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的广泛应用,装配式混凝土建(构)筑物的碳足迹测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建筑碳足迹测算的基础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清单分析法对装配式混凝土水池物化阶段开展了碳足迹实例测算,进而梳理了构筑物碳足迹测算过程及注意事项,为建(构)筑物的碳足迹测算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装配式建筑发展、碳足迹测算及评价、碳排放量研究现状、碳足迹评价体系4个方面,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评价进行梳理。研究表明,传统建筑碳足迹测算以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实测法及质量平衡法为主,而排放因子法作为国际碳足迹测算最有效方法,因碳足迹因子库的建设滞后而难以推广使用,因此建立地域动态碳足迹因子库是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测算的重要内容;装配式建筑的碳足迹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并未深入到物化阶段,导致碳足迹规律研究不到位,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测算模型,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碳足迹规律,为实现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持;现有研究都是以大环境视角为主,对于户型与碳足迹的关系的研究力度较小,亟须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碳足迹测算标准、碳足迹测算系统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且从各种类型建筑物和不同户型角度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建筑全面降低能耗与碳排放量,为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评价及节能减排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建设的问题迫在眉睫,而实现建筑碳足迹的量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通过选定排放系数法构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测算模型,确定碳足迹因子并依据定额分析建筑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项目为例,计算建材生产、工厂化生产、运输及装配化施工四大阶段产生的碳足迹值,并提出相关的减排策略,旨在为装配式建筑的低碳建设提供保障。研究表明: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主要来源于建材生产,产生的碳足迹值占总值的62. 20%,主要是生产运输混凝土、钢、砂浆所产生的;装配化施工阶段碳足迹排名第二,占比为34. 30%,主要是由机械设备使用消耗化石燃料和电力能源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为明晰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及其关键来源,构建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在探究装配式建筑减排潜力的基础上,从生命周期阶段、建设与使用活动两个层面分析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分布特征,探讨使用寿命对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取暖、制冷、照明等活动组成的运营维护阶段是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的主要来源;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装配式建筑年碳足迹先降低后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及低碳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李静  刘胜男 《建筑经济》2021,42(1):101-105
首先使用REVIT软件建立装配式建筑的BIM模型并获取建筑材料消耗量信息.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施工定额与施工机械台班消耗,以及能源及材料碳足迹因子,分别计算三种来源的碳足迹,从而确定装配式建筑在物化阶段所产生的碳足迹总量.选取案例建筑,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计算案例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在此基础上,改变预制率,分别计算不同预制率水平下该案例建筑的物化阶段碳足迹.  相似文献   

6.
吴水根  谢银 《建筑施工》2013,35(1):85-88
装配式建筑结构对我国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实现建筑建设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其物化阶段的节能减排效果,并为其全寿命周期提供分析基础,在分析碳排放计算分类基础上,采用将施工活动划分为几个主要的碳排放源,然后统计各排放源的使用和消耗量。再通过装配式结构的建造流程建立相应的碳排放系统边界,将碳排放源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并根据常用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以及常用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强度,对每一项进行分类和计算,最后提出完整的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建材采购和运输、建造施工、投产使用、拆除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碳足迹特征分析,构建钢结构工业厂房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结果表明,钢结构工业厂房在使用阶段和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9%,因此,这两个阶段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阶段。通过探索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工业厂房碳排放量,对比分析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工业厂房节能减排关键因素和阶段。期望通过建立钢结构工业厂房碳足迹核算模型,以帮助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并为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业工业化4.0的阶段,装配式建筑具有低碳、环保、工期短的优势,但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过高仍是阻碍部分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对装配式建筑费用效益进行系统性经济评价,从影响因素选取、指标体系构建、费用效益模型建立三个方面,应用费用效益理论,对装配式建筑经济成本进行评价,结合其特点,建立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指标体系,构建装配式建筑增量效益经济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机械费、材料费、运输费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的根本因素;管理费、税金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的直接因素。研究对推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实现绿色低碳的建设目标具有实际意义,为国家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碳交易份额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砖瓦》2021,(7)
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造方式是我国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当下我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重点任务,本文梳理了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情况,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造蓬勃发展,对下一步山东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与纸蜂窝墙板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永雄 《广东建材》2011,27(1):21-23
绿色建筑是低碳建筑业的载体和核心产品。低碳建筑业要求生产过程的低碳化和产品材料使用过程的低碳化,要求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传统建筑业进行变革和转型。纸蜂窝轻质墙板的应用,从建筑产业的角度看,无论从建筑材料,建筑建造(施工),还是建造出来的产品在使用过程,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低碳建筑业的低能耗、低碳排放要求,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新型墙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将物化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归结为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运输等三大碳足迹来源,以其构成建筑物物化阶段碳足迹,并基于BIM技术及《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获取建筑的材料及机械工程量清单,运用碳足迹因子法计算三类碳足迹,形成建筑物物化阶段碳足迹计算快速模型。结合案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与可信性。  相似文献   

12.
预制构件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对预制构件物化阶段碳足迹进行计算,能够为项目的碳排放控制提供指引,真正达到建筑工业化绿色节能的目标。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确定了预制构件碳足迹的定义,选择了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预制构件的特点,构建了预制构件物化阶段碳足迹计算模型,按照模型分析步骤,对预制构件碳足迹计算模型的工作进行分解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40%的碳排放量来自建筑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也逐年增加,这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文章基于全寿命周期视角,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分为前期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建造阶段、使用阶段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并对装配式建筑各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装配式建筑降低碳排放提供改进方向,有效降低碳排放量,节约能源,有效缓解气候环境危机,从而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砖瓦》2021,(8)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建筑产业中的装配式建筑也被大力推广。作为一种相较传统建造方式更为低碳高速的建造方式,其人才培养急需高职院校跟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将自己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建筑业的实践操作相结合,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课程在院校中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并对教育模式和实践等方面提供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沈阳的装配式住宅建设项目为案例工程,对预制装配生产建造方式的节能效益和碳排放进行研究。将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量化计算,分析了物化阶段碳排放路径及碳排放源,确定了碳排放的计算边界,通过基于过程评价法(Process-based LCA)确定了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化计算流程与计算方法,建立了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依据物化阶段的过程划分进行了数据收集,结合 IPCC 等机构发布的碳排放因子数据,计算得出案例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与传统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模型可为我国装配式住宅的环境性能评价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环境危机和缓解国际减碳压力,建筑业应积极使用"碳足迹"评估工具检测碳排"热点"并采取减碳行动。然而当前我国建筑业"碳足迹"评估暂缺乏评估规范与适用"碳排"数据库,使得减碳工作实施困难。2014年10月,我国台湾省"低碳建筑联盟"LCBA创立了全球第一个"建筑碳足迹认证制度"。本研究借鉴台湾省经验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优先建立住宅建筑运营阶段的详评系统,并着重消减住宅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量;为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减少碳排,优先处理"碳排"高但经济贡献小的阶段;建立符合国情的建筑业"碳足迹"评估规范和相关数据库;为促进高效评估的尽早实施,建筑业"碳足迹"的评估规范应平衡评估可操作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左右,其中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该阶段碳减排刻不容缓。当前针对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研究较少,其物化碳排放特征不清晰。本研究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选取一栋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研究案例,并以同一地区、层数相近的一栋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住宅作为对比。计算分析两栋案例物化各阶段碳排放,发现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在建材生产、施工建造阶段有较大的减排潜力。整个物化阶段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案例的减碳率为34.30%,具有较好的碳减排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拆卸及重组技术进行研究,以西藏某试验项目为例,研究了极端恶劣环境下的技术可行性,并开展了建筑物化、建造、拆除和重组阶段的碳排放分析,装配式技术在建筑生命后期的可拆卸和适应性再利用阶段更具有优势,节能降碳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是现阶段工程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促进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提高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质量,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型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的内容,其次详细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的融合方式与意义,最后探讨了智能建造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问题,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崔愷 《建筑》2023,(7):45-46
当前,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绿色低碳、智能建造是新时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引领着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通过推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安装,我国建筑品质和质量均逐步提升。在推行建筑工业化的过程中,如何克服设计乏味和建造样式单一的问题,这需要全行业在探索和实践中找出最佳答案。下面,我从建筑师视角谈谈如何用工业化思维做设计。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探索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之路,通过标准化住宅建设实践,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建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