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中医》2016,(3)
目的:观察清化湿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伴有发热症状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清化湿热灌肠方保留灌肠,连用3天。结果: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清化湿热灌肠中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有发热症状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化湿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伴有发热症状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清化湿热灌肠方保留灌肠,连用3天。结果: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清化湿热灌肠中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有发热症状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临床采用腮腺炎外敷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3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腮腺炎外敷方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为80.5%(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腮腺炎外敷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可以缩短腮腺肿胀的消退时间,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肝性脑病改善率为87.9%,对照组为71.8%.治疗组治疗后TBil、NH3下降,PTA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治疗组为84.8%,对照组为69.2%,组间对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联合大黄乌梅合剂高位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除西医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大黄乌梅合剂高位保留灌肠(3-4周)和中药辨证治疗(7-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肝功能、凝血功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44.0%,对照组为28.0%,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ALT、ALB、PT、PAT和HMG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8周后ALT、TB IL、PT、PAT和HMG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口服加高位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胜文 《河南中医》2016,(4):643-64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灌肠机针灸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71.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肠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配合灌肠疗法,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86.11%(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周期疗法结合保留灌肠治疗继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继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4),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布洛芬及甲羟孕酮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痛经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结合保留灌肠治疗继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痛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疗法(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封包)治疗瘀热内阻型肠粘连性慢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瘀热内阻型肠粘连性慢性腹痛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三联疗法(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封包),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腹痛缓解时间、排便功能恢复时间、气液平改善时间,1年内复发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在腹痛缓解时间、排便功能恢复时间及气液平完全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对照组1年内腹痛复发率为10.00%,治疗组1年内腹痛复发率为50.00%,两组1年内腹痛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瘀热内阻型肠粘连性慢性腹痛的疗效,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不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不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普米克气雾剂+多索茶碱+酮替芬)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疗法治疗老年人不典型哮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邓少伦 《世界中医药》2013,8(10):1205-1207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临床疗效与体会。方法:随机选择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2个场所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213例高危易感人群给予西医西药防治,观察组49例患者、283例高危易感人群给予中医药防治,观察两组疗效及预防效果。结果:两组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均100.00%,观察组治愈率87.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98%,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0.58±0.17)分较对照组(2.17±0.33)分降低更为明显,观察组自开始治疗至发热开始下降、发热完全消退、腮腺肿痛消退1/3、腮腺肿痛完全消退等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预防成功率100.00%优于对照组的9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可预防高危易感人群发病,迅速缓解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疗效优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中药方剂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热速清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灌肠液与热速清颗粒应用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均有很好的疗效,柴芩灌肠液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人,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疗程7天。观察腹痛症状、血淀粉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记录第一次排气排便、开放饮食和住院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第3天腹痛评分和血淀粉酶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9)。治疗组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5、P=0.001)。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配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能够更快地缓解患者腹痛症状及降低血淀粉酶水平,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不全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取不全性肠梗阻患者80例,均为我院中西医结合外科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者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承气汤治疗者40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P0.05)、首次肛门排气时间(P0.05)、首次大便时间(P0.05)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全性肠梗阻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取中药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列,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肺炎痰喘汤治疗.7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对咳嗽、气促的消退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可起到协同作用,有助于咳嗽、气促等症状的尽早消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武汉市青山区普仁医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中药组采取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甲状腺疼痛缓解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理化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分泌激素、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复发情况、安全性指标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药组患者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甲状腺疼痛缓解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理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理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3.75%)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复发率(6.66%)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激素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少激素相关性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其对患儿退热、退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5d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及腮肿与腺体疼痛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利于加快患儿发热、腮肿及腺体疼痛的消退,缩短病程,是中西医结合论治儿科病证的突出体现,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炎琴  王奇  於裕幸 《新中医》2020,52(8):85-87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法结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常规西医治疗上联合中医方案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其腹痛缓解时间、热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白细胞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5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腹痛缓解时间、热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白细胞恢复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疏肝利胆法结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症状,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非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非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或鼻饲、外敷、灌肠及中成药静滴。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缓解腹痛症状、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快地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患儿48例。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静脉滴注1个疗程之后,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腮腺疼痛、肿胀消失、退热时间及尿淀粉酶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效果明显,能够减缓患儿腮腺疼痛,并且肿胀消失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