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调查盐城市盐都区>5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水平,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盐都区随机抽取4个乡镇,从中各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居民抽取血清检测HBsAg、HBsAb。结果共调查>5岁人群3 311人,乙肝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1.16%和43.05%(经2015年全国人口标化);HBsAg、HBsAb阳性率性别、各乡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个年龄组在0~2.76%和12.36%~51.96%之间,计划免疫前(>25岁)、后(<25岁)出生的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6%、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5,P=0.021)。结论盐城市盐都区>5岁人群乙肝HBsAg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HBsAb阳性率水平不高。应加强多部门合作,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04年7~8月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市,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997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出生的1 173名儿童,调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现状。结果HBsAg阳性率1.11%,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不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其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00,P=0.157;χ2=2.55,P=0.768)。抗-HBs阳性率65.81%,本地户籍儿童(69.83%)高于外地户籍儿童(61.75%,χ2=8.50,P=0.004);不同年龄组儿童抗-HBs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94,P=0.225)。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HBsAg阳性率达到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探讨武汉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59岁3202人并采集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的HBsAg和HBsAb。结果人群总阳性率为5.65%,其中农村地区1287人,HBsAg阳性率为6.61%(85人),中心城区1915人,HBsAg阳性率为5.01%(96人)(X^2=3.66,P〉0.05);乙肝疫苗接种对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有显著影响。人群HBsAb总阳性率为60.63%,15岁以下者与15岁以上人群中HBsAb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18.75,P〈0.05)。结论人群HBsAg阳性率有明显城乡差异。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途径。武汉市实施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在控制乙肝流行,降低HBsAg阳性率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张家港市流动人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今后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结果 共调查张家港市流动人口1 516人,男性占69.0%,中青年居多。HBsAg总阳性粗率为9.6%,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851),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P=0.015)。HBsAb总阳性率为50.9%,男性高于女性(χ2=7.31,P=0.007)。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乙肝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其HBsAg阳性率降低(OR=1.64,95% CI:1.15~2.34,P=0.006)。结论 张家港市流动人口感染状况调查在乙型肝炎的传播流行上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推行免疫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传播流行的必要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6岁儿童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HepB)的免疫效果。方法贺州市五县区,每个县区调查约150名儿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结果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0.51%、77.76%。男性HBsAg阳性率为0.50%,HBsAb阳性率为79.55%;女性HBsAg阳性率为0.53%,HBsAb阳性率为75.85%;不同性别之间的HBsAg、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77,v=6,P〈0.01);1岁组HBsAb阳性率95.62%,6岁组HBsAb阳性率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基础免疫儿童的HBsAb阳性率75.77%,经过加强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95.2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贺州市儿童接种Heps免疫效果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b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完成基础免疫的情况下进行加强免疫能使乙型肝炎疫苗的保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龙岩市健康人群乙肝抗体水平,为指导人群乙肝免疫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6年从我市7个县(市、区)随机选择3个县利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健康人群575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BsAg、HBs Ab。结果此次共检测575份血清标本,HBsAg总阳性率为2.96%,HBs Ab总阳性率为58.14%,其中,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2.65%;对比2003年龙岩市实施免费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措施前后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25,P<0.05),HBs 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05);对不同年龄组比较HBs 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4,P<0.01),两两比较各年龄组HBs Ab阳性率,除3~4岁组与≥15岁组、5~6岁组与7~14岁组、7~14岁组与≥15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岩市健康人群HBsAg阳性率低于1992年全国调查水平,15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控制在1.0%以内。自2003年龙岩市实施免费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措施后,人群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但人群HBs Ab阳性率无提高。虽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HBs Ab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出现降低,但是HBsAg阳性率仅为1.4%,说明初免后的免疫保护效果良好,无需全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乙肝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深圳市3家医院随机抽取HBsAg阳性产妇中其新生儿已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者共158对,随访调查母亲乙肝感染情况、分娩和喂养方式等,并检测婴幼儿血清中HBsAg和HBsAb水平.结果 调查婴幼儿中,HBsAg阳性率为6.96%,HBsAb阳性率为56.33%.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б庖?P>0.05),但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9,P=0.008).母亲为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所生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29%和2.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接种和未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57%和7.77%,顺产和剖腹产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9.68%和3.08%,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6.45%和7.69%,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中,婴幼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HBV垂直传播率;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患大三阳有关,与是否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生产及喂养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烟台市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实施前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烟台市医疗机构产科接种室和常规免疫接种报表,分析烟台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收集烟台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15岁以下乙肝监测系统报告的乙肝病例,分析乙肝流行特征。根据1992年、2006年、2014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选择烟台市芝罘区、蓬莱市1~59岁人群为调查对象,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烟台市自1992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以来,接种率稳步提升,从85.54%上升到99.00%以上,及时率维持97.19%~98.13%。15岁人群乙肝发病率下降最快,由1992年的18.72/10万下降到0.93/10万。0~岁年龄组、5~岁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79.30%、78.53%。各年度0~岁年龄组发病率低于5~岁、10~岁年龄组发病率。急性乙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10岁以下发病率接近0的水平。15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由1990年的9.69%降至2014年的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10,P0.01);15~59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由1990年的17.57%降至2014年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23,P0.01)。各年龄组Anti-HBc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χ~2=214.016,P0.01)。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规范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烟台市乙肝呈现出高免疫、低感染、低发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杭州市3所大学选取2019年入学的健康新生(16-25岁),采集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乳胶法定性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分析血清流行率。结果杭州市2019年大学新生HBsAg、HBsAb总阳性率分别为0.59%(63/10 645)、30.54%(3 232/10 582)。16-18岁、19岁、20-25岁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0.63%、0.46%、0.94%(χ~2=7.57,P=0.023),HBsAb阳性率分别为37.32%、29.89%、30.25%(χ~2=18.71,P0.001);男、女性HBsAg阳性率分别为0.69%、0.46%(χ~2=2.46,P=0.117),HBsAb阳性率分别为31.99%、28.63%(χ~2=13.83,P0.001);浙江省、其他省来源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0.40%、0.82%(χ~2=8.22,P=0.004),HBsAb阳性率分别为28.26%、33.27%(χ~2=30.94,P0.001)。结论大学新生HBsAg携带率低但HBsAb阳性率亦较低。建议推广乙肝疫苗在大学新生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评价现阶段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s,5岁儿童同时检测HBsAg。结果 2013年扬州市人群抗-HBs阳性率为65.58%,不同年龄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9,P0.05)。5岁儿童HBsAg携带率为2.23%。乙肝疫苗1992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3年新生儿免费接种前后,出生人群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4.50,P值均0.05)。结论现阶段的乙肝免疫策略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要制定相应的补充/加强免疫策略提高人群免疫力,建全更有效的乙肝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变迁,以及实施计划免疫后对HBV感染率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2009年HBsAg与HBsAb两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2009年人群HBsAg阳性率逐步下降,HBsAb阳性率有升高趋势。男性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72.8,P<0.05),HBsAb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HBsAg阳性主要分布于31岁~50岁青壮年中。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18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显著,HB-sAb阳性率变化不明显。结论:自2003年-2009年,台州地区乙肝防治效果明显,儿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对预防儿童感染HBV病毒效果显著,要继续加强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04—2022年出生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2022年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8 126名2004年后出生的人群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方法检测HBsAg和HBsAb,计算阳性率,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阳性率差异。结果 江西省2004—2022年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为1.40%,HBsAb阳性率为74.92%;男性和女性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4%、1.80%(χ2=6.18,P=0.013),HBsAb阳性率分别为75.55%、74.00%(χ2=2.51,P=0.113);0~4岁、5~9岁、10~14岁、15~18岁HBsAg阳性率依次为1.17%、1.31%、2.14%、3.12%(χ2=13.49,P=0.004),HBsAb阳性率依次为85.65%、60.26%、50.04%、46.42%(χ2=9.90,P<0.001);居住在城镇和农村的人群HB...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流行和人群免疫情况,评价乙肝疫苗防治效果,为制定该市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在哈尔滨市辖区内10个区、县(市)抽取1~59岁人群2 705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乙肝HBsAb、HBsAg、HBcAb。结果全市共检测2 705人,HBsAb总阳性率为59.33%,HBsAg总携带率为2.74%,HBcAb总阳性率为3.84%;1~岁组HBsAb阳性率高于其他各年龄组。结论大年龄组人群为乙肝防控重点对象,在成人中开展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2018年选取湖北省8个市(15个县、45个社区)开展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监测。 结果 湖北省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2.67%、HBsAb 阳性率为66.08%;HBsAg携带率和HBsAb 阳性率在地区(HBsAg: χ2=60.430,P=0.000; HBsAb: χ2=215.599,P=0.000)、年龄(HBsAg: χ2=109.341,P=0.000; HBsAb: χ2=265.578,P=0.000)、职业(HBsAg: χ2=70.919,P=0.000; HBsAb: χ2=480.782,P=0.000)、免疫史(HBsAg: χ2=36.725,P=0.000; HBsAb: χ2=27.653,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岁以上(≥5.64%)、工人(7.59%)、农民(5.99%)和服务人员(5.45%)人群HBsAg携带率偏高,7~14岁(57.06%)、农民(58.98%)、学生(60.71%)和工人(60.76%)HBsAb阳性率偏低。 结论 湖北省乙肝防控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点人群(20岁以上、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和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开展补充免疫等,有利于降低乙肝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灌云县健康人群乙肝抗体水平,评价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8个年龄组人群进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共检测400份血清标本,HBsAb阳性率为55.75%;男、女分别为52.66%、58.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HBsAb阳性率最低为38.00%,0~岁和1~岁组最高;不同乡镇、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提高基础免疫接种质量,适时开展HBsAb检测,做好查漏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是今后控制乙肝疫情最关键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高台县外出务工人员HBV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台县健康人群HBV感染状况,为预防乙型肝炎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187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HBsAg、HBsAb、HBc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务工人员HBsAg、HBs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7.50%、6.31%、4.21%,此3项指标男、女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7、0.08和1.61,均P〉0.05),3年间HBsAg、HBc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29、0.26,均P〉0.05),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P〈0.1)。结论高台县健康人群HBV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提示我们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预防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水平和防治意识,广泛开展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昭平县1~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防控和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6月对昭平县150名儿童进行乙肝免疫效果调查,对所采集的血样采用美国雅培公司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共对150名儿童进行检测,HBsAg阳性率为0.67%(1/150),HBsAb阳性率为45.33%(68/150),性别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昭平县1~6岁儿童HBsAg感染水平较低,HBsAb阳性率情况不容乐观,要加强乙肝防控知识的宣传,正确注射乙肝疫苗,加强抗体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芜湖市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HepB)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效果.方法 收集芜湖市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31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血清,所有婴儿在分娩后24 h内均注射100国际单位(IU)HBIG,并按照"0-1-6"接种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在完成第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6个月,即儿童7月龄至12月龄期间召回检测"乙肝两对半",评估免疫效果.结果 婴儿HBsAg阴性率98.43%;婴儿HBsAb阳性率98.12%,母亲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婴儿HBsAg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05);婴儿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校正=6.079,P=0.014).结论 HBIG与HepB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健康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水平,探讨影响人群抗-HBs的因素。 方法 对0~,1~,5~,10~,20~,30~,40~59岁组人群进行HBsAg、抗-HBs检测,并探讨影响人群抗-HBs的因素。 结果 石家庄市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43%和64.78%,人群抗-HBs阳性率具有年龄别差异(χ2=104.674,P<0.001),其中0~组最高为93.29%;男性(70.33%)高于女性(60.22%)(χ2=12.747,P<0.001)。不同免疫规划阶段人群抗-HBs阳性率也有差异(χ2=40.227,P<0.01)。乙肝疫苗首针是否及时接种、是否全程免疫以及最后一针乙肝疫苗免疫时间是影响抗-HBs的重要因素(χ2=166.871,P<0.001、χ2=19.668 P<0.001、χ2=64.180,P<0.001)。 结论 石家庄市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应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并适时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分析儿童年龄、性别和近5年来的HBV分布特征及其血清学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 973例患儿临床资料,住院患儿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和手术血清学检测,采用酶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е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项目。采用软件对HBV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总HBsAg的阳性率为0.86%,以11~年龄段为主;总HBcAb的阳性率为5.47%,以0~年龄段为主;单HBsAb的阳性率为65.18%,以2~年龄段为主;全阴的阳性率为28.28%,以5~年龄段为主;5年内总HBsAg和总HBcA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年单HBsAb的阳性率最高为68.54%,2011年最低为58.46%,5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7,P=0.027);2011年全阴的阳性率最高为35.13%,2015年最低为24.88%,5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1,P=0.017);HBV血清学模式以"单HBsAb(+)"为主,占65.18%,其次为"全阴"占28.28%。结论本地区儿童HBV的HBsAg指标阳性率低于一般人群,"单HBsAb(+)"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阴性"模式。加强婚前医学检查以及孕期和产前检测,以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儿童7岁时再次接种疫苗强化免疫,以提高保护性抗体的效价和达到保护机体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