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以唐山市丰南区国民经济需水预测为研究背景,对自身趋势外推法、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法、灰色模型法等需水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探索各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发现需水预测根据各种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合理选用,将有利于减少预测工作量和保障预测精度。最后,总结了每种预测方法的数学模型、前提条件、优缺点及预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集对分析聚类预测法结合了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模式识别的"择近原则"和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进行分类预测。基于该方法给出了城市生活需水量的详细方法预测,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城市生活需水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城市生活用水总量和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城市生活需水量聚类预测的模型,并利用我国北京市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应用于城市生活需水量预测思路清晰,计算简单且精度较高,该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北安市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现状,预测了2010、2020年各业水资源需求量,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喀什塔什乡饮水水源建设项目概况出发,分析了该项目中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预测内容和方法、预测参数的确定,以及对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可能造成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北京工业需水量的多元回归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雅君  刘全胜 《给水排水》2002,28(11):53-55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 ,对北京工业需水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确定最终预测方程 ,并应用预测方程对 2 0 10年北京工业需水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ARIMA模型在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IMA模型是研究时间序列的重要方法,普遍应用于时间序列的分析与预测。利用SPSS软件的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功能,对营口市降水量数据建立ARIMA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对营口市降水量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根据长期的工程实测资料,在分析小波概率神经网络(WPNN)与数据融合技术在预测单桩竖向承载力中的应用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小波概率神经网络和数据融合技术的预测模型。利用静载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的结果和静载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从而证实了WPNN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隧道变形预测精度,首先,探讨不同小波变换参数的去噪效果,并将隧道的变形数据分为趋势项和误差项;之后,对趋势项和误差项进行单项预测和组合预测,对比分析本文预测结果,研究本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sym8小波函数在采用软阈值选取方法、启发式阈值标准及8层小波分解时的去噪结果最优。采用剔除最大误差倒数法通过对趋势项及误差项进行组合预测可知,趋势项组合预测、误差项组合预测较其单项预测的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2.5~3.5倍、4.0~5.4倍,达到了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且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稳定性。通过对本文预测模型的实例分析,验证了本文预测思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预测结果满足大变形预测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可行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现行小水电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容易使预测结果产生偏差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工程类比和专家预测相结合的定性定量的预测方法,并结合湖北省通山县宝石水电站的具体情况详细探讨了工程类比和专家预测相结合法的应用,指出预测时应注意分时段和分区的二维预测,有利于小水电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现行小水电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容易使预测结果产生偏差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工程类比和专家预测相结合的定性定量的预测方法,并结合湖北省通山县宝石水电站的具体情况详细探讨了工程类比和专家预测相结合法的应用,指出预测时应注意分时段和分区的二维预测,有利于小水电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设构想,并对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暴雨洪水和干旱的特点及雨洪资源利用的潜力;通过研究大伙房水库实时预报调度实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通过水库实时预报调度及兴建小型水利工程有效拦蓄雨洪资源,使雨洪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王恩 《吉林水利》2016,(9):49-52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洪灾损失地理评估方法,对洪水淹没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信息、洪水淹没特征等数据进行空间展布,结合不同淹没条件的洪灾损失率,计算洪灾经济损失。以辽宁省法库县辽河某段堤防溃堤为例,进行洪灾损失评估计算,得出超标准洪水条件下的洪灾经济损失。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可靠,为科学、有效的指导防洪减灾工作及工程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伙房水库汛期分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伙房水库为例,首先基于成因分析法,进行水库汛期分期研究,然后基于统计学的分析方法,采用降雨量和流量指标综合确定大伙房水库的汛期分期及其分界点,最后从洪水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分析分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指出大伙房水库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方向。文章提出的汛期分期研究思路和方法可尽量考虑多分期指标、多分期方法的综合作用,合理可靠。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其它水库汛期分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辽宁省绕阳河干流防洪工程冬季筑堤的观测及室内试验,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依靠土体自重应力,不同上覆土层厚度的土体经过自然压密至稳定,土体干密度与上覆土层厚度的关系,并指出提高冬季土堤填筑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对水利提出了更高的支撑要求,必将使水问题越来越凸显,并形成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其快速发展将面临防洪(潮)、供水、生态三大突出水安全问题。为确保沿海经济带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综合解决面临的突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SPEI指数的辽宁省多尺度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辽宁省深受旱涝灾害的影响,明确其时空演变特征对进一步制定防灾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9—2018年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指数),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倾向率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辽宁省近30年来旱涝演变及持续性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通径分析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辽宁省经历涝-旱-涝的演化过程,辽西干旱化显著,变涝趋势最显著的是辽中和辽北,其次是降水量最丰富的辽东;(2)从中度及以上旱涝灾害频率看,1999—2008年为典型的干旱时段,而2009—2018年则为偏涝时段,旱涝事件发生频率春季冬季秋季夏季;(3)持续性干旱事件强度变小,主要发生在春季。持续性洪涝事件呈增加趋势,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4)降水量是影响旱涝变化的主要因素,蒸散量次之,气温是通过影响降水量和蒸散量进而影响旱涝变化的。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近54年旱涝特征分析及其对大气环流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凤  路洁  曹永强 《水利学报》2020,51(12):1514-1524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探讨区域旱涝时空演变及成因对实现抗旱减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辽宁省为研究基点,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旱涝量化指标,运用滑动平均、小波变换、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对辽宁省近54年旱涝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太阳黑子和遥相关指数,运用交叉小波方法探讨旱涝特征对各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辽宁省SPEI指数存在29a的主周期和5a、9a次周期,且近54年以0.143/10a的速率向湿润化发展;(2)空间模态上,受大尺度气候系统的影响,第一模态表现为全区一致的湿润化趋势,东西反向差异为第二模态,反映了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对SPEI指数的影响;(3)成因上,受太阳活动影响在太阳黑子数极值年份易发生旱涝灾害,两序列在时频上存在8~12a周期,表现为显著的反相位共振关系;SPEI与ENSO、NAO指数呈负相关,与PDO和AO指数呈正相关,且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共振周期。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洪水溃堤造成的洪灾生命损失,快速高效组织人员撤离避险,详细介绍了避洪转移分析流程,探讨了GIS网络分析技术在避洪转移分析中的应用方法。该方法包括路网数据的拓扑检查与处理、路网数据集的建立、转移单元与安置点的合理配置、避险最优路径计算分析等。并以浑河右岸某段堤防溃堤为例,实现了避洪转移最短路径搜索,绘制避洪转移路线图。结果表明应用GIS技术可方便得出避险转移最优路径、提高转移效率、节约转移成本,绘制的避险转移图及方法等能为防洪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土壤墒情测报与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初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开发和建设辽宁省土壤墒情测报与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辽宁省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