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12Cr-3Ni-2Mo-V-Nb-N叶片钢高频淬火后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对此规律做出了解释。测量了高频淬火区、过度区、基材区在不同强度喷丸后残余应力沿层深的分布,对残余应力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相同工艺喷丸后淬火区与基材区有不同的残余应力场分布,在工艺中要兼顾两者才能得出最优的喷丸工艺。  相似文献   

2.
对7075铝合金厚板的预拉伸量与时效工艺制度对其淬火后残余应力大小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拉伸量的增加,轧向和横向残余应力均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当预拉伸量为2%左右时,残余应力降到零;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轧向和横向残余力均呈下降趋势,合理的预拉伸量和时效制度是减少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残余应力有效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常用热模钢5CrMnMo为研究对象,从控制马氏体形态,获得板条马氏体加下贝氏体组织,防止产生上贝氏体,减小淬火应力出发,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的组织和性能,以及先经M_s点以下不同温度等温,然后进行下贝氏体等温淬火的复合等温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80℃加热、170℃等温、而后于230℃等温、480℃回火的工艺可获得最佳强韧性配合。用复合处理工艺处理5CrMnMo钢高强度螺栓头热镦模,寿命比原工艺处理的模具提高2-3倍,并无一例开裂,变形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分析定模动辊变截面辊弯成形装备结构组成、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构建装备等效简化模型,选用有限元动力学显示算法,通过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淬火延性钢QP980五道次变高度定模动辊辊弯成形过程展开仿真分析,获得辊弯成形的基本工艺参数,分析等效应力应变规律以及轧辊成形力与成形力矩的大小及方向变化,提取五道次轧辊成形力矩代入装备机电耦联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分析,为优化装备提供可靠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5.
对5CrMnMo模具钢采用常规热处理和提高淬火温度热处理两个工艺方案进行处理,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模具的组织形态,从而探寻热处理裂纹形成机理;提出通过增加预热和预冷工艺,适当提高淬火温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热处理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采用盲孔法试验,研究不同高温回火热处理工艺参数变化对消除箱式电机机座焊接残余应力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回火温度,可有效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在650℃以下高温回火对Q235B钢焊接接头冲击韧性无影响.作者通过现场大量试验研究,找到了最佳高温回火工艺参数,解决了箱式电机机座残余应力控制问题,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磨齿工艺一般用于齿轮渗碳淬火的精加工工序,是提高淬硬齿轮齿面加工精度的一种最有效的加工方法。与剃齿工艺相比,磨齿工艺不仅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还可以修正齿轮的各项热变形误差,所以在齿轮加工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磨削裂纹是磨齿工艺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笔者就如何提高齿轮磨削精度以及如何解决磨削裂纹进行探讨。一、提高磨齿精度  相似文献   

8.
浅埋隧道施工中围岩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某隧道为背景,对浅埋偏压公路隧道在CRD法开挖条件下进行施工力学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监控.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的变化情况,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浅埋偏压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场并不对称,深埋侧的变化程度大于浅埋侧;在每一个开挖步骤前后,围岩应力变化较大;钢弦式传感器能够记录围岩应力释放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残余应力的产生是由于构件内局部不均匀塑性变形造成的.它的存在对金属构件的强度、疲劳寿命、尺寸稳定性影响很大.振动时效能降低并均化金属内部的残余应力.如何确定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对于振动时效效果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模态分析理论,结合实验研究,提出了确定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一般原则.其后选取钻床立柱对该原则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根据W.Prager关于极点轨迹的理论,本文论述了滑移线场应力图解法的基本原理、作图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利用图解法可使滑移线场应力求解过程大为简化,求解结果更为清晰直观。影响图解法广泛应用的原因在于;1〉由摆线构成的极点轨迹图绘制困难。2〉求各点应力必需在极点轨迹图上逐点作莫尔应力园,其过程也较繁琐不便。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摆线量角器绘制极点轨迹图和图解各点应力状态的简便作图法。实践证明,这种简便作图法明显地简化了作图过程,大大提高了求解效率,同时保证了求解结果的准确性,是求解滑移线场应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高比强胞状铝合金耐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耐火极限这个指标来衡量胞状铝合金的耐火性能,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温度场及耐火极限.胞状铝合金具有很好的耐热性能,以略高于铝合金熔点的温度660℃加热时,厚为26mm、孔隙率为76%的胞状铝合金的耐火极限为无限长,且形状不发生变化;要使胞状铝合金的背面温度达到熔点,必须提高加热温度.胞状铝合金在高于710℃的温度下加热,其体积发生收缩,且收缩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在制备热障涂层过程中系统内残余应力场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热障涂层系统制备工艺冷却过程中,各层材料参数不匹配(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热膨胀系数、热传导参数等)将导致其体内各层材料冷却速率不一样,同时在各层界面上热障涂层系统为了保持应变协凋和位移连续,最终在冷却后热障涂层系统各层内均存在热残余应力.通过建立相应的理沦模型得到了热障涂层系统各层热残余应力的解析解表达式.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冷却方式和陶瓷喷涂厚度对各层残余应力的影响.最终希望得到一组最优化工艺参数来指导热障涂层制备工艺和生产.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冷挤压中常见的流场及其特点,通过对细密沟槽铝合金冷挤压件在挤压过程中的流场的分析,成功地解决了该类零件在冷挤压过程中的模具开裂问题,实践证明,在临界状态下,均匀流场是该类零件冷挤压工艺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开裂机理及刻痕杆断裂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结合古典强度理论和现代损伤力学对金属屈服和断裂解释的力学原理,给出了铝合金在应力三轴空间广义屈服轨迹方程的新诠释.根据三向等拉伸应力状态下铝合金屈服和宏观脆断的重合性,提出了铝合金在应力三轴空间的开裂准则.并通过对铝合金刻痕杆断裂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开裂准则的普适性及精度.给出了铝合金广义屈服和开裂模型的物理解释及抗断设防.  相似文献   

15.
薄切削铝合金时硬质合金刀具扩散磨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种硬质合金刀具(YD05,YM051,YN05,YN10)进行了薄切削铝合金试验,检查了刀具切削前及失效后刀具主后刀面的化学成分,对比分析刀具、铝合金工件化学成分,发现硬质合金刀具的扩散磨损是由于硬质合金中粘结相原子向铝合金工件扩散,以及铝合金工件中铝原子向硬质合金刀具扩散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超硬铝合金 7175T74的试验研究 ,给出了 7175T74合金的锻造工艺参数 .依此工艺生产的锻件其性能达到美国宇航材料规范AMS4149A规定的技术指标 .为工业化生产铝合金 7175T74环形锻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残余应力增韧机制,建立了当TP>Tm时陶瓷材料增强相的极限含量模型,并结合SiC/TiB2颗粒复合陶瓷材料进行了验证与应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基体颗粒尺寸与粒径配比时的增强相极限体积含量的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对于陶瓷材料的组分设计和微观结构设计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网格摄像试验方法获得5A02铝合金薄板焊接接头横向拉伸时,不均匀大变形的分布规律及演化过程.结合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影响焊接接头不均匀变形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接头强度匹配关系是决定不均匀变形的主导因素,此外接头的几何条件和加载条件也影响变形有效驱动力的改变.在单向拉伸栽荷条件下,接头不均匀变形的相互制约,接头呈现复杂的三向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聚合硫酸铝铁(PAFS)处理模拟废水后水中残留铝含量.结果表明,水中残留铝量受水的pH值与温度、絮凝剂投加量与沉降时间的影响.在pH为7.0-8.5,温度15~35℃,PAFS投加剂量15-20mg/L范围内,水中残留的最低铝量为1.88-2.2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