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红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74-1375
目的:了解酒泉市肃州区0~6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探讨缺乏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1 056例学龄前儿童做钙、锌、铜、铁、镁5种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除婴儿组锌元素、铁元素均值低于正常值外,其他各年龄组都处于正常值范围。微量元素缺乏检出率最高的是锌,其次是铁和钙,铜和镁缺乏率较低。结论:肃州区0~6岁儿童不同程度的存在锌、铁、钙、铜、镁微量元素的缺乏,建议加强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辅食添加,并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将微量元素检测纳入学龄前儿童保健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
1163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辽阳市2007年0~7岁儿童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方法:应用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保门诊的1163名0~7岁儿童血中铜、锌、钙、镁、铁元素测定。结果:1163名0~7岁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情况为:低血锌者540例,缺乏率为46.43%;低血铁者239例,缺乏率为20.55%;低血铜者138例,缺乏率为11.87%;低血钙者75例,缺乏率为6.45%;低血镁者1例,缺乏率为0.09%。微量元素超标情况为:血铜和铁无超标者;高血镁者1例,超标率为0.09%;高血锌者9例,超标率为0.77%;高血钙者55例,超标率为4.73%。结论:目前社会上重视补钙的意识强于铜、锌、铁元素的补充,使血钙的缺乏明显低于血铜、锌、铁元素的缺乏,而高血钙的发生率居首位。因此要加大儿童科学喂养的宣传力度,做好平衡膳食、科学进补的指导,维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正常与均衡,以保证儿童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张立梅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1-1592
目的了解散居儿童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含量及缺乏情况,为散居儿童合理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儿保门诊入园体检儿童及定期体检儿童1438例作为调查样本,采末梢血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7岁以下不同性别儿童末梢血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3岁以下儿童铁、锌两种元素含量随年龄而增高,而钙含量随年龄而降低,铁、锌缺乏在0~1岁最高分别为18.10%和57.14%,钙缺乏在3~4岁最高为18.44%。结论年龄不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不同。建议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保健医生适时给予合理营养指导,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促进儿童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1 339例儿童指血5种微(宏)量元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各年龄段锌、铁、铜、钙、镁缺乏症的现状.方法 随机选取1 339例在庆安职工医院儿保门诊健康查体的14岁以下健康儿童,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末梢手指血中的锌、铁、铜、钙、镁等5种微(宏)量元素含量,分析并比较各年龄组儿童各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锌、铁、钙检测结果在各个年龄组普遍较低,5种微(宏)量元素的均值各组间进行比较,7~14岁组儿童指血锌(F=8.67~11.5, P<0.001)、铁(F=10.34~11.77, P<0.001)含量高于其它各组儿童.铜、镁缺乏不明显.结论 锌、铁、钙缺乏在儿童中仍较为多见,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0~5岁婴幼儿体内锌铁钙镁铜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用五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法,对1 506例婴幼儿进行末梢血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0~5岁各年龄组,缺铁占首位,平均36.6%;缺锌平均占32.4%;缺钙平均为27.3%。在不同年龄组各元素组合缺乏率中,铁+锌缺乏率最高占21.5%,其次为锌+钙占16.7。各年龄组的元素含量均值也明显偏低,接近正常评价标准的下限水平。镁和铜元素的含量与正常评价标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对儿童微量元素应及时检测,制定调节措施,做到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发挥儿保医务人员的指导作用,确保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广东河源地区儿童体内钙、铁、镁、锌、铜、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2554例儿童进行钙、铁、镁、锌、铜、铅6种微量元素检测,并按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6~7岁、7~8岁八个年龄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广东河源地区儿童钙、铁、镁、锌、铜5种微量元素缺乏率分别为0.16%、37.35%、42.66%、26.76%、0.33%,其中血铅的中毒率为1.60%。除镁外,钙、铁、锌、铜缺乏率和铅中毒率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铁、镁、锌、铜5种元素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铅的含量在5~6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2.60%。结论:河源地区儿童镁缺乏最为严重,其次为铁和锌,铅中毒较少。提示各级政府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应加强儿童保健,加大儿童微量元素监测力度,做到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汉中市0~7岁儿童血液5种微量元素铜、铁、钙、镁、锌的分布情况、性别差异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为加强儿童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3月~2009年2月汉中市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4173例为检测对象。抽取末梢血用电位溶法出进行测定。结果: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主要为钙、锌、铁,分别占24.32%、35.9%、50.8%;镁和铜较少,各年龄组间钙、锌、铁、镁、铜差别显著性(P0.05),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血液中的钙、锌、铁、镁、铜含量与年龄有关,钙和铁呈明显上升趋势,与性别无关。儿童时期生长发育较快,易导致铁、锌、钙缺乏,尤其是缺锌,容易被忽视。应加大健康教育及宣传力度,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强调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8.
李毅  李启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39-1640
目的:了解北京市体检儿童微量元素水平,探讨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0~12岁儿童1 064例,按年龄分成5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的含量。结果:不同性别儿童血铜、钙、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血铜、钙、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水平1~12月儿童最低,6~11岁儿童最高;铁水平1~12月儿童最低,>11岁儿童最高。锌缺乏率在1~12月年龄组最高,>11岁年龄组最低,锌缺乏率由高至低排列为:1~12月、>1~3岁、>3~6岁、>6~11岁、>11岁;铁缺乏率由高至低排列为:1~12月、>1~3岁、>3~6岁。儿童铜、钙、镁缺乏率较低,在1~12月组锌、铁缺乏率均最高。结论:北京市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锌、铁为主,锌、铁缺乏率均以1~12月组居首位。各年龄段儿童应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并给予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0~12岁少儿血中钙、铁、锌、镁、铜、铅和镉水平,为预防疾病,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灞桥区0~12岁少儿手指血样4 210例,进行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分为4个年龄组,分别为0~1岁,1~3岁,3~7岁,7~12岁,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0~12岁儿童钙、铁和锌元素的总体缺乏率分别为24.94%,19.19%和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镁和铜元素的缺乏率在不同年龄段中无统计学差异;未见铅镉水平超标;男童和女童在钙、铁、锌元素的缺乏率上存在差异,镁和铜元素在男女童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灞桥区儿童钙、铁缺乏较为明显,锌其次,铜和镁元素基本不缺乏。应提高家长和民众对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认识,同时发现微量元素的缺乏,应该尽早纠正,科学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商丘地区学龄前儿童体内铁、锌、钙、铜、镁5种元素水平,为儿童合理补充元素和临床治疗儿童元素缺乏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商丘地区2 703名学龄前儿童末梢血铁、锌、钙、铜、镁水平。按0~1岁、1~2岁、2~3岁、3~4岁、4~7岁将儿童分为5个年龄组。结果铁、锌、钙、铜、镁缺乏发生率分别为38.40%(1 038名)、34.67%(937名)、19.68%(532名)、1.07%(29名)、0.00%(0名),铁与锌同时缺乏发生率为24.08%(651名)。元素缺乏情况在5个年龄组儿童中较常见,不同年龄组儿童锌、钙、铜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铁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铁、锌、钙、铜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商丘地区儿童铁、锌、钙、铜、镁5种元素缺乏较普遍,缺乏铁、锌、钙3种元素的儿童较多。应加强儿童保健,加大宣传、监测及防治力度,做到合理膳食、合理补充及膳食结构科学合理,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吴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79-1181
目的:了解台州市城乡0~3岁儿童血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水平,并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博晖原子吸收光谱仪,用原子吸收法测定1 122例0~3岁儿童的全血铅、锌、铁、钙、铜、镁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血镁、铜、铁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锌、血铅含量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含量随年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儿童的锌、铁、钙、铜值均低于非铅中毒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认识血铅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缺乏,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铅中毒,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体内铜、铁、锌、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的防治措施。方法在社区体检的312例儿童,分成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三个年龄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铜、铁、锌、钙、镁等元素含量。结果 312例0-6岁儿童中,除微量元素铜镁含量正常外,在部分儿童中锌、铁、钙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锌的缺乏比例在婴幼儿期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铁的缺乏比例婴儿期明显高于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钙的缺乏比例在三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快速阶段,易缺乏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建议家长应注意儿童饮食搭配,合理膳食,对缺乏的微量元素能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3.
王冰  简友平  高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5):559-561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某幼儿园儿童指血的微量元素含量,探讨其缺乏的可能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230例儿童微量元素铜、锌、铁、镁含量及元素钙含量。结果儿童血锌缺乏位于5种元素之首,其次为钙、铁、铜、镁,缺乏率分别为18.7%、7.4%,6.5%、4.3%和3.2%。结论该幼儿园儿童存在铜、锌、铁、钙、镁等元素缺乏,应注意均衡饮食,特别是加强锌、钙、铁的补充及促进其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婴幼儿及学龄儿童体内铁、锌、钙等元素的含量,探寻微量元素失衡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在儿童保健门诊随机抽取523例儿童,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期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铁、锌、钙、镁、铜、铅含量。结果:523例儿童中,缺锌69%(361/523),缺铁43.4%(227/523),铜、镁、铅无明显失衡。少数民族儿童铅和锌的含量高于汉族儿童,钙和铁的含量低于汉族儿童。男童钙含量低于女童,铅含量高于女童。不同年龄组儿童全血铁、锌、钙、镁、铜、铅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儿童铅含量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结论:婴幼儿期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锌、铁等元素,应均衡饮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绵阳市0岁~12岁儿童发锌、铁、铜、钙和镁含量,为评价儿童个体营养状况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发样经酸解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五种元素含量。结果:243名儿童头发中锌、铁、铜、钙和镁含量均值分别为90.5μg/g,29.1μg/g,11.6μg/g,356μg/g和33.6μg/g。不同年龄组发中锌和镁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发铁、铜和钙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儿童发锌、铁、铜、钙和镁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儿童头发中铁含量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绵阳市0岁~12岁儿童锌、铁和铜营养水平较好,发钙和镁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应加强钙和镁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黄梅  韩煊  林志敏  贺喆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83-2785
目的:了解宝安区0~3岁婴幼儿有益微量元素缺乏发生情况和有害铅元素分布水平。方法:对2010年8~11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868例0~3岁的婴幼儿全血锌、铜、钙、铁、镁、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锌缺乏27.19%、钙缺乏11.87%、铁缺乏10.37%、铅中毒5.29%,各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铁、锌缺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平均值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以锌、铁为主,血铅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提示婴幼儿要定期健康体检和检测微量元素,及时调整膳食,适时补充锌、铁,针对性排铅是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体内含有铜、锌、钙、铁、镁这5种微量元素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作出相应措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0-6岁的500名儿童取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这500名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测量。结果:不同年龄段,除铜(P>0.05)外,锌、铁、钙、镁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体内镁、锌、铁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钙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地区儿童普遍存在锌、铁、钙3种元素的缺乏,年龄越小,越易发生锌、铁、钙的缺乏,提示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增加锌、铁、钙的摄入并加强其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血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水平,为防治儿童矿物质元素缺乏提供资料. 方法 采取指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BH-5100五通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来本院健康体检婴幼儿检测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2013年1-6月共检测9 962例.分析5种元素含量水平与缺乏情况. 结果 婴幼儿指血各种元素均数在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锌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铁、锌、钙缺乏率分别为23.9%、20.3%、18.4%,且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分性别统计,除女性婴幼儿铁缺乏率下降趋势不明显外,其余指标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铜、镁缺乏率均为0.04%. 结论 婴幼儿时期指血锌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婴幼儿时期最容易发生缺乏的矿物质元素是铁、锌、钙,应定期检测,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厦门市部分12岁以下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各年龄组铜、锌、钙、镁、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E AA 80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1550例12岁以下儿童全血中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本市12岁以下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显示,以缺铁最为严重,占8.64%,其次,缺锌为7.93%;3岁以下缺钙者较少。结论:儿童为生长发育较快时期,易缺乏铁、锌、钙等元素。对婴幼儿要倡导营养、全面、合理的饮食,要根据情况对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要有侧重地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千阳县0~10岁儿童头发中铜、镁、铁、锌、钙5种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及分布情况、性别差异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为加强儿童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3月~2012年3月千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354例0~10岁儿童为检测对象.剪取枕部发际离头皮1~3 cm的头发,每人不少于5 g,用电位溶出法进行测定.结果:千阳县0~10岁儿童头发中铜、镁、铁、锌、钙含量((x)±s)分别为:16.32±15.85 μg/g、133.94±70.03 μg/g、32.52±24.18 μg/g、67.08±49.11 μg/g、891.95±552.78 μg/g.锌、钙、铁缺乏率分别为33.90%、13.56%、5.65%.性别间,铜无明显差别,镁无明显差别,铁无明显差别,锌无明显差异,钙有显著性差异.铜与镁负相关,铜与锌相关,镁与钙负相关,铁与钙相关,铜与铁无相关,铜与钙无相关,镁与铁无相关,镁与锌无相关,铁与锌无相关,钙与锌无相关.以上元素两两做t检验,P值均>0.5.结论:儿童头发中的铜、镁、铁、锌、含量与与性别无关,钙含量与性别有关,铜与锌相关,铁与钙相关.儿童时期生长发育较快,易导致锌、钙、铁缺乏,尤其是缺锌比较明显,应普及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家长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