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源的开发是对资源进行调整,以达到利用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过程。资源的利用是对已开发的资源进行有目的使用,将其加工和制成新产品等。中药资源开发原则是:合理开发,有效利用。1挖掘整理本草,寻找新药源中药资源的开发研究和利用,要结合对《本草纲目》的挖掘整理,从而寻找新的药源,如对《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进行品种考证、整理,从现代分类学的角度看,相当多的中药为多基源品种,如黄芪、党参、贝母、贯众、土鳖虫、水蛭等。多基源品种,虽然造成了药材品种混乱,但也为寻找新药,新资源提供了线索和依据。不同时期的本草资料,也会反应出不同…  相似文献   

2.
保护开发中药材资源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长源 《中草药》2002,33(1):91-92
中药现代化关联着方方面面,其中重要方面之一就是中药材资源问题,没有中药材资源,就没有中药现代化的研究、生产,中药现代化就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3.
前胡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我们在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深入系统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认识。本文主要结合我们长期的研究工作,综述了1993年后中药前胡在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资源开发、有效成分的结构修饰与全合成以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近况,其主要目的是介绍如何以前胡活性成分研究为基础,全面提高中药前胡的研究水平,并为新药开发奠定基础。对前胡的研究已初步建立起了活性成分的现代化研究模式,期望其研究思路与方法能为其它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14—2015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涉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资源调查研究、药材生产现状与GAP基地建设、中药资源化学与资源循环利用研究、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中药资源产业发展,以及中药资源学科建设及创新发展等方面。基本反映了本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学术成就与标志性贡献,以期对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处于全面启动前的预调查阶段。我国古代的中药资源调查一直没有间断过。本文通过对《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等历代本草进行研究,回顾和分析古代中药资源研究的特色、调查组织与人员、调查方法和技术、调查地理范围等,以便从中找到一些可借鉴的启发,更好的开展现代中药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6.
肖培根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药用植物学家,在50余年的科研工作中,致力于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在肖培根院士八十寿诞来临之际,本刊记者就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材如何创新、药茶文化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刍议中药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达任 《中药材》1996,19(10):531-532
本文针对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现状及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提出:1.尽早建立国家生药资源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2.开阔寻找新药资源的思路;3.减少中药材的浪费;4.净化中药市场,严格中药新药审批程序,正确引导保健药、营养药、抗衰药、美容药等纯商品的开发。多渠道多途径节省和保护中药资源,珍惜和充分利用中药资源,使经济与生态、人类与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对天然中药资源日趋枯竭的现实,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医药期刊有关文献,试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途径进行浅要归纳分析。1 统筹管理 成立国家级专门组织机构,深入研究中药资源开发利用这门科学,指导全国,统一管理,全面协调,宏观控制,计划采收,杜绝资源浪费和资源破坏现象。特别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大力提倡科学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减少资源浪费。有些内地紧缺的药材,在边远地区有大量野生资源,因无人收购而白白烂掉。如新疆伊  相似文献   

9.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和人类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中药资源的社会需求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资源需求危机日趋严重.对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政府和医药行业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药资源化学是中药资源学的分支学科。它遵循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和基本论点,从资源的可用性和多用性出发,研究自然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等。本文探讨了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并以研究实例分析了中药资源化学应用基础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系统与中药资源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开展的中药资源保护与生产区划,反映我国资源分布的《中国药材资源地图集》,以及为研究中药资源的宏观科学管理与调控而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等,从系统思维方式出发,在摸清中药资源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管理优化方法,使中药资源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贵州苗药资源丰富,苗医药特色突出,是苗族人民数千年来传承至今的宝贵文化财富,具有悠久的传承性、突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近几年来,贵州苗药经筛选、研究与再评价,已研究开发出上百种苗药药材及成方制剂,先后经批准作为贵州地方标准及国家标准准予生产并走向市场。贵州苗药研究开发与再评价的这一过程,有力地推进了贵州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打造与锻炼了贵州医药行业和促进了贵州医药产学研的发展,并使贵州以苗药为特色的医药产业,获得了一大批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独家产品竞争优势和独家二次开发优势的无形资产及宝贵财富,为贵州医药产业、贵州社会经济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析湖北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为主体的中药资源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环境变化 ,中草药热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然而 ,目前我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部分野生中药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有些栽培药材因滥施高效化肥和剧烈农药 ,药质发生了变化 ,进而影响了中药的质量 ,以致享誉海内外的传统道地药材及名优中成药产品 ,在世界医药贸易市场竞争中 ,黯然失色。笔者认为 ,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必须从中药资源研究及中药材商品生产的源头工作抓起。本文在认真分析我国及湖北省中药资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鉴于无人机具有分辨率高、灵活性好以及成本低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环境以及灾害监测等方面。如今,无人机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药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泛而又碎片化的特点,人工调查方法和卫星遥感调查方法都受到一定限制。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的引入,有助于解决中药资源调查中面临的问题。本研究阐述了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中药资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与重要意义,为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中药资源调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医中药需求市场的扩大,中药资源经过不断的开采及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许多珍贵药材物种已灭绝,资源枯竭的形势十分严峻,药材紧缺的问题已十分突出。为保障中成药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材资源的再生与开发已刻不容缓!现  相似文献   

16.
前胡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我们在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深入系统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认识。本文主要结合我们长期的研究工作, 综述了1993年后中药前胡在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资源开发、有效成分的结构修饰与全合成以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近况,其主要目的是介绍如何以前胡活性成分研究为基础,全面提高中药前胡的研究水平,并为新药开发奠定基础。对前胡的研究已初步建立起了活性成分的现代化研究模式,期望其研究思路与方法能为其它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抓住“入世”机遇 加速开发中医药宝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 ,源远流长。在我国辽阔的大地和海域广布着品种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 ,仅正式药典所载已达 3 0 0 0多种 ,而目前有初步资料证实已达 5 0 0 0多种。浙江省是闻名遐迩的中药材大省 ,著名的中药浙八味 :白术、白芍、杭白菊、温郁金、浙贝母、玄参、麦冬、延胡索更是国内外公认的道地药材。浙江省得天独厚的蚕桑资源如蚕砂、蚕蛹、蚕蛾、桑叶、桑椹、桑白皮 ,和海洋资源如牡蛎、紫菜、贝壳、海藻及大量甲壳素均为药食同用的天然优质药材。如加以培育、扶植、推广、应用 ,极有可能形成一个数十亿产值的新兴中药产业。…  相似文献   

18.
低空遥感技术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当前中药研究的重要领域,方法学研究是其中的关键,作者对低空遥感技术体系、设备、影像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马忠杰  殷德孝 《中草药》1996,27(A09):180-182
阿勒泰(又称阿尔泰)地区所属1市6县的自然概况及全部中药资源和开发利用作者已作过报道。本文对阿勒泰地区产量大及有代表性的中药种源进行了简述。旨在有利于当地的药用资源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偏远地区,人口稀少,中药资源开发基本上是在民国后才开始的。现主产药材或道地药材均为原产南部地区产地变迁而至或新开发的种类,在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先后冠以"辽"、"关"、"北"等不同的地理名称。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独特、地广人稀、历史上为中药资源开发较为薄弱。随科技的发展,应加强该地区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展现该区域的鲜明特色。20世纪初开始野生资源开发向规模化栽培的转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水平,东北地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必将成为一个中药重要栽培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