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建立小鼠消化性溃疡模型,并用桂枝汤与桂枝加芍药汤对两组消化性溃疡小鼠进行灌胃治疗,比较两组小鼠在一般情况、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等方面的差异,进而从实验的角度揭示桂枝汤与桂枝加芍药汤的量效关系。桂枝汤与桂枝加芍药汤对于小鼠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桂枝汤侧重在免疫调节,桂枝加芍药汤侧重在缓解胃痉挛。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以方测证"思路,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疾病模型为载体,平行比较寒热主证不同的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药效及机制异同,为中医"同病异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以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标准煎剂造模后第16天开始干预,连续15天,观察比较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足肿胀率,第30天处死大鼠进行踝关节病理形态学检测,分离制备血清,ELISA法检测并比较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类风湿性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异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乌头汤(15.96、7.98g/kg)、白虎加桂枝汤(33.60、16.80g/kg)和桂枝芍药知母汤(19.32、9.66g/kg)均能显著对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足肿胀度,并显著改善佐剂所致的关节病理改变,三方比较虽无显著意义,但相对而言,白虎加桂枝汤作用最强、桂枝芍药知母汤次之,乌头汤最弱;与模型组比较,乌头汤(15.96、7.98g/kg)、白虎加桂枝汤(33.60、16.80g/kg)和桂枝芍药知母汤(19.32、9.66g/kg)均能显著降低血清IL-6、RF、ACPA(P<0.05),三方比较IL-6与ACPA作用趋势与关节病理基本一致。结论: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均能显著对抗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炎症反应和血清IL-6、RF、ACPA的异常,三方中以白虎加桂枝汤作用最强,桂枝芍药知母汤次之,乌头汤最弱。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桂枝汤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实验药理作用差别,发现桂枝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均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但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作用为强;桂枝汤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镇静作用增强。本文结果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张仲景的因、证、治、方有机结合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治"痹"经方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主要药效学的差异,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耳片法、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法、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考察3个经方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考察3个经方镇痛作用.结果:乌头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以及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也能够显著提高热刺激和化学刺激所致小鼠的痛反应阈值,以乌头汤的作用为强;白虎加桂枝汤亦能明显对抗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和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在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后第3,5天表现出较好的拈抗效用,但抑制作用较乌头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弱,同时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均无抑制作用.结论: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白虎加桂枝汤具有较好的拮抗急性炎症的作用,对完全弗氏佐剂所致的免疫性炎症模型早期有一定的拮抗效应,但无明显的镇痛作用.3个经方相比较,乌头汤抗炎作用最强,桂枝芍药知母汤次之,白虎加桂枝汤最弱.提示3个经方主要药效学的差异可能与其寒热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林家坤 《河南中医》2001,21(6):31-32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载于《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本太阳病 ,医反下之 ,因而腹满时痛者 ,属太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 79条 )对此两方的作用 ,历代医家甚少提出异议 ,多认为桂枝加芍药汤是解表和脾之剂 ,桂枝加大黄汤为解表攻下之方。在此 ,笔者试就两方作用问题 ,略陈管见 ,以就正于同道。1 桂枝加芍药汤能否解表的问题桂枝加芍药汤是由桂枝汤加重芍药的用量衍变而来 ,据此 ,有的医学家认为本方有解表调中之用。如《医宗金鉴》云 :“本太阳中风 ,医以桂枝汤发之而反下之 ,因而邪陷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方证相关"理论指导下,采用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平行比较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对外周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CD3+,CD4+和CD8+T细胞的变化。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CD3+和CD4+T细胞无明显变化,而CD8+T细胞显著减少,CD4+/CD8+显著升高,乌头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均能显著提高异常降低的CD8+T细胞,白虎加桂枝汤仅高剂量能显著提高异常降低的CD8+T细胞,但三方均能使异常增高CD4+/CD8+显著降低;临床等效剂量时降低的CD4+/CD8+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和白虎加桂枝汤。结论:临床等效剂量下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提高CD8+T细胞和降低CD4+/CD8+作用依次是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与药效学的结果一致,初步提示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调节强度的差异是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3个经方主要药效学效能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方证相关理论指导下,比较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调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TLR2,TRAF6,Faslg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18 sRNA为内参基因,用SYBR G reen I染料法检测脾脏TLR2,TRAF6,Faslg基因相对表达,2-ΔΔCT法进行进行计算和数据分析。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TLR2,TRAF6,Faslg基因均较空白组显著高表达,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各剂量均能显著抑制或降低模型TLR2,TRAF6,Faslg基因的异常高表达,临床等效剂量时降低的TLR2和Faslg基因表达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但降低TRAF6作用强度趋势刚好与TLR2和Faslg基因相反。结论: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白虎加桂枝汤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异常高表达TLR2,TRAF6,Faslg基因有下调作用,但强度存在差异,与药效学和调节T细胞亚群趋势较为一致,提示对TLR2/TRAF6信号通路和凋亡受体Faslg基因下调可能是3个经方药效学及对外周T细胞亚群的不同调节强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类方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林再政 《新中医》2006,38(1):71-72
《伤寒论》将桂枝汤列为群方之冠。该方具有解表和里、调补阴阳之功。临床应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因此,《伤寒论》中桂枝汤就有很多变化,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均根据病情,方随证变。现将笔者运用桂枝汤类方的经验介绍如下,与同道切磋。  相似文献   

9.
痹证是以肢体关节肌肉酸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仲景擅用桂枝组方治疗痹证,其中桂枝加葛根汤疏风解肌、散寒宣痹,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通阳行痹,白虎加桂枝汤清热通络、宣痹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可见,仲景认为痹证和太阳病关系密切,湿邪为本病重要病理因素,亦多责之营卫不和。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新解     
仲景诸方,意在驱邪外出,桂枝汤亦不例外.观桂枝、芍药之性味功效亦在此列中,桂枝温以通血中之寒凝,辛以外散风邪;芍药苦以泄营血之滞涩,祛瘀以和血.可见,桂枝汤非为调和营卫之剂,乃为祛邪活血之剂.  相似文献   

11.
桂枝汤的药理学研究 四、正交设计法的组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设计,就桂枝汤对角叉菜胶性足脚肿胀、流感病毒性肺实变、感染动物血浆碳粒清除率及其脾重等作用进行了组方分析,发现诸药味在全方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全方去任一药味均能降低功效,方内各药味间有相须相恶,在抗炎作用上似尤能反映祖国医学关于君臣佐使的方剂组成原则。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的药理学研究——六、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8.75~35.0g/kg/天剂量的桂枝汤口饲动物,对正常小鼠的血清溶血素(Ⅰ)、血清凝集素(Ⅱ)水平和ANAE( )淋巴细胞比率(Ⅲ)均无明显影响。小鼠感染流感病毒4天后,Ⅰ、Ⅱ的水平和Ⅲ的比率比正常动物均显著降低;给予上述剂量的桂枝汤,则均能显著提高Ⅰ、Ⅱ、Ⅲ,使之达到正常水平。给小鼠左旋咪唑25mg/kg,均可使Ⅰ、Ⅱ、Ⅲ显著提高;给予桂枝汤,又均能使之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桂枝汤不影响正常小鼠的循环抗体水平和T、B淋巴细胞比率,但对偏亢或受抑的动物,有调节使之正常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芍木瓜汤联合活络效灵丹加味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白芍木瓜汤联合活络效灵丹加味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有效率为55.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木瓜汤联合活络效灵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智聪  管红珍  郭宝丽  张红玲 《中成药》2000,22(11):772-773
目的:探讨蜜炙甘草和醋制白芍在复方中是否也同单味药炮制药理研究一样具有止痛作用。方法:用热板法、扭体法和电刺激法对小鼠进行止痛研究。结果:白芍和甘草不经过炮制在黄芩汤中的止痛作用不明显,两药经过炮制后,黄芩汤才具有止痛作用,甘草蜜炙比白芍醋制后的止痛作用更好。结论:蜜炙甘草和醋制白芍在复方中也同单味药炮制药理研究一样具有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黄芩汤各配伍煎液中甘草酸的HPLG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配伍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g(27)正交设计法,以HPLC法测定各配伍样品中甘草酸含量.结果黄芩、白芍和大枣对甘草酸的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黄芩、白芍、大枣对甘草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白芍药汤剂的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测定单味白芍饮片汤剂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集7批次白芍饮片、5批次白芍药材、5批次赤芍饮片制备所得汤剂的拉曼光谱,并进行初步谱峰归属,分析白芍饮片汤剂与白芍药材汤剂的拉曼光谱,对比白芍饮片汤剂和同属药物赤芍饮片汤剂的拉曼光谱.结果:白芍饮片汤剂拉曼光谱在637,783,847,981,1 091,1 128,1 336,1 458,1 636cm-1处出现9个拉曼信号.白芍药材汤剂拉曼光谱中的783,981,1 128,1 336,1 458 cm-15个拉曼峰同样存在于白芍饮片汤剂的拉曼光谱中,633,1 633 cm-1拉曼峰发生微小频移,而716,737,835,916,1 072,1 271,1 600 cm-1等拉曼峰消失.此外白芍饮片汤剂和同属药物赤芍饮片汤剂的拉曼光谱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拉曼光谱可能为白芍药或其他中药汤剂提供一种快速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玉华  魏英勤  王伟  袁久荣 《中成药》2005,27(8):910-913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芍药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系统,并令人满意地测定四物汤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Alltima C18柱(250 mm×4.6 mm,5 μm);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30 nm;乙腈-0.02 mol·L-1磷酸(18:82)为流动相.结果:芍药苷在0.48μg~4.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为1.32%(n=5).结论:方法准确,精密,重现性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对赤芍和白芍的80%乙醇提取物及其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药理活性比较,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法比较赤芍和白芍的抗炎作用;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和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比较赤芍和白芍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赤芍与白芍的提取物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均有明显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作用,而均无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结论:白芍总提物对抑制炎性水肿和炎性渗出均有很好的效果,而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赤芍总提物的作用明显优于白芍总提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与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小鼠悬尾实验模型,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小鼠悬尾不动时间。采用相同实验方法给予小鼠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并检测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NO/c GMP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 g/kg赤芍和2 g/kg、1 g/kg白芍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 g/kg赤芍同剂量组比较,白芍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20 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c GMP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10 mg/kg芍药苷同剂量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及2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n NOS、GluR1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具有抗抑郁作用,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白芍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与白芍比较,赤芍的抗抑郁作用较弱,与其主要含有抗抑郁作用较弱的芍药苷,而不含抗抑郁作用较强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20.
赤芍、白芍补血作用比较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赤芍、白芍补血作用异同,探讨赤芍、白芍活性差异,为确认功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隔日剪尾放血结合适量限食的造模方法,灌胃给药,定期采血检测血常规。结果:第8日,RBC、HGB、HCT值变化显著,给药组可明显升高RBC、HGB、HCT值。结论:赤芍、白芍对于失血法所致的小鼠血虚证的RBC、HGB、HCT值均有升高作用,二者的药效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可作为进一步确认其有效成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