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重视时间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病人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1].近年来,医务人员对人体的生物节律、选择给药治疗的最佳时间等研究较多.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掌握了人体在不同周期内的生理节律、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药物药理作用时间节律,就能根据这些规律来更好地观察病情及有的放矢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潘仝慧 《家庭护士》2009,7(3):242-243
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人体本身和疾病的节律变化特点,针对病人心理、用药时间、生理病理变化等节律特点进行主动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的一门新兴学科[1].脑血管病人的特点是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护理工作繁重、费时;遵循时间护理原则,合理分配护理时间,做到因时、因病施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使工作有序、省时,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提高脑血管病人的护理水平,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新书介绍:《国内外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祥囡 《天津护理》2005,13(1):46-46
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病人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近年来,医务人员对人体的生物节律、选择给药治疗的最佳时间等研究较多。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掌握了人体在不同周期内的生理节律、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药物药理作用时间节律,就能根据这些规律来更好地观察病情及有的放矢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生物节律又名生物节奏。它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内生理机能按着特定的时间表发生周期变化的一种理论。人类这种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正常工作及生活,在医疗护理中运用这种规律,就能取得较好的医疗护理效果。一、人体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活动都按着自己固有节律进行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规律在本世纪初由生物、生理及医学家共同揭开。人与其他生物一样,也存在着周期变化的规律,我们称它为人体生物节律。德国医生弗里斯等人,通过对疾病的观察,揭示了人体生物节律。  相似文献   

5.
朱文君 《全科护理》2011,(6):498-499
[目的]运用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理论指导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方法]选择100例在本科住院的脑血管疾病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利用人体生物节律和时间理论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对照组按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血糖控制、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血压、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理论指导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能明显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理论指导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方法]选择100例在本科住院的脑血管疾病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利用人体生物节律和时间理论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对照组按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血糖控制、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血压、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理论指导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能明显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的生物节律,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治疗等方面的护理[1].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都按照特定的时间表发生周律性的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节奏.病人的生理节奏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护理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充分了解病人的生理节奏,尽可能使医院的活动与病人的生理节奏相适应,因时制宜地利用时间护理,发挥其在治疗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以使病人舒适,提高治疗与护理效果,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时间护理是探讨“择时护理”的学说[1]。根据时间护理理论,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的生物周期和疾病的节律变化特点来展开护理。这是维持和恢复人体正常生理节律,有效促进疾病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也是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体现[2]。由于人体生物节律的作用,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节律性,但根据该节律性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应时间护理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从时间护理的角度,提出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人体本身的生理节律,对病人心理、用药时间、生理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1,2].遵循时间护理原则,合理分配护理时间,做到因时、因病施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时间护理在脑卒中病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时间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丽萍 《护理与康复》2008,7(10):742-744
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1]。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就用“阴阳”来描述昼夜节律变化,并注意到了时间因素与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近年来医务人员对人体的生物节律、选择给药治疗最佳时间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掌握了人体在不同周期内的生理节律、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药物的药理作用时间节律,  相似文献   

11.
沈碧玉 《护理研究》2005,19(20):1813-1814
随着“以人为本“的服务观与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观成为医院管理研究的主旋律[1].医院的一切医疗护理都要以方便病人和有利于病人康复为宗旨[2],根据病人特点针对不同需要提供全面优质服务[3].通过调查妇科女性病人这一特殊群体擅离病房原因,结合临床制定相应对策,既不影响诊疗护理工作,又能受到病人好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循证护理是"审慎、详实地运用各种原理、研究资料来为个体或群体病人做出护理诊断",即对病人实施的每一项护理措施都应有科学证据[1].危重病人病情复杂、情况危急,在其治疗中,护士与其接触最频繁,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3.
古代西方的医圣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两种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由此可见,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意义[1].护理沟通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利用一定符号载体,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2].自1995年开始,我国护理界逐步实施整体护理,这种新的护理模式重新界定了护士角色和工作的内涵,有效沟通成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核心和关键[3].良好的沟通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进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了解,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病人的投诉率,同时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促进病人康复[4] ,可见护患沟通的重要性.现就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病人群体如何达到更好的沟通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应用,颅脑损伤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创伤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急性颅脑损伤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变化迅速,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手术后制订不同的护理目标,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能够大大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流程管理在危重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其病情变化快,护理过程复杂,死亡率高,易引发医疗纠纷.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与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可直接反映一个科室、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专业水平[1].为加强危重病人的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于2007年6月,我院在危重病人管理中引入流程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精神心理护理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胃电节律和胃肠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5例FD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心理护理组、常规治疗加精神心理护理组(联合治疗组)3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电图、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心理护理组.联合治疗组改善FD病人临床症状减分率、降低总胃电节律异常、增加血中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精神心理护理疗法具有改善FD病人胃动力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江春  时昭红  石拓  汤凯捷  刘怡 《护理研究》2008,22(19):1705-1707
[目的]观察精神心理护理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胃电节律和胃肠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5倒FD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心理护理组、常规治疗加精神心理护理组(联合治疗组)3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电图、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心理护理组、联合治疗组改善FD病人临床症状减分率、降低总胃电节律异常、增加血中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精神心理护理疗法具有改善FD病人胃动力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的范畴、内涵及病人的需求均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护理时间的分配管理,是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1].而国内护理普遍存在护士埋头于各种护理记录中,无法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直接为病人服务上,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现就我院各科护士花费在护理记录上的时间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揭示护理记录时间在护理时间中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19.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性、有效的护理模式[1].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降低不适的程度.现代护理理论和实践证明,护理学早已不再是医疗的附属,而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科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以病人为中心",这完全是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视病人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完整的人相符合的.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需要转变"以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整个护理工作的中心[2].个性化服务的实质反映了人性化护理的内质[3].个性化服务是针对不同的病人,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使病人的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将以往"自己实施什么护理,患者就接受什么护理"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这一转变本身也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的改变[1].我国约有脊髓损伤者100万人,并以每年约1万人的速度增加[2],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自身修复能力相当有限,神经干细胞移植是神经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3].我科自2006年11月-2008年8月共收治608例脊髓损伤病人,均实施干细胞移植治疗[4].为了解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身健康状况,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病人心身健康状况的影响,我们对608例脊髓损伤病人进行了康奈尔心身健康问卷(Cornell medical index,CMI)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