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14,(4):569-571
泸州市地热水资源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下统嘉陵江组热储层及二叠系茅口组、栖霞组热储层中。上述热储层在叙永县—古蔺县以南,呈层状产出,分布面积广,岩性、厚度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叙永县—古蔺县以北深埋地腹,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地质构造比较复杂。通过热矿水成矿地质背景和补迳排条件分析,提出了勘查开发泸州市地热水的可行性和下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4):643-646
根据和静县诺尔湖铁矿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等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构造破碎带和地表水对铁矿安全开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主要包括现代洪积砂砾层中的孔隙潜水、坡积碎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冰碛砾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基岩风化带裂隙网状水以及基岩裂隙脉状水等五种类型;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通过季节性溪流和渗入基岩风化裂隙两种方式径流和排泄;基岩破碎带和裂隙发育带的存在,为基岩充水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鹤庆西山温水龙潭温泉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鹤庆西山温水龙潭温泉为研究对象,结合温泉所在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其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温泉的补给高程为3592m,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热储温度为32.73℃,温泉的成因受研究区岩性和地质构造条件所控制,大气降雨自鹤庆西山岩溶系统北衙组(T2b2)灰岩岩层落水洞、岩溶洼地以及断裂破碎带、裂隙等汇入地下水,沿断裂破碎带及地下岩溶裂隙管道由西向东径流,在鹤庆西山西缘山脚处遇鹤庆-洱源断裂,地下水沿断层及其破碎带向上运移出露地表形成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Z1):139-140
广元市利州区皇泽寺地热热储层为三叠系中、下统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地层,单井自溢流量7100m3/d,井口压力0.9Mpa,水温49℃,水量大、水压高,在四川境内实属罕见。通过对地热勘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地热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地热成因类型及深循环模式,从而进一步对皇泽寺地热的水压、水量等水文特征及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对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文亮  金光荣 《矿产勘查》2017,8(2):337-342
文章结合区域地热地质特征以及温泉的水化学、热储构造、热能来源,分析了泗塘温泉所处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并从地热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方面对泗塘温泉成因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泗塘温泉受塘头断层、石阡断层控制,属断裂性温泉;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即大气降水通过岩溶管道、裂隙下渗至含水层,在地温加热下形成地热水;地热水沿深部断裂构造线由北东向南西径流,在断裂的导水控制以及河谷切割下岀露形成。希望文章研究成果为泗塘温泉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兴义市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至茅口组(P2m)的灰岩热储层中,以溶洞、溶孔、裂隙为含水介质,厚度440~747m。储热构造为雄武背斜、兴义背斜和龙广背斜呈带状产出,分布面积广,岩性厚度稳定,地质构造较复杂,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通过分析区域地质特征、热矿水成热条件和补迳排条件,提出了勘查开发兴义市地热水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川西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为隆起山地对流型中高温地热资源。热储层属带状热储,岩性主要为断层构造岩,热源主要来自现代活动性大断裂沟通深部幔源岩浆热及沿断裂破碎带产生的机械摩擦热,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模式为深循环。基于野外调查、取样分析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水热类型齐全,分布严格受控于区内构造且与人口分布具有良好重叠性,流体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为主,多富含氟与硅且浓度多达理疗热矿水命名浓度,理疗价值高。依据地热流体与热储温度区划、流体水化学特征区划及区域资源等综合因素,将区内地热资源具体区划为3种类型,以供暖、发电为主的6个优先开发区,以休闲旅游、康体保健为主的10个重点开发区及按需利用为主的暂缓开发区。针对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工程勘察》2021,49(4):28-35
江淮生态经济区东南部地热资源潜力巨大,合理开采利用地热能是经济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定研究区的地热水成因机理,通过分析研究区地质地热条件,利用水化学与同位素示踪,精准确定了补给区、热储温度及地热水循环深度,明确了研究区的地热水成因机理。结果表明:江淮生态经济区东南部地区地热资源成因主要为传导型和中低温对流型;该地区地热水来自于大气降水,其补给区为张八岭丘陵区和宁镇山脉,补给高程范围为189.18~405m,循环深度为1.98~4.36km。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并结合采样分析,研究了内蒙古托克托县地区地下水水质随季节变化的特征机理。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偏酸性导致丰水期地下水pH值降低;季节变化对本区地下水TDS影响主要表现为丰水期的稀释淋溶作用和枯水期的蒸发浓缩作用。丰水季节随降水进入地下水中的CO2促使含水介质中的硅铝酸盐发生水解,使部分区域HCO3-浓度明显升高。雨季溶解氧随降水补给地下水,氧化富含硫化物的矿物或有机质,会使地下水中的硫酸盐浓度升高;在枯水季节,随着溶解氧的消耗,部分硫酸盐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本身被还原,导致其浓度降低。在地下水位埋深浅、农牧业活动剧烈的区域,地表的污染物容易随降水进入含水层,使地下水的CODMn浓度分布随季节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黔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缺水严重。以黔西南洛凡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详细查明区内岩溶发育机制及分布规律、地下水赋存特征,划分区内岩溶地下水系统,并针对各系统提出开发利用建议,为类似地区岩溶水的勘查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西运动晚期,大量的火山碎屑随同陆源碎屑沉积成岩,使其形成的这套富含火山物质的碎屑岩具有特殊的物化性质;后期造山运动形成的反逆冲滑覆聚矿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聚集空间;厚达几千米的火山岩系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矿源;特殊的构造环境及长期活动的断裂为成矿提供了足量的热源;构造盆地及粗碎屑岩储藏了丰富的地下水,加之有充沛的地表水、岩浆水补给,为成矿提供了所需的水源。这诸多因素成为宝坪铜矿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许凸起地热资源丰富且埋藏较浅利于开采,已经成为当地冬季主要的洗浴、取暖用热源。目前,孔隙地热资源已进行了充分勘查与研究,而针对下部岩溶热储的赋存规律、分布特征和资源潜力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通许地区的地热资源的综合性开发和利用。本文以河南省通许凸起区域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勘探、地热钻探成果,分析通许凸起中部(通许段)下古生界岩溶热储地热类型、热储结构、岩性厚度以及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下古生界岩溶地热流体质量,评价了研究区内下古生界岩溶热储开发利用潜力。研究认为通许凸起中部地区下古生界岩溶热储表现出以传导型为主低温地热田特征,热源供给主要为大地热流传导方式。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发育好于寒武系,地热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研究区3000 m深度下古生界岩溶热储可采热能9.94×1010 J。NE向F1断裂以东是岩溶热储发育,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区段,该区段下古生界岩溶热储可采热能约为7.51×1010 J,占全区可采热能的75%,该区段城镇人口密集、地热需求量大。研究成果对未来推进城镇地热供暖...  相似文献   

13.
地热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实施燃煤替代、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低碳绿色发展中,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通许凸起东部(睢县-商丘段)地热田为通许凸起内新增的新生界和古生界复合型中低温地热田,其热储层主要有新近系孔隙热储、古近系裂隙孔隙热储和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裂隙热储,其中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裂隙热储为商丘地区新发现并首次探获成功的具有开发价值的热储层。根据项目实施所得数据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进行地热资源评价,通过建立热储模型,估算地热田2000 m以浅的地热流体资源储存量为8075.83×1016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1279.26×1012 J/a,折合标准煤60927.31t/a,达到中型地热田规模,为制定该区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规划,地区地热规模化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地热资源勘查风险决策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开展地热地质工作是在收集现有地热田的水文地质背景、地热勘探点的基础地热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表有限的线索来判断地下深部未知点的水量和水温,难度相当大,勘查风险也较大,为了控制地热资源勘查风险,对其建立一个风险评价模型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中包含了热储构造开启程度、热储构造部位、沟谷切割程度、物探效果、热储埋深、热储厚度、热储岩层倾角、热异常情况等9个风险因子,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最后,该风险模型在本文中应用于万盛区黑山谷实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皮伟  邓国成  吴侠 《矿产勘查》2019,(8):2015-2022
为查明武川盆地的地热资源,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寻找地下储水导热构造。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岩石密度与磁性特征、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和航磁特征圈定研究靶区。再通过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地震、地温测井等地球物理方法初步查明了勘查区地热赋存条件,研究了地热分布规律,圈定了地热异常区及地热有利开发范围,确定地热勘探孔井位,打出了地下低温热水,达到了勘查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在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方法分析武川盆地地热勘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该地区的地热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伟  籍增贤  谢明宏 《矿产勘查》2021,12(5):1192-1198
地下热水能够导致热储层位电阻率明显降低,且温度与电阻率低值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低阻异常带是查明与地下热水有关的断裂构造、探测侵入岩体分布、圈定地下深部热储位置的重要标志。本文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太行山前徐水地区开展了地热资源探测,圈定了低阻异常带的展布范围,并据此总结了徐水断裂深部电性特征,结合低阻异常带空间展布特征对深部地热地质条件和赋存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与邻近已知地热田对比发现,徐水断裂深部具有相似的储热条件,根据大地电磁测量成果圈定了地热异常区及地热成藏有利范围,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提供了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7.
平陆县东部铝土矿床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变质岩和岩浆岩裂隙水等4种。其中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水量最为丰富,属于单斜顺置型岩溶水系统。由于地下岩溶水的补给量明显大于排泄量,故推测黄河水下具有尚未发现的岩溶泉存在,并为今后进一步对该区岩溶水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冷热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了以地热水、地下水、地热(土壤热)、太阳能、电锅炉、燃气锅炉作为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热源或冷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川西地热勘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川西高原地热资源的勘查中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研究地热与构造(断裂或断层)的关系,地热的分布特点,并进行分区,分析热储层的分布特点和浅部热水的形成机制,为川西地热的综合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实践证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勘查和研究地热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维静  李明骏  古军 《矿产勘查》2019,(8):2001-2007
通过对武蛟地热田已有钻孔及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结合前人勘查资料,分析了武蛟乡地热田区域地质特征、地温场分布特征、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补径排条件,说明武蛟地热属深循环途中正常大气热流加热火山型地热系统,地热成因模式为断裂岩溶复合型,地热田的热储模型为断裂对流型带状热储。采用热储法计算出研究区内控制级的允许放热量为6. 40×10~5Kca L·h~(-1),推断级的允许放热量为9. 08×10~5Kca L·h~(-1);研究区内年可开采水量为63. 02×10~4m~3。初步摸清武蛟地热田分布规律及资源量,为武蛟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