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995~2002年于我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原发灶未侵及浆膜层、术后检取淋巴结15个以上且均无转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判定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癌细胞分化程度与术后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肿瘤大小与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姚雨君  周航  刘霄 《重庆医学》2016,(2):205-208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以期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12例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选择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 分期、大体类型、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局部复发有关(P <0.05);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 分期、分化程度、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远处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临床病理因素在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中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影响的区别,并分析根治术后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对101例结肠癌、219例直肠癌及137例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共同的不利因素,吸烟、浸润达浆膜外、未化疗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是结肠癌的可疑不利因素,印戒细胞癌、肿块大于6cm、浸润达浆膜外、未行根治性手术和TNM分期高则是直肠癌的不利因素。根治术后的直肠癌病例,浸润深度深、发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少、无Crohn样反应、肿瘤芽多、TNM分期高和尿糖阳性是不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结肠癌有关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吸烟、淋巴结转移和血清白蛋白含量;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案;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尿糖。结论:吸烟、淋巴结转移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案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尿糖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CEA检测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宏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11-12,26,F0003
目的探讨CEA检测对Ⅰ和Ⅱ期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为载体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进行染色的方法,检测I和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共126例,均为胃肠组医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平均随访64.11(64~106)个月,统计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转移对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每例结直肠癌的淋巴结数平均在10枚以上。在病理因素中,“淋巴管侵犯”和“肿瘤侵袭深度”与淋巴结的CEA表达呈正相关,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CEA表达无明显相关性。10个临床病理因素对5年无瘤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CEA表达阴性、微转移的患者中,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8%和56.1%。MCM与CEA(-)比较,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Ⅰ和Ⅱ期结直肠癌,若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应予以积极的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行原发灶切除患者KRAS基因突变情况,阐明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46例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原发灶切除,留取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KRAS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分析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切除和KRAS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20例,突变率为43.4%,其中12密码子突变发生频率最高(95.7%)。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的多发转移有密切关联(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单变量分析,原发灶切除术后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4个月,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2.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4.2个月,左半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的肝、肺和多发转移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有关(P<0.05)。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6个月。结论:Ⅳ期结直肠癌轻微症状患者原发灶切除术后,左半结肠癌患者及右半结肠癌患者生存时间均有延长趋势,右半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左半结肠癌患者差。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的多发转移有关联,转移部位影响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6.
闫保功 《中外医疗》2011,30(23):92-9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结直肠癌根治患者321例,进行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21例结直肠癌根治患者复发转移85例,复发转移率为26.47%;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中年龄(P〉0.05,OR值〈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病理分化、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因素进行分析,(P〈0.05,OR值〉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病理分化、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导致结直肠癌转移复发的主要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对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因素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122例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3月~2008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进行胃癌切除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组织学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患者的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分化程度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Cox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肿瘤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判断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Dukes’B期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术后选择性辅助化疗。方法 收集1990~1999年416例根治性切除的Dukes'B期结直肠癌病例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B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活动程度、肠壁侵袭层次、术中输血及术中化疗,与预后有关。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仪活动程度、肠壁侵袭层次及术中输血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活动程度、肠壁侵袭层次及术中输血是Dukes'B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Dukes'B期患者选择性进行辅助化疗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χ2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年以内早期复发的120例患者与同期3年以内未复发7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情况、肠壁侵润深度和Dukes′分期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术后是否联合辅助化疗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是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择1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肝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病理类型、局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肝转移灶数目、最大径、分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切除、肝转移瘤数日、最大径、分布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肝转移灶多发,最大径超过5cm、分布超过一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对于仅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手术根治原发灶以及转移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胃远端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术28例,毕Ⅱ式吻合术13例,全胃切除14例,肿瘤局部切除1例,分析不同性别、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术后化疗患者术后1、3年的生存率。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全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48.2%,其中Ⅰ、Ⅱ、Ⅲ、Ⅳ期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3%、80.0%,92.3%、69.2%,72.2%、27.8%,50.0%、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胃癌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43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洋  丁彦青  李建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02-103,106
目的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2005年1月~2008年9月期间结直肠癌患者情况,进行随访。选择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肠壁浸润深度、Dukes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8项临床病理指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对243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ukes’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年龄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胃癌手术治疗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影响胃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胃癌治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访分析我院2000—2005年10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统计术后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并进行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对胃癌的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的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及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术后化疗等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0.01)。结论:胃癌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及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以及术后化疗是影响胃癌预后主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肿瘤体积与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s metastasis ratio,LNR)的比值作为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本院普通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20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肿瘤是否复发、转移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无瘤生存组和肿瘤转移组,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淋巴结数(P=0.037)、LNR(P=0.002)、N分期(P=0.045)和TN比值(P=0.038)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比值(P=0.028)、LNR(P=0.029)和N分期(P=0.002)均为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N比值具有独立的近期预后作用,可作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550例可手术切除的I~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及生存率的计算。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检验;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性别、手术路径、手术术式、T分期、病理类型、有无脉管瘤栓、淋巴结分期、TNM分期及复发转移9个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均 P<0.05);而年龄、血型、切缘情况、分化程度、有无胸膜侵犯、肿块位置与预后关系不大(均 P>0.05)。COX多因素分析得出:手术术式、复发转移、T分期、淋巴结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均 P<0.05)。结论手术术式、复发转移、T分期、淋巴结分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染色体驱动蛋白KIF4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5 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KIF4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KIF4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F4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5 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P < 0.001);KIF4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P=0.023)、淋巴结转移(P=0.020)、远处转移(P=0.032)、TNM分期(P < 0.00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P=0.014)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 > 0.05)。在随访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KIF4A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KIF4A低表达组(P <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KIF4A表达程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血清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显示,KIF4A表达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F4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KIF4A对于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45例临床资料。按FIGO分期,Ⅰ期22例、Ⅱ期23例。单纯手术12例,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33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37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单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8例。观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结果45例中有43例获随访,其中3例死亡,全组死亡率6.98%。3年生存率92.86%(26/28),5年生存率83.33%(15/18)。经统计分析,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首选和有效的手段,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肾癌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186例患者行肾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3年存活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有无静脉癌栓、远处转移、Ronson分期及吸烟等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静脉癌栓、远处转移、Ronson分期是影响肾癌根治术后预后相对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有无静脉癌栓、远处转移、Ronson分期是影响肾癌根治术后预后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龄结肠直肠癌患者根治切除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ang JW  Bai XF  Zhou ZX  Zhao DB  Wang CF  Zhao P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67-1470
目的 探讨影响7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切除术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收治的263例7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平均年龄74.9岁,147例(55.9%)为男性.术后发生并发症者38例(14.4%),手术后30 d内死亡3例(1.1%).全组5年生存率为70.5%,Ⅰ、Ⅱ和ⅢC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4.8%、71.8%和61.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癌性肠梗阻、ASA评分、术前贫血、术前低自蛋白血症、手术并发症、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手术并发症、术前低蛋白血症、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是影响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较好,年龄、合并症、手术并发症、术前低蛋白血症、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清扫范围,以期提高根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4例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住院资料、术后切除标本的淋巴结解剖数目以及病理检查结果,按照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解剖部位、分化程度以及临床病理分期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部位、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高于结肠癌,T3-T4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显著高于T1-T2(P<0.05),低分化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肠腔内直径不是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论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细胞分化程度及癌灶的部位是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的好发因素。手术应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合理地廓清淋巴结,对于直肠癌肿、T3期或无远处转移的T4期、术前结肠镜检查发现同时有2个或以上瘤灶、术前病理诊断为未分化腺癌的病例,相应的结直肠系膜切除更应该彻底,以尽可能地去除转移的淋巴结和潜在的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