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引言”中指出:地震社会学是主要研究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边缘学科。在“由来及发展”一节中说明,地震社会学是随着破坏性地震的不断发生和地震预测、预报等地震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一名词是1977年1月第五次日美地震预报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中国从1979年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后,开始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同其他国家那样,当前也是主要集中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这个中心问题上。在“主要研究任务”一节中阐明,地震社会学主要是探讨组织体制的作用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探索发挥地震预报的积极作用;调研地震虚报、误传和谣言的对策;研讨地震的综合及各项对策;开展震害调查和预测;拟定与地震和地震预报有关的各项法令条例等。最后两节概述了我国开展地震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概况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2.
1980年我国各地曾发生多起地震谣言,引起社会一些反响,各地地震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一般都采取了相应对策和有效措施进行了辟谣工作,并较及时地制止了谣言的扩散,解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作为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一项内容,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即第十研究室)在局、所领导的支持安排下对其中某些地震谣言进行了一般情况了解和社会调查,在工作过程中都得到了当地地震系统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的积极协助。本刊第6期发表了他们与之配合的福建省地震局同志写的对闽南地区地震谣传的社会调查报告;这里发表的是他们与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同志协作进行并合写的关于山东省烟台地区地震谣言的社会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3.
本刊1981年第6、8等期登载了有关国内几次地震谣传的调研报告,引起了有关方面一些反响,陕西省汉中综合地震台的同志在此启发下撰写了《汉中地区暴雨洪灾中的地震谣传及其辟谣对策》的调研报告,较典型地反映了这类地震谣传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刊在文字上略有删节,现转载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1980年前后我国一些地区曾发生了多起地震谣传,以及诸如地震虚报等其他有关事件,本刊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的考虑在此提出,希望这些地区的有关同志在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整理出调查材料或调研报告投寄该室参考或本刊编辑部选登,以便交流沟通情况,有利于在国内开展“地震社会学”,即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反应问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第1~12期(总第49~60期)共刊载各类文章198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印这份1983年度总目录索引,除仍按固有的地震学类别列出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外,并将其中涉及地震社会学有关地震和地震预报的社会经济影响方面的文章同时列出补充目录索引附后,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参考。因版面有限,除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各期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震动态》1980年第1~12期(总第13~24期)共刊载各类文章170则,为便于查阅参考,现编印这份全年的目录索引,除按固有的自然科学类别分列出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外,并将其中涉及“地震社会学”的文章同时列出补充目录索引附后,以有助于“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参考需要。  相似文献   

6.
作为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一项内容,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即第十研究室)与山东省地震局的有关同志协作,对山东省烟台市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工作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写出这份调查报告刊载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或有助于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针对香港《明报》等报谣传所谓1980年8月将在闽南地区发生8级大震的消息所引起的社会反响,福建省地震局等有关方面在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有效的措施,果断有力地进行了辟谣,及时制止了地震谣传的扩散,解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安定了社会秩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为有利于开展“地震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即第十研究室)与福建省地震局有关部门的同志相互配合,对厦门、晋江等地进行了与此事件有关的社会调查。现将他们的调研报告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逐步开展地震社会学的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的调研工作中,有关主管的研究单位曾将其部分工作成果陆续刊登在《国际地震动态》上;随着《国际地震动态》对外发行和交换工作的进展,并相应地进行了有关地震社会学方面的国际资料交换和通信交流活动的探询,曾得到外国有关知名专业人士的积极反应。他们除陆续寄来许多关于地震社会学方面的资料外,并在给笔者等人的来信中表达了对开展此类国际交流活动的兴趣和愿望,还给予了《国际地震动态》以较好的评价。现按国家把来信中的部分意见摘编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震动态》1979年第1~12期共刊载文章133则,为便于查阅参考,现编印这份全年的目录索引,除按固有的自然科学类别分类列出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外,为了今后开展地震预报对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参考需要,特将其中涉及“地震社会学”文章补充列出目录索引附后。另外,《国际地震动态》的前身《国外地震消息》原系内部赠阅不定期刊物,从1971年5月至1975年底油印出版了30期;从1976年至1978午6月又铅印出版了30期,并为此编印出版了一份《国外地震消息》总目录索引,均系按自然科学类别分类列出题目,现再将1976年至1978年各期的文章编印一份“地震社会学”补充目录索引,一并附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鉴我国地震工作,特别是地震预报及其有关问题为社会广大公众所关心,为做好宣传工作,本文作为宣传提纲从4个方面阐述了有关问题的基本观点:1.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和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针。2.关于监测预报问题,包括2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成就;地震预报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水平;为什么唐山地震未作出短临预报。3.关于工程地震问题,包括地震危险区的工程和城市建设必须重视抗震设防;工程地震工作是工程和城市抗震设防的科学依据;我国工程地震工作效益显著、水平先进。4.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问题,包括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的任务及内容;我国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并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正是这两大科学领域之间的新兴的综合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2月6日至13日,在昆明召开了1985年云南省地震趋势会商会。来自各地州县直接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同志以及省地震局各部门从事预报工作的同志90人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及四川省地震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省地震局副局长姜葵同志参加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综合预报研究室及科研处的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我省84年地震预报工作及所采取相应对策的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2.
群测群防是预测预防震害的重要工作对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地震群测群防的本来含义是群众性地震预测预防工作,它仅是地区性地震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后来逐渐成为整个地区性地震工作的代名词。本文在介绍群测群防工作发展概况中包括其沿革和现状,以及这支队伍包含的几方面力量;在介绍它对地震对策的作用中,阐述了在地震预测预报对策中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影响、临震前措施和发震后措施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在地震对策中的职能;尔后阐述了它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预测预防的科技水平,配合专业队伍做好地震工作,减轻震害损失,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最后指出它的任务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地震观测网点,协助搞好防震抗震和工程地震,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宣传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地震局原东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组织协调安排的郯庐断裂北延带地震地质调查研究课题,自1981年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地震部门联合组队,进行踏勘考察工作起,先后经过1982、1983、1984年分别开展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整理研究工作,于1985年12月由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综合地震大队,完成了《郯庐断裂北延带地震地质调查研究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4.
英国杂志《灾害》1979年第3卷第1期刊载了英国伦敦大学切尔西学院环境地质系主任布伦德尔(Derek Blundell)教授撰写的《地质预报》一文。文中涉及从地质学角度预报地震等问题,摘译如下:地震是一种地质事件,地震预报也是一种地质上的预报。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估计和预测未来的地震灾害。一种是调查过去和目前的地震活动的类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第1~12期(总第37~48期)共刊载各类文章188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印这份1982年度总目录索引,除仍按固有的地震学类别列出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外,并将其中涉及(地震社会学领域)地震和地震预报的社会经济反应方面的文章同时列出补充目录索引附后,以供此项研究工作的参考。因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第1~12期(总第61~72期)共刊载各类文章212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印这份1984年度总目录索引,仍按历年来本刊的地震学类别列出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并同时将其中涉及地震社会学有关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方面的文章列出补充目录索引附后,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参考。因版面所限,除总目录索引中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各期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震动态》1985年第1—12期(总第73—84期)共刊载各类文章177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印这份1985年度总目录索引,按历年来本刊的地震学类别列出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有关地震社会学的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方面的文章则单列为其中的一类,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参考。因版面有限,除总目录索引中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各期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8.
本刊《国际地震动态》系地震科技情报动态研究类中文刊物,附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和“主要文章摘要”。本刊办刊的宗旨是把它办成了解国际上和国内外地震科研工作和动态信息的一个窗口,同时并成为宣传和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方面的喉舌。它的主要特色是在报道内容上兼顾我国地震工作的三大主要方面,即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和地震社会学;在每期刊登的文章中,中国地震专业学术研究、地方地震工作和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研究的综合汇编类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的某些特点及其对策作了概括分析研究和探讨。文章从含义、产生原因与背景、传播途径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各自的特点及其异同;并对它们的相应对策作了阐述,包括:既要有科学根据,又要注意政策性,及时进行公开辟谣;调动地方各级地震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地震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切实执行抗震加固计划;本着“内紧外松”的精神严守地震趋势会商的机密;特别应根据有关规定严禁泄露或擅自发布未经批准发布的地震预测预报意见;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和地震预报的准确率;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地震社会学有关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本文另附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的典型调查报告摘要六则。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88年1—12期(总第109—120期)共刊载各类文章119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辑了这份1988年总目录索引,并按历年来本刊的地震学类别列出了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负数,此外,还将其中交叉涉及地震社会学的文章,同时列入“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分类目录,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参考。因版面所限,除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本刊总目录中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