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某村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进行实验室分析.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并按照霍乱防治手册[1]、GB/T4789-2008 [2]、GB/T4789-2003[3]的方法对剩余食物、菜板菜刀涂抹物、患者大便、肛拭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剩余食物2份、大便3份、肛拭4份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同时又在1份剩余食物和一份肛拭中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讨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和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污染造成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宴席的管理以及加强对流动厨师的卫生知识宣传;实验室检验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的具体情况,进行多项可疑病源菌的分离,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2.
徐红 《中外医疗》2011,30(1):36-37
目的快速查找食物中毒原因。方法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实验室检测项目并作出检测。结果从剩余食物、患者肛拭及粪便中检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由实验室检测得知,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  相似文献   

3.
吴红玲  马红梅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56-1257
目的调查引起食物中毒经过,确定中毒原因。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现场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厨房用具及病人血、分泌物、排泄物样本共15份进行定性检测分析。结果从剩余食物和患者样品中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经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及病人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一起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诊断,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94)进行判定。结果此次事件罹患率为4.17%,发生中毒的可疑场所为学校食堂。肛拭及可疑食品未检出目标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此事件是一起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厨师、帮厨人员、食物中毒人员的大便、肛拭子、剩余食品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类似食源性中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以生化分型方法和Sensititer Autorreader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结果:从厨师大变样、2个病例大便样、2个病例肛拭子及1个剩余食品样(混合凉拌菜)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这是一起由厨师带菌引起的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一起婚宴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检测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及提高流调人员和实验室工作员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方法 采集食物中毒人员肛拭样品及剩余食品进行中毒检测分析.结果 从三份肛拭样品中及不同类的三份食品中检出六株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婚宴中的工作人员造成副溶血性弧菌在食品中交叉污染引起的一次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厨师、帮厨人员、食物中毒人员的大便、肛拭子、剩余食品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类似食源性中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以生化分型方法和Sensititer Autorreader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结果:从厨师大变样、2个病例大便样、2个病例肛拭子及1个剩余食品样(混合凉拌菜)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这是一起由厨师带菌引起的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起不明原因以聚集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控制食物中毒。方法:对中毒学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为主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初步认为是一起由集体食堂引起的以聚集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不明原因食物中毒。结论:基层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业务技能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是查明"致病因素"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此次食物中毒原因.方法 参照GB/T4789-2003方法对病人的呕吐物剩余食物,病人肛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7份病人标本中检出了沙门氏菌,并在剩余食物猪头肉中检出沙门氏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沙门氏菌污染熟猪头肉,病人购买后,未二次加工而引起.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25日YC市第一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腊样芽胞杆菌所致,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检验依据: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 4.6.7.10.11.14-2003执行. 2、样品采集:该餐档剩余的炒饭2份(200g/份),剩米饭1 份(200g),患者呕吐物8份(50g/份),腹泻患者肛拭4份,食堂用具(案板、餐具)3份,共18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和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结果患者23人,其中3份肛拭中2份及拌牛百页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在15份剩余的熟食卤菜中7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2份副溶血性弧菌、6份溶藻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1起多种病原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按照g B/T4789.-2008、G B4789-2010,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24份、酒店厨师肛拭子、手表面涂抹样各4份、厨房间餐具等涂抹样17份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 24份患者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株,检出率为50%,其他样本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证实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为预防类似事件提供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参加宴席用餐人数158人,发病23人,罹患率14.56%;临床症状符合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13例病例肛拭子副溶血性弧菌阳性,3例病例肛拭子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份呕吐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剩余食物扣肉、叉烧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结论该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今后应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方式对农村地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同时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减少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一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肛拭粪便样本、剩菜中均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结论这是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黄佐平  曾艳芳  陈桂玉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101-101,112
目的查找18名患者以腹痛、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原因。方法依照《食物中毒诊断及技术处理总则》,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肛拭子。结果在拼盘、2份呕吐物、3份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污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对就餐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对可疑食品及患者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培养分离,运用分离出的致病菌对患者血清进行凝集实验。结果就餐者14人均中毒,该事件为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提示应加强农村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病原菌检验以确定致病因子。方法对患者呕吐物、肛拭子、剩余食物以及厨房用具进行实验检测。结果中毒场所、中毒餐次、中毒食品与发病在流行病学上存在强关联,采集的病人吐泻物和剩余食物中4件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肠毒素检测均为阳性。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肉圆食品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乌鲁木齐市某酒店一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某酒店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采样检测。结果样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其他肠道致病菌。可疑中毒食物为老坛松花鹌鹑蛋、上海酱鸭、特色飘香鸡。结论虽然本次样本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是调查中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潜伏期、实验室检验结果与诊断标准不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食物中毒。该事件是一个由3种可疑食品引起的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某学校发生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集体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和传染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对病人呕吐物、肛拭、可疑食物进行实验室检查,糕点加工场员工的肛拭、咽拭等样本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附录A方法进行检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呕吐物88%、肛拭80%、墨西哥面包100%,从业人员1人检出此菌。结论这是一起从业人员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污染墨西哥面包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一起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食物中毒发生的调查方法,对患者和进食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环境卫生和烹调加工过程进行调查,并采集现场剩余食物及部分患者、食品从业人员的粪便样本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本次食物中毒共发病28例,实验室检测18份样本,其中1份剩菜样本、1份砧板样本及3份肛门拭子样本检出沙门氏菌。结论这是一起主要因食具交叉污染沙门氏菌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加强有关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各种工作规程和制度严格落实是杜绝类似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