强改造型层控矿。  相似文献   

7.
金龙山金矿床矿源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山金矿床产于秦岭元古宙-晚古生代海槽特殊有限洋盆之中,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该层位金丰度度,认为赋矿层位为矿源层。通过对矿源层沉积区域地质环境,地层岩石组合,岩相结合,沉积地球化学诸特征分析,以揭示矿源层是在动荡海盆环境下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构造,火山热液活动是金矿源层形成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厂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层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厂长坡-铜矿锡多金属矿床规模大,成因十分复杂,对其矿床地质的深入研究,客观地分析其成矿规律,有助于该区进一步的找矿。从赋矿地层、构造、矿体组合、矿物和元素分带几方面分析了长坡-铜坑锡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形成的控制因素,认为地层与构造对矿床的形成起了不同的控制作用,矿床具有层控矿床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贵州西南部滥木厂式铊(汞)矿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陈代演  邹振西 《贵州地质》2000,17(4):236-241
本文扼要总结了作者10余年来对贵州西南滥木厂式铊(汞)矿床的研究成果,依据地层岩相,控矿构造、主要矿物组合,铊矿石类型、微量元素、氢氧硫同位素、赋矿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分布特点等方面的资料,讨论了滥木厂式铊(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归纳出一个两期四阶段模式,在总结该类型铊(汞)矿床找矿条件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类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及主攻方向,并对滥木厂铊矿床成为大型乃至超大型铊矿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邓家山铅锌矿床含矿硅质岩.即含矿层或矿源层的特证.矿区构造变形特证,滑断构造的存在,劈理的广泛发育,片内无根褶皱的出现.剪切褶皱和紧闭倒转背斜等和4期构造变形序列.从动力作用成矿观点和动力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来认识邓家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分析矿床形成机制,提出了邓家山铅锌矿床为层控型动力热液成因矿床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冯守忠 《黄金地质》2004,10(3):50-55
椅山金矿成矿主要与燕山晚期牛心屯花岗岩有关,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物质具有双重来源——地层与岩浆源。牛心屯花岗岩体内石英爆裂法系统测温资料表明,该岩体在岩浆结晶期后曾有一次普遍的中一高温热液作用——成矿热液源和成矿热源。侵入石缝组接触带的牛心屯花岗岩体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从岩体进入围岩的元素有Si,K,Na,Fe^3 等;围岩进入岩体的元素有Al,Mg,Ca,Fe^2 等。矿石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重硫少、富轻硫,轻硫可能来自围岩。矿体中δ^18O研究证实矿体氧同位素大多数来自牛心屯花岗岩体,少量来自围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金矿床内的碳来自围岩。  相似文献   

12.
湘东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综合研究相对缺乏。以桃林铅锌矿、栗山铅锌矿、井冲钴铜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床主成矿期矿石硫化物单矿物的硫、铅同位素地质特征,结合七宝山铜多金属矿等研究现状,综合研究湘东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规律。硫同位素特征表明,4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整体为深部岩浆硫源,其中,七宝山矿床为较典型的岩浆硫源,桃林、栗山、井冲等矿床混入了少量地层硫源,且桃林矿床比栗山、井冲矿床混入地层硫源的比例更高。铅同位素特征表明,4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以上地壳为主,但混入了少部分幔源物质,且七宝山、井冲的幔源物质混入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3.
[摘 要]截至2007 年1 月,经核实贵州务川木油厂汞矿实际保有汞金属资源储量为1郾2912 万吨,居全国之冠。文章在介绍矿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测试成果及现代矿床学的成矿理论综合研究,认为汞源来自上地幔,辰砂中的硫来源于地层中的石膏。矿床的形成与地下低温热卤水的活动关系密切,当含矿热液流经含石膏岩层之后,遇硫源在Eh 值下降、pH 值中偏碱性、温度下降、压力减小的条件下,发生一系列的蚀变反应,从而形成了以“大而贫冶为其特征的木油厂矿田。其成矿方式以交代为主,充填次之;成矿时代归属燕山期。拟建的成矿模式(图)对今后在务川汞矿带外围寻找隐伏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南茂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茂祖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着重研究了赋矿地层、铅-锌矿体赋存及矿化特征,并通过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度方面的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茂祖铅-锌矿床的成因属同生断裂控矿的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15.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在控岩-控矿构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矿床模型等方面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矿床成矿机制研究方面尚存不足,特别是流体、成矿物质的来源方面欠缺系统的研究工作和对资料的全面梳理。文章在大量阅研和总结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矿区16号勘探线作为典型剖面开展了氧同位素填图,同时对硫同位素进行了必要的样品补充采集。通过综合研究,有证据表明甲玛矿区深部隐伏斑岩体存在岩浆流体的出溶,在此基础上,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矿化由早到晚演化过程中,流体由岩浆水向大气降水增加方向演化;同时,氧同位素填图以及流体包裹体平面均一温度分布确定成矿流体源位于矿区zk1616~zk3216一带。此外,S、Si同位素组成均表明了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成矿岩浆岩,而铅同位素的研究进一步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冈底斯后碰撞环境下因地壳减薄、地幔上涌导致的壳幔混合作用。文章依据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探讨矿床流体、成矿物质的来源,为甲玛矿床成因、成矿机制研究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三九"地区三江口铀矿床为华南花岗岩地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型铀矿床,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诸广山南北向构造带与诸广-万洋山华夏复式断隆带的复合部位,定位于遂川-热水断裂、上堡断裂、塘湾断裂和四方坪断裂所构成的三角形构造地块内。该矿床的含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其成矿期脉体形成时的氧逸度高于矿前期,且成矿期脉体含有较多的沸腾包裹体。矿床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北部九龙江地段铀矿(化)体为弱酸性环境下的成矿作用产物;南部石壁窝地段铀矿(化)体为弱碱性环境下的产物。岩(矿)石同位素特征表明,铀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源混合特点;水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部分来源于岩浆水。铀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构造-岩浆演化、含矿流体形成及运移、矿质沸腾沉淀和蚀变交代叠加4个阶段。矿床的成矿模式属于"加气(ΣCO2)去气(ΣCO2)成矿"模式范畴。  相似文献   

17.
南华砷铊矿床元素地球化学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张忠  张兴茂 《地球化学》1998,27(3):269-275
南华砷铊矿床位于云南省南华县城东南,北距县城55km。矿床产于上侏罗统江边组雄黄厂段(J3^1c),以砷和铊元素组合为特征,属于典型的低温热液改造矿床。通过矿床地质、稀土元素和成矿模式的研究,对矿床成矿作用进行讨论。卤素,尤其氯是铊富集成矿的矿化剂,铊价态变化在富集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成矿流体是具有Ce和Eu负异常的酸性溶液,基本保留了矿源层的稀土分布模式。在成矿过程中亲石元素和亲硫元素均不同  相似文献   

18.
吉林荒沟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荒沟山铅锌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中,层控特征明显.通过对矿床地质、成矿元素Zn/Pb比值、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的微量元素、硫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矿物包裹体成分特征,矿源层特征等的讨论,认为本矿床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沉积作用是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基础,改造作用是形成本矿床的主要因素.珍珠门组是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19.
玛尔坎苏锰成矿带沿玛尔坎苏河上游分布,东西延伸超过40 km。该成矿带以石炭系细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为主,属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锰矿带含矿层位稳定,矿体厚度大(最厚30.61 m),品位富(平均品位24%~35%,最高68.5%),矿石矿物以菱锰矿为主,属于低铁中磷类型。综合分析认为玛尔坎苏锰成矿带形成于滨浅海环境,成锰期处于一种安静、还原的水体环境。锰质来源以深源物质为主,与火山活动、热水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改造成矿作用"是涂光炽院士提出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有如下基本论点和鲜明特色:矿质来源的广泛性;成矿流体的特殊性;成矿元素的活泼性;改造作用的内生性;断裂构造的主导性;赋矿岩石的多样性;改造矿床的普遍性;成矿作用的独特性与应有地位——矿床分类的四分法。滇中大姚-牟定式砂岩铜矿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后生-改造成因。其主要论据与以下要素有关:裂谷成矿背景;矿源层(K、J)、矿源岩(元谋古陆);矿体受地层层位、岩相、岩性控制,其生成与煤系(提供有机质)、盐层(提供卤素)密切相关;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流体性状与水的来源、有机质类型及其作用在不同成矿期、成矿阶段显著不同。从岩石学的名词概念来解读和划分"改造成矿作用"的上限与下限:上限确定在后生作用之后,下限在变生作用之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