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分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所指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除白头山之外;还包括长白山南坡鸭绿江上游;北坡图们江、松花江上游和长白山西麓龙岗山脉中段,即龙岗火山群中的火山活动。这里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积13000km~2,大小火山二百多座(图1)。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天水地区分布有新生代陆相酸性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及少量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组成,具有富硅、富碱、低铝、低钙特征,属于非造山偏碱性岩石,类似于大陆裂谷碱性流纹岩。研究表明,新生代陆相酸性火山岩为地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形成于陆内拉张构造环境,与新生代早期渭河断裂带的左行走滑剪切构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东部边缘地带,中生代以来,先后喷发了在岩浆活动性质和构造环境方面都有继承和发展特点的两套火山岩组合。中生代为大陆边缘断陷盆地一山脉构造环境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新生代为大陆边缘裂谷一断裂构造环境的碱性橄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石英粗面岩组合。一、火山岩分区及火山活动时代中生代火山岩可分为三个呈北东向平行分布的火山岩带,西火山岩带分布在白城、洮南以西一带,研究区分布很少,中火山岩带在白城、洮南以东、沈(阳)—哈(尔滨)铁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岩浆演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准噶尔盆地周边褶皱造山带,盆地腹部地区因被中、新生代连续沉积覆盖,研究较少.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浆分异演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到如下认识:①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性从下向上逐步由玄武岩演化成为安山岩,表明岩浆不断地从基性向酸性演化;②通过分异指数、SI(固结指数)、地球化学及火山岩K2O和Na2O含量随深度变化关系分析,得知该区火山岩向富含碱铝硅酸盐方向演化;③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浆从基性向中酸性及不断富碱分异演化的结论,与二叠纪准噶尔处于大洋消亡、闭合阶段后期,碰撞活动趋于减缓的整体构造背景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脉的主峰白头山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之一。白头山碱性火山岩是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二期火山喷发的产物(刘嘉麒,1983)。第一期喷发以溢出熔岩为特征,熔岩主要是石英粗面岩、石英碱性粗面岩、碱流岩,形成了白头山火山锥的主体。全新世的喷发产物主要为浮岩和熔凝灰岩,其化学成分与碱流岩相似(郑祥身,1983)。岩石学和岩石化学资料表明,在岩浆演化的最后阶段,依次出现的是石英碱性粗面岩和碱流岩等碱性岩石(郑祥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新生代玄武岩与壳幔作用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中国东南部的火山活动在早中生代时期仅有很小规模,晚中生代最早的、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始于中侏罗世早期,至早白垩世是火山岩浆活动的鼎盛期,在近100个Ma的时间内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晚中生代火山-侵入岩,而在新生代则以面积较小的玄武岩浆喷出活动为主,局限分布于沿海一带。以晚中生代湘南、赣南和闽西南的近EW向火山岩带和浙、闽沿海地区的近NNE向火山岩带,以及新生代近NNE向火山岩带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合时空分布,讨论了它们的起源及其与壳幔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它们形成的构造环境,其结果显示,EW向晚中生代火山岩带(180~170Ma)的西段玄武岩独立产出,且明显属碱性系列;而中段和东段玄武岩和流纹岩伴生,其中的玄武岩均为亚碱性系列的拉斑玄武岩。它们形成于板内拉张构造环境,是中国东南部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的序幕。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带自西向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壳幔相互作用,玄武岩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陆壳组分加入。NNE向晚中生代火山岩带(130~90Ma)主要为流纹质岩石,安山岩和玄武岩很少。即使是双峰式火山岩也以酸性岩为主,玄武岩仅占全部火山岩体积的30%以下。其中的玄武岩主要属钙碱性系列,少数属拉斑系列。它们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是中国东南部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发生大规模火山岩浆作用的主旋律。其中玄武岩岩浆成分受到了较高程度的陆壳物质混染,同时代的中性火山岩是由底侵的玄武岩岩浆和陆壳物质来源的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而形成的,反映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NNE向新生代火山岩带,分布在浙闽沿海,以碱性系列玄武岩为主,均含幔源包体,并受NNE向大陆边缘断裂构造的控制。它们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是中国东南沿海由晚中生代火山弧构造环境转换为新生代板内裂谷环境的标志,起源于软流圈地幔,并有EMII岩石圈地幔的混合组分,但基本没有受到陆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敦化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星  崔天夫 《吉林地质》2010,29(1):9-11,17
吉林省敦化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敦化—密山断裂带及其两侧。本文以其分布状况、岩石类型、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相以及构造环境等方面论述该区新生代火山活动规律、岩浆演化等,并与区域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从而为该区新生代火山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际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8.
冈底斯西段赛利普一带分布有大面积的钾质火山岩,以前曾被划归上新世一早更新世赛利普群。作者对这套火山岩地层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并重新测制了火山岩地层剖面,在该套火山岩下伏及层间湖相碎屑沉积层中获得ESR年龄0.268Ma与0.349Ma。岩石学、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是以安粗质熔岩为主的钾玄岩系列一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岩石组合稳定,岩层产状平缓,岩石新鲜,层位相对清楚,故将其命名为赛利普组,属第四纪早一中更新世。这一发现对研究冈底斯构造带新生代以来岩浆活动、构造演化,进而探讨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二连盆地北部地区中、新生代典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中、新生代强烈的岩浆活动以酸性、中性火山岩为主。火山岩富集稀土元素,形成于大陆板块环境。侏罗纪为钾质碱性系列,古近纪为钙碱性系列,而且前者岩浆源较浅,岩浆分异作用差。自侏罗纪以来,该区地幔软流圈上涌,地壳拉张,控制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持续的火山活动使该区地温梯度异常高,为次级断陷盆地内良好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富钾质火山岩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利坨子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是新生代古近纪火山活动非常强烈的地区,主要岩性为玄武岩、粗面岩和火山碎屑岩。对该区富钾质火山岩(粗面岩)的喷发特征、喷发年代、地球化学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火山口位于该区的中部,属于裂隙式喷发,弧形裂隙的两端喷发强度大,并在晚期形成了破火山口。粗面岩的K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表明,它们形成于沙三时期(38.0~43.0Ma),具有富碱(K2O Na2O=10.22%~12.47%)、富钾(K2O/Na2O=0.69~1.88)、高铝(Al2O3=17.82%~19.44%)、低钛(TiO2=0.19%~0.67%)的特点,属于典型的钾玄岩系。粗面岩的分布受火山裂隙控制,同时也受区域的断裂活动影响。在该区富钾质岩浆喷发前后,华北东部中、新生代构造体制存在由EW向挤压构造向NNE向以伸展为主的构造格局、由板缘向板内构造环境的重大转折,郯庐断裂由左旋走滑变为右旋走滑,辽河盆地在沙三期进入大幅度张裂期。欧利坨子富钾质火山岩的形成是裂谷期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是玄武质岩浆经过大比例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可能与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残片的部分熔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及演化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岩浆演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准噶尔盆地周边褶皱造山带,盆地腹部地区因被中、新生代连续沉积覆盖,研究较少.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浆分异演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到如下认识:①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性从下向上逐步由玄武岩演化成为安山岩,表明岩浆不断地从基性向酸性演化;②通过分异指数、SI(固结指数)、地球化学及火山岩K2O和Na2O含量随深度变化关系分析,得知该区火山岩向富含碱铝硅酸盐方向演化;③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浆从基性向中酸性及不断富碱分异演化的结论,与二叠纪准噶尔处于大洋消亡、闭合阶段后期,碰撞活动趋于减缓的整体构造背景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囊谦盆地新生代钾质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囊谦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形成于碰撞后的板内构造环境,基性、中性和中酸性熔岩之间不存在分异和演化的关系,它们地球化学性质上的差异是源区部分熔融程度不同所致;钾质岩浆形成于50~80km深处的富集交代地馒;横断山地区一些拉分盆地中火山岩源区的部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滇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一套以喜马拉雅期为主,以富碱为特点的斑岩体(脉),空间上具有以岩体(脉)集中区为单元,不同单元组成岩带,多岩带近平行产出的特征。富碱岩浆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激发其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金矿成矿与岩浆成岩一脉相承,形影相随,具有与富碱岩体完全一致的时空分布特点,体现了其成岩成矿受区域构造控制的一体化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地幔,矿质则地幔与岩浆源区兼而有之。岩浆和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作用中深部矿质上升的载体和不断聚集的动力。由(近)EW向构造活动一地幔富碱质流体上升-壳-幔混合带内岩浆形成-富碱岩浆分异演化一流体成矿构成了统一的区域成矿系统,称之为该区与喜马拉雅期富碱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构造)-壳-幔(流体-岩浆)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田丰  汤德平 《岩石学报》1989,5(2):49-64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是一套玄武岩、粗面岩和钠闪碱流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类分别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奶头山期玄武岩是幔源原生岩浆直接喷发于地表的产物,其他各期玄武岩是幔源原生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作用的产物。粗面岩和钠闪碱流岩与玄武岩有成因联系,可能是玄武岩浆通过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本区新生代火山岩是大陆裂谷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是在地幔增温和底辞上升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青藏高原钾质火山岩发育,主要集中于藏北地区和拉萨地块内,仲巴地块中鲜见报道。对仲巴地块中发现的加达钾质火山岩进行研究,其岩石类型以粗面质为主,岩浆以溢流相-喷发相不间断喷发。样品普遍显示高钾高铝,低碱,偏酸性,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负Eu异常,贫Y和Yb,Sr含量较高,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粗面玄武安山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03±0.32Ma,形成时代为中新世。加达钾质火山岩浆来源于挤压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其产出的构造背景是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木孜塔格-鲸鱼湖地区分布的新生代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白榴碱玄岩等组成.中性火山岩约占99.1%,具钙碱性/钾质中性火山岩特征.富集Ba、Rb、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Hf、Nb等高场强元素,并呈现相似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分布模式.火山岩沿区域深大断裂分布,深大断裂起到岩浆通道的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环境判别表明它们都源自EMⅡ型地幔,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一种壳-幔物质的混合地幔,形成于板内拉张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基本特征及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火山岩区位于滨太平洋构造域西侧,东北大陆裂谷系的东部,北东向断裂较为发育,有敦密断裂、鸭绿江断裂、伊通—依兰断裂等超壳断裂,这些断裂为后期岩浆喷溢提供了通道,也基本控制了火山岩的展布方向。该区新生代以来的火山活动可分为甑峰山期、奶头山期、平顶村期、军舰山期、广坪期、白头山期和天文峰期7个期次,通过对该区的深部构造研究,结合板块运动理论综合分析,笔者将该区火山岩的形成分为了6个阶段,提出了长白山地区火山活动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浙闽地区中生代与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中生代广泛发育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岩系,晚期伴有玄武质岩浆活动,而新生代则几乎完全转变为玄武质岩浆的喷发。对这一转变的深部原因,因缺乏新生代玄武岩与中生代玄武岩的系统对比,尤其是缺乏对中生代玄武岩的综合研究而一直未获得满意的解释。 1.地质概况浙闽沿海中生代玄武岩主要分布在浙闽奉化亭下、鄞县玄坛地、武义、平阳、文成龙潭山、缙云、永康、天台九里坪、临海石岩头(在流纹岩穹中呈包体)、仙居上井;福建永泰风际、上杭上谷坑、泰宁白牙山等。剖面上玄武岩一般呈夹层存在于火山旋回的下部,上下层位多为厚度不等的砂岩、砾岩或砂砾岩,个别地区酸性火山岩直接覆盖在玄武岩之上,如风际等。玄武岩与上覆和下伏岩  相似文献   

19.
于丽芳  赵文霞  陈建林  郭倩  王保弟 《岩石学报》2011,27(12):3666-3674
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南部的米巴勒、麦嘎乡、赛利普地区分布有新生代的超钾质火山岩,这些火山岩的斑晶中广泛发育单斜辉石正环带,其记录了超钾质岩浆的早期结晶历史.这些单斜辉石的正环带核部到边部Mg*和镁、铬的氧化物含量降低,而铁、钠、铝、钛的氧化物含量升高,它反映了岩浆正常结晶的顺序.米巴勒地区超钾质岩中的单斜辉石还出现反环带和少量的韵律环带,可能与该地区所发现的共生钠质过碱性火山岩有关,韵律环带揭示了其可能是相同成分的超钾质母岩浆从岩浆源区多次补给形成,而反环带则可能是与钠质过碱性火山岩岩浆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造成的.尽管三个地区超钾质火山岩的喷发时间稍不同,但是三地区的单斜辉石正环带核部成分基本相同,它们具有相似的Al-Ti值,指示出超钾质岩形成在相同的构造环境并具有相同的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地区火山活动划分二个发展阶段:以点一线形式喷发形成的广阔玄武岩台地阶段一焊缝构造发展阶段;中心式大规模喷发形成的锥状火山机构一焊点构造发展阶段,长白山地区乃至吉林东部地区中一新生代以来抬升平均速率81m/Ma及白头山一泉阳一露水河一带中生代以来存在一个火山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