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卧式加工中心早期故障试验,找出其早期故障模式,进行早期故障严重度分析。经过指标评判、等级参数评判计算出各故障模式与故障部位的严重度,进而得到对卧式加工中心功能影响较大的故障模式及故障部位。有针对性地提出可靠性改进建议和可靠性保证措施,降低加工中心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频率,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数控系统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某型号数控系统1年半的故障数据,对其进行了故障部位和故障模式分析,并应用FMECA法对故障多发部位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指出了该数控系统及其相关功能部件的可靠性薄弱环节,为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汽车质量保证期故障信息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维修网点的汽车质量保证期内的故障信息,对整车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明确汽车可靠性改进工作的方向,并通过定期对整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进行评估,来评价企业各项可靠性工作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某系列数控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了故障部位、故障模式及故障原因分析,指出此系列数控系统软件的可靠性薄弱环节,为探寻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枪械可靠性验收现状分析,指出了可靠性要求存在的问题,说明了任务剖面,任务可靠性概念。根据寿命试验数据,对故障分布,平均故障间隔进行了分析计算,对MTBF F估计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故障反馈信息分析汽车的可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障反馈信息能全面反映汽车的实际使用状况,主要来源于汽车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网点。利用故障信息完全可以对汽车进行可靠性评价。该方法的关键是故障信息子样的确定,提出了以首保信息为依据确定子样的新方法。并以某一国产轿车的故障反馈信息为实例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得出了整车的故障里程分布规律,计算了相关的可靠性指标,并与该车可靠性行驶试验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在可靠性增长试验中对故障进行分类与分析的目的,以及分类与分析的具体方法。文中特别强调,只有关联故障才能用来解释可靠性增长试验结果或计算产品可靠性特征值。  相似文献   

8.
在对14台数控车床进行长达两年的现场故障信息跟踪收集的基础上,建立了可靠性信息数据库;重点研究了数控车床故障间隔时间的分布模型,并给出了可靠性特征量函数。  相似文献   

9.
加工中心故障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怡  周云飞  贾亚洲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8):1533-1535
根据大量现场故障数据,通过进行故障模式与故障部位分析,探讨了加工中心故障的特点,指出了调整性故障对加工中心可靠性的重要影响。从故障统计和故障机理两个方面,阐明了以往对加工中心故障特点产生歧义的重要原因,即对调整性故障不同的归类分析方法是产生这一歧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某企业所用机器人焊枪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策略,文中收集其现场故障数据,对其故障数据类型及主要故障形式进行研究;利用可靠性统计分析理论,依据故障间隔时间样本,对故障数据进行分布拟合,找到其分布规律,确定数据分布函数形式。应用可靠性理论的FMEA方法,分析机器人焊枪零部件的故障形式,并按照其危害度汇总整理成表。运用三角白化权函数,以危险度和发生频率为评价指标,对故障形式和设备零部件进行定性评价,构建灰色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机器故障数据分布函数,得到设备的MTBF为3 322.88 h。根据灰色综合评价体系,将故障形式和零部件的危险度和发生频率进行等级分类;依据灰色评价体系所得结果,建立了以机器人焊枪的MTBF为维修周期的针对该企业机器人焊枪的预防性维修策略并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1.
对凸集不确定性和随机变量共存的结构混合可靠性模型行研究,以解决部分参量统计信息不足时的结构可靠性评定问题。基于Info-gap理论,建立一种统一的结构非概率可靠性模型,由此导出一种与概率可靠性方法等价的椭球非概率可靠性模型。用一种特定的椭球凸集模型描述随机变量不确定性,与一般性的凸集模型复合,将凸集不确定性和随机变量共存的混合可靠性问题统一为非概率可靠性问题。基于非概率可靠性方法,提出一种一般性的凸集-概率混合可靠性方法。给出的混合可靠性指标同时具有稳健可靠性和概率可靠性意义,可通过含约束的优化问题求解。算例分析显示,当数据分散性较强或较弱时,已有的混合可靠性方法不能有效度量结构可靠性,新方法更具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机械系统的Bayes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讨论了机械系统的Bayes可靠性评估问题,当应力、强度均服从正态分布,且分布参数未知的情况下,首先分析了机械产品单元可靠性评估问题,讨论了给定验前分布情况下的单元可靠性Bayes精确下限,给出了无验前信息时的可靠性Bayes精确下限,鉴于精确限计算的复杂性,给出了应力-强度模型可靠性下限的近似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可靠性的近似分布,然后把机械单元的可靠性信息折合到机械系统上,利用最大熵方法得到了系统可靠的验前分布,若没有做系统的可靠性试验,则根据此验前分布就可以对机械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若做了系统级可靠性试验,则利用Bayes公式求得系统可靠的验后分布,然后利用验后分布进行可靠评估,仿真实例说明机械系统Bayes可靠性评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射电望远镜的可靠性问题广泛存在于射电望远镜设计、制造、正常工作等整个全寿命周期,对其子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与可靠性指标分配是射电望远镜设计阶段的关键步骤。文中从射电望远镜的可靠性评估与可靠性指标分配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从多指标综合模糊评价角度对射电望远镜的子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评估与可靠性指标分配。可靠性评估分配结果表明射电望远镜子系统中可靠性评估最低的是主反射面系统,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分配较高的可靠性指标并针对性地提高其可靠性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任意分布参数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将可靠性设计理论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讨论了具有任意分布参数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设计参数的改变对机械零件的可靠性的影响,为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可靠性设计理论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讨论了机械联接件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设计参数的改变对机械联接件可靠性的影响,为机械联接件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机械可靠性试验技术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对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而言,机械产品可靠性试验理论问题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文中对当前机械可靠性的特点和争议进行介绍,从Bayesian理论、FMECA(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和疲劳可靠性试验等三个方面总结机械可靠性试验技术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及其发展,并阐述可靠性增长试验、加速试验和微机械可靠性试验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最后总结机械可靠性试验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结论指出,只有把宏观上的可靠性统计、试验技术等问题与微观的材料失效机理及其老化过程等问题研究联合起来共同解决,才会更有助于推进机械可靠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将可靠性设计理论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讨论了具有非正态随机参数蜗杆传动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设计参数的改变对蜗杆传动可靠性的影响,为蜗杆传动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区间模型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度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掌握的不确定信息较少时,可运用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对基于区间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非概率可靠性指标、非概率集合可靠度和非概率安全可能度等非概率可靠性度量之间的关系,研究非概率集合可靠度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在结构应力—强度发生干涉时,建议采用非概率集合可靠度进行可靠性分析,并给出几种常见的应力—强度组合时非概率集合可靠度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9.
张宏斌  贾志新 《机械》2009,36(3):1-3
针对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靠性数据较少、传统可靠性预计方法无法进行可靠性预计或预计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进行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靠性预计的方法。将可靠度与对应的时间序列相结合,采用时间序列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应用神经网络向外推测,从而得出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靠度的预计结果。通过实例证明,应用该方法对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靠度预计结果的最大误差为0.0082,远远高于其它方法的预计精度。  相似文献   

20.
人机协同制造系统可靠性对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在建立人机协同制造系统可靠性模型基础上,提出人机协同制造系统可靠性试验与评估方法.利用某人机协同制造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中积累的可靠性试验数据,估算出系统目前的可靠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