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80例新生儿患者,以SIRS符合项数分组,分为SIRS2(符合2项)、SIRS3(符合3项)、SIRS4(符合4项);对照组为同期病房中非SIRS新生儿,共5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危重症组(≤90分)和非危重症组(>90分),其中危重症组63例,非危重症组67例.入院后24 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结果 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TP、TT、APTT均延长(P<0.05),PLT计数降低(P<0.05).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结论 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越低,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凝血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重症患者309例。根据患者入科24h内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HEⅡ)分为轻型组(APACHEⅡ<20)及重型组(APACHEⅡ≥20),根据入科14d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检测入住ICU2h内的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和血清Ca2+浓度,运用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凝血指标对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与轻型组比较,重型组患者PLT减少,PT延长,PTA降低,FIB减少,TT延长,D-二聚体升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血清Ca2+浓度降低,PT延长,PTA降低,APTT延长,TT延长,D-二聚体升高(P<0.05);D-二聚体最终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重症患者凝血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意义,D-二聚体可以作为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28例,根据有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78例,非MODS组50例。根据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80例,死亡组48例。观察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Ⅲ(APACHE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异常的病例百分比比较,MODS组>非MODS组,死亡组>存活组(P<0.01)。血小板计数(PLT)与APACHEⅢ评分呈负相关(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异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凝血酶时间(TT)异常、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PLT、D-二聚体、APTT、PT、TT对多发伤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因此,在诊治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血清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接受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研究组接受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28 d病死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PT、APTT、TT、FIB、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缩短,血浆FIB水平升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研究组PT、APTT、TT短于对照组,血浆FI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P...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58-62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 年2 月~2019 年12 月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及普通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全部患者的入院诊断分为重症肺炎组(n=53)和普通肺炎组(n=60)。根据重症肺炎患者的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基础疾病(种)、凝血指标[Fib、PT、TT、APTT、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MODS 评分、病变累及器官数量、卧床时间、清蛋白、白细胞计数、机械通气。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症肺炎组的Fib、PT、TT、APTT、D-二聚体均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年龄、Fib、PT、TT、APTT、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MODS 评分、病变累及器官数量、是否采用机械通气、卧床时间均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存在非常明显的凝血指标异常,多种因素均对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构成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重症肺部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确诊的老年糖尿病重症肺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普通老年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凝血功能、PLT计数,并分析凝血指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凝血指标PT、TT、APTT、Fib、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凝血指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重症肺炎的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凝血功能、降钙素原(PCT)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为良好预后,观察组为不良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以及血清PC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PACHEⅡ评分、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而言,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以及PCT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异度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和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在评估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361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行凝血功能检测,并按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标准(APACHEⅡ)将研究组患者分为APACHEⅡ评分<12分组(108例),12~25分组(157例)、> 25分组(96例),另外,根据研究组患者存活或死亡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257例)及死亡组(104例),对比各组间TT、PT、APTT、D-D、Fg、PLT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TT、PT、APTT、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Fg、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PACHEⅡ评分> 25分组患者TT、PT、APTT、D-D水平> APACHEⅡ评分为12~25分组> APACHEⅡ评分<12分组,APACHEⅡ评分> 25分组患者Fg、PLT水平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PLT)计数与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158例SIRS患者及40例非SIRS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并做APACHEⅡ评分,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病情患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SIRS组血清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血小板低于非SIRS组(P<0.01).在SIRS组中,预后不良患者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而血小板低于预后良好者,两组间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D-二聚体与APACHE Ⅱ评分明显正相关(P<0.01),血小板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负相关(P<0.01). 结论 老年SIRS患者D-二聚体增高与血小板计数降低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联合观察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同时结合APACHEⅡ评分,对了解SIRS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