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建武平典型烤烟产区烟叶品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福建武平烟区烤烟的内在质量特征、改善和稳定其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和提高烟叶的工业可用性,以福建武平典型烤烟产区‘云烟87’主栽品种C3F初烤烟叶为试验材料,分析研究该烟区烟叶理化特征及感官评吸质量。结果表明:武平烟叶开片度和叶片厚度存在极显著差异,有8个乡镇中部烟叶的开片度已接近或达到40%的优质烟叶标准;武平县各乡镇中部烟叶总氮、钾和氯含量及钾氯比、氮碱比存在极显著差异;极高的钾含量、偏低的氯含量和适宜的烟碱含量是武平烟区烟叶最显著的特征。不同质地和pH土壤种植的烟叶香气质、杂气和余味3个感官评吸质量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致香物质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目的】为明确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距,指导云南部分替代进口烤烟的研究和生产,提高烟叶质量,特进行此项试验。【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烟叶多酚总量,索式提取法测定石油醚提取物,硫酸甲酯、三氯甲烷萃取法测定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水蒸汽-二氯甲烷同时蒸馏萃取、GC/MS-内标定量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并分类分析比较了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的多酚总量、石油醚提取物、多元酸、高级脂肪酸及挥发性香气物质等烟草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云南烤烟各部位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芳香氨基酸降解的香气物质超过津巴布韦烤烟,多酚、高级脂肪酸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上部烟叶的西柏烷类香气物质高于津巴布韦烤烟,多元酸、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的香气物质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中部和下部烟叶的多元酸、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的香气物质高于津巴布韦烤烟,而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上部烟叶的柠檬酸、油酸、巨豆三烯酮、金合欢基丙酮、β-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糠醇、糠醛等致香物质含量低于津巴布韦烟叶。【结论】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的致香物质差异比较明显,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明显不如津巴布韦。  相似文献   

3.
氮用量对烟叶质体色素及中性香气基础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质体色素及中性香气基础物质是影响烤烟香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采取合理的氮肥调控措施提高烤烟香气质量,研究了不同氮用量条件下8306和K326两个烤烟基因型叶片质体色素及中性香气基础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烟草鲜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加,随烟草生育期推进而减少,与K326相比,高香气基因型8306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不同基因型烤后烟叶中性香气基础物质总量,随氮用量增加8306的含量升高,K326的含量降低,在基因型间则表现为8306的含量高于K326的含量。8306和K326两个烤烟基因型,成熟期鲜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烤后烟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温培养烟苗对浓香型初烤烟叶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不同光温培养烟苗对浓香型初烤烟叶香气前体物和香气物质的影响,以苗期进行不同光温处理的浏阳烟区C3F初烤烟叶为材料,进行了类胡萝卜素、绿原酸、芸香苷、非挥发性有机酸、中性香气物质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烤房光环境处理的类胡萝卜素、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最高,而对照处理的绿原酸和芸香苷高于大棚增温不补光处理;大棚增温补光处理的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最高,苹果酸亦最高,而烤房光环境处理总量最低,却柠檬酸最高;叶绿素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各处理差异很大,其他降解产物差异不明显,新植二烯以烤房光环境处理最高,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以大棚增温补光处理最高,从香气物质来看,苗期大棚增温补光最有利于改善初烤烟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5.
不同有机酸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在饼肥和无机肥合理配施的基础上,增施不同的有机酸,研究其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柠檬酸和油酸能明显促进烟株地上部的生长及根系的发育;腐殖酸和柠檬酸能提高烟叶中的矿质营养成分含量,提钾降氯,明显改善烟叶品质并提高烤烟产量和中上等烟比例;熟芝麻和油酸能显著提高烟叶中有机营养成分。因此,在无机肥与饼肥合理配施的基础上,熟芝麻、脂肪酸等在促进根系发育,提高N、P、K在烟叶中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提高烤烟产量和上中等烟比例,改善品质等方面有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湖南不同产区烤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差异对烟叶香气风格形成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湖南4个不同产区郴州、邵阳、凤凰和慈利烤烟中部叶的糖和有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凤凰与邵阳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慈利和郴州,但非挥发酸含量却恰恰相反。4个产区烟叶中非挥发酸、挥发酸和有机酸总量均以慈利最高,郴州次之,凤凰最低,但凤凰的高级脂肪酸总量最高且与其他产区之间差异极显著;除丙二酸外,其他非挥发酸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异丁酸、戊酸和3-甲基戊酸含量在产区间差异极显著,而丁酸差异不显著,其他绝大多数挥发酸含量产区差异较大,但4个产区间差异没有规律;慈利、凤凰和郴州这3个产区烟叶中的高级脂肪酸含量差异不大,但邵阳与这3个产区之间除肉豆蔻酸外其他成分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州烤烟氯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了解黔西南州烤烟氯含量状况,研究了该地区烟叶氯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黔西南州烤烟氯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4%~0.43%,平均值为0.30%,含量适宜;贞丰县烤烟氯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县;烤烟氯含量空间分布有从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兴烟1号’品种的氯含量显著高于‘K326’;烤烟氯含量有随着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当土壤pH在5.2~6.8范围内时,随植烟土壤pH升高,烟叶氯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土壤pH在6.8~7.5或5.2以下时,随植烟土壤pH升高,烟叶氯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豫西烤烟叶片烘烤过程中中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豫西烟叶中性香气成分中苯丙氨酸类中性香气物质随烘烤进程的推进总体呈下降趋势;棕色化产物类中性香气物质均为烘烤前96h含量积累较小,96h——烘烤结束积累幅度较大;类西柏烷类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总体上下部叶片随烘烤的推进呈下降趋势,中部叶片呈横"S"型,上部叶片呈倒"V"型变化;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均为烘烤前期积累较少,48h后迅速积累,烘烤结束达最大值;新植二烯含量变化总体上呈倒"V"型变化,各部位含量均烘烤前期较低,烘烤过程中前期积累,后期减少;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变化呈前期较低,烘烤过程中先积累,后降解,最后各部位叶片含量均多于烤前,初烤烟叶样品中,中部叶片含量最大为744.5μg/g,分别为上部、下部叶片含量的134.9%和119.8%。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灌溉水氯含量与灌溉次数对烤烟叶片氯含量的影响,采用低氯(7.7 mg/L)、中氯(24.6 mg/L)、高氯(43.2 mg/L)含量的灌溉水,进行灌溉1次、2次、3次(每次灌水量按照525 m3/hm2)9个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成熟期、烤后叶片氯含量随灌溉水氯含量与灌溉次数增加而增加,其对叶片氯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低氯水灌溉3次成熟期、烤后中部与上部叶片氯含量仅为0.43%~0.49%。中氯水灌溉1次叶片氯含量相对较低,成熟期、烤后中部与上部叶片氯含量0.51%~0.55%,灌溉2次成熟期、烤后中部与上部叶片氯含量0.61%~0.72%,灌溉3次叶片氯含量0.8%左右;高氯水灌溉1次叶片氯含量0.59%~0.64%,灌溉2次叶片氯含量超过0.85%,灌溉3次超过1.1%。中氯水增加1次灌溉对叶片氯含量相对贡献率19.2%~30.9%,增加2次灌溉对叶片氯含量相对贡献率达到31.3%~54.5%;高氯水增加1次灌溉对叶片氯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超过44.1%,增加2次灌溉相对贡献率超过86.4%。综上所述,灌溉水氯含量与灌溉次数对烤烟叶片氯含量影响显著,尤其高氯水灌溉对氯含量影响较大,要控制烟叶氯含量在0.3%~0.8%适宜范围内,应选用低氯水灌溉,合理限制中氯水灌溉,控制高氯水灌溉。  相似文献   

10.
豫西不同基因型烤烟香气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西不同基因型烤烟香气成分和评吸质量的评价,分析其中存在优劣差异,为指导烟区品种资源合理搭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内标定量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用单料烟感官评吸评价法,综合分析豫西不同基因型烤烟的内在质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总香气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洛阳4号’、‘中烟100’、‘K326’、‘云烟202’和‘长脖黄’。不同基因型新植二烯含量与香气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苯丙氨酸类含量最高的基因类型是‘K326’,其次是‘中烟100’和‘洛阳4号’;棕色化产物类含量最高的基因类型是‘中烟100’,其次是‘洛阳4号’,‘长脖黄’含量最低;类西柏烷类和类胡萝卜素类含量最高的是‘洛阳4号’,其次是‘中烟100’。不同基因型的评吸评价结果是:中下部叶片以‘中烟100’评吸总分最高,其次是‘洛阳4号’,‘长脖黄’较差;上部叶片以‘洛阳4号’评吸总分最高,其次为‘中烟100’,‘K326’较差。豫西地区适合主推‘中烟100’和‘洛阳4号’品种,合理搭配‘云烟202’、‘K326’,淘汰‘长脖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调制方式对茄芯和茄衣烟叶化学成分及香气品质的影响,以传统茄芯品种什烟1号及当地主栽茄衣品种德雪3号为材料,设置晾制、晒制及烤制3种调制方式,对调制后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成分、感官质量及TSNA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雪茄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均在烤制条件下较高,晾制和晒制导致这些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茄芯经晒制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最高,为877.87μg/g,而茄衣则在晾制后含量最高,为1020.40μg/g,2种雪茄烟叶均在烤制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最低。茄芯和茄衣烟叶均以晾制后的TSNAs(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最高,分别为2058.29和2044.75ng/g,烤制可显著降低2种类型雪茄烟叶的TSNAs含量。茄芯和茄衣烟叶的生物碱含量经晒制后显著降低,且以晾制后最低,烤制后生物碱降低幅度较小。2种雪茄烟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在烤制后最低。感官评吸结果表明,茄芯烟叶以晒制方式调制的烟叶质量最好,茄衣烟叶则以晾制效果最佳。因此,茄芯烟叶在晒制条件下烟叶化学成分协调,香气成分优良,抽吸品质较好,有利于实现优质低害。茄衣品种德雪3号则在晾制条件下香气浓郁,评...  相似文献   

12.
施氮水平对烤后烟叶酸性和碱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翠碧1号品种烤后烟叶酸性和碱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18种挥发性酸总量和11种难挥发酸总量均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15碱性致香物质总量没有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在测定的29种酸性致香成分中,有16种随施氮量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可用二元二次方程拟合,相关关系显著;在测定15种碱性致香成分中仅有4种成分随施氮量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生产上可通过调整氮素养分管理方式调节、改善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有机酸对烤烟品质和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苹果酸、油酸和腐殖酸对烤烟品质指标及产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有机酸能明显提高烟叶中P素、K素、总糖、还原糖含量、钾氯比和糖碱比值, 以及糠醛、苯甲醛、茄酮、巨豆三烯酮和新植二烯等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 改善烟草的香吃味。同时不同程度地降低烟叶中N素、淀粉、蛋白质、烟碱和氯离子的含量, 从而协调和平衡烟叶中的化学成分, 改善烟叶的品质。其中, 苹果酸的效果最佳, 腐殖酸和油酸次之。苹果酸可明显提高烤烟的均价和上中等烟的比例, 腐殖酸可明显提高烤烟的产量、产值及上中等烟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烤烟调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河南烤烟新品种的质量特征,以应用于2010年河南省生产示范的6个烤烟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调制前后变化规律、调制后主要化学指标及其派生值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调制后淀粉含量大幅度降低,水溶性糖含量大幅度增加,总氮、蛋白质、烟碱、钾和氯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钾和氯含量降幅较小。6个参试品种均为浓香型,香型风格得分以‘NC89’最高,‘中烟100’最低;调制后化学成分协调性与评吸总分基本一致,‘NC89’最好,其次为‘豫烟7号’、‘Y041’和‘Y101’,‘NC297’和‘中烟100’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差,感官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沂蒙丘陵生态区蜜甜焦香型烤烟化学成分对感官质量的影响,选取2020年山东潍坊、临沂、日照产烟区176份典型代表性烤烟样品(包括下部烟X2L、X3L、X2F、X3F,中部烟C2F、C3F、C2L、C3L,上部烟B2F、B3F、B2L、B3L),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指标的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简单相关分析显示,燃烧性与总烟碱和两糖差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淀粉、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灰分与还原糖和氯、两糖差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刺激性与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总烟碱与浓度、劲头呈正相关,氮碱比与浓度、劲头呈负相关,氯与刺激性、余味呈负相关。综上,总烟碱、氮含量、氯含量是影响沂蒙丘陵生态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有机酸对烤烟不同成熟度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探讨有机肥对不同成熟度烟叶品质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分解产物的几种代表产物——苹果酸、油酸和腐殖酸,对不同成熟度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熟采收时,有机酸对提高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苹果酸和油酸能显著提高烟叶中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过熟采收时,腐殖酸和油酸能提高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同时能提高烟叶中糠醛、苯钾醛、茄酮、巨豆三烯酮和新植二烯等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其中,腐殖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增施不同有机物质对烤烟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省南阳市烤烟为试材,采用GC/MS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常规措施(CK)下增施不同的有机物质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主要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措施相比,增施豆制品处理烟叶中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提高幅度较大,芝麻制品处理增幅相对较小,且各处理之间其他成分差异不大;增施不同的有机物质均能增加烟叶中的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其中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等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在各个处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增施有机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烟叶化学成分之间的协调性,提高了烟叶的香气质量;增施的有机物质种类不同,其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增施发酵后的豆浆的2个处理最好,其次是增施豆糁,增施芝麻和香油的2个处理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18.
施氯量与烤烟物质积累相关关系及适宜施氯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生长期间烟株氯含量、氯积累量、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与施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烤烟生长期间烟株不同部位氯含量和氯积累量与施氯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或指数函数关系;烤后烟叶总氮含量、X2F和C3F两个等级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施氯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总钾含量与施氯量之间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总氯含量与施氯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或指数函数关系。根据终采时不同部位和烤后烟叶不同等级的氯含量与施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烤烟适宜的施氯量,认为施氯量在24 kg/hm2左右,对烤后烟叶氯含量是安全的,同时基本可保证烤后烟叶氯含量在0.3%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类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采用田间试验,在等氮、磷、钾施用量,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施氮量25%的条件下,研究饼肥、鸡粪、商品有机肥Ⅰ号、商品有机肥Ⅱ号等4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纯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会提高烟株的抗病能力,增加烟叶中磷、钾、氯养分含量,降低烟叶氮素含量,尤其是上部烟叶氮素和烟碱的含量,但对烟叶总糖含量影响无明显规律。饼肥、鸡粪、商品有机肥Ⅰ号分别与化肥配施,生产出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糖/碱比值、钾/氯比值比较协调,可明显改善烟叶香气质,增加烟叶香气量,上中等烟叶比例提高,增加烟叶产值。饼肥、鸡粪、商品有机肥1号均可作为福建烟区烤烟生产使用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