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西九岭地区三稀调查发现磷锂铝石等锂铍锡钽矿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江西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铌钽铍锂稀有金属成矿区之一,该地区锂及稀有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产有闻名全国的宜春414、同安等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及众多含锂瓷石矿床[1],且矿床类型较多。赣西北地区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主要集中于两个地区[2-4]:(1)武功山成矿带,414特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就产于其中,该成矿带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与雅山花岗岩有关,岩体位于武功山复背斜的北东端南东翼;(2)九岭成矿带,稀有金属矿化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2.
江西宜春地区锂等稀有金属矿床分布在九岭隆起带和武功山隆起带内,主要有风化壳型、钠化花岗岩型、细晶岩脉型共三种矿床类型,内生锂矿床与钠长石化、锂云母化白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在概述宜春地区锂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对锂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并划分出雅山、甘坊、蒙山找矿远景区。雅山南偏西震旦系千枚岩之下存在隐伏岩体,对寻找隐伏锂矿床具良好的指示作用;甘坊地区Li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预测有很大的找矿潜力;蒙山地区具备锂的成矿地质条件,寻找锂矿资源的远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稀有金属矿产是江西省优势矿产资源,成矿类型以花岗岩型为主,主要分布于赣西和赣北地区,以宜春414超大型钽铌矿为代表,而花岗岩广泛分布的赣南地区鲜有关于燕山期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报道。本文以赣南石城海罗岭铌钽矿床为研究重点,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开展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厘定了海罗岭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组合,明确了钠长石化叠加白云母化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铌钽矿密切相关的成矿专属性。海罗岭的成矿作用具两阶段特征,早阶段以蚀变花岗岩型钽铌矿为主,赋存于钠长石化白云母化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晚阶段则以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为主,赋存于云母锂辉石伟晶岩中。海罗岭的花岗岩主要经历了钠长石化、白云母化、黄玉化、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作用,呈现碱性长石化→云英岩化的演化过程。海罗岭花岗岩具富硅、富碱、富铝,贫钛、镁的特征,其中钠长石化白云母化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富钽花岗岩)中F含量为8330×10-6~13076×10-6,平均为10475×10-6,具极低的Nb/Ta值(0. 34~0. 49)、Zr/Hf值(3. 73~4. 19)、稀土总量低(ΣREE为16. 3×10-6~23. 2×10-6)和“四分组”效应等特征,显示其成矿经历了岩浆- 流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显示,Li矿化富集程度与F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稀土总量、K/Rb值呈负相关;Ta矿化富集程度与F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Nb/Ta值、Zr/Hf值呈明显的负相关。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 Pb年龄为141. 9±1. 1 Ma,云母锂辉石伟晶岩和碱性长石伟晶岩独居石U- Pb年龄分别为141. 68±0. 69 Ma和137. 62±0. 73 Ma,均归属于早白垩世。研究表明,赣南地区140 Ma左右可能存在一次与钠长石化叠加白云母化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相关的独特的铌钽矿成矿事件和与花岗伟晶岩相关的锂成矿事件。这一发现打破了以往华南稀有金属主要赋存于燕山期复式岩体晚期二云母花岗岩- 白云母花岗岩中的认识,拓宽了找矿思路,为赣南乃至华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九岭南缘同安-白水洞地区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发现了多处大型、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系统梳理该地区锂矿成矿地质特征对于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指导下一步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九岭南缘燕山期花岗岩划分为4个阶段,其岩性从老到新依次为中细-中粗粒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含斑(少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岩性之间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其中晚阶段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与锂矿具有成矿专属性,并常超覆于其他燕山期岩体之上,内部见有早期岩体的捕虏体。以w(Li2O)≥ 0.20%圈定锂矿体,矿体主要分布于白水洞岩体上部的中、强钠长石化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同时有少量的伟晶岩和细晶岩矿体,局部花岗岩围岩被矿化,但下部弱钠长石化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地表局部地段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不含矿。锂主要赋存于锂白云母和锂云母中,脉石矿物主要为钠长石、石英、钾长石、云母等。燕山期花岗岩蚀变普遍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白(锂)云母化、云英岩化、黄玉化等。白(锂)云母化表现为围绕原生白云母边缘发育交代的白云母和锂云母,同时与钠长石化紧密伴生。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碱交代阶段,局部叠加云英岩化(酸交代)阶段。上述特征表明九岭南缘蚀变花岗岩型锂矿为热液作用的碱交代阶段富集成矿。结合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笔者初步总结了该地区锂矿成矿要素,建立了找矿标志,并圈定了陈家里-新庵里、港口-东坑、三角岭-东窝里、张家里-窑场里等地区作为下一步重点找矿靶区,为九岭南缘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赣西北矿集区是中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锂矿资源基地,以发育多期次多阶段岩浆作用和大规模锂等稀有金属矿床著称。区内花岗质岩浆与稀有金属成矿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花岗质岩浆演化特征及其与稀有金属成矿的联系,确定相关花岗岩成岩时代及成因类型,查明稀有金属成矿机制,笔者选择九岭地区狮子岭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狮子岭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富P,贫Ca、Mg、Fe,富集U、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2.12×10-6~146.24×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REE/HREE=3.5~16.53),弱Eu负异常(δEu=0.23~0.59)的特征。整体上具有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1.02±0.59)Ma,锂(白)云母碱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13.96±0.72)Ma。锂(白)云母碱长花岗岩成岩过程中形成磷锂铝石及锂云母等含锂矿物,其成岩年龄可视为锂等稀有金属成矿年龄。该区稀有金属矿化受燕山晚期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及后期热液交代作用共同影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是Li、Nb、Ta成矿的决定性因素,后期热液交代作用为Li等成矿元素的二次富集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内蒙锡林浩特石灰窑铌钽矿床是我国最近发现的一处大型稀有金属矿床.通过详细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其成因,主要获得如下认识:1)该矿床矿石属于碱性花岗岩系列;2)矿石中的铌钽矿物主要包括铌锰矿、铌钽铁矿、铌钽锰矿、锡锰钽矿和细晶石;3)该矿床可能是前期花岗岩岩浆结晶和后期热液交代综合作用的产物,热液交代是铌钽铷主要成矿阶段;4)从铌钽铷矿化成因和富集规律可知,金属矿化与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密切相关,且矿体赋存于蚀变花岗岩中,分布上严格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因此,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的花岗岩是寻找上述稀有金属的直接找矿标志,同时石灰窑燕山早期花岗岩出露地段很可能是寻找稀有金属矿的有希望地区;5)围绕石灰窑花岗岩主岩体周围寻找晚期侵位的钠长石化花岗岩小岩体的隆起和浅部部位,是寻找钽铌铷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幕阜山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传梓源锂、铌钽矿床, 近年来在该区黄柏山、窄板洞地区亦有富锂伟晶岩报导, 但幕阜山地区锂矿资源尚未系统评价。锂矿资源作为新能源产业领域重要的原材料且需求日益增大, 开展幕阜山地区锂矿成矿潜力分析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黄柏山地区、传梓源矿区和窄板洞地区含锂矿伟晶岩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 分析了含锂矿伟晶岩分布及含矿性特征, 认为含锂伟晶岩在空间上远离幕阜山岩体分布, 在垂向上锂矿化位于LCT型伟晶岩脉的上部。总结了湘东北地区铌钽矿伟晶岩和锂矿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几近一致(140~130 Ma), 稍晚于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143~138 Ma), 且同位素研究结果也指示花岗岩与伟晶岩有着相同的物质源区, 认为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母岩, 进而建立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型。依据成矿模型及区域稀有金属成矿的规律认识, 建立了“传梓源式”伟晶岩型锂矿预测要素, 首次对湘东北地区锂矿资源潜力开展预测评价, 初步预测黄柏山—传梓源和窄板洞—梭墩锂矿远景区内锂矿资源潜力达10.19万吨, 具备寻找大型锂矿产地(>10万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江西西北部锂及稀有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西西北部地区锂及稀有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有闻名全国的雅山、同安等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及众多含锂瓷石矿床,矿床类型较多,资源潜力巨大。本文通过论述江西西北部地区锂及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主要锂矿床地质特征、锂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总结该区锂及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和找矿潜力。结果表明:江西西北部地区锂及稀有金属矿属岩浆晚期残留岩浆气液生成,其找矿标志为多期次侵入浅色细粒花岗岩且花岗岩中F、Nb、Ta、Li、Rb、Cs含量高,隆起区断裂构造发育和相互交切部位,钠长石化、锂云母化、黄玉化等蚀变现象,Li、Nb、Sn、W等亲氧元素异常,Nb、Ta、Sn、W等重矿物异常等。通过对甘坊及雅山地区锂资源量进行半定量估算,根据雅山地区物化探异常走势图及成矿岩体标志等,认为路口—雅山、高岭—江家岭为两个重要找矿潜力区。  相似文献   

9.
舒良树  朱文斌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21,95(10):3099-3114
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铌钽锂等稀有稀土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以花岗岩型、蚀变花岗岩型矿床类型为主,也有少量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武夷、南岭和江南等地区.锂矿多呈弥散状产出,和钨锡铌钽铍铯等稀有金属矿共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本文对华南锂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锂矿带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的制约.华南锂等稀有元素成矿物质的堆积与富集发生在具有古老基底的成熟陆壳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改造与物质循环过程,致使锂矿等稀有金属矿产不断富集.高成熟度的地壳、高分异高演化的花岗岩、富含挥发分流体的交代蚀变是锂矿物质迁移富集和成矿的三大因素,锂矿床多产在造山带中的背斜轴部和两组大断裂的交汇处,锂矿体多赋存在复式岩体的晚期岩株和蚀变花岗岩以及伟晶岩脉中,出现在晚期岩体的顶部和边部.成矿集中在新元古代、晚奥陶世—早泥盆世、中—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4个时期,尤以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的锂矿类型最多,规模最大,矿质最好.华南具有花岗岩型铌钽锂稀有金属成矿的良好条件,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西藏喜马拉雅带以发育较多金、金锑及铅锌多金属矿为显著特色,而稀有金属矿未曾列入主流找矿方向。近年来,该带由于铍、锂等稀有金属矿的重要找矿新发现而备受广大学者关注,其相应的成矿作用研究亦有较大进展。本文在喜马拉雅带已有地质找矿成果及科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带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勘查与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本文提出:喜马拉雅带主要发育有伟晶岩型锂-铍矿、锡石-硫化物型锡-铍矿、矽卡岩型铍-锡-钨矿、矽卡岩型铍-铌-钽矿、钠长石花岗岩型铍-铌-钽矿、热液脉型萤石-铍矿6种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其中伟晶岩型锂-铍矿及锡石-硫化物型锡-铍矿最具经济意义上的找矿价值。这些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均与中新世淡色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属于岩浆高度结晶分异的产物,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成矿作用中的新成员,并构成了喜马拉雅带与淡色花岗岩相关的稀有金属矿成矿系列。为指导找矿勘查,今后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应加强如下几方面:(1)高分异淡色花岗岩-伟晶岩岩相分带与相应的稀有金属分带;(2)锂-铍-铌-钽-钨-锡共生分离机制;(3)喜马拉雅式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4)稀有金属与铅锌-金锑成矿作用的关系。喜马拉雅带新发现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大部分靠近我国边境地区,通过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工作有望形成西藏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1.
Sb- Li组合:罕见的矿化组合及锂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柘坪锑矿勘查区发现有具一定规模的断裂破碎带型共伴生锂矿,锂主要以锂绿泥石的方式充填在断层破碎带的石英颗粒之间,属于低温热液充填成因。锂与锑的成矿作用均受到断裂破碎带的控制,二者之间在总体上是正相关关系,成矿物质可能均来自于南侧的幕阜山大岩基。这一发现,不但丰富了我国锂矿的类型,而且开拓了找矿思路,为我国新类型锂矿的勘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今后既要注意在锑矿区综合评价锂及其他稀有金属成矿的可能性,也要注意在柘坪锑矿深部及邻区方山锑矿等地对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型稀有金属矿化带进行普查勘探,同时还要注意矿化的垂向分带和侧向分带。不排除深部存在隐伏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可能性,也不排除柘坪的热液型锑矿与断峰山的伟晶岩型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可能性。柘坪Sb-Li矿床本身位于幕阜山锂铍铌钽稀有金属矿集区的外围,与断峰山伟晶岩型铌钽锂矿床相隔仅12 km,区域充分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多种类型锂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扬子地块边缘造山带内中生代锂铍铌钽钨锡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明确板块作用对稀有金属成矿的时空约束,文章以川西马尔康、湘南骑田岭和陕东南镇安矿田为实例,开展构造背景、成岩成矿时代、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稀有金属矿田具有相对一致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背景均属于碰撞造山晚期相对稳定或造山期后初始伸展阶段;成岩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晚期;与稀有金属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均具有高分异、弱过铝质、钙碱性特征,多属于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类。地质年代学的相近性及构造背景的相对一致性,表明扬子地块边缘造山带内的中生代稀有金属成矿明显地受扬子地块相对统一的构造活动约束;板块边缘不同造山带内的优势稀有金属矿种、主成矿时代、与成矿有关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等可互为参考,以促进扬子地块边缘松潘-甘孜、南秦岭、华南等造山带内稀有金属矿的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指导今后该类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总结研究了中国西部几个主要的大型、超大型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的成矿特点,并简要对比这些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结果表明: 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较为相似,大多处于褶皱造山带中,呈现集中成带分布,稀有金属矿化均发育在岩浆岩后期的伟晶岩脉中,围岩均为一套变质砂岩、板岩、片岩类,伟晶岩脉的含矿性还与构造裂隙的交叉和相对封闭条件有关; 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但不同地区的锂辉石矿床也表现出其特殊性,矿物组合上以可可托海最为复杂,甲基卡次之。今后勘查应以锂成矿带为重点,伟晶岩型锂矿为首要勘查对象,同时应因地制宜,以现有的典型矿床为模型,寻找最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组合,为后期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指导今后该类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总结研究了中国西部几个主要的大型、超大型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的成矿特点,并简要对比这些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结果表明: 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较为相似,大多处于褶皱造山带中,呈现集中成带分布,稀有金属矿化均发育在岩浆岩后期的伟晶岩脉中,围岩均为一套变质砂岩、板岩、片岩类,伟晶岩脉的含矿性还与构造裂隙的交叉和相对封闭条件有关; 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但不同地区的锂辉石矿床也表现出其特殊性,矿物组合上以可可托海最为复杂,甲基卡次之。今后勘查应以锂成矿带为重点,伟晶岩型锂矿为首要勘查对象,同时应因地制宜,以现有的典型矿床为模型,寻找最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组合,为后期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甲基卡式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甲基卡是中国硬岩型锂矿最集中的产地之一,近年来又发现了X03号(新三号脉)超大型矿脉,使得甲基卡矿田锂的储量有可能超过澳大利亚格林布什而位居世界前列。文章通过对甲基卡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期次、矿石组构、矿石成分等资料的总结,对其典型矿脉、典型钻孔的系统研究,以及与典型硬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的对比研究,总结出甲基卡的矿床式特点。甲基卡式矿床以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定位于欧亚大陆与印度板块之间的穹窿构造隆起区、围绕成矿母岩发育区域性分带,但单一矿脉的分带性较差、含矿伟晶岩既可以顺层产出也可以近垂直切层产出(类似于"五层楼+地下室")、锂辉石等稀有金属矿物既有伟晶状又有细粒状产出的特点,是中国乃至于世界上最重要的固体锂矿床类型之一,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无论是新三号脉本身还是甲基卡外围其他地区都是值得工作的区域。甲基卡矿床式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可指导热穹隆伟晶岩田的矿产勘查工作,川西地区除了甲基卡矿田之外,也适用于石渠、马尔康、九龙等地的伟晶岩田,同时,对于整个青藏高原的东部及北缘印支运动后期与燕山期之初岩浆-构造-热穹隆发育地区寻找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锂辉石矿基本特征和勘查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其军  韩琼  李平  王登红  李建康 《地质学报》2019,93(11):2862-2873
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伟晶岩型锂铍等稀有金属成矿带位于康西瓦断裂南侧、大红柳滩-郭扎错断裂北侧,该区内广泛发育三叠纪二长花岗岩,锂铍矿体产于花岗伟晶岩中,近几年的矿产勘查工作,发现了多处具有大型—超大型找矿前景的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地。本次研究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锂辉石矿基本特征,开展了成矿条件、成矿规律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稀有金属矿的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矿体受伟晶岩脉控制明显,伟晶岩脉的含矿性与岩体之间空间分布距离具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表现为近岩体含矿性差,远离岩体含矿性好的特征。三叠纪岩体周边的伟晶岩脉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矿产的找矿前景,有形成稀有金属矿产接替基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四川甲基卡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板块西缘巴颜喀拉地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分布其中的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形成了Li-Be-Nb-Ta等成矿系列。通过对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分类、稀有元素矿物期次划分及产出特征、稀有元素品位变化规律及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区锂矿的成矿规律,总结出了寻找甲基卡式锂矿的一系列重要找矿标志,对矿床外围及区域其他相似地质条件地区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作为新识别的稀有金属成矿区带,已发现以Be-Nb-Ta(Sn-W)组合为主矿化且已形成大型矿床,如错那洞,但仅在为数不多的几处伟晶岩见到锂辉石,尚未发现工业锂矿床.因此,有必要剖析该区伟晶岩成矿(尤其Be同Li的对比)特点、条件及可能潜力,并与国内其他稀有金属矿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动喜马拉雅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尤其是锂矿的发现.该区伟晶岩母体淡色花岗岩与华南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类似,显示高的分异程度但较窄的演化区间,并且熔体具有高的Li浓度.在印亚大陆碰撞带复杂的构造-变质-深熔作用下产生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尤其新喜马拉雅期巨量的岩浆可为伟晶岩的形成、远距离迁移分异及成矿提供有利的热和物质基础.基于含Li伟晶岩形成于"远"母体、"高"海拔的特点,提出区域构造层位的上部或更高海拔地区以及淡色花岗岩岩体外侧远端的围岩内将可能是含锂伟晶岩的就位空间与找矿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9.
西昆仑-喀喇昆仑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北缘,该地区通过多年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已在铁矿、铅锌矿、锰矿等找矿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项目组最近三年通过多次野外勘查、系统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确认在新疆和田县喀喇昆仑腹地白龙山新发现了一处超大型锂铷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为花岗伟晶岩型,目前已确定含矿伟晶岩墙规模为长度3750 m,宽度46~165 m,其中I号矿带由3个巨大矿体组成,长990~1230 m,厚61.86~115.85 m,走向110°~120°,倾角65°~80°。3个主矿体Li_2O平均品位1.26%~1.60%,Rb_2O平均品位0.10%~0.12%,估算334资源量Li_2O为345.7647万吨,Rb_2O为17.682万吨,达到超大型规模,有望成为一个世界级规模的巨型锂矿床。白龙山超大型锂铷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为整个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稀有金属矿产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对喀喇昆仑锂稀有金属成矿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该地区有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重要的锂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