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比较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传统组28例,微创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的功能。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传统组明显短于微创组;微创组术后手术侧膝关节能够直腿抬高和屈曲90°的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术后半年内微创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微创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于传统TKA术。  相似文献   

2.
杨傲飞  何承建  王庆  蔡贤华 《骨科》2012,3(2):83-87
目的对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4月~2009年3月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共22例22膝,根据KSS评分标准,对术后随访患者进行评分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36.0~71.0个月,平均48.6个月,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膝关节假体松动、下沉等相关并发症。在最终的随访中,膝关节评分82~99分,平均90分;功能评分78~94分,平均85分;膝关节屈曲度95°~130°,平均115°;膝关节伸直度0°~5°,平均3°。结论对于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术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本组24例30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一期单膝置换18例,双膝同时置换6例,均采用后方稳定性假体。结果本组随访1~4年,平均2年。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24膝,良3膝,可2膝,差1膝,优良率90%。并发症:腓总神经损伤2例,人工膝关节脱位1例,有1膝差25°不能完全伸直。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正确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主动快速康复功能锻炼对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效果。方法将9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锻炼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主动快速康复锻炼膝关节活动度。2组均连续康复锻炼14 d,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和康复锻炼14 d后患侧肢体最大伸直角度与最大屈曲角度。结果手术前2组患肢的最大伸直角度及最大屈曲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14 d后,2组患肢的的最大伸直角度及最大屈曲角度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主动快速康复锻炼,利于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1例,分为单髁置换组(n=26)与全膝关节置换组(n=3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单髁置换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和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全膝关节置换组(P0.05);单髁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相似,但单髁置换术治疗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髁限制性假体(LCCK假体)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LCCK假体置换治疗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手术情况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采用膝关节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手术时间75~120 min,总出血量110~400 ml。术后X线片显示膝关节力线均明显改善,畸形完全矫正。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23~56(47.11±5.70)分提高到术后1周75~90(84.79±4.70)分(P<0.05)。膝关节活动度:34例术后1周屈曲可达130°、伸直0°;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仅达90°、伸直0°。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独自正常步态行走。结论 LCCK假体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维持膝关节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骨病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急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关节疾病52例;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与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与否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1994年1月~200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6例(109膝)。对髌骨置换和未置换的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膝关节评分采用美国HSS评分系统,髌骨评分采用Feller等的髌骨评分标准。随访时拍摄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30°、90°轴位X线片。结果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置换组与未置换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髌骨功能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置换组部分功能(上下楼梯及从椅子上坐起)略好于未置换组,未置换组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高于置换组,但多为轻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髌骨不稳定和半脱位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髌骨不稳定的发生与术前畸形明显及术前髌骨外侧偏移倾向有关,是造成未置换组膝前痛的因素之一。未置换组髌骨不稳定与髌骨分型有关,建议如果术前拍摄髌骨轴位X线片时发现髌骨属于Ⅲ型者应置换髌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8膝)的资料。采用HSS评分对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测量术后膝关节力线,分析手术的适应症证及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2个月。28膝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为122°~135°(128.39°±4.69°),术后力线内翻角度为1.2°~4.0°(2.51°±0.10°)。术后HSS评分:优24膝,良2膝,可2膝。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延缓全膝置换时间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程序化康复指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530例,按照康复程序由专人每天监督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项目进行训练。结果:所选53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出院时膝关节屈曲度均大于90。。结论:程序化康复锻炼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