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B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参与者,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磁珠、补体等方法进行B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但是这些方法费用高或者细胞损伤大、纯度低,体外分离、培养B淋巴细胞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目的:探讨从小鼠脾脏细胞中对B淋巴细胞同时进行分离、培养的方法。采用加入白细胞介素4、脂多糖或者CD3单克隆抗体及其组合,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的适宜条件。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脾脏细胞,随机分为7组,分别用白细胞介素4,CD3,脂多糖,白细胞介素4+CD3,白细胞介素4+脂多糖,CD3+脂多糖组进行干预、将未给予刺激的脾细胞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小鼠脾脏细胞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介素4组淋巴细胞在培养后第3-5天数量达到高峰;脂多糖组在培养初期无明显作用,第3天开始淋巴细胞数量有明显的增加,第5天达到高峰;培养体系中加入CD3单克隆抗体,可导致T淋巴细胞消失,培养2 d后,可得到较为单一的B淋巴细胞,其细胞数量在第3天达到高峰。其中B220+IgD+成熟B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显著增加。体外培养24 h后,各组B220+CD93+Transitional B淋巴细胞亚群均完全消失。结果说明,体外培养的小鼠脾脏细胞加入CD3单克隆抗体和白细胞介素4可以去除T淋巴细胞,并维持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存和增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多组实验证实脂肪干细胞体外能够大量扩增,经一定诱导条件作用后能够向3个胚层分化,并且能够加以一定的基因修饰。 目的:观察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和经静脉移植后的安全性。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的免疫标记物;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脂肪干细胞对淋巴细胞的活化能力;经小鼠尾静脉移植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在体内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仔细解剖移植后小鼠,观察细胞移植后的成瘤性。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容易扩增培养,表达间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体外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时,不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经静脉移植后,不能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反应,但是能够活化B淋巴细胞,激活机体体液免疫反应;细胞移植后未观察到肿瘤形成和组织畸变。提示脂肪干细胞总体免疫原性较低,移植后不会激活宿主细胞免疫系统;脂肪干细胞移植后无肿瘤样生长,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中药免疫调节剂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中药免疫调节剂对正常小鼠及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y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给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饮服中药及生理盐水,采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试验各组小鼠脾细胞在48h培养时间内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各组含药血清加入到正常小鼠脾细胞反应体系中,在相同培养时间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呈高度正相关。表现为在机体正常条件下,两个中药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y组(P<0.05);在免疫抑制条件下,两个中药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y组(P<0.05),且中药免疫调节剂组优于玉屏风组(P<0.05);另外,50mL/L浓度的含药血清优于100mL/L浓度的含药血清(P<0.05)。结论该中药免疫调节剂能显著促进免疫抑制小鼠淋巴细胞的转化,而对正常小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AchR或ConA诱导正常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治疗EAMG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乙酰胆碱受体 (AchR )或刀豆蛋白 (ConA )诱导的正常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对小鼠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 (EAMG )的疗效。分别用AchR或ConA诱导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淋巴细胞 ,收集培养上清治疗EAMG小鼠。治疗前后用ELISA和微量细胞毒试验检测小鼠血中AchRAb的含量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并检测小鼠的肌电图。结果显示 ,经两种培养上清治疗后 ,EAMG小鼠血中AchRAb水平明显下降 ,CD8+ 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 ,且小鼠肌电图也明显改善。本文提示AchR或ConA诱导的正常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对EAMG小鼠有一定疗效 ,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s)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对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治疗潜能。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CB-SCs;从小鼠脾脏分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与CB-SCs共同培养72 h或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将AD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与CB-SCs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单独培养的淋巴细胞。注射结束后进行行为学实验,流式细胞学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浆中TNF-α和IL-10的表达,PCR检测AD小鼠脑内炎性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D小鼠脑内淀粉样斑块(β-amyloid,Aβ)含量。结果 1)实验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2)实验组小鼠脑内的Aβ沉积量低于对照组;3)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regs百分比及血浆中的抗炎因子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中的促炎因子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01);4)实验组小鼠脑内IL-10的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TNF-α的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脐血多能干细胞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对AD小鼠具有免疫治疗作用,主要通过增加Tregs细胞的比例并增强其抗炎功能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小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技术,是免疫学的一项十分有用的基本技术。小鼠的T淋巴细胞,常可从成年小鼠的胸腺细胞分离获得。但是小鼠B淋巴细胞分离纯化则比较困难,通常采用尼龙毛柱分离法,而用该法分离的效果明显地受实验室条件及操作者经验的影响。本文介绍用抗小鼠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和补体处理脾脏淋巴细胞,并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检测新城疫病毒(NDV)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的ELISPOT试验方法,实时分析NDV免疫鼠的IFN-γ水平。方法:用NDV单克隆抗体包被96孔混纤板,在反应孔中加入小鼠脾淋巴细胞和NDV刺激抗原,37℃,5%CO2培养7小时。裂解细胞,依次加入酶标二抗、底物、显色液,倒置显微镜下计数ELISPOT斑点。结果:ELISPOT试验的特异性与培养时间和刺激抗原浓度密切相关。在106/孔的脾淋巴细胞浓度下,培养时间越长、刺激抗原越多,试验的特异性越低;当培养时间为7小时,抗原量为5μg/孔时,试验的特异性最强。ELISPOT斑点数,随细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小鼠的脾淋巴细胞浓度为106/孔时,最有利于斑点的计数,试验误差最小。结论: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NDV细胞免疫的ELISPOT方法,可用于NDV细胞免疫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以往报道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下简称淋转)均采用脾脏和胸腺细胞,此法操作繁复,且须CO_2培养箱培养。本文报道刀豆蛋白素(Con-A)和  相似文献   

9.
条斑紫菜多糖PY-D2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条斑紫菜多糖体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方法:应用生化技术分离和纯化条斑紫菜多糖,获得条斑紫菜多糖2个组分,分别为PY-D1和PY-D2.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Y-D2以及PY-D2与ConA或LPS协同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通过MTT法观察条斑紫菜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PY-D2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72小时后对其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效应,0.25,0.5和1mg/ml条斑紫菜多糖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57.5%,162.1%和173.4%(P<0.01).PY-D2与ConA或LPS共同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存活率高于ConA和LPS单独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PY-D2可以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结论:PY-D2可以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生长,为今后研究多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三种方法,研究N′—乙酰靛玉红致突变作用。结果发现无论加入或不加入肝微粒体酶活化,0.025~250μg/片及0.25~2500μg/皿剂量的N′—乙酰靛玉红,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均无致基因突变性;25~75μg/ml的N′—乙酰靛玉红均不能诱发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1250~5000mg/kg的N′—乙酰靛玉红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亦无致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siRNA下调Notch3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从小鼠脾脏分离制备T淋巴细胞悬液;将化学合成的靶向Notch3基因的siRNA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转染小鼠淋巴细胞;通过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3蛋白水平的变化;以不同浓度的Notch3 siRNA作用于该小鼠T淋巴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分子的表达;MTT检测Notch3-siRNA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EMSA检测NF-κB活性。在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试验中,转染Notch3 siRNA可以明显降低小鼠淋巴细胞内Notch3的表达,下调Notch3可以显著抑制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T细胞CD69的表达;同时下调Notch3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而且发现下调Notch3能明显抑制ConA诱导的NF-κB活化。实验结果提示,下调Notch3信号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与增殖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影响小鼠淋巴细胞E玫瑰花形成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知人和某些动物淋巴细胞能与异种红细胞形成自然玫瑰花,例如人和猪的淋巴细胞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自然玫瑰花;狗和猫的淋巴细胞能与豚鼠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等。关于小鼠淋巴细胞能否与绵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研究结果不一:有的认为不能成花,也有人报告能够形成自然玫瑰花。我们在偶然的机会中,也看到小鼠淋巴细胞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自然玫瑰花,而且发现能否成花与实验条件直接相关。因此,对于小鼠淋巴细胞玫瑰花的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延缓脾脏衰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表面分子脂磷壁酸 (LTA)在D 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体内 ,对脾脏指数和脾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D 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的同时 ,注射双歧杆菌LTA ;然后测定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试验组小鼠的脾脏指数 ,并以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脾脏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的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模型对照小鼠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 (P <0 .0 5 ) ,脾淋巴细胞DNA受到了较严重的损伤 (P <0 .0 5 ) ;用双歧杆菌LTA处理后 ,试验小鼠的脾脏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 ,脾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双歧杆菌LTA能显著抑制衰老小鼠脾脏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 ,这可能与双歧杆菌抗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红景天苷(Sal)对小鼠原代T淋巴细胞体外行为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并培养BALB/c近交系小鼠淋巴结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并分析Sal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力的影响;荧光染料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刀豆蛋白A(Con A)诱导作用下Sal对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69表达水平的影响。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染色分析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情况。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H2DCFDA)荧光染色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胞内活性氧簇(ROS)生成。Di OC6(3)染色检测Sal对T淋巴细胞胞内线粒体活性的影响以及地塞米松(DEX)诱导作用下Sal对T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制备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悬液,FCM检测DEX诱导作用下胸腺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终浓度为80、160和320μmol/L的Sal均能提高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69的表达水平(P0.05)。Sal能促进Con A诱导72 h条件下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P0.01),且能减少T淋巴细胞胞内ROS生成量(P0.05),对T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有保护作用(P0.01)。Sal能明显降低DEX诱导条件下的胸腺T淋巴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Sal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和增殖,减少T淋巴细胞内ROS的产生,维持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稳定性,抑制DEX诱导条件下胸腺T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用细胞电泳分离小鼠B淋巴细胞(IBC),在体外不同培养条件中培养,观察它与CFU-Gm生成的关系。在特定的体外培养条件下,表面带Ig标志的B细胞样品中一部分细胞可以产生CFU-Gm集落;而M_(12,4,1)-转化B细胞株和小鼠胸腺细胞则不能。作者设想:已分化而具有Ig表面标志的一少部分B细胞在特定微环境下可能重新表达出造血祖细胞的功能,即返祖。实验又表明,这种返祖性转化是因子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16.
<正> 用小鼠T淋巴细胞性克隆瘤细胞LAC-1免疫同系SW_1小鼠,诱导对该瘤株特异性T杀伤细胞,并采用TCGF条件培液在体外扩大培养,建立体外长期培养肿瘤特异性T杀伤细胞系。实验结果表明:经体内3~4次免疫的小鼠脾脏、腹腔淋巴结细胞均对LAC-1癌细胞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效应,并随效/靶比例增高,杀  相似文献   

17.
氨茶碱及地塞米松对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氨茶碱和地塞米松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比了它们对正常鼠及卵蛋白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氨茶碱及地塞米松可忸体外培养的正常小鼠淋巴细胞凋亡,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致敏鼠淋巴细胞的凋亡。致敏鼠洒巴细胞的凋亡明显多于对照鼠,在体应用氨茶碱使致淋巴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而在体应用地塞米松明显抑帛蛭和敏鼠淋巴细胞的凋亡。氨茶碱体外对在体应用氨茶碱处理的鼠淋巴  相似文献   

18.
杨志  黄秀艳  曾耀英  滕菲  李林  宋兵  姚满林 《免疫学杂志》2008,24(6):638-640,643
目的探讨红车轴草提取物(Trifoliumpratense Leguminosae extract,TLE)体外对小鼠淋巴细胞[Ca2+]i及腹腔巨噬细胞NO分泌和吞噬微球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制备小鼠淋巴细胞悬液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悬液;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悬液的毒性情况;Fluo-4/AM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LE对小鼠淋巴细胞[Ca2+]i的影响;Griess反应系统检测TLE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分泌的影响;1μm与2μm直径的荧光微球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LE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结果终质量浓度为20、40mg/L的TLE对细胞的毒性小;TLE促进了淋巴细胞的Ca2+内流;TLE抑制了巨噬细胞的NO分泌与吞噬作用,与非TLE组比较P<0.01。结论对淋巴细胞[Ca2+]i及巨噬细胞的NO分泌和吞噬的作用可能是TLE调节小鼠免疫系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探讨红车轴草提取物(Trifolium pratense Leguminosae extract,TLE)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的影响。无菌条件下制备小鼠淋巴细胞悬液;双色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TLE对小鼠T淋巴细胞在刀豆蛋白A(ConA)或佛波醇酯(PDB)刺激下的体外分化抗原CD69、CD25、CD71表达的影响。终质量浓度为20、30、40 mg/L的TLE对小鼠T淋巴细胞在ConA或PDB刺激下的体外分化抗原CD69、CD25、CD71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TLE对ConA或PDB刺激的不同时期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对小鼠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右后肢皮下注射B16细胞建立移植性恶性黑素瘤模型,采用头低位-15°~20°尾吊小鼠模拟失重模型.观察模拟失重对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模拟失重条件下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的变化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ELISA法和LDH释放法分别检测模拟失重对肿瘤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IL-2、TNF-α、IFN-γ的水平和肿瘤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加快,生存期缩短,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比例降低,CD3+、CD4 +/CD3+、CD8+/CD3+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降低,丝裂原诱导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或P<0.01).模拟失重条件下,肿瘤细胞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水平降低,肿瘤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降低(P<0.05或P<0.01).结论 模拟失重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