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18岁及以下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情况,为重点人群营养素补充剂暴露量评估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通州镇8个居委会各100名18岁及以下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营养学会"居民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指南研究专项"《中国居民补充营养素行为调查问卷》入户调查,分析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率及影响因素、服用种类和服用频率等。结果 18岁及以下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率为44.16%;0~5岁、6~12岁和13~18岁居民服用率分别为45.56%、42.86%和4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服用率为44.82%,女性为4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年人均收入5万元(OR=1.688,95%CI:1.171~2.435)和父母服用营养素补充剂(OR=4.104,95%CI:3.023~5.573)是18岁及以下居民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促进因素。钙、维生素D和复合维生素服用率较高,分别为26.10%、21.56%和8.31%;服用种数以1~2种为主,272人占80.00%;服用频率以几乎每天为主,200人占58.82%。结论通州区18岁及以下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率为44.16%;服用营养素补充剂与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是否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有关;以服用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并分析中国3个城市乳母孕期及产后6月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于北京市、许昌市、苏州市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产后1~5 d乳母256人,至产后6个月有207人参加了产后随访,对其孕期及产后6个月的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妇女孕期营养补充剂总使用率为82.03%,主要服用的营养补充剂依次为钙(61.33%)、叶酸(59.38%)、维生素(46.48%)、铁(20.31%)和锌(8.20%);不同地区妇女孕期营养补充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哺乳期(产后6个月时)的营养补充剂总使用率为47.83%,其中钙使用率达43.00%,其余均10.0%。不同年龄段、地区及教育程度的妇女孕期营养补充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女孕期钙类补充剂及叶酸补充率较高;哺乳期铁、锌补充率低。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应结合妇女的所在地区、孕前体质指数(BMI)、教育背景、月收入、职业等因素,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重点的营养宣教。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18~79岁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现状及是否服用的相关因素。方法基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的相关数据,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 采集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健康知识、营养素补充剂服用情况等信息, 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分析是否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相关因素。结果 12 696名调查对象自述过去12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标化服用率为13.1%, 以复合维生素(4.7%)、B族维生素(4.5%)、叶酸(3.2%)服用比例较高。服用率呈现青年人(18~39岁)及老年人(60~79岁)较高, 中年人(40~59岁)服用率低的现象(χ2=54.09, P<0.001);除70~79岁年龄段, 其他各年龄段女性服用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调整性别、年龄后, 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三高"患者, 其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率均高于未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患者(P<0.05);相比于未服用者, 营养素补充剂服用者对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健康指南推荐每日食用盐克数等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P<0.001)。多...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45岁及以上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市45岁及以上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的影响因素,为确定相关营养教育的目标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年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现况调查"中45岁及以上对象的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营养补充剂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样本2487份,性别、年龄、人均月收入水平、营养素缺乏病患病情况、对营养知识的态度、对营养补充剂需求的态度及居住地区对是否使用营养补充剂有影响.北京市45岁及以上居民中,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女性较男性高,分别为19.3%和11.8%;随年龄组升高,使用率升高;随人均月收入水平的升高,使用率同样呈递增趋势;不同文化水平间未见趋势性变化.城区使用率较农村高,分别为16.9%和14.6%.营养素缺乏病和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中,均为"曾患、现患或自觉现患"组使用率较"无或不知道"组使用率高.结论女性、年长、经济条件较好、有营养素缺乏病病史、对营养知识感兴趣、对营养补充剂需求态度积极、居住在农村的居民使用营养补充剂的可能性较大,应将其作为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中国成年居民营养补充剂的消费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居民使用营养补充剂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和相关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53159名18岁及以上居民的营养补充剂使用率及其中钙制品、铁剂、维生素和其他保健食品的使用率进行分析。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为5.1%,其中钙制品、铁剂、维生素和其他保健食品的使用率分别为3.4%、1.3%、2.4%和2.2%。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60岁及以上年龄组、45-59岁年龄组、18-44岁年龄组使用率依次降低。结论:我国成年居民中使用营养补充剂尚不普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妊娠期妇女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现状和地区差异,为指导孕妇合理使用营养素补充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纳入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家医院进行首次孕检的孕早期孕妇9 189名,并在孕中期随访到5 588名孕妇,孕晚期随访到4 305名孕妇。采用问卷调查随访收集孕妇的基本信息和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早期使用率最高的营养素补充剂是叶酸,使用率为89.1%,孕中、晚期使用率最高的是钙剂,使用率分别为78.1%和87.7%。除叶酸外,复合维生素、维生素D、钙、铁、DHA、膳食纤维、益生菌在孕中期和孕晚期的使用率均高于孕早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复合维生素和益生菌的使用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均低于北方地区(P0.05);孕早期叶酸的使用率南方高于北方,孕中、晚期叶酸的使用率南方低于北方(P0.05);在孕中、晚期,中部地区维生素D、钙、铁补充剂的使用率均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铁补充剂的使用率也低于东部地区(P0.05);孕中、晚期西部地区孕妇DHA的使用率均高于东部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孕妇的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率较高,但是不同地区的营养素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异,应结合孕妇的营养需求和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孕妇合理地使用营养素补充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饮食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方法对参加2016-2017年在青岛、兰州、济南、长春、北京、宁波、重庆7地举办的"营养与疾病预防"全国医生营养知识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的699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早餐、西式快餐、零食、饮料、高盐食品、营养素补充剂等食用情况及营养标签知晓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 67.81%医务人员每天吃早餐,4.15%医务人员每月吃西式快餐≥4次;随着年龄增加,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逐渐增加,而食用西式快餐的频次较高的比例逐渐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用零食、饮料≥7次/周的比例分别是30.76%和13.16%,20~29岁医务人员不吃零食及不喝饮料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薯条或薯片、方便面、加工肉制品、盐焗坚果和果脯≥1次/周的比例分别是7.30%、6.29%、18.03%、28.04%和12.88%,不同性别及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食用营养素补充剂的医务人员为43.78%,不同性别、年龄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间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87.98%的医务人员知晓营养标签,女性知晓率(91.53%)高于男性(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有21.96%的医务人员经常使用营养标签,并且随着年龄增加经常使用营养标签的比例逐渐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医务人员饮食行为现状有待改善,需采取营养健康教育等有效措施以促进医务人员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孕妇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指导孕妇合理选用营养素补充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473名孕妇基本信息、营养素补充剂使用、对营养素补充剂的认知情况和态度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473名孕妇中,有274人(57.93%)选用营养素补充剂,其中41.67%是接受医生推荐,选用较多的是维生素类,为168人(32.75%),选用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型类149人(29.04%),31.75%选择同时服用≥2种补充剂;营养素补充剂认知得分平均为(64.46±23.99)分,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孕妇认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6.47%的孕妇不赞成长期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结论孕妇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具有一定普遍性,医生推荐是孕妇选用营养补充剂的主要原因;孕妇营养素补充剂使用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并分析中国部分城市妇女在孕期和哺乳期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南京、成都、齐齐哈尔、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随机纳入405名哺乳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其婴幼儿月龄为1~24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哺乳期妇女相关信息,提取其孕期和哺乳期营养补充剂使用的数据资料,对其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妇女孕期营养补充剂总使用率为81. 7%,主要服用的营养补充剂依次为叶酸(60. 5%)、钙(49. 4%)、复合营养素补充剂(27. 4%)、DHA (18. 0%)和铁(16. 3%);不同孕前体质量、家庭月收入组间孕期营养补充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哺乳期营养补充剂总使用率为18. 0%,除钙使用率达到13. 8%外,其余均低于5. 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使用营养补充剂的积极因素为家庭月收入在2 000~4 999元间(OR=5. 572,95%CI:1. 547~20. 066),消极因素为孕前肥胖(OR=0. 223,95%CI:0. 058~0. 849)。结论妇女孕期补充剂使用具有一定普遍性,但补充种类与膳食缺乏情况存在差距;哺乳期补充剂使用率低,除钙剂外均未引起充分重视。低收入和肥胖人群是今后妇女孕期和哺乳期营养宣教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阳市孕妇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情况,为孕期营养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贵阳市两家市级医院和一家省级人民医院抽取符合条件的285例孕中、晚期妊娠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85例研究对象中,62.1%的孕妇服用过任何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补充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孕妇补充营养素补充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孕妇补充营养素补充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营养素补充剂主要知识来源为电视与广告83人次(29.1%),报刊杂志80人次(28.0%);孕妇营养补充剂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67.5±15.5,及格率为60.3%,不同文化水平、职业孕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高者得分越高。结论:贵阳市孕妇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对营养素补充剂相关知识认识不全面和深入,有待进一步加强营养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服用营养素补充剂越来越普遍。据2017年中国营养学会开展的36 000多人的调查,在过去一年内,18岁以上居民中有30.50%购买过营养素补充类产品,54.85%曾经食用过营养素补充剂,老年人使用率则更高。为正确引导广大居民的营养素补充行为,中国营养学会设立了"居民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科学共识研究专项",成立了共识研究工作组,参与单位包括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描述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率和日均使用量。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中国7城市2农村岁3~12岁儿童1 823名,通过6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调查问卷获得其营养素补充剂摄入情况。结果3~6岁儿童各营养素补充率均高于7~12岁儿童(P均0.05)。3~12岁儿童最常使用的营养素依次为钙(27.46%),维生素D(16.61%),锌(13.73%),维生素B2(12.35%),维生素B12(12.30%),维生素B1(12.24%),维生素C(12.18%),维生素A(11.35%),维生素B6(10.47%),叶酸(8.68%),烟酸(7.03%),泛酸(6.70%),维生素E(6.17%),铁(4.87%)。来自于补充剂的日均营养素摄入量分布范围跨度较大,且有部分极值超过可耐受最高量。大多数补充剂摄入量低于推荐量,3~6岁儿童维生素A补充剂摄入量均值和中位数高于推荐量。结论维生素A补充剂摄入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超量风险。要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营养状态和潜在的健康风险,应建立营养素补充剂摄入量的推荐标准和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顺义区农村4~12月龄婴幼儿营养素补充剂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4~12月龄婴儿营养素补充剂现状。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137名4~12月龄婴幼儿主要喂养人进行补充营养剂摄入情况的调查。结果营养素补充剂添加率为89.1%,主要添加的营养素为维生素A、维生素D、钙,添加率分别为83.2%、83.2%、78.1%。4~9月龄的婴幼儿维生素A、维生素D、钙营养素补充剂的添加率均低于10~12月龄的婴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Dχ2=4.410,P=0.036;钙χ2=5.253,P=0.022)。101名4~9月龄婴幼儿维生素A、维生素D、钙营养素平均每人每日的添加量为348、9.7μg、91 mg,达到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S)的87.0%、97.0%、22.0%;36名10~12月龄婴幼儿维生素A、维生素D、钙营养素平均每人每日的添加量为540、8.8μg、138 mg,达到DRIS的108.0%、88.0%、23.0%。主要喂养人对营养补充的认知水平与是否补充维生素A、D、钙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维生素Dt=-4.076,P=0.000;钙t=-3.750,P=0.000)。结论顺义区137名4~12月龄婴幼儿营养素补充剂添加不均衡,维生素A平均水均超过DRIS,钙平均水平低于DRIS。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现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各类人群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共抽取北京市6区县4561人,问卷调查其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及相关情况。结果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为11.9%(标化率为10.1%),男性为9.0%(标化率为7.7%),女性为14.5%(标化率为12.4%)。使用率最高是维生素-矿物质复合补充剂。不同年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不同的人群,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不同。结论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部分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营养补充剂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偶遇法调查南京市居民509名,对居民关于营养补充剂的KAP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调查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知晓率为60.3%,居民的文化程度愈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越高,大学和大学以上的居民与其他文化程度的居民营养补充剂相关知识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35岁组居民营养补充剂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其他年龄组的居民高(P〈0.05),且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P〈0.05);88.8%的居民对膳食方面的问题很关注;服用过营养补充剂的居民占63.5%,但定时服用的只占20.6%,随年龄的增长,定时服用营养补充剂的比例在升高,年龄超过45岁与未超过45岁人员定时服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普及率不高,态度比较积极,但服用的行为不普遍,也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婴幼儿营养补充剂应用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婴幼儿营养补充剂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成都市两个社区257名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营养补充剂使用相关信息和家庭基本情况,分析影响营养补充剂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婴幼儿营养补充剂总使用率为87.5%,各类营养补充剂使用率依次为维生素D 76.3%、维生素A 75.5%、钙33.5%、锌16.3%、铁3.9%;除铁制剂外,不同月龄组间婴幼儿营养补充剂使用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月龄增加钙、锌使用率呈上升趋势,维生素D和维生素A在6~11月龄段使用率最高;营养补充剂使用分别与家长对婴幼儿期营养重视程度(OR=0.186,P<0.05)和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OR=2.317,P<0.05)有关。结论成都市婴幼儿营养补充剂使用已较普遍,需加强专业指导以保证营养补充剂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不同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情况,为安全供血提供技术保证。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通州区中心血站不同人群采集血液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ELISA对献血人群进行检测,检测指标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种指标检测阴性的血液样品才能允许临床应用。结果对于不同性别的献血者,女性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年龄的献血者,最低血液不合格率分布于18~30岁之间,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职业的献血者,学生、军人、医务人员的血液不合格率较低,与其他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初次和多次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初次献血者高于多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献血者过程应该严格控制质量,军人、学生、医务人员和多次献血者是低危安全人群,可以作为无偿献血的主要招募对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广州市孕中期妇女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率及使用量情况并进行评估。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1月在广州市某医院纳入常规产检的孕20~28周孕妇,采用经信效度检验的问卷面对面收集孕妇过去1个月的营养素补充剂及食物摄入情况,根据相应成分表分别计算各营养素摄入量,其中营养素总摄入量等于补充剂来源摄入量加食物来源摄入量。结果 1 035名孕妇中,孕中期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率为80.2%;大部分孕妇使用复合类补充剂;各营养素中钙(76.2%)和叶酸(51.6%)补充率最高。除铜外,其余营养素食物摄入量均存在一定比例的孕妇未达到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或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特别是维生素B6、叶酸和钙;进一步纳入营养素补充剂摄入量分析发现使用组营养素总摄入量达到EAR、RNI/AI的比例均有所提高,且使用组总摄入情况优于未使用组(如使用组孕妇钙总摄入量达到RNI的比例为61.4%,而未使用组仅为8.8%)。结论 广州市孕中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06年上海市普陀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一年回顾性体力活动问卷数据,对6岁及以上居民1 243名的健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参与率为43.8%,男性(41.4%)低于女性(45.8%).男、女性6岁~、18岁~、45岁~和60岁~组健身活动参与率分别为48.1%.25.2%,22.0%,64.9%/6和40.8%,22.5%,40.1%,67.1%,各年龄组居民健身活动参与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女性各年龄组居民经常健身活动频率比例分别为25.0%,11.9%,19.7%,64.9%/6和21.1%,15.0%,37.4%,66.3%,各年龄组居民健身活动频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特点,以精准指导其合理使用。方法 2021年10月-2022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3所高校2 470名学生,利用问卷对其营养素补充剂的知识和来源、使用行为进行匿名调查,比较不同类别学生间的差异。结果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营养素补充剂知识来源与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学生相近,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57.8%)、医学专业(60.2%)和非医学院校(53.7%)学生知识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使用率、使用动机、使用目的、使用时机)具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学生较为理智的特点,且使用的时机更为明智;在使用频率上经常使用的比例(20.9%)高于医学院校学生(12.0%),但低于非医学院校学生(35.4%,P<0.05)。结论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知行较理智,且接近于医学专业学生,但经常使用的比例高于医学院校学生、低于非医学院校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