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Caroli病的CT诊断(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aroli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Caroli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Caroli病Ⅰ型 1例 ,CT表现为肝右叶近肝门区肝内胆管呈囊状扩张 ,伴肝内胆管多发结石 ,无肝硬化、脾肿大和门脉高压。Caroli病Ⅱ型 6例 ,CT均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后无强化 ,可以清晰显示扩张的肝内胆管 ,呈囊状或柱状扩张 ,并沿胆管走行分布 ;均合并有肝硬化、脾肿大及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 ,合并胆管结石 5例、肝脓肿 1例、腹水 1例。结论 CT对Caroli病的诊断及明确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晓  卞颖飞 《临床医学》2005,25(3):10-11
目的 探讨Caroli病的CT、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6 例 Caroli病的 CT、MR资料。6例中2例行CT及MR检查,2例行MR检查,2 例行 CT检查,其中 2 例加做 MRCP。结果 4 例Ⅱ型的见肝内弥漫性小囊性灶,近肝门胆管不扩张。Ⅰ型2例,1例表现为近肝门胆管扩张,1 例为肝内胆管扩张伴胆总管扩张。CT、MR表现为肝内多发性囊性灶与胆管相连,4例见“蝌蚪征”。1例见“中心点征”。2例MRCP见肝内胆管树远端小圆形囊状扩张。结论 CT、MR对Caroli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MRCP较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分型,讨论Caroli病Ⅱ型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复习文献关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分型,报告2例Caroli病Ⅱ型,分析临床及CT表现。结果 2例均表现反复右上腹不适或疼痛,伴间断性发热,其中1例有黄疸,1例于右肋下触及包块;CT表现肝内胆管多发性囊状扩张,肝硬化、脾大及肝周积液,肝外胆管无扩张。结论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在我国并不常见,Caroli病Ⅱ型更为少见,如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发生误、漏诊。  相似文献   

4.
屈花珍 《全科护理》2014,(22):2110-2111
正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s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胆道疾病,1958年由法国学者JaegueCaroli首先详细描述、报道了1例肝内末梢胆管的多发囊性扩张病例,故一般多称为Carolis病[1]。典型症状可表现为腹痛、黄疸及腹部肿块。根据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与否,可将其分为两类:Ⅰ型为单纯性肝内胆管扩张合并胆管炎或胆道结石,但无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Ⅱ型为合并小胆管增生纤维化,表现为肝硬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例老年Caroli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分析老年Caroli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诊断价值。方法患者男,78岁,因反复右上腹不适、腹胀1年余,加重伴尿黄、发热1周入院。经行MRCP检查示肝脏肿大,肝内小胆管弥漫性囊状扩张并与胆管相通,肾实质可见多个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楚。诊断:Caroli综合征并双肾多发性囊肿。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Caroli综合征不同发病年龄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 MRCP特征性影像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并与胆管相互交通,合并多囊肾改变。结合7篇国内外Caroli综合征的文献,共10例患者,以门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为主要表现的5例,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以门脉高压和胆管炎为主要表现的2例,合并癌变的2例,以中年为主;老年患者1例,有黄疸、胆管炎,肝、肾生化指标异常表现,但症状较年轻患者轻,严重并发症少;MRCP可很好地显示胆管与囊肿的关系,判断侵及范围及明确肝实质、血管及胆管的改变。结论老年Caroli综合征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但症状较年轻患者轻,严重并发症少,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MRCP提示对本病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Caroli病的影像诊断(附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roli病(CD)是一种少见的肝内胆管囊状扩张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确诊病例逐渐增多,本文对我院2002年11月-2006年6月确诊的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aroli病CT、MRI及MRCP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MRI及MRCP在先天性胆管囊肿及合并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PCP)对先天性胆管囊肿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的MRI及MRCP影像表现。结果29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0例Ib型,7例Ic型表现为仅限于胆总管局限性扩张,MRCP示扩张胆总管与胆管树相通。10例IV型,2例V型表现为肝外和/或肝内及仅限于肝内多发胆管扩张,MRCP示胆管树呈多发大小不等囊柱状。合并结石7例,Ib型4例,IV型3例,表现为胆管内单发和/或多发边界清楚无强化灶。合并肿瘤3例,IV型及V型合并胆管癌各1例,表现为扩张胆管壁内强化结节;1例Ib型合并胆囊癌伴肝内多发转移。1例V型合并闭锁表现为扩张胆总管远端中断。1例VI型合并胰腺炎。MRI及MRCP能准确地做出胆管囊肿的诊断并能进行准确的分型,定位,定位准确率达100%,并能清楚显示胆管囊肿的合并症。结论MRI及MRCP检查在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及显示其合并症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Caroli's病又称交通性海绵状肝内胆管扩张或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该病1958年法国医生Caroli和Couinaud首先描述其临床特点故称为Caroli′s病.我院近年来经US、CT、E RCP、MRCP检查证实5例,其中手术证实2例,对其CT和MRCP征象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及CA199鉴别诊断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BTIPMN)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01月-2019年6月本院经病理诊断的16例BT-IPMN及23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计算患者增强CT显像、肿瘤标志物检测、PLR检测等三种诊断方法单独及联合运用对鉴别诊断BT-IPMN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以及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BT-IPMN患者的年龄大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患者(P=0.015),病程也较长(P=0.002),两种疾病的最常见症状均为腹痛,增强CT检查发现弥漫扩张的肝内胆管中伴随附壁结节或肿块是BT-IPMN的特征性表现。BT-IPMN患者的PLR及CA199水平均高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患者(P=0.026及P0.001)。增强CT,PLR及CA199鉴别诊断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673,0.690和0.617;联合上述三种检查及检测的AUC为0.764。结论在BT-IPMN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鉴别诊断中,联合应用增强CT、CA199及PLR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7例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螺旋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27例胆管细胞型肝癌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13例为囊性,14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13例,病灶远侧肝萎缩11例。增强扫描13例囊性病变中有9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3例连续环形强化,门静脉期12例均无变化,1例无增强表现。14例实质性病变在增强1m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胆管细胞型肝癌具有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1.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scan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cavernous ectasia of the biliary tract (Caroli disease) have been described. Our patient had the isolated form of Caroli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saccular dilatation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and no evidence of portal hypertension. CT scan of the liver showed tiny dots with strong contrast enhancement within dilated intraheptic bile ducts (the central dot sign). This finding when correlated with sonogram indicated portal radicles surrounded by dilated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联合多模式重建图像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可切除性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80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TNM分期Bismuth-corlette分型和可切除性判断,并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在HCCA诊断、分型、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中的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联合多模式重建图像对HCCA的检出准确率为100%;所有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大部分患者以肿瘤近侧端胆管扩张为主,1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叶萎缩,38例患者伴有肝门部淋巴结肿大,16例患者伴有肝转移,CT扫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HCCA临床Bismuth-Corlett分型、TNM分期及手术可切除性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联合多模式重建图像在HCCA诊断、分型及临床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更直观、准确地评估HCCA的可切除性,在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东昌府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中,属于鳞癌患者2例,属于腺癌患者84例(属于高中分化患者4例、高分化腺癌患者38例、...  相似文献   

14.
王书艳 《临床荟萃》2014,29(11):1254-125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及术前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采用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并疑似为腹主动脉瘤的53例患者进行高浓度碘对比剂血管造影检查,观察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的准确性。观察患者的病变累及部位、类型、大小及范围,并根据腔内隔绝术的要求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测量和分型。结果全部患者中近肾型、肾下型、肾上型分别占11.3%(6/53)、83.0%(44/53)、5.7%(3/53);64排螺旋 CT 检查结果准确率达96.2%,与“金标准”相比,具有相关性(r =0.9983,P <0.05);依据三型五分法,Ⅰ型4例(7.6%,4/53)、ⅡA 型7例(13.2%,7/53)、ⅡB 型5例(9.4%,5/53)、ⅡC 型26例(49.1%,26/53)、Ⅲ型9例(17.0%,9/53)。结论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精确性高的特点,是 AAA 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魏玲  赵海剑  薛雷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2):1974-1976
目的探讨64排CT低张充气仿真内窥镜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8例,术前均经结肠镜活检证实,行64排CT低张充气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检查,采用TNM分期法,将CT分期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38例病例全部检出T分期,敏感度为100%,阳性诊断准确度为92.1%(35/38),手术病理证实本组伴淋巴结转移有26例,N分期阳性敏感度为80.8%(21/26),N分期阳性诊断准确度73.1%(19/26)。手术病理和CT的T分期和N分期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592,2.073,P0.05),一致性较好。本组38例病例中CT检出发现5例肝脏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对评估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术前检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结合3D血管重建技术在儿童肝移植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肝移植术后的131例儿童患者,其中先天性胆道闭锁83例、胆道闭塞33例、先天性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10例、肝衰竭5例。全部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肝脏平扫、四期增强及CTA+CTV扫描,采用MPR、VR、CPR及MIP对肝脏及血管进行重建。由2位副主任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诊断,内容包括移植后肝实质及毗邻器官,术后血管吻合口、肝胆管血管的通畅情况和走向、胆道情况及腹腔积液等。结果:发现肝脏灌注不良50例,肝脏、脾脏增大54例,肝内胆管扩张43例,腹腔积水32例,术后血管吻合口狭窄30例。结论:64排螺旋CT结合3D血管重建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有效地反映出儿童肝移植术后的肝实质、血管及胆道情况,为临床早日发现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对术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Caroli病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oli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肝内胆管非梗阻性扩张性疾病,同时伴有婴儿型多囊肾和先天性肝纤维化,常在儿童期发现,我们应用超声诊断8例,声像图上表现为肝脏增大,实质内散在多发的不规则无回声区且与胆管相通;肾脏增大,回声明显增强,皮髓之间界线不清,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可提示诊断。从而不再依靠经皮肝穿刺活检、逆行胆道造影等侵害性技术,同时能及时发现肝脓肿、肾结石等合并症,观察病变的发展,超声检查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在胆总管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2例胆总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患者接受256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后对图像进行CPR。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增强检查与联合CPR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梗阻占74.42%(128/172),恶性梗阻占25.58%(44/172);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总管不同部位狭窄、中断及不同程度肝内外胆管扩张。CT平扫+增强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3.02%(160/172),低于联合CPR的95.93%(165/1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CT平扫+增强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7.21%(150/172),低于联合CPR的95.35%(164/172)(P=0.007)。结论 256层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联合CPR可提高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张水灌肠64层螺旋CT在早、中期直肠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早、中期直肠癌患者的CT表现,其中男23例,女18例,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T诊断及分期与病理对照的符合率,评价低张水灌肠螺旋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低张水灌肠64层螺旋CT扫描对41例早、中期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2.68%。诊断直肠癌侵犯浆膜外脂肪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66.67%、76.47%、23.53%、33.33%。CT分期和病理分期为DukesA及B期的符合率分别为78.57%、66.67%,总符合率为71.05%。结论低张水灌肠64层螺旋CT检查对于早、中期直肠癌的诊断和浆膜外脂肪侵犯的检出有重要价值,是早、中期直肠癌检查中的一种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