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针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规划缺乏系统方法的情况,以《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编制研究为基础,从使用者意愿角度出发,提出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步行和自行车道路分级为核心的层次化网络构建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划定分区,以契合政策导向和设施供给的双重属性;根据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特点差异,提出契合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差异化布局模式;给出步行和自行车道密度、宽度指标,以及在空间、环境、衔接层面的设计指引。强调在相关规划中落实控制指标,以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层次化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划策略及规划方法层面,对系统评价缺乏标准。首先对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进行需求分析,提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安全性、平等性、便捷性和心情舒畅需求。在对系统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交叉分析法提取初选指标体系,并逐个检验优化,最终构建包括10个设施输入指标和6个运行输出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给出明确定义并确定其计算模型。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选取6个区域作为评价单元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评价和改善街道的步行友好性,对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步行友好性的相关理论研究,综合考虑出行目的地类型和空间分布、步行距离、步行环境等因素,利用POI与街景图片等多源数据,构建步行友好性量化评价模型与方法.以长春市商业、办公、居住、学校等用地集中区选取的典型街道为例,首先结合长春市作为寒地城市的特征,参考Walk Score基础模型,开展步行指数评价;接着从步行环境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了步行环境指数模型,并应用模型开展步行环境评价实证;最后基于步行指数与步行环境指数两个维度的评价结果,建立了步行友好性综合评价矩阵,并结合各类街道特征提出了分类导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研究专项规划阶段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综合协同发展策略,有利于规划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良好、高品质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从三个方面阐述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协同策略:规划编制方面,提出与上、下位规划以及同位相关规划的内容及程序的协调策略;外部关系方面,探索与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其他交通方式、土地利用及环境景观的协同策略;内部关系层面,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之间的和谐共处策略。同时,从四个层面提出维护协同关系的策略。最后,以济南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示范项目为例,阐述协同策略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步行交通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呈现出二元化特征:机动车和步行.文章分析了重庆市步行系统现状,提出当前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改善建议,对重庆市步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针对昆明市主城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展开探讨.立足于昆明市主城区公共空间特征和城市特色,分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指出其存在基础设施品质不高、系统连续性差、特色不足的问题.基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目标,提出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围绕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为营造和谐、安全、便利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在咸宁市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中引入交通静化技术。首先,指出交通静化技术的内涵和工程措施。然后,解读咸宁市旅游区空间布局,并着重从安全的角度分析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特征。最后,从宏观交通宁静带与交通宁静区划分、中观交通宁静廊道构建及微观交通静化措施应用三个方面对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步行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魏晓云 《城市交通》2008,6(6):21-26
为解决厦门市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步行系统规划的问题,从城市特征、路网、步行专用路径和局部地区层面分析了目前厦门市步行系统的建设状况,建立了分隔度指标以衡量机动交通对步行活动的分隔程度。从步行活动特征角度将厦门市划分为3个基本分区,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步行通廊和步行通道两方面探讨了厦门市步行系统的宏观结构规划。在中观层面,将基本分区中的城市建成区划分为96个步行单元,分别针对城市中心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制定了步行系统的规划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潘昭宇  李先  陈燕凌  李伟 《城市交通》2010,8(1):53-59,73
针对步行、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不断受到排挤、出行环境日益恶化、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研究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改善途径。依据对北京市两广路、CBD、中关村等地区的调查,分析了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居民出行距离累计曲线明确了未来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趋势。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路段、交叉口及过街设施等方面的有效通行空间,以及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舒适的出行环境两方面分别提出了系统的改善对策,并结合北京市的实践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依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以常熟市步行交通调查分析为例,归纳总结苏南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运行特征和基本问题,探索步行系统的规划体系、设计要点及改善方案.提出苏南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步行系统规划体系框架.围绕宏观的特色化分区、中观的特色化单元、微观的特色化空间,连续的步行网络和步行通廊...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在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内,找寻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对现行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及工作流程进行剖析。提出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应明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独立于机动车道路分级系统的步行和自行车通行道(路)体系,以及在中心城区进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重点探讨如何在道路网络、轨道交通线网、枢纽布局、公共交通、停车系统等交通专项规划中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相关规划要求。最后,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交通设计工作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良会 《城市交通》2011,(1):35-39,51
基于目前步行交通在国内城市面临的困境,首先从步行行为分析、影响因素以及步行速度、步行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对步行交通的基本认识.然后从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角度,剖析了步行交通系统严重匮乏的表面症结与深层次问题,指出以往的城市与交通规划理念以及城市土地开发设计,严重破坏了城市原有机理与步行空间.最后强调在以人为本和节约资源的前...  相似文献   

13.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  陈小鸿  胡显标 《城市交通》2010,8(1):44-52,80
目前,中国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日益恶劣,亟须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讨论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及慢行交通保护战略,并从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失、城市交通管理缺乏人人性化评判依据,以及干路机非冲突造成慢行交通安全隐患等角度解读了慢行困境与规划反思。指出明确慢行交通地位、保障慢行安全与便捷、保护慢行活力应成为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目标。据此,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机非分离规划、步行过街设施规划、自行车廊道网规划、宁静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化、出行分担率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针对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设计体系进行解读。首先介绍《导则》的编制思路,以及由交通设施设计和交通环境设计组成的设计体系。《导则》编制过程中提出“微笑街道”(SMILE Street)设计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注、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重点分析“微笑街道”的五大设计原则:小尺度(Small)、维护运营(Maintained)、整合协调(Integrated)、街道活力(Lively)和愉悦舒适(Enjoyable),总结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5.
人行道设计建议——以南京市相关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季  程建川 《城市交通》2008,6(4):47-51
城市道路设计中,多以满足机动车行驶需求为核心,对人行道的设计不够重视,产生如人行道局部缺失、设置不连续或不合理、过街人行道数量不足或缺失等问题,以致人行设施服务水平不高,制约了城市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分别从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两方面探讨了步行友好型城市的未来。在宏观规划方面,提出优良的步行网络应该具有的6要素;在微观设计方面,以南京市为例,针对人行道设计中的人行道宽度、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离措施、附属设施设计、与换乘车站连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有关内容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