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数据,在谢高地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量修正,确定了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对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0年的37289亿元减少至2005年的36351亿元,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呈现不同程度地降低,说明其生态环境趋向退化。为此应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维护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实现保护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因其典型和特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成为我国多样性生物资源保护的优先区域,因此评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栖息地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采用自然栖息地质量指数,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栖息地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根据其值的大小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评价体系及方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丽萍 《煤炭技术》2012,31(2):75-76
根据南湖湿地公园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建立了南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了9个指标因子并对效益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工程涉及面广,规模大,投入多,对其工程效益进行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对山东新巨龙公司采煤沉陷区湿地公园景观和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结论均符合国家湿地公园的要求标准,并且评为"优秀"。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山东新巨龙公司采煤沉陷区生态湿地水环境的保护工作,从而加强湿地保育和生态修复,构建完善的水系和生态系统,发挥其水禽栖息地等生态功能,提升沉陷区的水质自净能力,防止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盐碱化和湿地退化。  相似文献   

6.
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紧邻桂林市,在大桂林旅游圈中具有一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然而保护区目前的生态旅游发展却相对滞后.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改变观念,积极争取桂林市政府重视,对保护区旅游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区内外交通,实现区域协作是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应加强森林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应用,开发特色产品,在市场宣传方面应抓住机遇,加强合作.旅游资源保护是实现保护区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研究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处置政策。本文对美国等国家处置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国际上普遍存在自然保护区与矿业权重叠、保护区禁矿不同层级机构权力影响范围呈阶梯分布、进行保护区与矿业权双向价值评估、保护区范围等级可调整、多措并举消减矿权、设矿产保护区、政府信赖保护但诉讼普遍、征收补偿、对话双赢、考虑安全文化因素等十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生态环境薄弱,为快速掌控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信息情况,更好地进行环境监测,应充分发挥遥感监测优势。文中选取Landsat8 OLI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Erdas Image和Arcgis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自然地表类型自动提取和变化监测分析,通过选取最优波段组合,结合NDVI辅助对两期影像执行监督分类。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可以简单快速求得保护区自然地表类型变化趋势,为保护区自然地表类型变化监测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紧邻桂林市,在大桂林旅游圈中具有一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然而保护区目前的生态旅游发展却相对滞后。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改变观念,积极争取桂林市政府重视,对保护区旅游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区内外交通,实现区域协作是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应加强森林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应用,开发特色产品,在市场宣传方面应抓住机遇,加强合作。旅游资源保护是实现保护区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分是管理部门日常管理和有效保护的基础。据统计分析,在全国2740个自然保护区中,只有60%的保护区有明确范围边界。本文通过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引发的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重叠、范围界定、边界划定等问题,借鉴国外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处置政策,从完善自然保护区立法、范围界定、科学调整自然保护区及探索自然保护区与自然资源勘查开发共存的绿色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近郊采煤沉陷积水区生态治理问题,在综合分析近郊采煤沉陷破坏特点和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唐山南湖人工湿地建设为例,对近郊采煤沉陷积水区人工湿地构建过程中的水域不稳定、水源不足、水体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扩湖形成了稳定水域面积;通过水平衡分析为人工湿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通过采取排污口封堵、固废造景绿化和湿地内部水循环模式建立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湿地水维系能力,使唐山市南部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研究成果为类似近郊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会仙岩溶湿地是我国目前已知中低纬低海拔岩溶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湿地。湿地内地下水资源丰富,生物群落众多,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会仙岩溶湿地正面临着水资源干枯、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挑战,本文从提高湿地地下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方式上进行探讨,研究结果为湿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超 《中州煤炭》2021,(10):45-49,60
针对北方某一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河流湿地污染、局部内涝严重等现象,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基址条件,建立海绵式生态规划区。在原有蓄水池基础上,扩宽原有河流水系,采用地表水体调蓄净化,通过生态调蓄空间连接引河,以闸控制,建立水体循环与雨洪调蓄结合的水系统,采用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方式,保证生态水量,改善水质。在城市河流周边湿地方面,进行项目分区设计,建立调蓄空间、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园、抛石驳岸、滨河步道以及生态种植池的绿化构造,形成驳岸景观和“四季常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选取10项典型的水资源污染防治政策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挖掘和PMC指数模型构建评价体系。根据PMC指数和PMC立体曲面图对水污染防治政策进行评估,以期为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0项政策中有1项达到完美级别,5项为优秀级别,4项为可接受级别,10项政策的PMC指数平均值为8.17,我国水资源污染防治政策设计整体较为合理。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我国水生态治理情况,提出了以下优化建议:政府主导构建协同共治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管理;资金与技术“双管齐下”,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鼓励市场资本投资,强化技术支撑;构建多元均衡的政策工具体系,组合使用多种类型政策工具;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  相似文献   

15.
对煤矿区的水体、土壤、煤矸石分别取样,分析了样品中各类元素含量,并基于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方法对各区域的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水质与国家标准Ⅰ类水质相比较存在很大差距,Cu、Pb、Cr、Cd元素分别超标了37倍、65倍、15倍和300倍,P元素超标了17倍;与该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进行比较,Cd、Cr、Cu、Pb、Zn、V、As、Hg、Ni、Co元素均有超标,超标在1.2~2.6倍。对26个土壤样品利用生态危害指数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严重污染、重度污染、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所占比例分别为0、11.54%、61.54%和26.92%,煤矸石中关键元素的含量与土壤基本类似。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区域,可以采用分区治理的措施提升煤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分析了煤炭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如煤炭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严重浪费、超强度开采、无序开发现象等等。重点论述煤炭资源开发所引起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大气污染,地质灾害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最后提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从而实现煤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巍 《中州煤炭》2022,(1):107-112
为维护区域水生态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对区域水环境质量展开了详细地调查和综合评价,并在考虑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根据采集分析的水质结果以及废水排放量判断区域水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污染程度,研究了区域水生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从经济以及技术等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18.
选矿废水是矿山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废水中残留的浮选药剂大多都是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通常都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且不易自然降解,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将会对环境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经过有效处理后,可达到废水排放标准,还可回用到选矿过程中。本文从选矿废水的具体来源、特点以及危害展开深入探析,综述了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中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及其机理,主要有物理吸附法、过滤法、好氧-厌氧降解、Fenton氧化和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法等。并对选矿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处理所取得的成绩和其中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展望今后选矿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开发和应用经济、高效和绿色的选矿废水处理技术,是减轻选矿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实现对选矿废水低成本有效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刘璐 《中州煤炭》2022,(8):43-49
研究生态恢复方法,以恢复西部地区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以无痕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生态恢复的设计理念,遵循自然循环性、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以及安全性原则,通过湿地用水预处理、湿地用水净化工程以及生态景观修复工程3部分设计景观设计生态恢复工程,为恢复西部地区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西部地区某市的黄河湿地作为研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景观设计生态恢复项目实施后,黄河湿地的斑块数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明显提升,黄河湿地沉积物内的总有机碳、总磷以及总氮呈现下降趋势,验证了景观设计生态恢复项目可以改善西部地区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陕西商南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省商南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是该县的支柱产业。频繁的矿山建设、开采活动是地质环境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由于矿山数量较多、集中性差,以商南县为研究区,构建包括矿业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基础地质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共计16个指标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区划分为196个4km×4km的评价单元,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取数据。基于SPSS20.0软件,利用熵值法计算各评价单元指标权重,并结合集对分析理论计算各评价单元联系度,最后依据联系度将其划分为"严重区""一般区"和"良好区"3类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区。结果表明:商南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北部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南部,且南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沟镇、湘河镇、赵川镇等地,以地质灾害、矿渣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及水土污染为主。"严重区""一般区"和"良好区"各占研究区面积的8.16%、46.95%、44.89%。评价结果可为商南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