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并予以吡格列酮治疗,经治疗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肾小球HIF-1α和VEGF表达降低(均P<0.01).提示吡格列酮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肾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VEGF缺氧反应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单纯缺氧与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凋亡在心肌细胞缺氧 /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 ,分两组 ,均置于 95 0 ml/ L N2 ,5 0 ml/ L CO2 孵箱中培养16 ,32 ,4 8h,其中一组缺氧后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 6 h,分别造成缺氧和缺氧 /复氧损伤的细胞模型 ,TUNEL 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 ,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心肌细胞经历缺氧和缺氧 /复氧损伤后 ,TU NEL 染色可见凋亡阳性细胞 ;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 ,心肌细胞缺氧培养 16 ,32 ,4 8h后 ,其凋亡率分别为 :(2 .9± 0 .5 ) % ,(6 .2± 0 .8) %和 (2 6 .6± 3.0 ) % ;心肌细胞在缺氧 16 ,32和 4 8h后复氧 6 h,其凋亡率分别为 :(5 .5± 0 .7) % ,(11.0± 1.1) %和 (14 .2± 1.6 ) %。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缺氧 /复氧较单纯缺氧可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过程中不同时期给予内皮素-1(ET-1)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损伤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计算凋亡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ET-1预处理组(EP)细胞生存率较缺氧复氧组(HR)提高,凋亡率下降,LDH活性下降;ET-1缺氧即刻处理组(EH)细胞生存率较HR组降低,凋亡率升高,LDH释放量增加;ET-1复氧处理组(ER)的细胞生存率、凋亡率及LDH活性与HR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T-1预处理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ET-1缺氧时有促进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干预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缺氧诱导因子-1( HIF-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对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DN组(20只)和吡格列酮组(P组,20只),以正常大鼠(C组,20只)作对照.干预8w后,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血糖、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肾脏HIF-1、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 (1)DN组大鼠尿蛋白、肾脏HIF-1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正常大鼠明显升高,PPARγ表达下调;而P组大鼠上述指标呈现相反的改变,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HIF-1蛋白、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2)DN组大鼠血糖、血脂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吡格列酮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PPAR途径下调DN大鼠肾脏HIF-1表达,从而发挥其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9只)、高脂饮食组(17只),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吡格列酮组(9只),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Bcl-2、Bax的表达,TUNEL染色法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1)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血脂明显升高;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0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Bax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03),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00);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0),Bcl-2蛋白表达(P=0.001)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00),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633±7.0584比6.0475±2.2370,P=0.000)。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凋亡蛋白表达,减少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减轻内皮素-1(ET-1)引起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DMEM组(对照组)、ET-1组、ET-1+PIO(1×10-9 mol/L) 组、ET-1+PIO(1×10-8 mol/L)组及ET-1+PIO(1×10-7 mol/L)组。将大鼠心肌细胞培养24 h后,吸取培养液,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心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药物干预24 h,培养液中LDH的活性ET-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ET-1+PIO组LDH的活性低于ET-1组,其中1×10-8mol/L和1×10-7mol/L PIO+ET-1组较ET-1组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P<0.01)。SOD的活性:ET-1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1+PIO组高于ET-1组,其中1×10-8 mol/L和1×10-7 mol/L PIO+ET-1组较ET-1组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P<0.01)。MDA的含量:ET-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T-1+PIO组低于ET-1组,其中1×10-8 mol/L和1×10-7 mol/L PIO+ET-1组较ET-1组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P<0.01)。结论: PIO可保护ET-1引起损伤的心肌细胞,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一为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组,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 = 5)、模型组(即溶剂对照组,n = 6)和吡格列酮组(3mg/kg,n = 7),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另一为缺血30 min再灌注2h组,然后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 = 5)、模型组(n = 6)及吡格列酮0.3mg/kg组(n = 6)、1mg/kg组(n = 7)和3mg/kg组(n = 6),各用药组于缺血前30 min静脉注射给药。然后,取心脏标本,石蜡包埋后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Caspase-3、PPARy蛋白质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PARymRNA表达。TUNEL法和DNA凝胶电泳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梗死面积与缺血区面积之比减少28%(P 〈 0.01),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之比减少32%(P 〈 0.01);(2)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示:吡格列酮0.3、1、3mg/kg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Bax、Caspase-3,增加Bcl-2、PPARy蛋白质以及PPARymRNA表达;(3)TUNEL法检测吡格列酮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指数,3组作用均显著(P 〈 0.05),但DNA凝胶电泳模型组、吡格列酮0.3、1mg/kg可见到DNA梯带,假手术组和吡格列酮3mg/kg则无DNA梯带。结论吡格列酮预处理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梗死面积起到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肺部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48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高、低剂量吡格列酮治疗组.8 w后检测存活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右肺组织,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核因子(NF)-κB活性表达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肺组织TNF-α的水平和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给予吡格列酮处理8 w后,肺组织TNF-α的水平和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肺部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过度活化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吡格列酮干预组,比较3组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大鼠的血脂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内膜和肌层增厚。吡格列酮能降低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脂饮食能刺激大鼠主动脉NF-κB的表达,吡格列酮能显著减轻这种作用。结论吡格列酮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大鼠NF-κB的表达,从而可能会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吡格列酮对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α细胞的分泌功能和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吡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吡格列酮组(HP).喂养20周后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胰岛表面灌注检测高糖状态胰高血糖素的动态分泌变化;同时各组大鼠随机人组8只给予大剂量链脲佐菌素去β细胞处理,得到去β细胞正常组(NC-B)、高脂组(HF-B),高脂+吡格列酮干预组(HP-B).实时定量PCR方法比较3组去β细胞大鼠α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的mRNA表达.结果 (1)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NC组,血FINS、胰高血糖素、FFA均显著高于NC组(P<0.05或P<0.01);而HP组以上各项指标较HF组均明显改善.(2)胰岛表面灌注HF组基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高于NC组(P<0.01),16.7 mmol/L葡萄糖灌注后NC组胰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明显下降,HF组胰岛的胰高血糖素分泌灌注后未受高糖抑制,HP组逆转了这种变化.(3)与NC-B组相比,HF-B组α细胞胰高血糖素mRNA的表达增高34.2%,IRS-2及P13K mRNA分别降低28.5%、21.3%(均P<0.01),而IRS-1仅降低7-1%(P>0.05).HP-B组较HF-B组胰高血糖素、IRS-2及P13K mRNA分别增加40.6%、57.2%、60.6%.结论 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亢进并存在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表达降低,二者均与血FFA水平升高有关,而吡格列酮能逆转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刺囊酸预处理对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 89 kDa)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缺氧预处理组及低、中、高剂量刺囊酸组(0.5 μmol/L、5μmol/L和50 μmol/L),分别予以缺氧3h后再复氧2h,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 Blot杂交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及PARP(89 kDa)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损伤组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ax蛋白及PARP(89 kD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缺氧复氧损伤组比较,不同剂量的刺囊酸预处理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中剂量刺囊酸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P<0.05),抑制Bax及PARP(89 kDa)蛋白表达(P<0.05).结论 刺囊酸预处理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PARP(89 kDa)及Bax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对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12.
吡格列酮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高糖诱导的酸性鞘磷酯酶活性升高,减少细胞内神经酰胺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缺氧—复氧对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缺氧(缺血)和缺氧-复氧(再灌注)状态下心肌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采用1~3天新生SD大鼠,常规方式的培养心肌细胞,给予模拟缺氧(缺血)液、模拟复氧(再灌注)液以及干预因素(终浓度为200U/mL的SOD)处理,分为缺氧-复氧损伤组(H/R组)、缺氧-复氧损伤组+SOD(H/R+SOD组)、缺氧预处理组(HP组)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进行以下指标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心肌细胞损伤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以LPS(1 μg/ml)分别作用0~4 h,建立脓毒症心肌抑制细胞模型,测定各时点细胞存活率、LDH漏出率、锥虫蓝摄取率及肌酸激酶(CK)活性.用免疫印迹法测定LPS对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LPS处理后,LDH漏出率、锥虫蓝摄取率及CK活性均明显上调,而细胞存活率下调,同时伴HIF-1α表达明显上调.结论:LPS能导致明显的心肌损伤;同时伴随HIF-1α表达明显上调,但HIF-1α在脓毒症心肌抑制中扮演的角色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吡格列酮减轻肿瘤坏死因子α所致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TNF-α介导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经或未经吡格列酮预处理的3T3-L1细胞与TNF-α作用24h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以及PKB,PKCλ及其磷酸化的变化。结果TNF-α抑制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以及IRS-1酪氨酸及PKB磷酸化,并使IRS-1蛋白水平下降,对PKC-λ磷酸化无影响。吡格列酮预处理可以逆转TNF-α导致的胰岛素抵抗,部分恢复IRS-1蛋白水平,增强胰岛素刺激的IRS-1酪氨酸、PKB磷酸化及PKC-λ磷酸化。结论TNF-α导致胰岛素抵抗与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下降密切相关,吡格列酮可以逆转TNF-α的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R)损伤(MIRI)后GRP78和caspase - 1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内质网应激途径的心肌保护.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I/R+ Pio组[灌服5 mg/(kg·d)]、I/R组及假手术组,各10只.制作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RP78和caspase - 12表达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GRP78、caspase - 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比I/R组减少(P<0.05).结论 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可能是吡格列酮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糖对缺氧状态及非缺氧状态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给予不同的处理因素培养6h,具体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2)氯化钴(Cocl_2)模拟缺氧组(5.5mmol/L葡萄糖+400μmol/L Cocl_2);(3)高葡萄糖组(11.1、22.2、33.3 mmol/L葡萄糖);(4)Cocl_2(模拟缺氧)+高葡萄糖组(11.1mmol/L葡萄糖+400μmol/L Cocl_2,22.2mmol/L葡萄糖+400mmol/L Cocl_2>,33.3mmol/L葡萄糖+400μmol/Lcocl_2);(5)高葡萄糖+抗氧化剂α-tocopherol组(33.3mmol/L葡萄糖+100μmol/L α-tocopherol);(6) Cocl_2(模拟缺氧)+高葡萄糖+α-tocopherol组(33.3mmol/L葡萄糖+400μmol/L Cocl_2+100μmol/L α-tocopherol).观察高葡萄糖、Cocl_2、高葡萄糖合并氯化钴对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给予α-tocopherol阻断氧化作用后,高葡萄糖、高葡萄糖合并Cocl_2对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影响的变化.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cl_2模拟缺氧后,大鼠心肌细胞HIF-1α的表达增加;(2)在非缺氧状态下,随着葡萄糖浓度(5.5、11.1、22.2、33.3mmol/L)的增加HIF-1α的表达逐渐增加;(3)Cocl_2合并高葡萄糖培养条件下,随着葡萄糖浓度(5.5、11.1、22.2、33.3mmol/L)的增加,大鼠心肌细胞HIF-1α的表达逐渐减弱;(4)高葡萄糖合并α-tocopherol(33.3mmol/L Glu+100 μmol/L α-tocopherol)培养条件下,大鼠心肌细胞HIF-1α的表达较单纯高葡萄糖(33.3mmol/L)时减弱;(5)Cocl_2合并高葡萄糖及α-tocopherol(33.3mmol/L Glu+400 μmol/L Cocl_2+100μmol/L α-tocopherol)的培养条件下,HIF-1α的表达较同样氯化钴合并高葡萄糖(33.3mmol/L Glu+400μmol/L Cocl_2)时增加. 结论 葡萄糖对非缺氧状态下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HIF-1α的作用是增强其表达,而对缺氧状态下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HIF-1α的作用是减弱其表达,其机制可能涉及活性氧(ROS)信号转导系统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I/R组、吡咯列酮预处理组(预处理组)。I/R组、预处理组于I/R前24 h分别由尾静脉注射相应溶媒(0.9%氯化钠溶液)及吡格列酮(3 mg/kg)。对照组不结扎前降支,4 h后取出心脏;余2组结扎前降支30 min,再灌注4 h后取出心脏。每组取8只,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测p38 MAPK和JNK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 p65)蛋白水平的表达;每组取6只,行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①与I/R组相比,预处理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梗死面积明显减少;②与I/R组相比,预处理组能明显增加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指数(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5)及Bax、caspase-3蛋白的阳性细胞指数(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I/R组p38 MAPK和JNK的mRNA表达水平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I/R组相比,预处理组能抑制以上水平的过度表达(P<0.05)。结论:吡格列酮预处理可通过保护心肌线粒体结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起到抗I/R损伤作用,该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38 MAPK和JNK的mRNA表达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PIO和TNF-α于各时段处理3T3-L1细胞,用RT-PCR技术检测各条件下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1)3T3-L1前体脂肪细胞无脂联素mRNA表达。(2)TNF-α抑制分化及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表达。(3)PIO增强分化及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表达。(4)PIO能改善TNF-α对脂联素mRNA表达的抑制。结论在分化及成熟的脂肪细胞中,TNF-α抑制脂联素mRNA表达,而PIO增强其表达;PIO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及激活脂联素表达;PIO改善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脂联素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1992年,Semenza等〔1〕首先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它作为组织细胞低氧状态下调节氧稳态的核转录因子,在低氧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IF包括三种亚型(HIF-1,HIF-2和HIF-3),哺乳动物对低氧的适应性反应主要表达为HIF-1。HIF-1是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