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状况,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对策。方法:对2017年在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300名社区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中医"治未病"知晓程度、是否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为何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等。结果:听说且了解中医"治未病"的166人,听说过但不了解的45人,未听说过的79人。获取途径:广播或电视、网络138人,社区宣传93人,中医院69人。适合开展中医"治未病"的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6人,中医院82人,其他42人。影响中医"治未病"开展的因素:技术水平120人,服务内容100人,其他80人。201人认为应纳入医保,285人认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愿意尝试中医"治未病"者223人,占74.33%,且不同文化程度和月收入及户口性质、医保形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不足,因此政府和医院尤其是社区卫生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扩大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政府可适时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医保。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在社区居民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内11个地级市的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3 3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知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状况。结果: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3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06%。37.2%的社区居民听说过,1.3%(68/461)听说过并很熟悉,61.5%没听说过。68.4%社区居民认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有意义,不同年龄、文化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医保种类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识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6%,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医保种类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主要是养生保健(54.3%)、愈后保养(45.9%)、危险因素干预(48.6%)、健康评估(16.7%)、调畅情志(21.8%)。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更好的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治未病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思想的社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创新"治未病"社区服务模式,开展人民满意的"治未病"服务;加大对治未病服务的支持力度,开展社区居民需求度高的未病服务项目,从而使"治未病"服务在社区居民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是中医传统思想文化理念之一,其汇集中医保健、预防、医疗、养生和康复思想为一体,提出疾病应当以预防为中心,要求医疗机构将"治未病"理念与健康服务相结合,构建覆盖患者全周期、结构科学、内容丰富的"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以保障患者就诊服务质量。文章主要通过中医"治未病"理论简述、中医"治未病"理论下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和中医"治未病"理论下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对当前中医"治未病"理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现状进行探讨,并为其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医在"治未病"方面有着先天优势,能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中医"治未病"在疾病的预防保健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对中医"治未病"的投入仍十分不足,许多"治未病"的中医干预措施和药物未能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和商业医疗保险等费用补偿范围,收费标准偏低,收费项目少,影响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推进。本文阐述了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意义、理论和基本内容,分析了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建立主动型"治未病"服务的费用补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待能对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和丰富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和思维理念颇为吻合.文章通过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科学内涵分析,探讨中医"治未病"在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中的运行现状、优势效能和问题研究,为中...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医"治未病"理念包含"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的内容。经实践证明,"治未病"思想具有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精神,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及中医药自身发展需要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中,十分注重部门协定和政策研究。本文从服务机构准入政策、专业服务人员准入政策、考评机制和校验制度、修订现行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医保政策和服务补偿政策、价格政策、积极的科技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政策等方面,探讨对支撑广东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将中医"治未病"传统理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中进行应用,探讨如何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中医服务覆盖面,提高中医服务可及性。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5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中医服务开展情况,探讨其存在问题,进一步探索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方法: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愈后调护4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支气管哮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应运用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1社区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2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认知,包括健康自评和健康管理2个方面;3社区居民对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态度。结果发放问卷36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88.8%。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百分比为86.2%,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保险、家庭收入、健康自评和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比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管理、健康自评和家庭收入是影响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在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首先要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并走廉价亲民路线。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中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体系。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构成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容。而作为中医防治疾病基本原则的"治未病"理论,其上述三方面内容贯穿于预防、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随着我国康复医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据中医学中"治未病"的理论与康复医学的预防体系及目标的高度统一性,初步探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在康复医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8)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学科体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相适应,当前治未病健康工程迅速在全国各地实施铺开。作为派驻紫金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学科带头人,肩负搭建起全国县级特色治未病中心责任,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中心的学科建设思路与发展主要从"规范化创建治未病中心""软实力因地制宜多探索""文化氛围塑造凸显特色""建治未病保健服务体系""科普惠民培育中医土壤"等方面进行发挥。以期打造出全国县级特色治未病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特色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同时,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创造有利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本文根据"治未病"体系源流、内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既病则防变,未病则防患于未然,探讨脂肪肝疾病未生、疾病未成、疾病未传和疾病未复四个阶段的防治思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灵活应用,与中医传统疗法紧密结合,对脂肪肝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认为该理论对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疾病的防护方面有重要意义。中医"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大方面,内容和方法涉及饮食、起居、劳作、心理、体育锻炼,顺应自然和避邪护身诸多  相似文献   

15.
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的开展,是整个社区医疗服务的重中之重,而这样的工作重点正好与我国历史悠久的"治未病"理论相似。"治未病"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精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合康复"都是中医理论"治未病"中的深刻内涵。文章就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朱鹏 《辽宁中医杂志》2011,(8):1526-1527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5%,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通过已研究的成果,从NSCLC的病因、证候等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NSCLC的应用,旨在说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最新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的特色与精髓,然而在临床研究方面,中医"治未病"研究尚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具有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的"未病"是建立理想的"未病"模型的要点,运用中医特色理论是指导"治未病"临床研究的核心,本文试从临床研究角度探析中医"治未病"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3月17日讯:3月12日,吉林省2021年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要点部署8个方面44项重点工作中,强调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供给质量。要点要求,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任务落实。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依托省级中医治未病质控中心开展培训和指导,提高全省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推进医改中医药工作。协调医保部门制定更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医保政策,加强中医区域医联体、中医专科医联体(专科联盟)、中医慢病管理医联体、中医医养结合医联体、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等多层次多类型中医医联体建设。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和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策略,其"防治并重"的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近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介绍了东莞市中医院在建设“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中,坚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践中医“治未病”一站式服务理念的模式.具体表现为服务区域定位明确,形成“治未病”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设备、设施配置能满足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医养生指导功能的治未病软件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中医辩识仪器,做到四诊的统一化客观化系统化,修订治未病科基本服务和技术操作规范,重视健康宣教,传媒推广“治未病”健康理念,完善服务流程,实行了数字化管理.为中医治未病模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