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及其于炎性细胞数、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46例COPD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和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诱导痰IL-18的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及巨噬细胞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0.72,均P0.05);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7、-0.61,均P0.01);与MMP-9浓度呈正相关(r=0.67,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诱导痰MMP-9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68,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诱导痰MMP-9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64,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诱导痰中MMP-9/TIMP-1比值与与FEV1占预计值(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 COPD患者诱导痰中IL-18的水平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常见四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诱导痰中炎性细胞计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4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I组),1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II组),40例肺炎患者(III组),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IV组)发作期和缓解期,采用诱导痰液沉渣涂片法检测组中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并分析比较。结果哮喘发作期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哮喘缓解期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哮喘发作期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哮喘缓解期组明显升高(P﹤0.05)。COPD发作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OPD缓解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OPD发作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较COPD缓解期组明显升高(P﹤0.05)。肺炎、支气管炎发作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肺炎、支气管炎缓解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肺炎、支气管炎发作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较缓解期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诱导痰技术将会成为一种常规检查,为更多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更快捷、便利、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3.
诱导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炎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咏  杨岚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2):1610-1612
目的 观察COPD患者诱导痰细胞学和痰上清液IL -8浓度的变化 ,探讨诱导痰在COPD气道炎症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以 2 6例临床确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离诱导痰细胞 ,同时检测痰上清液IL -8浓度和肺功能。并以 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OPD稳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诱导痰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OPD稳定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组 ,(P <0 0 1)。稳定期组诱导痰上清液IL -8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诱导痰上清液IL -8的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 %呈负相关关系 (r=-0 5 3 9,P <0 0 1) ;诱导痰PMN数与FEV1占预计值 %呈负相关关系 (r =-0 73 3 ,P <0 0 1) ;AM数与FEV1占预计值 %无相关关系 (r =-0 2 2 3 ,P =0 161)。结论 诱导痰技术无创、简便 ,是监测COPD气道炎症的较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择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28例和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24例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并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结果 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为0.9(0.4~1.4)×109/L,明显高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0.1(0~0.2)×109/L、0.0(0~0.1)×109/L(P值均<0.05);COPD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为2.3(1.8~2.8)×109/L,明显高于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1.1(0.2~1.9)×109/L、1.0(0.8-1.2)×109/L(P值均<0.05).哮喘组、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分别为(2.3±0.5)、(0.3 4±0.1)、(0.94±0.2)μg/L,三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哮喘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呈正相关(γ=0.62,P<0.05),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γ=-0.56,P<0.05);COPD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γ=0.43,P<0.05),与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无相关性(γ=0.21,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表达上调,VEGF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性反应过程;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表达下降,VEGF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RP)水平与肺功能变化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8例及健康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测定患者及健康者的FEV1、FVC及FEV1/FVC,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COPD患者的晨痰及血清中CRP浓度变化呈正相关性(P0.05);COPD患者FEV1肺功能损伤程度与血清及晨痰中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性(P0.05);CC)PD患者FEV1/FVC肺功能损伤程度与血清及晨痰中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痰病患者CRP浓度升高与肺功能损伤有着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肺功能检测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12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稳定期60例(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69例(AECOPD组);另选取60例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人员的血清hs-CRP、TNF-α表达水平及肺功能进行检测,分析血清hs-CRP、TNF-α表达水平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稳定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AECOPD组高于稳定期组(P<0.05);随着AECOPD组患者的肺功能分级增高,血清hs-CRP、TNF-α表达水平不断增加(P<0.05);AECOPD组、稳定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AECOPD组低于稳定期组(P<0.05);COPD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值均显示为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6、-0.635和-0.306、-0.511,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s-CRP、TNF-α联合肺功能可以帮助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判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指标与肺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2例AECOPD患者(AECOPD组),另选择同期101例缓解期患者为COPD缓解期组,选择10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人员的血清CRP表达水平、肺功能情况,分析血清CRP与AECOPD组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患者的血清CR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PD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且COPD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CRP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呈负性相关(r值分别为-0.387、-0.398,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CRP指标与肺功能(PEF、FEV1、FEV1/FVC)存在相关性,能反映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故血清CRP指标检测能为诊断AECOPD患者的肺功能、评估预后效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21(IL-21)和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COP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航天中心医院诊治的13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7例为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患者,59例为COPD稳定期(稳定期组)患者;选取50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血清IL-21和PGRN水平,检测肺功能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试验(CAT)评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21和PGRN在AECOPD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IL-21、PGRN、CA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组和稳定期组血清IL-21、PGRN水平和CAT评分高于对照组,AECOPD组血清IL-21、PGRN水平和CAT评分高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组和稳定期组FEV1%和FEV1/FVC水平低于对照组,AECOPD组FEV_1%和FEV_1/FVC水平低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21、PGRN水平与FEV1%和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5,-0.669,-0.598和-0.606),与CA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5和0.56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21、PGRN诊断AECOPD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823,临界值为382.71 pg/ml、202.52 ng/ml时,灵敏度分别为70.1%、79.2%,特异度分别为79.7%、76.3%。结论 COPD患者血清IL-21、PGRN水平明显上升,血清IL-21、PGRN水平与肺功能和CAT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诊断AECOPD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诱导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52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COPD分为COPD稳定期组76例、肺功能正常组76例。术中取患者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阳性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血清及肺组织中HIF-1α浓度;术前检测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结果 COPD稳定期组患者肺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81.58%(62/76)]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60.53%(4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组血清HIF-1α、肺组织匀浆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功能正常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正常组血氧分压(PaO_2)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HIF-1α水平与FEV1、FEV1/FVC、PaO_2呈负相关(均P0.05),与PaCO_2呈正相关(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合并COPD患者血清和肺组织中HIF-1α水平明显升高,与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明显相关,可能参与病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107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组) 50例、稳定期COPD(SCOPD组) 57例、另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学指标HMGB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同时检测肺功能指标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组间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学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清学指标和肺功能指标AECOPD组患者明显高于SCOPD组和对照组、SCOP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E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血清学指标HMGB1、CRP、IL-6和IL-18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CRP、IL-6和IL-18水平在AECOPD患者中的显著性增高,可能是导致AECOPD肺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13、TGF-α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2013年3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45例为AECOPD组,治疗后其症状明显缓解处于COPD稳定期设定为COP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IL-13、TGF-α的浓度,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3浓度(40.6±8.7 pg/ml)、TGF-α浓度(52.6±9.4 pg/ml)均较COPD组(22.8±4.6 pg/ml、34.2±8.5 pg/ml)和正常对照组(6.3±1.9 pg/ml、20.6±7.5 pg/ml)的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血清IL-13、TGF-α浓度在COPD组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ECOPD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45.9±8.7%)、FEV1/FVC(44.5±10.7%)均较COPD组(58.6±10.2%、68.3±8.6%)和正常对照组(88.7±8.3%、85.2±10.6%)明显下降(P0.05),COPD组患者FEV1、FEV1/FVC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ECOPD组、COPD组患者血清IL-13、TGF-α浓度与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α和IL-13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两者的血清浓度检测更可作为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变化的参考指标,且两者浓度变化与患者肺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BODE评分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BODE评分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9月~2008年2月医院就诊的4l例稳定期COPD患者FEV1、BODE评分、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AECOPD持续时间、因AECOPD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及住院时痰培养阳性率进行测定,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EV1≥1L组及BODE评分<5分组,AECOPD次数、AECOPD持续时间、因AECOPD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及住院时痰培养阳性率,均好于FEV1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C-反应蛋白(CRP)、IL-6及肺功能(FEV1%、FVC%和FEV1/FVC)的相关性,为CO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15年2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ADPN、CRP、IL-6水平及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DPN、CRP和IL-6水平,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COPD患者血清ADPN、CRP和IL-6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ADPN、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FEV1、FVC和FEV1/FV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ADPN、CRP和IL-6水平呈正相关(r=0.228,r=0.312,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ADPN与FEV1、FVC和FEV1/FVC呈负相关(r=-0.427,r=-0.397,r=-0.521,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ADPN、CRP和IL-6水平高于正常人群,ADPN水平与CRP、IL-6及FEV1%、FVC%和FEV1/FVC存在明显的关系,可能共同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凝血纤溶指标与全身炎症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就诊的AECOPD(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纤溶指标,炎症因子与肺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凝血纤溶指标与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D-dimer、FIB、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AECOPD合并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AECOPD组(P0.05);观察组FEV1、FVC及FEV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AECOPD合并组显著低于单纯AECOPD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dimer、FIB与PCT、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FEV1、FVC及FEV1%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AECOPD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异常,与炎症及肺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IL-6、TNF-α的浓度变化,并分析它们与COPD气流阻塞程度是否相关。方法随机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7例,通过肺功能测定将其分为0级12例、Ⅰ级12例、Ⅱ级13例、Ⅲ级15例、Ⅳ级15例五组,正常对照组15例,均作诱导痰,留取其上清液待测。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IL-6、TNF-α浓度。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各组诱导痰上清液IL-6、TNF-α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Ⅳ级诱导痰上清液IL-6、TNF-α水平高于Ⅰ级和0级,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TNF-α浓度与肺功能气流阻塞指标FEV1%pre、FEV1/FVC%呈负相关。结论 IL-6、TNF-α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慢性炎症过程,并可能在气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重度气流阻塞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高风险患者稳定期治疗的价值,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600例COPD急性发作高风险的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嗜酸性粒细胞(EOS)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均行肺功能检查,两组依据诱导痰中EOS是否大于3%进一步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对照组均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20μg/4.5μg 1喷,吸入,2次/d,噻托溴铵吸入剂18μg,1次/d治疗。EOS组中非EOS增多患者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18 ug,1次/d吸入治疗;EOS增多患者给予治疗方案同对照组。EOS组和对照组均治疗48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值),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患者COPD的急性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次数。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和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FEV1、FEV1%和FEV1/FVC均有所提高,但治疗后两组间FEV1、FEV1%和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EOS组COPD的急性发作平均次数为(3.36±1.55)次,对照组为(3.21±1.47)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痰中EOS计数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及接尘工人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6(IL-16)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110名矽尘接触工人、54例矽肺患者、32名无矽尘接触史的后勤人员诱导痰中IL-6、IL-16含量和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及最大用力呼气流速(PEF),并进行IL-6、IL-16与接尘工龄和以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诱导痰中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矽肺患者和接尘工人组诱导痰中IL-16含量高于对照组 (P<0.05、P<0.01), 接尘组与病例组间IL-1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矽肺患者和接尘工人诱导痰中IL-6 、IL-16水平与接尘工龄无相关性( P>0.05). IL-6与FEV1/FVC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 IL-16与FVC、FEV1、FEV1/FVC、PEF皆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诱导痰中IL-16含量可以反映矽尘所致的肺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9月-2009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85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计数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8、IL-6、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低体重组(BMI<18.5 kg/m~2)COPD患者诱导痰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BMI=18.5~23.9 kg/m~2)和对照组(P均<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FEV_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_aO_2)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P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_aCO_2)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低体重组COPD患者CRP、IL-8、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和对照组(P均<0.05).低体重组COPD患者BMI与诱导痰细胞总数(r=-0.492,P=0.0038)、中性粒细胞数(r=-0.501,P=0.0032)、CRP(r=-0.473,P=0.0083)、IL-8(r=-0.382,P=0.0421)、IL-6(r=-0.422,P=0.0147)及TNF-α(r=-0.416,P=0.0156)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的气道和全身炎症反应与B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为COPD急性加重期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检测并比较血清IL-17浓度及Th17、Treg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前,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17、Th17、Th17/Treg明显高于对照组,Tre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17、Th17、Th17/Treg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Treg明显高于治疗前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COPD急性加重期组FEV1、FVC、FEV1/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COPD急性加重期组FEV1、FVC、FEV1/FVC明显高于治疗前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17、Th17、Th17/Treg比值与FEV1、FVC、FEV1/FVC均呈负相关(均P0.05);Treg细胞与FEV1、FVC、FEV1/FVC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7、Th17/Treg比值与肺功能密切相关,可用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3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舒张试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用药前提高率(简称FEV1提高率)将COPD患者分为COPD Ⅰ组(FEV1提高率为0~7%)和COPD Ⅱ组(FEV1提高率为8%~15%),再以14例中度哮喘患者(哮喘组)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测肺通气功能、诱导痰细胞学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结果 与COPD Ⅰ组比较,COPD Ⅱ组、哮喘组治疗前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E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PD Ⅱ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ECP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COPD Ⅱ组和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稳定期COPD患者部分有效,可能通过抑制气道嗜酸粒细胞聚集、趋化,减少eotaxin和ECP的分泌和释放,而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