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诊断龋病能够及时干预病变,终止或逆转龋病进程,降低治疗成本。现有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手段对龋病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手段,在龋病的诊断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原理以及其在平滑面龋、窝沟龋、邻面龋和继发龋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影像技术结合各类生物材料可为牙体、牙周组织及牙科治疗材料提供精准显像,使其为牙科诊疗提供精准的可靠的指导,让牙科诊疗逐步迈向精准化、个体化。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现代影像技术结合各类生物材料在牙科诊断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锥形束CT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光学成像技术的多种影像技术,结合各类辅助显像材料对于早期、隐匿性牙科病变及精细牙体、牙周解剖结构及牙科治疗材料的精准显像、诊断和治疗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窝沟龋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疗仍是口腔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光学诊断技术,可提供早期龋损的形态学和深度信息,且受釉质钙化不全及着色等因素影响较小。由于窝沟脱矿区域孔隙度增加,所以OCT利用低相干干涉原理在微孔中形成增强的微界面引起反射和多重散射,检测窝沟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低相干光的反射或背向散射信号,生成窝沟早期釉质龋及牙本质龋的二维或三维图像,通过计算集成反射率等进行龋损程度的量化分析,在窝沟龋诊断、抗龋治疗效果评估和辅助选择性清除脱矿牙体组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就常规OCT、偏振敏感OCT、扫频OCT和交叉偏振OCT以及窝沟龋OCT成像与量化分析、OCT的窝沟龋诊断效能和OCT对窝沟龋疗效监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广东牙病防治》2014,(4):210-210
aOCT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BLAST 同源性比较分析 BMMSC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是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技术。我们采用OCT技术对正常口腔黏膜和癌前病变进行活体厚度测量 ,并与组织学切片测量结果比较 ,评估OCT技术应用于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1.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叙利亚金黄地鼠 2 0只 ,DMBA、OCT模拟平台。( 2 )动物实验 :①将金黄地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白斑组。用DMBA涂抹金黄地鼠颊部 ,涂药 6~ 8周后建立白斑动物模型。②金黄地鼠麻醉后 ,固定于OCT模拟平台。可见引导光确定位置 ,用 12 80nm近红外氦氖激光环状扫描 ,样本每侧扫描 5个区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釉质早期龋的成像和量化评估效能,为其在早期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OCT扫描牛牙光滑面早期人工龋模型和脱矿模型,获取釉质图像和光学信息,并与偏振光显微镜图像和原子吸收光谱测得的矿质损失量进行对比,采用SPSS软件包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早期龋及脱矿釉质OCT图像与偏光显微镜图像基本相符;OCT测得的早期龋组釉质的总反射率改变量低于脱矿组(P<0.05),脱矿深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釉质总反射率改变量与矿质损失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OCT能够无创地、较准确地显示釉质早期龋的矿质改变,量化其病变范围和程度,在早期龋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测窝沟早期人工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pH循环法建立面窝沟早期龋模型,对其进行OCT扫描,获取二维伪彩图。在扫描路径所在位置制作牙磨片,进行偏光显微镜检测,获取其组织学图像。将二者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形态学比较分析。结果:面窝沟健康牙釉质表面呈现一条光背向散射增强带,脱矿后牙釉质表面光反射和背向散射信号增强,光背向散射增强带厚度增加,光背向散射增强带下光信号迅速衰减。OCT检测出的龋损形态及深度与偏光显微镜下的组织学检测结果相符。结论:OCT可灵敏准确地检出人牙窝沟早期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牙本质的成像及量化测定能力。方法:磨除20颗下颌中切牙舌侧釉质,显微CT扫描并构建牙齿三维数字模型,标记每颗牙齿舌侧面牙本质最薄处为a点并测量该位点牙本质厚度,OCT扫描相同位点处,获取牙本质OCT影像,并测量对应牙本质厚度。测量结果采用Student’s t检验及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同一位点牙本质厚度OCT测量值显著大于显微CT测量值(P=0.004),但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联(R2=0.9877,P<0.05)。结论:OCT可以用来对髓腔表面牙本质厚度进行无创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充填体下窝洞底壁人工酸蚀脱矿模型的成像特点。方法 选用36颗牙面光滑、无釉质破损和色素沉着的人离体前磨牙,在牙冠颊面制备"长×宽"为"3 mm×3 mm"的,深度在0.6~1.0 mm的Ⅴ类洞,随机分为3组,每组12颗。实验A组窝洞底壁用格鲁玛酸蚀剂酸蚀2 min,实验B组酸蚀5 min,空白对照组不做酸蚀处理。各组样本牙窝洞均使用复合树脂充填,在充填前后采用OCT系统对窝洞底壁、充填体扫描成像,而后作充填后牙样本近远中向的X-ray投照平片观察窝洞底壁的酸蚀改变。结果 充填前窝洞OCT扫描成像显示空白对照组未酸蚀底壁釉质光滑,在表面强反射亮带下可以看到清晰釉质、牙本质层散射信息和釉牙本质界;酸蚀实验组形成窝洞底壁的明显脱钙背向散射层。窝洞充填后OCT扫描成像显示充填体可完整成像;未酸蚀底壁则显示有清晰底壁反射亮带,酸蚀底壁为光信号吸收无显像,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成像特点。X-ray投照平片未能发现底壁部位釉质密度改变。结论 OCT可以对牙充填体及其底壁牙体组织成像,酸蚀脱矿的牙体底壁与未酸蚀者有明显不同的成像特点。该方法 有助于判断充填体底壁早期继发龋的脱矿改变,与传统X-ray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光学相干成像技术(OCT)检测不同漂白方法对釉质白斑的治疗效果,评价其用于釉质白斑治疗效果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因正畸拔除的完整离体前磨牙48颗,在牙冠颊面正中切取4 mm×4 mm×2 mm釉质块。在其表面(除颊侧面外)涂布抗酸指甲油后,置于脱矿溶液中浸泡18 d,建立釉质白斑体外脱矿模型。将样本随机分为4组(n=12),A组为对照组仅脱矿处理;B组为40%过氧化氢漂白处理;C组为Icon渗透树脂处理;D组为40%过氧化氢漂白联合Icon渗透树脂处理。每组随机抽取8个样本,应用OCT扫描釉质块颊侧面,观察各组釉质表层成像变化并测量表层光强改变;将釉质块用环氧树脂包埋固定(仅暴露颊侧面),显微硬度仪测量并记录各组硬度值变化。各组剩余4个样本纵向切开,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样本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OCT显示,各组釉质表层光散射特性均发生改变,可见高亮层形成,但C、D组的高亮层厚度显著低于A、B组(P<0.05)。各组样本显微硬度值分别是(214.99±31.70)、(250.66±33.64)、(312.42±18.01)、(286.53±26.65)kg/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分析龋影响牙本质折射系数变化。方法:选取4颗无龋坏和15颗颌面牙本质龋下颌第三磨牙。垂直牙冠长轴制备厚度为300~500 μm的10个无龋和15个龋影响牙本质切片,分别纳入对照和研究组。使用micro-CT和自建OCT扫描切片并重建其三维数字模型。应用基于改良canny边界提取技术的光程通路法分析无龋和龋影响牙本质切片折射系数;通过对比牙本质切片和参考体(K2HPO4液)的X线灰度值,计算龋影响牙本质矿化密度。结果:由参考中心点到釉牙本质界,无龋牙本质折射系数先增大而后减小,均值为1.578;龋影响牙本质折射系数无明显变化,均值为1.507,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龋影响牙本质折射系数和矿化密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趋势(P<0.001)。结论:龋引起牙本质折射系数发生改变。矿化密度是导致牙本质折射系数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MR涎管成像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涎腺造影方法,具有无创、简便、快速、准确和三维成像的特点,将有可能替代传统侵入性的X线涎腺造影。该文就MR涎管成像的成像原理、技术及其在涎腺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光学相下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测离体牙(牙合)面窝沟釉质早期人工龋变深度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7颗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随机分成脱矿及脱矿-再矿化2组,(牙合)面开窗3 mm×4 mm.将脱矿组放入脱矿液中制备人工脱矿模型:将脱矿-再矿化组交替放入脱矿液和再矿化液制备人工龋模型.分别对上述2组牙齿样本进行OCT扫描,测得龋变深度;在牙齿样本OCT扫描的相应部位制备磨片,测量偏光显微镜下龋变的深度.结果 除了脱矿7天的样本外,其余样本2种检测方法测得的龋变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检测的龋变深度与偏光显微镜检测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OCT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可以对釉质窝沟早期人工龋清晰成像,并可进行龋变深度的量化分析,提示其在窝沟早期龋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4.
根龋是老年人口腔常见的疾病,是老年口腔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根龋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赖于新的诊断技术。本文重点介绍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定量光导荧光法、激光荧光法以及电阻抗法在老年人根龋早期诊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观察不同制剂对年轻恒牙釉脱矿和再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正畸拔除的年轻恒前磨牙制成60个釉质块,随机均分为4组。每天进行如下处理:A组蒸馏水湿敷30min;B组含氟牙膏湿敷30min;C组护牙素湿敷30min;D组多乐氟湿敷30min,置于脱矿液1.5h,最后置于人工唾液中22h。每个步骤间用去离子水冲洗实验样品。实验周期重复30天。在处理前和第 7、15、30天,使用扫频光源OCT完成对样本的扫描和成像,同时使用显微硬度计测量各样本表面的显微硬度。结果 釉质脱矿深度:7天后,A组与其他各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C、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0天后,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显微硬度测量:30天后,各处理组较处理前显微硬度值降低,A组显微硬度值最低,C组与D组显微硬度值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和D组间釉质块显微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OCT可以较准确的显示釉质脱矿部位,在早期龋的诊断方面具有临床意义。护牙素和多乐氟均能有效的抑制牙釉质表面脱矿。  相似文献   

16.
早期发现龋损病变并进行及时正确地干预可以逆转龋病的进程,最大限度地保存牙齿,减少创伤性治疗;因此,龋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常规检测龋病的方法无法客观、有效地检测早期龋,更不能对龋损进程进行定量监测,这就往往使患者丧失了保守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迫切需要安全、准确、可量化的技术来检测早期龋并对治疗干预措施进行监控。近年已开发出一系列检测早期龋的无创、定量检测新技术,本文就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CT)用于检测早期光滑面釉质龋、早期牙骨质龋、早期窝沟龋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与临床探视诊对人牙窝沟早期釉质龋的检出效能。方法 获取77颗人离体恒磨牙面的97个可疑早期龋位点OCT二维图像,由3位临床医师双盲法分别通过OCT图像和探视诊方法对这些位点进行评分,以偏光显微镜获取的组织学图像为金标准,评估OCT、临床探视诊检出早期窝沟龋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其与组织学评分结果的相关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检测者间评分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非参数法Z检验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对于脱矿局限于釉质表层外1/2的窝沟早期龋,OCT检出率(14/25)明显优于探视诊(3/25)。OCT检出窝沟早期釉质龋的SE、SP、PPV、NPV(0.83、0.64、0.87、0.57)均高于探视诊(0.79、0.60、0.85、0.50)。OCT与探视诊检测窝沟早期龋的AUC(95% CI)分别为0.737(0.569~0.822)、0.696(0.614~0.859),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T评分与组织学评分呈正相关(r=0.559,P<0.05),检测者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中等。结论 OCT能够敏感、无创、有效地检出早期窝沟龋,具有辅助临床探视诊检出早期窝沟龋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8.
动态导航系统基于三维成像、虚拟设计与追踪技术,将术前设计精准地呈现,并实时反馈术中信息,提高了口腔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的可预期性.本文就动态导航技术的原理、基本流程及其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9.
如今三维面部成像技术在整形外科、正畸科等颜面部美学相关学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三维面部成像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三维激光扫描、锥型束CT(CBCT)、3dMD立体摄影系统、卷积神经网络等在面部测量分析中的应用均是两者紧密结合的结果,将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治疗计划和结果评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正在日益成为临床医师的重要辅助工具。本文就各类软件技术在三维面部成像与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数字成像技术及其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数字成像(DigitalRadiograph或DigitalImage)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X线成像技术的结合,它不直接记录图像而是将扫描图像以数字形式储存,于80年代末引入口腔医学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口腔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本文就其基本原理、组成、优缺点及在口腔医学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一、基本原理数字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原图像图像划分为象素(模拟信号)模拟/数字转换器象素转化数字(数字信号),并按序更排成数字矩阵数字/模拟转换器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于显示器显像或打印机输出[1]。二、基本组成数字成像系统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